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宋代儒、释、道三教思想大融合的文化角度,分析了张载、苏轼的“实体”论思想,揭示了二者的“实体”论与佛老之学的内在联系,阐发了崇实之学与佛老贵虚明空之论的异同,为宋代理学家“出入佛老,返求六经”的思想历程提供了有力佐证。

  • 标签: 张载 苏轼 实体 佛老之学
  • 简介:为了回应悲观归纳论,科学实在论者提出了结构实在论,但是他们在如何对待构成结构的实体,特别是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认识论的结构实在论承认构成结构的实体的存在,但认为它们是不可认识的。本体论的结构实在论认为,存在的只是结构,根本不存在构成结构的实体。综合的结构实在论则认为,没有实体就没有结构,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去认识实体。所以,实体不但是存在的而且是可以认识的。

  • 标签: 实体 结构 认识论的结构实在论 本体论的结构实在论 综合的结构实在论
  • 简介:卢梭的契约正义观与罗尔斯的契约正义观在形式上有其相似之处.但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其正义观的价值内核、论证方式及其实现途径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从卢梭的契约正义观到罗尔斯的契约正义观的嬗变代表了西方正义论从实体正义向程序正义的转变,把握这一转变的趋向及其内在精神实质,对于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大有裨益的.

  • 标签: 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 卢梭 罗尔斯 契约正义观 比较
  • 简介:儒家思想体系是两千多年来养成中华民族价值观和文化的基础之一,而作为其核心价值概念的"仁",仍然具有普世的意义。孔孟的思想可以用"仁学"来概括,它既包含心性之学也包含政治儒学。作为道德哲学的仁学不仅仅有伦理学暨政治学的内容,而且有宗教信仰的维度;不仅是价值体系,也是信仰体系。本文从"仁"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仁"的本质(爱人、忠、恕)、君子论、性善论和天命观几个方面入手,简述"仁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揭示其相互间的逻辑联系。本文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全面分析和同时发展仁学的这几个方面,确信"仁"仍然是赋予人类生活以"意义"的核心价值,同时重建"仁学"的信仰体系,才能使"仁"作为普世价值继续发展和发挥作用。

  • 标签: 仁学 价值 规范 正名 爱人
  • 简介: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十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东亚实学的意义与发展"为主题,在韩国首尔新闻中心举行。韩国实学博物馆馆长、韩国实学研究会前会长安秉直先生致开幕词。他回顾了20年来中、韩、日三国实学会通力合作,两年一届轮流召开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历程,盛赞各国学者共襄盛举所取得的一系列学术成就。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韩国实学 研讨会综述 东亚 实体 2009年
  • 简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材体系难,而将“恩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更难。这不仅因为“思政”课教学体系涉及的教学环境更为复杂。教学难题更多。而且因为“思政”课教学要说服学生,让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品德。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对于“思政”课的教学而言,具有特别现实而紧迫的意义。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 教学体系 教材体系 教学实施 教学环境 创造性
  • 简介:在马克思哲学的形成过程中,青年马克思对物质概念经过了一个从贬抑到接受再到深化的过程。在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无生命的基质、实体被马克思理解为物质自身,《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将具体事物作为出发点,表明马克思站到了一般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到了《德法年鉴》时期人被确立为理解物质问题的关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立足于对象化理论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视为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神圣家族》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观点做了清晰的阐发。《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实践概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将历史性存在理解为物质的本质样态,标志着青年马克思物质概念的完成。

  • 标签: 青年马克思 物质概念 实体 关系 历史
  • 简介:王充命理学说的基本思路为:人类生死寿夭与富贵贫贱的“命禄”,是由胚胎时所禀元气决定,出生后有骨相等表征,并通过一系列表现为偶然事件的巧合——“遭遇幸偶”得以完成;偶然事件的本质,是与他人“命禄”的相互作用。归根结底,命运是元气的自然运动所致,无宇宙意志参与,故称之为元气自然命定论。

  • 标签: 王充 命运 元气 命禄 遭遇 幸偶
  • 简介:<正>专门把法律关系和伦理关系(道德关系)结合起来研究,并从法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的学问,就是法学伦理学。第一,法律伦理学研究的道德,不应仅仅局限于法律职业道德之范围内,还应涉及人们日常法律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如人工授精、安乐死、婚姻法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问题等。第二,法律伦理学涉及的法律,应包括法律之各个领域,如宪法、刑法、诉讼法等,而不应仅局限于司法或律师问题。第三,法律伦理学研究法律和道德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介绍、一般论述上,而是

