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家庭治疗的起源及其治疗原理家庭治疗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儿童精神病学家NathanAckerman认为社会情境容易导致情绪困扰,并主张把治疗的重点从过去精力转到当前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上,把心理治疗从对个体的治疗转移到整个系统的调整与治疗。NathanAckerman被认为是家庭治疗的创始人。

  • 标签: 家庭治疗 治疗原理 50年代 20世纪 精神病学 情绪困扰
  • 简介:那么家庭成员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对来访者或家庭产生保守的效果,治疗师通过问一些问题了解家庭的互动方式和信仰

  • 标签: 家庭治疗评析 系统化家庭治疗
  • 简介:那么家庭成员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对来访者或家庭产生保守的效果,治疗师通过问一些问题了解家庭的互动方式和信仰

  • 标签: 家庭治疗评析 系统化家庭治疗
  • 简介:那么家庭成员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对来访者或家庭产生保守的效果,治疗师通过问一些问题了解家庭的互动方式和信仰

  • 标签: 家庭治疗评析 系统化家庭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究正念家庭治疗对4至6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e disorder,ADHD)儿童改善行为问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ADHD儿童3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例。并随机选取同时期儿童保健科保健的健康儿童15例为正常对照组。A、B 两组均给予行为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念家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onners评分、智力水平及适应行为能力、发育行为及视觉运动功能、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ES)评分。结果:治疗后A组品行问题评分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B两组WPPSI-IV总智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A组ABAS-II一般适应综合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A、B两组VM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A组家庭环境量表亲密度评分及情感表达评分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针对ADHD患儿,给予正念家庭治疗可增强家庭亲密度和情感表达,改善其精神行为障碍问题,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正念家庭治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学龄前 儿童 评估 量表
  • 简介:吸入治疗方法为哮喘治疗的核心手段,耐心细致地指导患儿及家属掌握吸入治疗的正确方法 ,  通过对6例患儿及家长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治疗及正确指导

  • 标签: 哮喘患儿 家庭治疗督导 患儿家庭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家庭治疗的最佳方素。方法选自我科2005年5月至2008年2月,门诊就诊符合母乳黄疸的患儿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分娩方式、治疗前经皮胆红素值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用蒙脱石散1.5g/次,5次/d,喂乳前30min用10%葡萄糖溶液10mL调均口服,同时给茵栀黄口服液5mL/次,5次/d口服。对照组用鲁米那5~8rag/(kg·d),分5次口服,同时给尼可刹米注射液100mg/(kg·d),分5次口服。结果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冶疗组为(72.36±30.12)μmol/L,对照组为(38.39±16.78)μmol/L,t=5.738P〉0.01。治愈天数,治疗组为(6.1±1.5)d,对照组为(9.2±5.5)d,t=5.927P〉0.01。结论蒙脱石散加菌栀黄口服夜组冶疗单纯性母乳性黄疽疗效优于鲁米那加尼可刹米注射组,而且是一种筒便、安全、易行、家长及小儿易接受的值得我们基层医院推广的方法。

  • 标签: 黄疸 母乳性 家庭治疗 胆红素
  • 简介:家庭治疗产生以后,形成了策略模型、结构模型、代际模型等多种治疗模型。为了分析家庭治疗模式整合的基础和发展趋势,将家庭治疗各个模式共同的认识论基础、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及面对的挑战做一个分析,并结合家庭治疗模式整合的必要性和趋势的分析,得出结论:家庭治疗各个模式尽管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技术方法,它们有着共同的基础;从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来看,家庭治疗的整合模式在临床和本土化研究中也更加具有优势。

  • 标签: 家庭治疗 整合 认识论 理论基础 整合趋势
  • 简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家长带孩子来心理科咨询孩子的问题,但到最后,八成以上的家长也成为心理医生的“咨询”的对象。家庭治疗理论告诉我们,在家庭这个系统中,孩子的问题从某种程度说来就是家庭出现问题的一个信号。

  • 标签: 家庭治疗 心理问题 儿童 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 治疗理论
  • 简介:摘要感冒是小儿常见的疾病。由于小儿形体稚弱,抗邪能力较差,冷热不知增减衣物或家长护理不当,易感风寒外邪,邪侵肌表,卫阳被郁而发热。在此介绍小儿感冒发热的分类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用一些简单方法帮助孩子解除病痛。

  • 标签: 小儿感冒 风寒发热 风热发热 家庭治疗
  • 简介: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基本病理重量为胰岛素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血糖去路发生障碍而产生的。久病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常伴有各种并发病,伴随症、多种感染和微血病变,病残率和死亡率高,对中老年人危害大。现将我所1例重症糖尿病引起的足溃疡壤疽家庭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糖尿病足 家庭治疗 足溃疡 血糖控制 下肢浮肿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家庭治疗对精神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3月居家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0例。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应用。

  • 标签: 家庭治疗 精神分裂症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戒毒人员既缺乏来自家庭的支持,同时也很难得到社会大众的理解,心理上较为脆弱和消极,因此他们不愿正视自己因吸毒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家庭治疗强调把个人放置在整个家庭中去了解并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社区中的家庭治疗强调联合家庭和社区的力量来帮助戒毒人员,根据我国社区戒毒发展的实际,通过理论探讨家庭治疗在戒毒中的应用很有必要,因此,家庭治疗对未来我国社区戒毒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家庭治疗 社区戒毒 理论探讨
  • 简介:家庭治疗家庭为单位,从系统观人手,着重研究人际关系和互动对个体心理问题的影响,通过干预实现索引病人症状的减轻或消除。家庭治疗有其适应症,可以弥补社区矫正个体心理矫治的不足。介绍家庭治疗在社区矫正中的功能、实现路径等,并以一则矫治案例进行具体诠释,最后对矫治过程中的咨询伦理和咨访关系问题着重强调,并提出将“家庭介入”社区矫正成文成制的思考和设想。

  • 标签: 家庭治疗 社区矫正 实现路径 咨询案例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对抑郁症认识的不断加深,全民在抑郁症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产后抑郁是抑郁症当中的一种,产后抑郁会对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者可能直接威胁到产妇、婴儿的生命安全,导致家庭的破碎。为了更好的预防和干预产后抑郁,本文对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总结和阐述有效家庭治疗产后抑郁的方法。

  • 标签: 产后抑郁 原因分析 家庭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良的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国的心理工作者也开始介入家庭服务,帮助应对家庭结构失调、功能丧失的问题。本案例归纳和梳理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相关理论和实务手法,并探索了萨提亚模式在介入家庭亲子关系中的有效性。

  • 标签: 家庭冲突 萨提亚模式及冰山理论 一致性沟通
  • 简介:摘 要:教育焦虑是当代中国父母普遍存在的群体性焦虑,已逐步演化为一种弥漫性的社会心态,成为关乎“双减”成效、家庭和睦与社会安定的焦点问题。在大力推进外部环境治理,构建良性教育生态的同时,还需要积极推进家庭内部主体的应对与适应。基于家庭治疗的系统观分析,教育焦虑是整个家庭系统在应对内外部压力时的适应不良表现,而不仅仅是外在教育环境的影响和父母教育理念的缺乏;高教育焦虑的家庭往往存在着界线混乱、交往互动不良、弹性不足等家庭结构问题,以及亲密度与适应性缺乏等家庭功能问题。需要构建分层指导的家庭教育指导框架,探索基于亲子双向互动过程的家庭教育指导新路径,落足改善家庭结构与功能的本源,从而有效应对教育环境压力,纾解教育焦虑。

  • 标签: 家庭治疗 教育焦虑 家庭教育指导 “双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