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1例16岁女孩由申孢子丝菌导致的皮下孢子丝菌病,口服伊曲康唑治疗有效,回顾申孢子丝菌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以此来提高孢子丝菌感染的诊断水平。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孢子丝菌病 伊曲康唑
  • 简介:报道了采自山东青岛的壳盘菌Pezizaostracoderma的2个无性型,即腐生在辣椒种子上的广州堆孢珠头霉Oedocephalumglomerulosumvar.cantonense和腐生在辣椒育苗钵基质(草炭及蛭石)上的黄色疣枝孢菌Chromelosporiumfulvum。前者为山东省新记录种,后者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

  • 标签: 壳皮盘菌 无性型 丛梗孢科 分类
  • 简介:孢子丝菌是孢子丝菌病的致病真菌,作为一种双相型真菌,室温培养为菌丝相,37℃则为酵母相。哪一种生长状态的药敏试验结果更准确可靠、并能指导治疗尚有争议。就此对其体外药敏试验的影响因素、试验方案的改良以及试验条件的探索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体外药敏试验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他莫司对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70~85g,随机等分为三组。A组大鼠为他莫司加五脂胶囊组,每日给予他莫司(普乐可复AstellasIrelandCo.,Ltd生产)2mg/kg和五酯软胶囊(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2粒/kg;B组为他莫司组,每日给予他莫司2mg/kg;C组为对照组,每日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大鼠均在空腹时灌胃给药,用药1h后喂食。用药时间为5个月。每月监测大鼠他莫司血药浓度和空腹血糖。结果在用药的1~5个月期间,A组大鼠他莫司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B组。在用药的第1个月和第2个月,三组大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第3个月后,A、B两组大鼠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大鼠血糖略高于B组,二者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4、5个月后A、B两组大鼠的血糖持续升高,并且A组大鼠血糖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的胰岛素分泌指数和敏感指数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他莫司通过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导致大鼠血糖升高,这种升血糖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

  • 标签: 他克莫司 不良反应 血糖 胰岛素 移植后糖尿病 大鼠
  • 简介:目的:基于大肠杆菌质粒pMMB207,构建贝氏柯斯体穿梭载体,建立贝氏柯斯体转化系统。方法:利用PCR分别扩增eGFP基因、Kan~R抗性基因、贝氏柯斯体组成型表达启动子P311和P1169等4段序列,然后用融合PCR技术将4段序列融合为P311-eGFP-P1169-Kan~R串联序列,经KpnⅠ和XhoⅠ酶切后,连接至经同样双酶切的pMMB207骨架上,构建穿梭载体p207-GK;将穿梭载体电转化至贝氏柯斯体,用ACCM-2培养基进行传代培养或感染BGM细胞;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基因的表达,传代至eGFP基因高表达时,用半固体平板培养法克隆分纯贝氏柯斯体转化株。结果:构建了贝氏柯斯体穿梭载体,获得了稳定表达eGFP的贝氏柯斯体转化株,并完成了克隆分纯。结论:建立了完整的贝氏柯斯体转化系统,为后续用遗传学方法研究贝氏柯斯体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贝氏柯克斯体 Q热 穿梭载体 转化 RSF1010质粒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artery-to-pulmonaryarteryfistula,cvgv)行经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心内科于2009年7月至2016年2月之间接受经介入封堵术的58例CPAF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其他复杂心脏病变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结果:58名CPAF患者经介入封堵均获成功,平均植入封堵材料(2.35±0.87)枚。24名(41.38%)患者成功封堵后残余分流立即消失,34名(58.62%)患者仍有少量分流。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61个月。无出血、缺血等并发症。随访造影显示,其中3名(5.17%)患者出现了大量再通,后者随后均接受了再次封堵术并成功封堵。结论:经介入封堵CPAF切实可行,但应选择适宜患者,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术者操作。经治疗后冠状动脉瘘可能出现再通。因此对这些患者应进行随访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 标签: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介入封堵
  • 简介:使用分布于甜瓜12条染色体上的72对SSR引物,对我国中东部设施内栽培的30个厚甜瓜品种进行分析;56对SSR引物在30个品种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138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的等位变异数变幅为2~6个,平均为2.6个。有效等位变异为86.16个,平均为2.25。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045~0.725,平均为0.390。30个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274~0.974之间,平均值为0.665,且90.4%的供试品种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474~0.824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以遗传相似系数为原始数据,按UPGMA方法将30个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结合系谱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设施适宜种植的甜瓜品种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多数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欲进一步提高中东部地区设施甜瓜产量和品质还需要拓宽亲本选择范围,扩大遗传背景。

