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明清小说平话常见有府君神。《水浒》第一百回,即最后一回,梁山泊宋江等三十六人衣锦还乡,其中授兖州府统制的神行太保戴宗,不愿做官,表示“今情愿纳下官诰,要去泰安州岳庙里,陪堂求闲。”戴宗对宋江说道:“兄弟夜梦府君勾唤,因此发了这件善心。”

  • 标签: 宋江 兖州 明清小说 《水浒》 还乡 平话
  • 简介:太平天国和光新政吴春梅太平天国和光新政是影响晚清政局的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太平天国是爆发于19世纪50年代的农民起义,光新政则发初于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硝烟之中,是统治者在新形势下的自我调整。两者的性质和目的迥异,似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其实不然,...

  • 标签: 镇压太平天国 同光新政 清政府 李鸿章 军事工业 农民起义
  • 简介:(一)旭日东升,金光灿烂。万丈恩流降自九天。造成人身,屈尊就贱。生于马槽居我人间。普天同庆异口赞。承蒙救恩,意畅心欢。良人受享,太平于地。天主受享,荣福于天。(二)遵规守诫,修德行善。非理毋求,非义毋贪。宽恕世人,扶助贫贱。克己奉公,积德于天。传播福音,如光如盐。耶稣圣训,铭刻心间。祈祷修身,坚持不倦。神灵偕主,其乐无边。(三)同心同德,开创局面。抵挡仇敌,天主十诫,作为指南。圣教四规,

  • 标签: 金光灿烂 天主十诫 圣教 修德 耳卜 全善
  • 简介:《周易参契》(下文简称《参契》)可以说是道教中影响最大的丹经,被尊称为“万古丹经王”。作者魏伯阳,正史无传,其生平最早见于葛洪的《神仙传》,称其为“吴人也,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谓之治民,养生而已。”记载的主要事迹是魏伯阳带领三弟子人山炼丹,丹成,试弟子。一弟子坚信,服食后假死,事后成仙;二弟子惊恐犹豫,不敢服食,终究功败垂成。传末云:“伯阳作《参契》、《五相类》凡二卷,

  • 标签: 《周易参同契》 《参同契》 弟子 丹经 道教
  • 简介: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契》文献实态的考察(上)(下))的续篇。一般认为,丹经《参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契》文献的实态,认为从隋唐五代至南宋初期,《参契》文本实际上一直处在与《龙虎经》《潜通诀》等丹经、丹诀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中,当时,冠以《参契》之名却与现行本不同的《参契》文本大量存在,《参契》也没有获得可为一般人认同的共同解释方向,一般认为最早带有内丹倾向的《参契》注本——五代彭晓注本,也直到南宋初期才逐渐为人所知。本稿在上述论考的基础上,继续考察了南宋中、后期《参契》文献的实态。笔者从考察中看出,一般所说的起源于《参契》丹学思想的先天学理论,实际与《参契》无关,所谓的先天易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李之才、邵雍所述的先天卦变说基础上的。笔者还认为,在宋代易学史和《参契》文献演变史中,实际上是朱熹第一个提出了先天学起源于《参契》丹学思想的论说,朱熹为了把与《参契》旧本(如《道藏》所收无名氏注本、阴注本和郑焕校正本所见彭注本等)不合的先天学理论导入到《参契》思想解释中去,删除和更改了《参契》旧本的经文,作成了所谓的《参契》定本(《参契考异》本)。从南宋后期的《参契》文献的基本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参契考异》的刊行,才结束了持续到南宋初期和中期的《参契》文献的不安定状态,朱熹《参契考异》,对宋末元初的《参契》注本、刊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到现在为止的道教研究,一直没有充分认识和探讨过朱熹《参契考异》对南宋以来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和《参契》文献演变史所�

  • 标签: 《参同契》 朱熹 经文 南宋初期 演变史 文献形态
  • 简介:俗话说"夫妻本是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可是,有这么一对普通的夫妻,在大难来时没有各自飞,却选择了携手比翼双飞。他们的感人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这对患难与共、风雨并肩的恩爱夫妻就是林四弟兄与蒋霞美姊妹。林四弟兄与蒋霞美姊妹是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下沙镇胡书村人,他们从小在一起长大,不仅同村,且同龄、信主。

  • 标签: 林鸟 福建省南平市 麦道 狂风大作 建立关系 市立医院
  • 简介:每当教师节来临,看到其他科目的老师摆弄着学生送的小礼物的时候,都是我最难过的时候。作为高中的心理教师,我们的课程不多,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少,所以在教师节经常被学生遗忘。今年的教师节也是一样,很多老师一开学就已经收到礼物了,而我还是一无所获。

  • 标签: 高中生 心理咨询 情感 成长
  • 简介:一、引言观福音,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也叫对观福音、前三福音或符类福音。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就是上帝的国。据统计,上帝的国在《马太福音》中出现了4次,在《马可福音》中出现了14次,在《路加福音》中出现了32次;此外,天国在《马太福音》中出现了33次。由此可见,上帝的国是观福音的重要主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约翰福音》的作者在记载耶稣在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都谈到上帝国的事(约3:3,18:36)。

