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5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种具有靶向性生物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始终是人们关注热点之一,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感染和抗移植排斥等.但鼠源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受限于诱导产生人抗鼠抗体、肿瘤渗入量低、亲和力低和半衰期短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及其向各学科渗透,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对抗体进行改造,可使其适用于多种疾病治疗.抗体人源化已经成为治疗抗体发展趋势,同时各种抗体衍生物也不断涌现,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了抗体本身应用局限,也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利器.本文简要介绍上述技术基本原理、特点和治疗抗体研究进展.

  • 标签: 治疗性抗体 单克隆抗体 噬菌体展示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蜂胶乙醇提取物(EEP)安全。方法用0.5%EEP对家兔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以及对豚鼠过敏试验。结果EEP低剂量、高剂量皮肤破损组和对照组皮肤破损组各有’只家免,在24h观察到皮肤破损处微红,48h消失,其余各实验兔皮肤、毛发、眼、粘膜、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均无任何中毒表现;按照皮肤刺激反应强度,评价标准,完整皮肤组平均分为0,判为无刺激:破损皮肤组平均分值为033<0.50,亦判为尢刺激;A组空白对照组和B组EEP组动物均无红斑和水肿反应,判为无致敏。结论蜂胶提取物EEP在对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净化中安全、无毒、无刺激。

  • 标签: 皮肤 刺激性 EEP 蜂胶提取物 高剂量 对照组
  • 简介:目的研究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VYS)向多胚层组织分化潜能和在逆转录病毒感染下肿瘤转化特征。方法在不同培养条件、移植位点条件下,观察VYS体内外分化改变;另外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12d卵黄囊细胞,对GFP标记转化细胞进行体内外研究。结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均对体外培养或体内移植大鼠卵黄囊向三个胚层分化进程无特异导向性。将荧光蛋白标记卵黄囊克隆细胞接种在裸鼠皮下长出了未分化间质细胞肉瘤。结论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具有向三胚层分化潜能;逆转录病毒感染导致卵黄囊间质细胞发生肿瘤转化。

  • 标签: 卵黄囊 逆转录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细胞转化 肿瘤
  • 简介:本文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对高等医学教育实验教学理念进行论述,宏观上强调应该把现代高等医学实验教学摆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最重要地位,当作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最重要手段;微观上强调学校、教师和学生应端正对实验教学态度,转变实验教学实施理念。

  • 标签: 实验教学理念 高等医学教育 教师 学校 学生 高素质医学人才
  • 简介:抑制消减杂交(SSH)是抑制PCR与消减杂交技术相结合,能对未知序列差异表达基因克隆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假阳性率低、目的序列富集程度高、实验结果复杂程度低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其基本原理、操作过程、优缺点、在生物基因克隆中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抑制性消减杂交 基因 克隆 抑制PCR 消减杂交技术 表达
  • 简介:白念珠菌具有双形态,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为酵母相和菌丝相。调节双形态主要信号通路有Cph1调节MAPK途径,Efg1调节cAMP/PKA途径,Tup1介导抑制途径,Rim101调节pH反应通路等。这些通路控制着菌丝特异基因表达,许多菌丝特异基因编码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因此菌丝相致病更强。

  • 标签: 白念珠菌 双形态性 调节通路 菌丝特异基因 致病性
  • 简介:目的研究氧氟沙星对昆明系小鼠胚胎和胎鼠发育影响,确定其是否存在生殖毒性和致畸.方法①雄鼠分别灌服各剂量氧氟沙星,连续10d,末次给药24h后与母鼠合笼,在妊娠第三天取胚胎,记录各剂量组胚胎发育率.②孕鼠妊娠零天给药,分别经口灌服高、中、低剂量[36、72和360mg/(kg.bw)]氧氟沙星溶液,连续给药3d,在妊娠第三天收集胚胎,记录胚胎发育率.③孕鼠妊娠零天给药,分别经口灌服各剂量氧氟沙星溶液,连续给药10d,在妊娠第16天取出胎鼠,记录胎鼠体重、胎盘重、活胎数、胎鼠外观畸形和内脏畸形等指标.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雄鼠服用高剂量组360mg/(kg.bw)氧氟沙星对着床前胚胎发育影响显著(P<0.05),而中等剂量和低剂量组对着床前胚胎发育影响不显著(P>0.05).雌鼠服用不同剂量氧氟沙星对着床前胚胎发育影响不显著(P>0.05).氧氟沙星对受孕鼠活胎数和吸收胎数均无明显影响,给药组活鼠体重、胎盘重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药物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外观畸形和内脏畸形,也不存在剂量和效应关系.结论孕鼠服用不同剂氧氟沙星对昆明系小鼠胚胎和胎鼠发育无明显影响,表明氧氟沙星对雌性鼠不具有明显生殖毒性和致畸;但雄鼠服用高剂量氧氟沙星对着床前胚胎发育影响显著.

