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中医诊断》是一门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枢纽课程,然而,现有的《中医诊断》教学方法多少都存在一些弊端,课堂教学枯燥且低效率,高职的临床实践又有诸多限制,导致了本门课程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增加实训课时,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才能达到高职中医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 标签: [ ] 《中医诊断学》 教改 多媒体教学 实训课 互联网 +
  • 简介:摘要:为适应超声诊断学科的发展,医学院校改进本科生超声诊断教学的几点体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注意与相关知识结合,以案例为中心的讲解,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加入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因材施教 动手操作 影像归档 通讯系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以 PBL 教学模式开展《诊断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 方法 此次研究时间范围确立于 201 9年 9月 -201 9年 12 月,抽选 08 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 80 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号进行平均分组,均有工作 5 年以上且经验丰富的老师实施带教,对照组采取传统病理分析模式教学,观察组采取 PBL 模式教学,对比两组学生理论知识、 SP 病人分站考试成绩,并评估各组学生主观能动性及病员对学生的满意程度。 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评分( 48.43±1.05 )、 SP 病人分站考试成绩( 47.95±1.12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同时观察组学生主观能动性评估结果( 8.14±0.33 )、病员对学生满意评分结果( 95.11±2.04 )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开展《诊断基础》课程教学活动时采取 PBL 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提升主动性及患者满意度,值得运用且推广。

  • 标签: PBL 教学模式 诊断学基础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留学生高等教育的网络教学的经验。方法:本文从网络技术、教学方法、师资建设、考核方式等方面总结了留学生《实验诊断》的网络教学经验。结果: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留学生网络教学,提高以网络教学为基础的留学生《实验诊断》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将教学模式改进为基于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完善了留学生教学考核考查方式。加强了教师英语口语和听力的自学和培训,以及定期举办英语备课工作。结论:期望本文网络教学的经验分享为提高留学生教学水平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留学生 实验诊断学课程 网络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临床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诊断为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5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总结其诊断特征。结果EP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4~70岁,均因乳房肿块首诊,其中1例乳头溢液,1例乳腺疼痛;肿块最大径1.0~4.0 cm,质地韧、偏硬,表面尚光滑,活动尚可,皮肤无红肿,无酒窝征及橘皮征,腋窝无淋巴结转移。乳腺超声提示肿块为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的囊实性肿物;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肿块为边界清晰、囊性液体包裹的宽基底、形态不规则的高信号实性肿物。EPC病理学肉眼观察为质脆、类圆形突起的囊实性结节;镜下表现为一层厚纤维包膜围绕的乳头状增生病变,呈蓬乱分枝乳头状结构,管腔均未见肌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阳性,4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1例Her-2阳性,Ki-67%<5%,CK5/6及p63肌上皮染色呈阴性;5例均为Lunimal A型。4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乳腺癌保乳术,均无淋巴结转移。结论EPC好发于老年女性,多因乳房肿块首诊,镜下呈厚纤维包膜围绕的蓬乱分枝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病变周缘肌上皮明显减少甚至缺如,是该病重要的临床诊断特征。