  • 标签: 甜瓜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对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及本实验动物学部保存的$180进行了克隆培养,根据克隆细胞的腹水生长特性,从中选出8株克隆,对不同克隆$180细胞的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免疫组化法测不同克隆细胞的蛋白质分布,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克隆细胞的DNA含量,扫描电镜观察克隆细胞表面结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克隆细胞的电泳图谱。结果其中3株克隆从uJ见腹水之日起,腹水即为血性;1株微显血性;4株在接种腹腔7日内腹水无血性。扫描电镜观察6株克隆细胞表面结构,各具特点,有所不同。流式细胞仪测定6株不同S180隆细胞DNA含量,分别为8.5,9.3,7.9,8.5,8.6,8.3pg。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不同克隆与11种抗体反应有所不同,一旦与某抗体反应阳性,则阳性细胞比率均在97%以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克隆细胞s1H10及S2D9的电泳图谱,S1HIO克隆细胞有33条带,S2D9隆细胞有30条带。结论8株克隆细胞各具特点。

  • 标签: 克隆细胞 腹水 血性 S180 流式细胞仪 DNA含量
  • 简介:小GTP结合蛋白属于Rho家族,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蛋白,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抗逆和抗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筛选非亲和条锈菌小种CYR32侵染诱导的抗条锈病基因Yr5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5)cDNA文库,分离获得1个Rop家族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TaRop2(TriticumaestivumRop2)。TaRop2包含1个591bp的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含19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1.52kD,理论等电点为9.49。通过在烟草表皮细胞瞬时表达,发现TaRop2分布于细胞核内和细胞膜上。RT-PCR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盐处理、非亲和条锈菌小种CYR32和亲和混合白粉菌菌株侵染时,TaRop2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但被干旱、高温、低温和ABA处理抑制。说明TaRop2可能参与小麦防卫和抗逆反应过程。

  • 标签: 小麦 条锈菌 小GTP结合蛋白 防卫反应 胁迫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鼻唇沟扩张瘢痕瓣或瘢痕瓣修复烧伤后鼻翼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烧伤后鼻翼缺损患者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6~64岁,平均35.3岁。其中面部深Ⅱ度烧伤12例,Ⅲ度烧伤6例;病程8个月~7年。应用鼻唇沟扩张瘢痕瓣修复11例,鼻唇沟瘢痕瓣修复7例。缺损面积最大者为1.8×2.5cm2,最小者为0.7×1.3cm2。结果:术后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18例鼻翼缺损患者外观均明显改善,瓣外形不臃肿,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术后鼻部瘢痕不明显,供区鼻唇沟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保留残存鼻翼的解剖结构,利用鼻唇沟扩张瘢痕瓣或瘢痕瓣重建鼻侧背部结构,是鼻翼缺损修复的良好方法。

  • 标签: 鼻唇沟瘢痕皮瓣 鼻翼缺损 修复 烧伤
  • 简介:用20对AFLP引物对来自于国内外的177份燕麦(Avena.sativaL.)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976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85条,不同引物的多态性百分率为9.3%~35.9%,平均为19.0%。不同来源组群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19~0.3412,西欧材料最高,其次是北欧(0.3269)、日本(0.3072)、东欧(0.2949)、北美(0.2904)、黑龙江最低。主坐标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基本相同,并与地理来源有很高的一致性。全部材料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全部为国内资源,另一类包含所有国外、内蒙古和青海的材料。国内与国外材料分布相对集中,这表明国内与国外材料亲缘关系较远,交流不是很广泛。而国内不同来源的材料相互交错分布,表明国内皮燕麦资源交流充分,多样性不是很丰富,应加强国外皮燕麦的引种工作。

  • 标签: 皮燕麦 AFLP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主坐标分析
  • 简介:在对黄萎病菌胁迫处理的海岛棉Pima90-53根组织全长cDNA文库分析中,筛选到一个与黄萎病胁迫相关的杂合富含脯氨酸蛋白(hybridproline-richprotein)基因,将其命名为GbHyPRP1。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747bp,开放阅读框945bp,编码一个由3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包含信号肽、N端富含脯氨酸域及C端PollenOleeI域。同源序列分析显示,GbHyPRP1与来自雷蒙德氏棉、陆地棉和亚洲棉的HyPRP1蛋白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5.95%、93.87%和91.34%。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受黄萎病菌胁迫后海岛棉根部GbHyPRP1表达显著下调。将GbHyPRP1基因克隆至植物超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病指统计分析表明GbHyPRP1过量表达显著降低了拟南芥对黄萎病的抗性。据此推测GbHyPRP1参与棉花抗黄萎病,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负调控因子。

