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细胞作为真菌中特殊和必须的细胞结构,相对于哺乳动物的细胞膜更加坚硬,难以用简单的方法使其充分破碎。因此,达到理想的破效果是白念珠菌研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提取白念珠菌RNA、DNA和蛋白质等细胞组分的过程中,为获得足量和稳定的实验样品。该文对多种白念珠菌破方法作一综述,以便为白念珠菌相关研究提供适用、高效的破方案。

  • 标签: 白念珠菌 细胞壁 破碎
  • 简介:我们在2005年3~11月间应用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52例,取得良好疗效,并与克霉唑阴道栓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念珠菌性阴道炎 特比萘芬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植物细胞响应机械应力的形态学变化;初步探讨膜连接对于植物细胞响应机械应力的意义,及其是否参与机械应力响应过程。方法:将植物单细胞包埋后进行精确机械力加载并培养数日,每天抽样进行显微观测和图像分析监测其形态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质分离,并采用RGD多肽处理中断细胞膜连接后进行应力加载,监测其形态变化。结果:植物细胞经机械应力加载后,其分裂方向趋于垂直应力加载方向。经膜连接中断处理后进行加载的植物细胞失去沿主应力线垂直方向分裂的能力,细胞分裂方向呈无序状态。结论:膜连接特别是以RGD序列识别为基础的细胞连接参与了植物细胞对机械应力的响应过程。

  • 标签: 植物细胞 机械应力 细胞连接 细胞黏附 RGD
  • 简介:目的探讨入路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取的腹股沟疝气病人共87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观察组给予入路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入路腹膜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气 前入路腹膜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
  • 简介:念珠菌是最主要的致病性真菌之一。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关对念珠菌的致病基因及其表达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进行这些研究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RNA的提取。主要由几丁质组成的真菌的细胞厚且坚韧,因此破是提取念珠菌RNA的关键。

  • 标签: 白念珠菌 RNA提取 破壁
  • 简介:通过CTAB法从冬虫夏草菌株和天然冬虫夏草不同部位提取DNA,并用PCR扩增进行验证,证明了CTAB法适合从冬虫夏草子座、菌核和冬虫夏草菌培养物中提取DNA。首次报道1种将子囊孢子破直接进行PCR扩增的方法,并比较了该方法和CTAB法在提取冬虫夏草DNA方面的差异。2种方法获得的DNA用于PCR扩增均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 标签: 冬虫夏草 DNA提取 PCR扩增 CTAB法 子囊孢子破壁法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在治疗妊娠期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中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共266例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期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克霉唑联合中药及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克霉唑联合中药治疗,观察采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调节阴道内微环境后的临床疗效,远期自愈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的近期治愈率相似,近期治疗效果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给予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远期自愈率28.57%明显高于对照组,远期复发率为1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92%,分娩时复发率(10.29%)明显低于对照组(29.23%),两者比较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联合中药及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妊娠期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效果好,远期自愈率高,复发率低,副反应小。

