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肥胖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其与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密切相关。评估肥胖最常用的指标为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等,但随着对肥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不同部位及类型的脂肪组织得以区分。人体内的脂肪组织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AT)2种类型。WAT的过度积累是肥胖的特征,而BAT在肥胖者中活性较低。18F-FDG PET/CT可以同时获取不同部位及类型脂肪组织的体积和代谢情况。笔者从不同脂肪库的角度综述18F-FDG PET/CT在肥胖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肥胖症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小动物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脑显像是脑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动物实验中,饮食、麻醉、显像剂的给药途径、温度及光照等实验条件均会影响其脑部活动,使脑灌注和代谢显像出现整体偏倚,进而影响对脑认知功能的判断。笔者就啮齿动物显像研究中不同实验条件对18F-FDG脑摄取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动物显像研究提供指导。

  • 标签: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啮齿目 脑显像
  • 简介:摘要PET/MRI一体机在2006年被首次提出可应用于临床;2010年,首台临床型PET/MRI一体机诞生。在20世纪早期,PET/CT和SPECT/CT一体机的广泛应用体现了融合显像的优势,为PET/MRI一体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目前,全球大约有150台全身PET/MRI一体机投入了临床应用,其中肿瘤显像是PET/MRI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迄今为止,尽管PET/MRI临床应用在增加,但标准化的PET/MRI扫描方案还很少。因此,有必要制定患者检查和多中心研究都可遵循的标准化且一致性好的显像方案。该文总结了18F-脱氧葡萄糖(FDG)PET/MRI全身显像的患者就诊、检查准备、工作流程、显像方案以及报告书写等主要方面的专家共识,由长期使用PET、MRI和较早使用PET/MRI的相关资深专家制定。

  • 标签: PET/MRI 肿瘤 全身显像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纸质报告或其电子版报告是影像医师与转诊医师的主要沟通方式。报告的内容不仅影响患者的管理和临床结果,而且可以作为法律性文件用于医疗纠纷的评判,用于证明医疗的必要性、计费的准确性和监管的合规性。融合显像的复杂性使得完成一份高质量的PET/CT报告可能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报告困难。该文讨论了一份简洁、完整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肿瘤显像报告应具有的基本要素,并通过日常临床实践中的例子对这些要素进行阐述。

  • 标签: 肿瘤学 PET/CT 报告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施宏萍 罗亚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现在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6610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类癌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肺类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特征、代谢情况及全身转移情况。16例肺类癌患者包括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43~78岁,中位年龄65岁;典型类癌(AC)5例,非典型类癌(TC)11例。采用t检验比较TC与AC两组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差异。结果16例肺类癌均为单发,病灶密度均匀,均无坏死囊变和钙化,CT值为(38±7) HU. 9例中央型肺类癌中,8例可见"冰山征",5例伴阻塞性肺炎;7例周围型肺类癌均未见阻塞性肺炎。1例AC患者可见多发骨转移,其余15例均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6例肺类癌的SUVmax为4.00±1.64,最大径为(2.59±1.00) cm,SUVmax与最大径无相关性(r=0.238,P=0.375)。TC的SUVmax为3.32±1.17,AC的SUVmax为5.49±1.6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08)。结论肺类癌18F-FDG PET/CT多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对18F-FDG的摄取轻度增高。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肺类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MR在肝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于瑞金医院接受PET/MR与上腹部增强CT检查的可疑肝转移瘤患者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58.9±14.3)岁],分别基于病灶和患者计算并比较增强CT、PET、MR与PET/MR诊断肝转移瘤的效能(McNemar检验)。结果75例患者共检出肝转移瘤病灶306处,其中45例(179处病灶)随访或病理证实为肝转移瘤。基于病灶的分析显示,增强CT、PET、MR和PET/MR的灵敏度分别为74.9%(134/179)、60.3%(108/179)、98.9%(177/179)和100%(179/179),特异性分别为96.9%(123/127)、100%(127/127)、92.9%(118/127)和92.1%(117/127)。PET/MR的诊断效能高于增强CT和PET(χ2值:51.000和81.000,均P<0.001),但与M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P=0.368)。基于患者的分析显示,增强CT、PET、MR和PET/MR的灵敏度分别为82.2%(37/45)、84.4%(38/45)、95.6%(43/45)和100%(45/45),特异性分别为86.7%(26/30)、100%(30/30)、70.0%(21/30)和70.0%(21/30)。PET/MR与增强CT和PET的诊断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3.000和16.000,均P<0.05),但M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P=0.368)。结论18F-FDG PET/MR较单模态显像具有更高的肝转移瘤检出率;其整体诊断肝转移瘤的性能优于增强CT和单纯PET,但与MR相比无明显优势。