  • 标签: 乳腺肿瘤 包裹性乳头状癌 囊内乳头状癌 诊断
  • 作者: 刘彦权 周华蓉 付海英 李捷翔 沈建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内科/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国家及福建省血液病学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1 ,福建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心,福州 35012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内科/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国家及福建省血液病学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心,福州 350122
  • 简介:摘要虚拟仿真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来创建和体验视觉化环境。其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等特征。该项技术较早在工程力学和城市规划中运用。在医学领域,诊断是每个医学生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制作标准化病人数字模型,让医学生模拟临床医生的角色,将课堂上掌握的诊断理论知识通过各式电子媒介与虚拟病人完成诊疗活动;按诊断课程标准设置模拟训练和线上、线下教学,弥补了传统医学教育中单一的授课方式;并通过程序性过程评价、实时反馈等,使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本文将从虚拟仿真技术的前景、虚拟仿真技术在诊断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 标签: 虚拟仿真技术 诊断学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例设计在PBL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大学医学部2014级和2015级32名六年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诊断实习课上实行PBL教学。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教师、学生和督导教师的反馈意见,分析4次PBL课的效果。其中五分制调研问卷和问答式调研问卷所得数据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统计描述。之后进一步讨论病例编写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病例设计经验。应用SPSS 13.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五分制调研问卷结果显示,贫血PBL课在学生对教师、学生自评/互评中平均得分最高(4.84分、4.79分),与其他课程内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问答式调研问卷结果显示,93.75%的学生对贫血病例教学形式比较认可;78.13%和59.38%的学生认为,感染和凝血的病例设置较有难度,影响了课堂效果;另有50%的督导教师认为,病例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水平,避免口语化表达。结论病例设计是PBL教学的关键,总结病例设计方面的经验,可以为PBL教学资料库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病例设计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实验诊断学
  • 简介:摘要:超声诊断是一种新兴的,结合了医学、声学和电子工程的医学技术,其在医学影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超声诊断也就变成了某些医学专业学生,例如影像、临床医学等必须认真学习,并且熟练运用的一门学科。由于超声诊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很多,同时复杂抽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想要在教授超声诊断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多做研究,利用多种方法配合教学。本文从超声诊断涉及到的几种专业知识出发,提出了几点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

  • 标签: 超声诊断 教学效果 技巧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网络环境下以问题为导向教学(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模式在影像诊断实习中的开展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41名 5年制影像诊断专业学生 作为观察对象,未实施PBL教学模式时收编的 119名护生采用常规教学法,同时将其列为常规组;实施 PBL教学的 122名学生列为 PBL组。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及自我学习评价情况。结果 经教学, PBL 组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P < 0.05)。 PBL组学生自我评价调查问卷中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提高疾病诊断专业水平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 网络环境下 PBL教学模式在影像诊断中可以显著提升实习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对该模式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因此该教学模式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网络环境 PBL 影像诊断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齿状突加冠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邹城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2例齿状突加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总结齿状突加冠综合征的诊断特征,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因急性颈部疼痛伴颈部活动受限就诊,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均无发热,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其中1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升高。颈椎CT检查均提示颈椎退行性变,齿状突上方骨性密度灶,排除脑膜炎、痛风,诊断为"齿状突加冠综合征"。结论CRP和(或)ESR水平升高,颈椎CT见齿状突周围钙化是诊断齿状突加冠综合征的重要实验室和影像特征。

  • 标签: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 颈痛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诊断基础》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自主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鉴于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基础性,通过对我院该门课程教师基本信息统计分析,探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

  • 标签: 诊断学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医学PICOS的微课模式在诊断教学中的运用以及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复合)三年制学生,2个班约90人。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诊断》教材,两组学生由同一教师授课,教学使用相同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时数。学生高考成绩作为基线资料。将学生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采用PICOS的微课模式,对照组学生采用微课模式教学。结果:由于两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并不相同,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也有着极大的差异,试验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学生。讨论:根据实验的结果显示,基于循证医学PICOS的微课模式在诊断教学中有着极大的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临床工作水平,更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值得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学过程。