  • 标签: 氧氟沙星 生殖毒性 致畸性 发育影响 小鼠胚胎 着床前
  • 简介:作者于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期间采集辽宁省广泛栽培38个品种玉米种子进行种子带菌分析.利用保湿培养检验法和分离培养检验法分别对种子表面粘附真菌及内部寄藏真菌进行检验,通过纯化培养和形态鉴定,将几百个菌株鉴定到种.本文报道了从供试玉米种子上分离得到共16属真菌,其中接合菌3属3种;子囊菌2属5种;有丝分裂孢子真菌11属18种,其中金黄色毛壳(ChaetromiumaureumChivers)为中国新记录种.

  • 标签: 玉米 种子 真菌 方法 鉴定 多样性
  • 简介:我国现行基础医学教育制度存在种种不足,作为一名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 标签: 基础医学 教育 改革 制度 中国 理论
  • 简介:隐球菌脑膜炎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较高。目前对该病治疗主要依靠抗真菌药物。本文就临床上常用抗真菌药物及对隐球菌脑膜炎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抗真菌药物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建立系膜增殖肾炎大鼠模型方法。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葡萄球菌内毒素(SEB)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隔日口服及免疫佐剂皮下注射组;在第二组基础上加作肝左叶切除组,14周后分别作尿蛋白,IGA免疫荧光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肝左叶切除组蛋白尿出现时间早于非肝切除组,但两组在14周后蛋白尿定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尿蛋白定性始终均为阴性,光镜检测轻至中度系膜扩张,伴系膜细胞少量增生,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肝左叶切除组IgA免疫荧光强于非肝切除组。结论葡萄球菌肠内毒辣纱静脉注射,BSA隔日口服,免疫增强剂或在上述基础上加肝左叶切除方法都能诱发SD大鼠系膜增殖肾炎模型。肝左叶切除组蛋白尿出现时间早;但于14周后尿蛋白量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系膜增殖性肾炎 大鼠模型 比较 IGA肾病 蛋白尿 免疫荧光
  • 简介:目的报道2例难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者用大剂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后发生侵袭真菌感染(IFI),其治疗经过及相关文献复习。方法2例难治ITP患者用大剂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后发生IFI,用大扶康、两霉素B,降颅压,辅助呼吸等治疗。结果例1发生隐球菌脑膜脑炎、例2出现肺曲酶菌感染,均经抗真菌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难治ITP患者发生IFI危险因素,治疗困难,确诊后用药应足量、足疗程。

  • 标签: 难治性ITP 真菌感染 治疗
  • 简介:近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及其高发病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代谢综合症病因学核心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然而,其相关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楚,研究显示血浆中某些炎因子(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α)浓度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表明炎因子在胰岛素抵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就这些炎因子影响胰岛素敏感性机制加以介绍。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炎症反应 炎性因子
  • 简介:念珠菌甲真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一类特殊类型甲真菌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势,在有些国家或地区其发病率甚至占主要地位。念珠菌甲真菌病在发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临床形态及治疗等方面与皮肤癣菌甲真菌病有诸多差异。

  • 标签: 念珠菌 甲真菌病
  • 简介: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往采用一般药物治疗,容易复发难以达到满意效果。为了寻找新药物,我院用两霉素B泡腾片(莱帕)治疗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共10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两性霉素B泡腾片 外阴 阴道炎 治疗
  • 简介:从植物-真菌相互作用和植物体内微生态学角度.综述近年来植物-内生真菌互作关系研究进展,分析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胁迫下,植物内生真菌对宿主生态适应能力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特别强调将植物及其内生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研究重要,表明植物内生真菌作为一类重要微生物资源,可以在增强植物生态适应,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和人类压力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因而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内生真菌 逆境抗性 生态适应性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互惠共生
  • 简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炭疽芽孢杆菌减毒株YB1中扩增其保护抗原(PA)编码区基因,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中,并分步测定其序列。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长2205bp,编码735个氨基酸残基,与文献报道标准菌株Sterne株PA序列只有4个碱基差异。

  • 标签: 炭疽杆菌 保护性抗原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 简介:本文简要地阐释了化感作用含义、基本特征以及作用机制,并结合生物多样性理论,综述了化感作用研究中化感物种多样、化感物质多样及其释放途径多样,具体讨论了化感作用对物种多样、遗传多样及生态系统多样种群生态、协同进化、土壤生境、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入侵等方面的可能影响。文中提出了化感作用利用、管理应与生物多样保护相统一看法,并指出对化感作用与生物多样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机制进行本质探索,特别是对植物化感作用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与探讨,可为保护生物学和系统生态学提供理论基础,这也是今后工作开展一个重要方向。

  • 标签: 化感作用 生物多样性 影响机制 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
  • 简介:在生物多样中,地衣是一类独特生物.新疆地衣资源丰富,至今在新疆已定名地衣有398种,隶属于98属;包括不完全真菌类地衣4属、4种.深入了解新疆地衣物种多样和其生态环境及地衣应用价值,有利于合理利用新疆生物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 标签: 地衣 物种多样性 生态环境 应用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