  • 标签: 肿瘤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1例肝肺吸虫病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的病例,该病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或肝脓肿等。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以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PET/CT作为全身检查可以发现更多器官的受累情况。笔者通过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加深了对肝肺吸虫病分子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以期对肝肺吸虫病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加强认识,减少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1例胃腺癌乳腺转移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病例,从临床表现、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胃腺癌乳腺转移在临床上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及误诊,确诊需经组织病理学检查。18F-FDG PET/CT检查可以早期筛查全身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18F—FDGPET/CT图像,包括:WHOⅡ级9例、WHOⅢ9例、WHOⅣ5例。测量并计算出标准摄取值(SUV),病变白质比(L/W)和病变灰质比(L/C),分别以3个参数为指标分析其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差异。结果:以L/W为参数在各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而以SUV、L/C为参数在WHOⅡ级组与WHOⅢ级组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18F-FDGPET/CT显像适用于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诊断,L/W是3个参数中最佳的半定量参数。

  • 标签: 18氟-脱氧葡萄糖 PET/CT 脑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AMN)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影像特征及PET/CT对AM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AMN[低级别AMN(LAMN)及阑尾黏液腺癌(MAA)]的16例患者[男5例,女11例,年龄(59.6±12.2)岁]的资料,总结AMN的PET/CT图像特点,并分析LAMN与MAA间的差异,最后将显像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PET/CT图像上,LAMN组较MAA组阑尾病灶具有更小的短径[(3.31±0.74)与(3.71±1.52) cm;t=-0.667,P<0.05]、更低的囊壁代谢水平[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73±1.31与6.70±5.95;t=-1.844,P<0.05]。AMN多表现为阑尾区稍高密度[CT值:(23.88±13.14) HU]囊性灶,囊壁多伴点状钙化(10/16),囊壁呈轻、中度增高代谢(SUVmax为4.71±4.64),且多伴腹腔假性黏液瘤(PMP)转移(7/16)的特点。与病理结果对照,PET/CT术前准确诊断AMN 11例,其中AMN伴PMP形成3例,灵敏度分别为11/16和3/7;PET/CT术前准确诊断出9例转移瘤中的7例。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对AMN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阑尾肿瘤 腺癌,粘液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 作者: 汤敏敏 罗亚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现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45000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已经跃居发达国家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一死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第二死因。无效治疗不仅会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也浪费了紧缺的医疗资源。随着个体化治疗的兴起,疗效评价也越显重要。传统的解剖成像方法如CT、MRI是临床上常用的疗效评估的方法,但是不适用于评价早期疗效。代谢显像方法18F-FDG PET能够反应肿瘤的代谢情况,能够以它独特的优势监测早期疗效。这篇综述主要阐述了18F-FDG PET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 标签: 解剖显像,18F-FDG,分子影像,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18F-FDGPET/CT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食管癌患者PET/CT显像数据,研究食管癌原发病灶SUVmax与病灶大小(横径和长度)的相关性、不同长度原发病灶之间SUVmax的差异及原发病灶SUVmax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食管鳞癌病灶SUVmax与病灶的横径、长度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95,P=0.000;r=0.420,P=0.001)。不同长度病灶间SUVmax比较,<3.0cm与3.0~5.0cm病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0,P=0.007),<3.0cm与>5.0cm病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6,P=0.005),但3.0~5.0cm与>5.0cm病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4,P=0.251)。SUVmax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相关性(F=1.256,P=0.293)。结论:食管癌SUVmax对评价肿瘤原发病灶的大小具有重要价值,但SUVmax无法预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 标签: 食管癌 PET/CT 18F-FD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18F-FDG联合11C-胆碱(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临床疑似原发肝占位性病变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年龄58~72岁;47例患者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26例患者行18F-FDG联合11C-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分别测量并计算每个病变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肝本底SUVmax、肿瘤SUVmax/肝本底SUVmax比值(T/L)。以病变良恶性为状态变量,分别以18F-FDG18F-FDG延迟、18F-FDG双时相的SUVmax和18F-FDG、11C-CHO、18F-FDG联合11C-CHO的SUVmax为检验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进行两两比较,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各种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Z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ROC曲线的差异。结果(1)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47例患者共检出49个病变(其中32个为高代谢病变),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证实,40个为HCC(高分化8个、中低分化32个),9个为良性病变。中低分化HCC的病变SUVmax、肝本底SUVmax和T/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2.53、4.80,均P<0.05);高分化HCC的病变SUVmax和T/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2.62,均P<0.05);良性病变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P>0.05 )。18F-FDG PET/CT显像分别与其延迟显像、双时相显像的SUVmax的ROC曲线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15、2.376,均P<0.05);而延迟显像与双时相显像的SUVmax的ROC曲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2,P>0.05)。(2) 18F-FDG联合11C-CHO PET/CT显像:26例患者共检出26个病变(其中18个为高代谢病变),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22个为HCC(高分化9个、中低分化13个),4个为良性病变。高分化HCC的病变SUVmax、肝本底SUVmax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9、6.57,均P<0.001),而T/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P>0.05);中低分化HCC的病变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5),肝本底SUVmax、T/L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1、-5.43,均P<0.001);良性病变的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05)。18F-FDG与其联合11C-CHO PET/CT的SUVmax的ROC曲线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7,P<0.05)。结论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18F-FDG联合11C-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可分别提高中低及高分化原发性HCC的检出率,对肝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决策及临床预后判定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 氟脱氧葡萄糖F18 胆碱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