  • 标签: 海岛棉 GbHyPRP1 克隆 拟南芥 黄萎病
  • 简介:孢子丝菌是一种重要的双相型真菌,其引起的孢子丝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侵袭性皮肤感染.研究该菌毒力因子及宿主对其抗感染免疫对于深入了解其致病性及防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申孢子丝菌毒力因子及宿主对其抗感染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孢子丝菌病 毒力因子 抗感染免疫
  • 简介:目的研究灰黄霉素、霉唑及灰黄霉素、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的联合药物对红色毛癣菌在体内、外活性影响。方法在体外分别应用灰黄霉素、地塞米松、霉唑、灰黄霉素:霉唑:地塞米松=5:5:1联合药物的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于红色毛癣菌,确立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联合药物的分数抑菌浓度(FIC);制作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皮肤癣的豚鼠动物模型,根据豚鼠用药部位分成四组,对豚鼠皮疹进行疗效的评估。结果体外实验联合药物的MIC小于单药的MIC,且联合药物起协同和次协同作用;体内实验中联合用药组对动物受损局部皮肤给药后,对红色毛癣菌所致皮损积分为(1.89±0.68),与对照组(3.33±0.69)比较,可明显减轻局部皮肤损伤病变程度,该药优于霉唑组(2.33±0.69)、灰黄霉素组(2.11±0.58)。结论短期内灰黄霉素、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的联合药物有较强的抗红色毛癣菌和抗炎作用,其抗菌活性强于单独药物的灰黄霉素和霉唑。

  • 标签: 灰黄霉素 克霉唑 地塞米松 红色毛癣菌 抗真菌活性 联合应用
  • 简介:目前,柔念珠菌(Candidakrusei)因能引起多种感染如真菌血症,眼内炎和心内膜炎,且多发生于住院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而受到广泛重视。实验室研究显示柔念珠菌比白念珠菌(C.albicans)毒力弱,其致病力与其强大的凭借细胞表面疏水性附着于非生物表面而繁殖的特性有关。此外,柔念珠菌与其他医学上重要的念珠菌在结构、代谢特点上均有显著不同,并在对宿主的防御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认识。

  • 标签: 克柔念珠菌 黏附性 毒力 细胞表面疏水性
  • 简介:目的:探讨槲素对宫颈炎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阴道注入苯酚胶浆制备大鼠宫颈炎模型,观察不同剂量(10μmol·L~(-1)、100μmol·L~(-1))槲素对大鼠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和比例影响,并对实验大鼠宫颈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观察细胞膜、线粒体及细胞核结构变化)。结果:槲素处理组白细胞总数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明显降低,与宫颈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槲素处理组炎症细胞数量较宫颈炎模型组减少,电镜观察结果也表明槲素处理组宫颈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程度依次减轻,胞核内染色质固缩情况减轻,逐渐可看到连续的核膜结构。结论:槲素能明显减轻宫颈组织充血水肿,对宫颈炎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标签: 槲皮素 宫颈炎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在肝癌治疗中分别应用腹腔镜切除术与经穿刺微波消融术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9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B组45例,A组行经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B组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预后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为6.67%,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A组局部复发率为20.00%,同B组8.89%比较,明显较高(P〈0.05),总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治疗中,经穿刺微波消融术与腹腔镜切除远期疗效均较好,经穿刺微波消融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对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癌 腹腔镜切除术 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 预后
  • 简介: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两性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而脂质体独特的靶向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其毒副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获得较好疗效。锋松作为注射用

  • 标签: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脂质体 注射用 征文 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经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经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患者3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行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的下床活动时间、VAS评分、活动能力及止痛药应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下床运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所提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止痛药应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经穿刺椎体形成术患者的运动存在很大障碍,需要接受常规护理配合心理、运动、饮食等方面全面护理.

  • 标签: 高龄 经皮穿刺 椎体成形术 护理特点 注意事项
  • 简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者们发现基底样和三阴性乳腺癌中RhoGTP酶Rnd1是一个潜在的肿瘤转移抑制因子。敲除Rnd1蛋白破坏了上皮细胞的粘连和极性,导致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发生,同时胞内的c-Myc表达发生紊乱、肿瘤抑制因子p53受到抑制,也导致了细胞产生肿瘤化转变。机制研究显示Rnd1通过激活PlexinB1蛋白的GAP结构域抑制Ras信号的传导,从而抑制Rap1的功能。

  • 标签: 细胞转化 乳腺肿瘤 GTP酶 Cell 间质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