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普马克的《失忆》是作者自我镜像的投影,通过镜像失忆者叙述失忆才是可能的,文中所示的寻找"L"、自我与他者的对立以及由此产生的文本中荒诞的存在,皆根源于作者力图打破文本内外界限的努力,是卡夫卡、加缪笔下人类困境的延伸。它表现为文本中的作者与文本、文本中国家官僚体系与自我、文本中隐在的父亲与自我三重镜像,突显了西方文化语境中神义与我在的双重悖谬关系,是人类现代性困境中永恒的隐喻。

  • 标签: 叙述 自我 他者 镜像 神义论
  • 简介:浪漫主义者施莱尔关于“浪漫诗”的理论旨在强调精神自身的发展、变化,反对当时站在强势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关于把历史纳入逻辑的形式框架中的诠释,突出了历史的偶然性、多样性和变动性等特质,把历史视为变化着的生命体的运动。其理论基础是费希特的“行动”哲学,目的在于使传统哲学在其自身内所不可克服的主客关系矛盾在有限和无限的永恒“生成”中达到统一,其方式是采用“断片”的形式以对抗理性主义的“体系”,他的主张和理论诉求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德国历史哲学所继承。

  • 标签: 浪漫诗 历史 生成 断片
  • 简介:一、引言记忆对学习的意义不言而喻.我国心理学家杨治良在《记忆心理学》中写道:"有了记忆,人才能有间接知识,没有记忆,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记忆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记忆研究中的突破对教学与学习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记忆研究中,遗忘是最常见的现象,也是人们进行记忆最大的敌人.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说要记住某个东西时,往往真正的含义是要避免遗忘它.遗忘在记忆过程中的重要性由此不言而喻,而记忆的研究就是从遗忘开始的.

  • 标签: 记忆 学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简介:在雅斯贝尔哲学中,存在是大全。在大全思维中,雅斯贝尔构思了一幅存在的图像。在思维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幅图像,因为这个非对象性的东西本身当作思维的被想象的对象。在这幅图像中,同时编入个别单词的图像。就此而言,这是来自图像和无图像的一种图像,但是,这不可能是来自隐喻和其他标志的一种聚集体,相反,这是存在的一种构成性的改写。在自身的改写中,存在球形地、飘忽不定地显现出来;它是动态地,然而严格地被整理过的,它成梯级形状并编织状地联系在一起,按类别归类并相互交错地联合起来。它被分离并相互统摄着,它可以一览无遗,但它不是封闭的、突破的和联合的。不过,它总是轻微的、透明的,就像在某种巨大的三维丝网里一样,到处都被截获在自身的关系之中。

  • 标签: 哲学逻辑学 存在 存在图像 大全 大全样式
  • 简介:学界长期以中体西用、中西会通等体用之分对中西对话进行定位,除此“逻辑”视角外还应关注历史发展之维度。以佛学入华引发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为镜,现今中西交流亦要走过义比附、潜隐外化、互镜创新三个历史时段。不同文化传统相遇之初,义比附在所难免,但随着对外来文化本义之真正理解及进而引发的推崇,外来文化会成为显学,本土文化反而会在一定时期被遮蔽潜隐。各种中西体用会通之说忽视了一个人不可避免会有立场或前见的问题,其实中西文化两个源远流长各具特色的传统很难讲谁好谁坏,中西比较对话更多的是相互提供一面反观自身的镜子。

  • 标签: 中西对话 文化比较 中体西用 中西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