  • 标签: 法律伦理学 总论 道德问题 道德关系 法学 法律职业道德
  • 简介:《思维论》是田运长期以来研究思维理论的结晶,也是我国当代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分析了《思维论》体系结构上的特点,对书中提出的思维三规律、思维信息论、智慧开发论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评述,肯定了《思维论》对发展思维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发展思维 教育实践 观点 思维科学 成果 中国
  • 简介:从1921年共产党成立起到1927年第一次统一战线的破裂这一期间,共产党出于保持与国民党密切合作的需要,不得不暂时约束自己形成独立纲领和思想体系的要求。这部分是迫于当时的国内形势,部分是由于共产国际的政策。在共产党刚刚成立时,除了完全的无产阶级以外,它拒不接纳任何其它人,甚至也不愿意接纳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一般职员。但在建立统一战线期间,这种排他色彩消失了。尽管与国民党的合作常常是不平静的,共产党仍然将这种合作看成是保证国家统一的手段,因而保持了这种合作。列宁在亚洲和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为俄国革命寻找同盟者的意图,使中国这两大党的合作合理化了。孙中山本人态度上的含

  • 标签: 国内形势 农民暴动 机关工作 中国共产党早期 第五次反围剿 苏维埃共和国
  • 简介:穆勒的《逻辑体系》论及了莱布尼茨、康德、兰贝特三位德国学者的有关思想,而自这本书被译介到德国之后,也受到了狄尔泰、布伦塔诺、弗雷格、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众多德国学者的关注。对穆勒的《逻辑体系》和德国哲学之间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考察旨在为德国哲学研究的知识背景提供一个有益的补充。

  • 标签: 穆勒 《逻辑体系》 德国哲学
  • 简介:儒家生态哲学有一个由“气”“通”“和”“生生”“时”“道”构成的范畴体系。“气”是构成宇宙万物也包括人的最基本的元素或质料。“通”是气在不同物质实体之间、人与物质实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流通、循环,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是阴阳二气的运行能够产生生命的状态和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应然状态。“生生”是天地万物的生命、生长,是对宇宙万物的存在状态、机能和发展趋势的说明,是一种包含死亡在内的辩证统一性。“时”是宇宙运行,万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节奏、节律和阶段性,天道和人道的结合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表现在对“时”的把握。“道”是对宇宙起源及运动规律的总体概括,它综合地含有宇宙的整体性、有机性、有序性、联系性、舍目的性等。有序和谐、生生不息的道是自然界的事实,也是自然界成员应该遵守的规则和价值。“气”“通”“和”“生”“时”“道”是人在与自然互动中形成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也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其中包含着自然对于人的行为的制约,这是其生态意义所在。

  • 标签: 儒家生态哲学
  • 简介:一见义勇为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见义勇为是古今中外广泛认同的美德,对维护生命价值、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是,见义勇为在认定上面临严重的困境。这种认定困境既表现在见义勇为的概念在理论阐释上存在难点,又表现在见义勇为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

  • 标签: 见义勇为 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 生命价值 现实生活 困境
  • 简介:360度反馈体系是近年来绩效评估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研究者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360度反馈体系展开研究。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的一些研究重点,并剖析了研究者们对360度反馈体系的机制、影响因素等的理论观点。

  • 标签: 360度反馈体系 绩效评估 体系机制 影响因素 研究重点 领导行为
  • 简介:随着人类不断面临各种新的生态危机,包括能源、环保、气候变化等危机,有关生态治理与制度的关系的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生态议题的治理模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自由民主模式,二是统合主义模式。本文通过比较了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的优劣,并以中国的个案说明国家在生态治理中的绩效,在统合主义模式下,国家对生态治理基本实行“包揽制”和责任制。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各有优劣,两种模式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来有效地面对生态危机的挑战。

  • 标签: 生态治理 生态统合主义 模式重构
  • 简介:设计,英文design从字面上解释:“设”为构想;“计”为计划。我们可以把计划解释为是一种构想计划,是人的一种思考过程。这种思考过程,最终要通过实施来加以实现。设计,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包括范围非常广泛。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概括成四个大的方面,也就是设计的四大体系。一、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人人通过视觉而进行的一种信息上的传递,它重在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交流。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作是一种“精神装置”。

  • 标签: 视觉传达设计 室内设计 企业形象设计 产品设计 规划设计 概念设计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社区建设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及功能等作了较多的研究,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那么社区建设到底建设什么?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尚不多见.本文将研究视角定位在社区建设指标体系上,力图从社区建设指标体系构置的功能与原则等方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建设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将社区建设的研究引向深入.

  • 标签: 社区建设 指标体系 社区发展 德尔斐法 专家打分法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思维科学思维与自然、社会并称三大领域,思维科学也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提并论。但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科界限日益模糊,尤其在应用领域里出现了许许多多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很难将其百分之百的归为哪一类。尽管如此,在基础科学研究中,以研究领域为标准进行学科分类,仍然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众所周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都有极为庞大的学科体系

  • 标签: 科学思维 科学体系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基础科学研究 学科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