  • 标签: 乳杆菌活菌 念珠菌性阴道炎 复发性 微环境 妊娠期
  • 简介:【背景】柳厚叶蜂是一种严重为害柳树的害虫,会造成叶片提早枯黄、脱落,虫瘿成串,叶片扭曲变形,严重影响柳树的生长发育和园林景观效果。【方法】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了柳厚叶蜂雌雄成虫、卵、幼虫、蛹及虫瘿的形态特征,并调查了乌鲁木齐市不同区域各种柳树上柳厚叶蜂的危害率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垂柳和龙爪柳受害最严重,受害株率达到100%;其次是旱柳,受害株率52.63%;该蜂对白柳及馒头柳没有危害。柳树冠不同方向和上、中、下不同部位受害率无显著性差异。每片叶通常有1-3个虫瘿,串珠状分布,每个虫瘿中有1头幼虫,幼虫在枝条上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不同区域垂柳受害率调查表明,新疆农业大学柳树枝条受害率最高,达8.65%;其次是新疆大学洪湖,枝条受害率为5.19%;然后依次是儿童公园、西公园、植物园、水上乐园、红山公园、水磨沟公园。【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柳厚叶蜂的预防控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柳厚壁叶蜂 柳树 危害 空间分布 乌鲁木齐市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损伤模型,分析RECK基因在兔子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的表达与动脉内膜变化和官腔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兔子手术损伤侧的动脉血管设置为实验组,未进行手术操作的一侧动脉作为对照组。建立动脉模型的四个时间点7、14、21、28d,在麻醉状态下处死模型动物。取得所需长度的损伤动脉血管及对照组动脉血管。将取得的标本进行HE病理染色,通过计算机图像计算软件观察标本动脉内膜随时间的变化;同时通过western-blot方法测定RECK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PCR测量RECK基因表达量。结果:血管手术损伤后,血管内膜面积在随着术后日期的增长呈逐渐增厚变化,血管内膜与中层比值逐渐增大,同对照实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的中膜无显著增生。结论:RECK基因在组织中表达变化影响MMPs基因表达。实验论证了在动脉损伤后RECK基因参与了血管再狭窄,为血管再狭窄研究寻得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RECK 颈动脉 狭窄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烟曲霉对细胞合成干扰物质及棘白菌素类药物的敏感性、烟曲霉在受热应激后HOG通路成分的表达变化探讨pbs2基因在热应激和胞应激的双重应激中的作用。方法烟曲霉野生株AF293和pbs2突变株在含钙荧光白(Calcofluorwhite,CFW),刚果红(Congored,CR)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sulfate,SDS)的葡萄糖酵母浸液琼脂(YeastAgarGlucose,YAG)上生长,观察其对上述3种细胞合成干扰物质的敏感性。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烟曲霉对米卡芬净和卡泊芬净的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AF293受到热刺激前后菌体pbs2和hog1的RNA含量变化。结果50℃培养时pbs2突变株对胞合成干扰物质的敏感性较野生株AF293增强,600μg/mLCFW,400μg/mLCR及100μg/mLSDS完全抑制pbs2突变株生长,不能完全抑制AF293的生长;在37℃培养时,AF293和pbs2突变株敏感性没有差异。50℃培养时,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对AF293和pbs2突变株的最低有效浓度(Minimumeffectiveconcentration,MEC)均为0.25μg/mL,但pbs2突变株在药物浓度为0.5μg/mL作用时生长完全受抑制,而野生株仍生长;在35℃和42℃培养时,AF293和pbs2突变株对两种药物的敏感性没有差异,MEC均为0.5μg/mL。50℃热应激后,AF293的pbs2和hog1的RNA表达量分别下降至37℃时的3%和13%;pbs2突变株的hog1降至应激的35%。结论烟曲霉受热应激和胞应激的双重应激时,pbs2基因参与细胞适应反应,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pbs2 烟曲霉 热应激 胞壁刺激
  • 简介: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针对孕产妇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产前检查孕妇130例,针对所有产妇实施细菌性阴道病筛查.将表现出滴虫感染的患者、表现出霉菌感染的患者以及表现出宫颈异常的患者进行排除.分析产妇患有细菌性阴道病对其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结果:在所有孕妇中,合并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16例,疾病检出率为12.31%.针对妊娠合并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同未合并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在出现胎膜早破概率、出现产褥感染概率以及出现新生儿感染概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孕产妇,其患有细菌性阴道病后,临床存在较大概率出现产褥感染的情况、出现胎膜早破的情况以及出现新生儿感染的情况,对此于分娩做好细菌性阴道病筛查工作以及做好疾病的早期诊断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疾病并发症的概率.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孕产妇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RVVC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对45例RVVC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悬滴法检查和真菌培养法检查,根据药敏结果氟康唑(对氟康唑耐药改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阴道用药强化治疗3个月,再用克霉唑阴道片巩固治疗6个月,停药后定期随访1a,记录研究对象主诉,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悬滴法和培养法检查是否存在念珠菌。结果45例研究对象的阴道分泌物中,白念珠菌39例(86.67%),光滑念珠菌4例(8.89%),克柔念珠菌1例(2.22%),热带念珠菌1例(2.22%)。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28.89%、22.22%、17.78%、8.89%和0.00%。随访1a中共有4例复发,治疗的有效率为91.11%,无效率为8.89%。结论RVVC的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高、耐药性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阴道局部用药作强化治疗加克霉唑阴道片巩固治疗,有较高RVVC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真菌培养 药敏 两性霉素B 氟康唑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胆固醇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用常规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CHOL);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正位总体(L1—4)、左侧髋部总体、股骨大转子区、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BMD)。结果:胆固醇与绝经女性L1—4和Ward’s区骨密度呈负相关,与绝经后女性BMD无关,校正年龄和BMI后CHOL与绝经、后女性BMD均无关。结论:胆固醇对绝经前后女性骨密度可能无影响。

