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都市宜陵镇古称东陵,《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广陵有东陵亭”。“亭”有两个含意,一是“亭侯”,即“筑亭驻兵,以伺盗寇”;一是“亭里”,汉制,一里百家,一亭十里则为千家,设亭长,掌追捕盗贼之事。当时的东陵,既是一处“亭侯”,也是一个行政区划。此东陵亭,就是现在的宜陵,传说隋炀帝的宠妃(宜妃)死后葬在这里,才将东陵改称宜陵。

  • 标签: 圣母碑 东陵 怀素 碑文 盗寇 仙宫
  • 简介:《法华经》是《妙法莲华经》的简称,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流行的经典之一。它在南北朝时期有多种译本,其中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最受欢迎。《法华经》认为大乘是佛教的惟一法门,强调众生通过自己的觉悟而获得佛性,并指出了许多方便法门,任何人只要护持、诵读、书写《法华经》就可能成佛。因此,《法华经》得到了广泛传播,具体体现为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为题材的作品在石窟中普遍出现。炳灵石窟第169窟、184窟有释迦、多宝题材壁画,第2窟、125窟、126窟、128窟、132窟、144窟有北魏时期释迦、多宝题材的石雕造像

  • 标签: 《法华经》 释迦 多宝并坐题材 炳灵寺石窟
  • 简介:文章探讨了艾旺的建造年代以及内三种风格的造像,尤其是藏式佛像的风格特征,认为这种三种风格集于一处的习俗是受藏传佛教第一桑耶寺设计理念的影响。其中,藏式佛像风格值得学界进一步分析研究。

  • 标签: 艾旺寺 泥塑 藏式佛像 艺术风格
  • 简介:丝绸之路历史重镇街亭,是天水文化内涵异常丰富的历史名镇。因为渭河天堑的缘故,街亭在历史上是一个热门非凡的地方。据《读史方舆纪要》卷59载:“州(秦州,今天水市)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屹为重镇。”“关中,天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街亭古镇还是古秦州的门户和进入今天水市的重要驿站。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自古成为陇东南交通和军事咽喉。成为“关陇道”和“蜀陇道”的交会处和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诸多历史胜迹。但是与街亭古镇有关的一、一人和一却鲜为人知。

  • 标签: 崇福寺 《读史方舆纪要》 历史名镇 法师 天水市 丝绸之路
  • 简介:关于山西造像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一些积累,但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图文资料采集与著录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展,而山西造像面临的现实是不断遭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盗取,在此种情况之下,将所调查的造像遗存资料按照科学方式进行著录,并建立完备、翔实的图文信息数据库。对这些信息的数字化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可以实现学术资源的共享,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 标签: 山西 造像碑 数字化
  • 简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夜半钟声到客船。”我国唐代大诗人张继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诗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东邻日本也是妇孺皆知。这首千古绝唱曾被编入日本小学课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日本人。

  • 标签: 寒山寺 《枫桥夜泊》 日本人 诗人
  • 简介:广州是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唐宋时期,就有穆斯林的遗迹。九世纪苏烈曼在其游记中记载:“其处有回教牧师一人,教堂一所。……各地回教商贾既多聚广府,中国皇帝因任命回教判官一人,依回教风俗,治理回民。判官每星期必有数日专与回民共同祈祷,朗读先圣戒训。

  • 标签: 广州 解读 港口城市 唐宋时期 回教 穆斯林
  • 简介:在由余振贵、雷晓静主编的《中国回族金石录》(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中,河北省民族宗教厅的马祥学同志校点的定州清真的元明清三幢古错误甚多,抄错词句、遗漏重要内容、点破句子、漏点标点等问题比比皆是,使人不能了解古的真正涵义和重要性,尤其使人难以原谅的是马样学在《中国回族金石录》第14页中对定州清真元代……

  • 标签: 清真寺 古碑 回族 元代 明代 清代
  • 简介:《爨龙颜》,立于南朝刘宋大明二年(458年),记述了爨氏统治南中(滇)时期(约公元339年-748年)的一段不二史实,是研究西南民族史的重要碑版。清末以来,考释者几二十余家,各有灼见,却也留下一些歧意。余于1999年初参编《曲靖石刻》一书,作《爨龙颜》释读。

  • 标签: 《爨龙颜碑》 南朝 中国 历史典籍 家族史
  • 简介:新发现的蒙汉合壁少林圣旨(提要)[日]松川节中村淳1990年3月,日本大阪国际大学副教授松田孝一氏访问少林时发现了元代蒙汉合壁圣旨。1991年1月31日至2月2日,松川、中村二人赴少林,解读了该碑文,并预定1993年春发表对该碑文进行解读和...

