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2-12月龄封闭群五山小型猪的部分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方法常规方法测定五山小型猪血液的19项生理和12项生化指标,统计分析各指标间的性别差异,并与近交系五山小型猪以及其他小型猪的同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封闭群五山小型猪绝大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仅生理指标中的粒细胞分类计数和生化指标中的总胆固醇差异显著。同近交系五山小型猪同类指标比较,生理指标中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存在差异,生化指标中有6项差异显著。同其他种类小型猪同类指标差异较与近交系五山小型猪间差异明显。结论封闭群五山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稳定,许多生理生化指标接近人类,可能逐步替代犬、猴用于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和生物医学研究。

  • 标签: 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测定封闭群五山小型猪主要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对脏器重量与体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计算出相应的直线回归方程和多元回归方程。方法实验选用6-10月龄普通级封闭群五山小型猪30头(其中♂16头、♀14头),分别测定体重和7个主要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通过SAS软件进行脏器系数的性别间比较和各脏器重与体重间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性别间比较,小型猪仅有心脏的脏器系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公猪的胃脏和母猪的肺脏外,所测脏器重量与体重间均有明显的正相关线性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公猪的肝脏和肾脏,母猪的心脏、肝脏和肾脏对各自体重有影响。结论封闭群五山小型猪主要脏器系数性别间差异较小,其体重与某些脏器重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 标签: 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 脏器重量 脏器系数 相关与回归分析
  • 简介:测定我国小型猪来源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3"LTR,以便于PERV全基因的克隆和分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五山猪外周血淋巴细胞mRNA中扩增到PERV-3"LTR,并克隆入pGEM-Teasy载体,将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测序结果显示该克隆3’端的尾部有一个由12个A组成的poly(A)信号;其R区与PERV-MSL的R区(约64bp)基本一致,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PERV-MSL的3"LTR具有81%的序列同源性。说明成功扩增了我国五山猪来源的PERV-3’LTR,将有利于PERV全基因的克隆。

  • 标签: RACE 五指山猪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3’长末端重复 同源性分析
  • 简介:目的高脂诱导建立五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在AS模型血浆和斑块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0只五山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tr)组4只饲喂普通饲料、AS模型(ASmodel)组6只饲喂高脂饲料,连续造模24周。造模24周时,空腹取前腔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Lp-PLA_2活性和成分的变化,并取主动脉进行油红O染色以及取腹主动脉血管行HE染色和IL-6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脂质沉积和斑块病理以及IL-6蛋白表达变化。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观察腹主动脉组织中Lp-PLA_2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AS模型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TC、LDL-C、HDL-C、CRP、Lp-PLA_2活性和成分均显著升高(P〈0.05,P〈0.01),同时主动脉脂质沉积明显(P〈0.01)和AS斑块形成,腹主动脉组织中Lp-PLA_2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IL-6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长期高脂饮食24周能诱发五山小型猪AS,且Lp-PLA_2在参与血管炎症和AS斑块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标签: 五指山小型猪 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炎症
  • 简介:目的:评价经膝下(BelowtheKnee,BTK)途径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介入科接受经BTK途径CDT治疗的38例急性混合型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54±11岁。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经小隐静脉穿刺途径28例,小隐静脉切开途径4例,胫后静脉切开途径4例,胫后静脉穿刺途径2例。行CDT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临时可回收滤器置入,并于术后2周内取出。36名患者DVT血栓溶解成功(Ⅱ和Ⅲ级)。2名未获得血栓溶解成功的患者,从症状发生到CDT时间均大于10天。对13例患者(左侧10例,右侧3例)进行髂静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围手术期出现切口渗血4例,切开部位麻木5例,没有新发肺栓塞和大出血发等主要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1个月-4年),28例患者超过1.5年。2例患者由于未服用华法林而出现反复髂股DVT。随访期间通畅率和PTS率分别为81.6%(31/38)和31.6%(12/38)。结论:采用经BTK途径行CDT治疗混合型DVT是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结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内溶栓 小隐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为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共2次,治疗后半年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各项实验室指标逐渐正常,腹水消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简便、有效。

  • 标签: 脐血干细胞 静脉注射 失代偿期肝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定位下的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联合湿性换药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U)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VU患者共8条C6级下肢SEPS手术联合湿性换药技术的方法和效果。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功能不全交通支(ICPV)行体表定位,进行SEPS+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硬化剂注射术,术后湿性换药技术溃疡换药。结果:超声准确定位下SEPS联合湿性换药术后所有C6级患肢VU均在短期内愈合,随访期间无溃疡复发。结论:SEPS联合湿性换药技术治疗VU术后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 标签: 静脉性溃疡 湿性换药 腔镜
  • 简介: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FNB组和PCIA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CFNB和PCI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1d(T3)、术后2d(T4)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变化。并于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h、12h、24h、48hCFN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患者(P〈0.05)。T2、T3、T4时点CFNB组患者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较T1升高,血凝块聚合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振幅(MA)较T1降低,PCIA组患者R、K较T1降低,α角、MA较T1升高,T2、T3、T4时点CFNB组患者R、K高于PCIA组患者,α角、MA低于PCI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完成1年的随访,两组患者KSS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膝关节最大伸直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FNB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优于PCIA,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不影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连续股神经阻滞 静脉自控镇痛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十五肽BPC-157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生物芯片筛选BPC-157参与激活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途径,进而通过real—timePCR证实BPC-157对候选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BPC-157对候选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影响。结果:10μg/mLBPC-157作用于HUVEC24h后,信号转导通路发现者芯片结果显示,与18条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96个关键基因中分别有4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和下调,其中与MAPK信号通路相关的3个关键基因c—ns、c—Jun和Egr-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性上调;低剂量BPC-157(1Ixg/mL)作用于HUVEC12h后,能够促进早期即刻基因c—ns、c—Jun和酝卜1的mRNA表达水平;10μg/mLBPC-157作用于HUVEC30min后,可明显促进ERKl/2、p38蛋白磷酸化。结论:BPC-157可能通过活化MAPK信号转导通路途径后,激活下游早期即刻基因转录,启动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促进HUVEC增殖、迁移等功能。

  • 标签: BPC-157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基因芯片 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