  • 标签: 胆固醇 绝经 女性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ProExC在宫颈癌及其癌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roExC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果:ProExC在宫颈炎、C1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5%,51.7%,77.9%,90%,93.8%,且其表达在宫颈癌及CINⅡI级病变与宫颈炎及CINI级病变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ExC在CINⅠ级组织中表达低于CINⅡ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ExC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ProExC反映了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诊断及监测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前病变 ProEx C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 简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且一般的药物治疗容易复发,难以达到满意疗效。作者采取口服氟康唑分散片联合中药汤剂外洗治疗10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炎
  • 简介:为了给临床医生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指导性意见,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性病学组牵头组织国内皮肤性病学、真菌学和妇科学专家参考国内外文献,就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开展多次讨论,最终形成专家共识,供临床医生参考使用.参与讨论的专家有(按姓氏笔画为序):史宏晖、刘维达、李小毛、李若瑜、梁雪芳、温海、廖万清、廖秦平及性病学组全体委员.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中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在真核生物细胞中,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和蛋白是在其分泌过程中由体蛋白经内切蛋白酶切割后激活形成的.弗林蛋白酶(Furin)就是这个内切蛋白酶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它可以识别剪切多种蛋白质,如生长医子、血清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受体、病毒囊膜蛋白和细菌外毒素等.近年来Furin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研究,本文简介了它的表达与加工运输、生物学功能、与病毒侵染的关系,以及它的抑制剂.

  • 标签: 弗林蛋白酶 前体蛋白 内切蛋白酶
  • 简介:目的应用乌鸡白凤丸巩固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VulvovaginalCandidiasis,RVVC),通过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有无降低RVVC复发率的作用.方法486名处于VVC急性发作且以往有RVVC史的非孕育龄妇女,急性期阴道给予克霉唑栓强化治疗.达到临床及真菌治愈标准后,随机分为3组采取不同方案进行巩固治疗或临床观察.A组:每月月经净后3~7d,继续单次阴道给予克霉唑栓500mg,为期3个月;B组:每月月经净后口服乌鸡白凤丸每次1丸,1次/d,3周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对照组:仅作随访观察.各组在巩固治疗期间及巩固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巩固治疗期间,A组和B组分别累计有17人(10.12%)和23人(13.61%)出现复发,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巩固治疗结束后,随访第3个月A组和B组分别累计有31人(21.83%)和37人(26.62%)出现复发;随访第6个月A组和B组分别累计有73人(51.41%)和79人(56.83%)出现复发,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A、B组间各阶段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RVVC近期治愈后采用乌鸡白凤丸巩固治疗,能够抑制念珠菌生长,增强免疫功能,控制阴道局部炎症反应,有效预防复发,效果满意且相对安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 巩固治疗 乌鸡白凤丸 克霉唑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颅内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24h,n=43)、早期组(24-72h,n=36)、延期组(≥10d,n=41),比较各组术后颅内动脉栓塞改善程度,统计各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量表(GOC)评定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mRS)表评定患者远期预后。结果:超早期组完全栓塞率略高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术中、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超早期组、延期组GOS评分高于早期组、mRS评分低于早期组,超早期组GOS评分高于延期组,mRS评分低于延期组(P〈0.05)。结论: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循环动脉瘤破裂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超早期、延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评分稍优于早期手术。

  • 标签: 前循环动脉瘤 手术 超早期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