  • 标签: 少林寺 回鹘式蒙古文 新发现 八思巴字 圣旨 蒙汉
  • 简介: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有形的、无形的,有见之于史书记载的,也有见之于碑刻铭文的。在这些遗产中,有些东西即或是在今天,也仍极具参考价值。现存于北京西山戒台中的几通石碑及其铭文,就是其中的一例。

  • 标签: 戒台寺 文物 历史发展 文化遗产 参考价值 铭文
  • 简介:中国伊斯兰文献一向苦于偏少、简略和失真,致使许多历史事实无法澄清,许多重要学术问题不能展开。尤其是明代前期广大西北地区的伊斯兰传播、演进情况,至今由于缺乏有力的文献佐证,而只能依靠口稗传说等建立在间接推论之上。本文试就甘肃天水后街清真藏“秦州重建清真”作一粗浅研究,为建立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体系拾遗补缺。

  • 标签: 清真寺 秦州 伊斯兰教史 嘉靖 大西北地区 历史事实
  • 简介:提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敦煌写本北宋《重修开元行廊功德并序》等各残片的缀合关系,并以盛行於中原地区的碑拓作品在敦煌被用作习书摹本这一事实,提示了北宋初年中原与敦煌在文化上的密切交流,同时也为研究同一写本为何会写有佛释道等教、俗不同性质内容的敦煌文献提供一点素材。

  • 标签: 敦煌写本 《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并序》 习书 俄藏敦煌文献Дx.10740
  • 简介:“龙门造像”是指我国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上的许多石刻作品而言,它们在石刻史上,书法史上都有着光辉的地位。有人从众多的“龙门造像”中选出了二十种,称为“龙门二十品”久负盛名。这二十品中最精采者是《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杨大眼造像》、《魏灵藏造像》(以上是造像的简称)等。

  • 标签: 造像 石刻 洛阳 龙门石窟 北魏时期 河南省
  • 简介:本文以朱仙镇清真南碑亭为例,探讨了河南伊斯兰教古行的相关问题,在对省内古行进行介绍后,重点分析了朱仙镇南碑亭中阿拉伯文和汉文内容,并对其中的伊斯兰典籍和古行十三条源头略作论述,对古行主张条文的含义逐一解析。最后回顾了河南伊斯兰教中的新行及与古行的关系,并认为荥阳等地区新行传统的确立以及新思想的传入是古行出现的直接原因。

  • 标签: 古行 新行 朱仙镇
  • 简介:最近,南京重建大报恩及塔工程已进行实质性征地拆迁阶段.一批与大报恩塔的相关地名将随着拆迁的进程而消失。它们分别是:宝塔山、宝塔顶、南宝塔根、北宝塔根、南山门、北山门.北山门后、宝塔山十一巷,宝塔山巷、宝塔山三十八巷、宝塔山六十六巷、锅底牢等。这些地名的产生与形成来自三个时间段:第一阶段是大报恩建成以后.产生了南山门、北山门、锅底牢地名;第二阶段是晚清咸丰年问毁塔倒。大报恩成为一片废墟,百姓在此建房居住形成宝塔山、宝塔项等地名;第三阶段是解放初期,随着外来人口增加,以某门牌号码形成的巷。如宝塔山11巷、4巷、34巷、38巷等。

  • 标签: 地名 报恩 金陵 征地拆迁 宝塔山 解放初期
  • 简介:<正>上海名刹静安,相传建于三国,根据是《云间志》“按记吴大帝赤乌中建。”以后列代方志,都承袭此说。近年编纂地方史志,出现了不少谈上海史事、风土的专刊,也常谈到静安。因各自依据的史料不同,对古代静安的不同命名称及其名年代,分歧甚多。兹特略作小考。先看看关于静安名和建年代的各种记载:刻于光绪年的《静安》(载《上海碑刻资料选辑)说:“始大帝赤乌中,实从

  • 标签: 重玄 碑刻 史料 静安 地方史志 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