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在《平等与效率》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以超越经济领域的视角对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及抉择问题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从而形成了其颇具特色的抉择理论。本文认为,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奥肯所提出的解决平等与效率问题的策略、建议对我们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维护人民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平等 效率 抉择理论 阿瑟·奥肯
  • 简介:在今天这样外部世界诸多的诱惑试探面前,我们只有不失善良公义的做人原则,才能身不被物役,心不被金迷,保持足够的定力。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也不管有多少理由。都不能动摇和改变我们既定的做人准则。

  • 标签: 约瑟 马太 外部世界 做人原则 做人准则 公义
  • 简介:麦克弗森被誉为“20世纪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西方政治理论家,在与当代自由主义民主交锋的过程中,麦克弗森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揭示自由主义民主的本质根源是“占有性个人主义”,并且基于当代民主理论的前沿,提出了参与式民主理论,对参与式民主制度以及参与性社会的实践进行了诠释和建构。

  • 标签: 麦克弗森 占有性个人主义 参与式民主
  • 简介:澳门高等校际学院12月1日起易名为“圣若大学”,并于12月15日举行新校舍奠基礼。

  • 标签: 校舍 大学 学院 澳门
  • 简介:10月9-10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的4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发表论文14篇,内容关涉麦克道尔的概念论,也关涉诸如经验、语言、理性、行动、信念、意向、意向性、知识等论题,还关涉相关的哲学史(休谟、维特根斯坦)或哲学传统(大陆哲学、中国哲学)。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概念论 麦克 经验 北京大学 香港岭南大学
  • 简介:1997年,姚远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在专业和信仰上,果效颇丰。她先后师从著名歌唱家周小燕、徐宜教授,并获第六届亚洲声乐大赛的季军,她先后两次荣获“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唯一的声乐演唱奖……1996年5月,她在上海国际礼拜堂受洗。“你们应当弹琴称谢耶和华,用十弦歌颂他,应当向他唱新歌,弹得巧妙,声音洪亮。”(诗33:2—3)如今,姚远在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作为大学的艺术教师,近年来,她所培养的学生谢弦考入了上海“周小燕歌剧艺术中心”,叶莺荣获全国声乐大奖,当一位年轻的歌唱家,使得更多的比她还年轻的学生获得声乐佳绩之时,她更为清楚,在艺术探索和教学中,追求心灵的善美境界是首位的。

  • 标签: 歌唱家 毕业 姚远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 国际艺术节
  • 简介:道教二字,我知之甚晚,道士二字却在我启蒙时代就已听说了,这和道士品名字有关。儿时,我们村上有个道士品。为啥叫道士品,因村上有二个品,他做道士,就叫道士品,以区别另一个务农的品。道士品年龄比我父亲大10多岁,五官端正,长得很帅,为人和气,人缘很好,无论遇到

  • 标签: 道教 道士 阿品 性格修养
  • 简介:含,南传佛教称为“尼柯耶”,《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五则名为笈摩,义谓展转传来。此外有作法归、无比法之义等。在世尊灭后的一百年,佛教组织了第二次结集,将经教共结集成五部,亦即五含:一、《杂含》,南传名《相应部》。

  • 标签: 《瑜伽师地论》 《杂阿含》 《相应部》 佛学研究
  • 简介:<正>让·皮杰(JeanPiaget,1896—1980)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坚持不懈地对儿童心理进行实验研究,在历时六十载的学术生涯中,创造了独特的研究方法,开拓了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他的基本理论和实验研究揭示了儿童智慧(思维)发展的特点和

  • 标签: 认知结构 实验研究 发生认识论 儿童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 逻辑思维
  • 简介:日本熊本县苏市以生产草莓而著称,可是近几年该地区草莓价格低迷,莓农们花了很多气力和时间,却拿不到可观的收入。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知觉内容如何是概念的?这是当代认识论中所关注的关键问题.麦克道威尔的概念论认为,只有概念性的东西参与进辩护活动中,因此知觉内容必然是包含概念的.他的概念论可以总结为两点:C1,知觉内容是概念的;C2,概念来自后天语言学习.特拉维斯对麦克道威尔的观点展开了批判,指出了麦克道威尔的概念论是一种存在问题的表征理论,同时指出作为概念论基础的“似真之看”是不可能的,从而使C1被证明是不成立的.麦克道威尔承认特拉维斯的批判并进行修改,他分别提出M1(直观能力是一种概念能力)和M2(知觉内容中仍然存在某些概念)两个措施进行修改.但是本文将指出这两个修改非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使修改后的C1与C2相冲突.从而证明概念论的主张是不一致的,麦克道威尔依旧无法说明知觉内容如何具有概念.

  • 标签: 知觉内容 概念性 直观 特拉维斯与麦克道威尔争论
  • 简介:乍读《清净道论》,倍觉译文不顺,再读之,则感其论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尤其对于一些殊胜利益的譬喻,令人爱不释手。这里录一段关于修安般念——数息观时,选其适当的住处,应在练若或闲静处,说练若的好处时谈到了一个小牛犊的比喻。

  • 标签: 《清净道论》 佛教 宗教信仰 佛法 “阿练若” “小牛犊”
  • 简介:布兰顿认为,我们仅能从人所独具的智识能力出发,以概念作为哲学探究的起点;麦克道尔则试图保证世界的可应答性,挽回经验之于思想和判断的证成和限制作用.两人思想的矛盾在于,布兰顿认为麦克道尔没有必要保留对经验的谈论,麦克道尔则认为布兰顿至多只能获得语义表征,而不能真正地直接谈及对象.强调两人哲学中的实用主义因素,可以实现两人哲学上的可能和解乃至互补.

  • 标签: 布兰顿 麦克道尔 表征 经验 实用主义
  • 简介:各位朵斯提:色兰!尊大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你们要虔诚地、秘密地祈祷你们的主,他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7:55)这节经文就是真主教导我们穆斯林如何做“都”。“都”为阿拉伯语的音译,其意有“呼唤、请求、恳求、祈祷”之意。而作为伊斯兰敦功修的术语,它的含义是祈求真主的赐予或是饶恕。

  • 标签: 伊斯兰教 祈祷 《古兰经》 阿拉伯语 穆斯林 真主
  • 简介:鸠摩罗什所译《弥陀经》的正宗分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讲述了西方净土及其主人公阿弥陀佛的超胜性;其次讲了念佛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最后展示了六方诸佛的证诚。归根到底,《弥陀经》的要点在于念佛发愿往生,关于这点,中国和日本的净土教者是如何认识的,特别是关于一七日一心不乱执持名号的理解,本文将以此为中心试为探讨。

  • 标签: 《阿弥陀经》 名号 阿弥陀佛 鸠摩罗什 主人公 净土教
  • 简介:佛教当中净土信仰为一大源流。这一源流与印度佛教关系如何呢?我们不妨看看。佛国净土,十方上下都有,大约地说有阿弥陀佛净土、闪佛净土、药师佛净土、弥勒净土、文殊净土、唯心净土等。

  • 标签: 佛教 净土思想 《无量寿绎》 净土经典 《阿弥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