  • 标签: 《马太福音》 帝国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上帝
  • 简介: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都重视心性说,但二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本文探讨了这二方面的问题,认为就而言,二者在普遍重视心性问题,对真常难心思想的汲纳、内省修持的方法一致性三方面表现出未。就不同而言,二者在心性思想重心、对心涵义理解的变异、心性意义界定的分殊、心性修养方法的差异四方面表现出来。这些与异的不同方面,究其原因,就是中国人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误读”或理解而造成的。

  • 标签: 中国佛教 印度佛教 如来藏 佛教宗派 心性论 佛性说
  • 简介:《周易参契》以《周易》卦爻象数作为符号,既说明外丹炉火,又隐含内丹修炼。“乾坤”多数学者认为就是比喻外丹炉鼎和内丹人身,本文认为还比喻金丹练就的形象以及阳极盛和阴极盛之时的火候。“坎离”主要指外丹的铅汞药物和内丹的元精(元气)、元神,而没有表示火候的涵义。“八卦”主要用于表示火候。实际上只用六卦(除去坎离二卦)。“十二消息卦”表示人身能量流的阴阳变化,即炼丹火候的阴阳消长变化。《参契》巧妙地借用了《周易》卦爻符号表示火候,从而解决了时空、质量、场的转换问题,构成时空统一的、可顺可逆的四维模式,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 标签: 卦爻 内丹 外丹 《周易参同契》
  • 简介:魏伯阳的运用西汉及东汉早期的象数易学,通过观象、立卦、"拟诸其形容",使无形的不易感触的微观的运动,摆脱感观的局限而诉诸于形容,将丹道与易道结合,以推阐还丹之理,使丹术得以升华,同时又引导道教完成了由外丹向内丹的转化.正是的丹术对原理的精妙运用,使它通过神仙方术和炼丹术的形式,接续了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传统理念,承转了中国文化的慧命,故而使在中国道教史、易学史和科技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 标签: 参同契 周易 易学 道教 易道 内丹
  • 简介:本文以彭晓《周易参契分章通其义》为研究对象,着重挖掘《周易参契》中外丹炼制的原理、要素、过程和功效。“鼎室中自是一天地”、“同类相从”思想和“三五与一”的模型是《周易参契》中外丹炼制的原理。以太一炉为鼎炉,以铅汞为药物,以“修丹与天地造化途”为火侯,是《周易参契》所建构的外丹炼制的三大要素。其外丹炼制的过程为:1.“以金为堤防”,筑固炉鼎;2.用“六一泥”“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3.采药归炉;4.炼黄丹和灵丹;5.伏食制玄黄。服食外丹的功效有:强身健体、发掘人体潜能和修道成仙等。

  • 标签: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外丹炼制方法 黄丹 道教文化
  • 简介:2013年7月7日,杭州外桐坞村77号,潘锐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植觉。

  • 标签: 修行 植物 世外桃源
  • 简介:《周易参契》全书均为韵语。古无韵书,《三百篇》即为韵书。孔子传《易》,亦不能改方音。所以,通过用韵来判断《周易参契》作者的籍贯,是十分可靠的方法。为此,我们为传世本《周易参契》作了厘定韵例、编制韵谱的工作,并从中分析出这部书用韵的特点。再根据已有的秦汉方音研究成果参校比勘,说明《周易参契》一书具有十分明显的齐鲁方音的特点,进一步证明它应该是齐鲁作者所著。

  • 标签: 周易参同契 音韵 齐人 徐真人 淳于叔通 魏伯阳
  • 简介:<正>黄宗羲于《明儒学案》卷四八,介绍铣的著作《松?寤言》时,一共引了四条资料,其中三条均有错误,全文是:夫正物之谓格,至理之谓物,今之异言也,则心当何正?而至善有别名乎?孟子曰“良知良能”,知能心之用也,爱敬性之实也,本诸天,故曰良。今取以证其异,删良能而不攀,非霸儒欤?孟子曰:“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矣。”条目不具,奚以求心?故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出门如见

  • 标签: 黄宗羲 异端 明儒学 良知良能 子曰 订正
  • 简介:11月27日,第十六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海南三亚隆重举行,会议以“自然灾害后的心灵救助”为主题,三国佛教代表围绕这一主题,就佛教在灾后心灵救助中的经验和作用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标签: 救助 心灵 黄金 自然灾害 交流会 中韩日
  • 简介:《茶禅同一味》是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之子千宗旦关于茶禅的重要著作,书为后人刊行于文政十一年(1828)。

  • 标签: 茶道 日本 导读 精神 集大成者
  • 简介:【设计理念】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私心较重,团结合作意识较差;依赖心理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因此想通过本次活动融洽班级气氛,增强集体观念: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体验成长的旅程,增强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决心。

  • 标签: 设计理念 独生子女 合作意识 依赖心理 团结协作 集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