  • 标签: 医学PICOS 微课模式 诊断学教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偏侧惊厥-偏瘫-癫痫综合征的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6日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临床表现为偏侧惊厥-偏瘫-癫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以右侧肢体抽搐起病,后表现为惊厥持续状态,左侧肢体偏瘫,好转后反复癫痫发作。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均提示钙化灶。发作期视频脑电图检查提示右侧枕区低中幅连续性棘波、棘慢波节律。患儿好转后复查视频脑电图,间歇期:双侧半球各导联可见大量弥漫性中高幅1.5~3.0 Hz慢波活动,左侧半球明显多于右侧;发作期:监测期未见癫痫。结论在偏侧惊厥-偏瘫-癫痫综合征患儿中,脑电图及特征性神经影像异常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偏侧惊厥-偏瘫 偏侧惊厥-偏瘫-癫痫综合征 发作 癫痫 脑电图
  • 简介:摘要超声医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本科毕业后能够独立开展临床工作的超声科医生是临床医学教育关注的问题之一。临床工作中,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以多学科交叉促进学科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就如何将多学科协作应用于超声实践教学进行介绍和探讨,以期改进当前超声医学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超声医学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学习通"手机应用软件的翻转课堂在检体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2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学生。试验组采用基于"学习通"的翻转课堂教学,将教学资源上传至"学习通"供学生课前学习,课中分别采用知识点回顾、小组协作及总结的方法进行知识内化,课后通过"学习通"进行知识巩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课前和课后2组学生的提问率、考试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对各自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学生课前和课后提问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3.3%(44/60)比26.7%(16/60),53.3%(32/60)比31.7%(19/60)],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1、P=0.036)。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和体格检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6.0±9.9)分比(68.9±12.1)分,(76.3±9.1)分比(64.5±11.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均P<0.01)。课程结束后,试验组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高于对照组学生[(79.3±8.5)分比(73.6±6.4)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总体评价也高于对照组学生[(11.8±1.5)分比(9.1±1.9)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基于"学习通"的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检体诊断的教学效果。

  • 标签: 教学方法 移动学习 翻转课堂 检体诊断学
  • 简介:摘要:在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大范围传播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混合式见习教学实践在临床实践当中的应用。进行多领率教学资源整合,实行以“在线教学”为主导的教学形式,相较于传统教学形式作出巨大改变,也为目前的诊断教学实践带来挑战。因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实现在线混合是见习教学实践优势,同时也对当前教学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为后期提供在线教学实践参考。

  • 标签: 新冠疫情 诊断学 混合式见习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联合视频反馈的教学在诊断心、肺、腹见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6级五年制临床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12人、对照组112人。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联合视频反馈的教学方法:即2名学生根据分配疾病角色扮演"医师与患者",进行相应的问诊及查体,当中融合正反两面视频教学,规范学生们的查体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习心、肺、腹见习内容。两组通过统一标准化的理论考试成绩、病例分析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同时对112名实验组学生进行不记名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90.12±0.94)分、病例分析成绩(9.30±0.10)分、临床技能操作成绩(93.50±0.72)分均优于对照组(83.20±1.66)分、(8.10±0.11)分、(85.00±1.75)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发出112份问卷星,全部回收,有效率达100%。其中回答"是"所占比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占91.1%)、"培养临床思维"(占97.3%)、"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占87.5%)、"课前准备工作需要较多时间"(占93.8%)、"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占80.4%)、"提高学习兴趣"(占83.0%)。结论在诊断心、肺、腹见习中,情景模拟联合视频反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夯实理论基础,规范体格检查手法,培养临床思维及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但课前需要占用学生们大量的时间准备,如果未能合理安排,那么教学效果会事倍功半,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积极性。

  • 标签: 情景模拟 视频反馈 诊断学 心、肺、腹见习
  • 简介:摘要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背景下,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八年制诊断见习课程为实例,阐明如何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组织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临床见习教学。该课程包括:基于数字课程云平台(ICC)的自主学习;基于"引导性反馈"的在线讨论学习;基于"案例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的在线讨论课;以及基于"练习视频反馈"的"在线实操"诊断技能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在线混合式诊断见习课整体满意度高,理论考试成绩优异,临床操作技能提高显著。如何运用资源整合的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必将成为医学教育同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 标签: 以学生为中心 混合式教学 八年制 诊断学 临床见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伴胆道出血的临床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伴发胆管吻合口狭窄,反复行经内镜逆行性胆道支架引流(ERBD)术后,肝假性动脉瘤破裂伴胆道出血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反复发热伴黄疸1个月余"于2017年7月6日入院,患者肝移植术后4年,多次行ERBD。患者入院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检查发现肝右动脉显影,肝动脉造影确诊肝右动脉假性动脉瘤,破溃至胆道,行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发热及黄疸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肝移植术后,有医源性有创治疗史患者,不明原因反复发热伴持续黄疸时,需术后定期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作为随访,排除肝假性动脉瘤破裂胆道出血可能。

  • 标签: 肝动脉假性动脉瘤 肝移植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