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揭示两项重点:其一,文选学当有“选”与“选学”之别。此二目可谓自清人徐攀凤《选规李》与《选学纠何》二书始,其由选而选学之分界点,当即“选评”,以康熙年间之选学大家何焯居关键地位。直至晚近黄季刚始厘清此二词之概念。黄氏认为何焯治《选》之方法兼合文义与文章评赏,即合一炉而冶之之选学,有别於清儒诸家“摭拾琐碎,支蔓牵缀”之选。其二,选当有“古”与“今”之别,而《文选》善所保留之旧,又当有“古”、“旧”之别。此中究竟,不惟关系善真貌以及古真相,尤关系《文选》宋本刊刻之源流考辨。本文试举扬雄《羽猎赋》之古为例,并参之其他第二十三例古现存之貌,略探《文选》古与今、古与旧相混之课题。

  • 标签: 选注 选学 何焯 尤本 李善注 羽猎赋
  • 简介:文选》题与作者对于解读《文选》作品颇为重要,但其问题甚是复杂,或是羼乱,或有谬误。本文择其中问题较显著者略分数类,依类举例,并逐条考释,试从整体上辨其真伪,以总结《文选》题与作者羼乱之特征,探讨羼乱之根源,并对谬误之处随文考证。结论认为学者据通行《文选》版本以评价、引据《文选》题与作者,必须对其究属何家注释有所辨别,以免无的放矢。

  • 标签: 文选 题注 作者注 辨证
  • 简介:通过比勘《文选集注》中的李善与诸宋刻《文选》李善(如监本、尤本),发现李善“增”的主要来源有:《钞》、五家、陆善经、未知旁注及李善本人的增补等。本文旨在探究诸宋刻李善单本及《文选集注》中李善的“增”来源,并分析其原因和特点,以揭示诸宋刻本及集注本所存在的一些所谓的“李善”,实为后人所附益,李善并未措手其问。

  • 标签: 文选 李善注 增注 李善注义例 文选集注
  • 简介:《敦煌本文选》的断代上限可划至武德三年到七年之间,下限可划至贞观年间,可能是现存最早的《文选本;《敦煌本文选》多有常识性错误、体例随意,应属於大众知识份子的普及性本;以《敦煌本文选》为起点的佚名综合研究有助於解决佚名的研究争议,重绘唐代的选学图景;《敦煌本文选》可以证明:一,在俄藏敦煌φ242号《文选》的断代问题上,“撮钞”说可能难以成立;二,俄藏敦煌φ9242号《文选》不是曹宪的《文选音义》,而是大众知识份子的普及性本;三,《文选钞》的着者可能不是公孙罗;四,唐代的选学发展应由精英+经典和大众+普及这两部分交互发展而成。

  • 标签: 佚名《文选》注 《敦煌本文选注》 综合研究
  • 简介:面临大江,背靠青山的东坡赤壁,自唐宋以来,就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历代专家学者、文人墨客,题咏甚丰。苏轼研究学会即将在黄州召开学术讨论会的前夕,我们精选了部分东坡赤壁诗文,略加注释,献给大会,并以飨读者。我们的注释,力求有自己的特点:别人过的,尽量避免重复;没有注到的,加以补充;引不全的,加以完善;带有地方特性的,则详注之。计划分为六部分选。本期刊登的第一部分“千秋才子有坡仙”,全是苏轼的诗文。不妥之处,敬希雅正。

  • 标签: 东坡赤壁 文选注 坡仙 临皋 后赤壁赋 东坡居士
  • 简介:天津艺术博物馆藏107号敦煌本《文选》栋二先生亦多有勘正,已日趋完备;但其在字形辨认、正于方家。首经罗国威先生校勘、整理。其后刘明、赵家字词考辨等方面尚有可商之处,故此提出,以正于方家。

  • 标签: 敦煌本 《文选注》 补校
  • 简介:(一)卷6左太冲《魏都赋》“岩冈潭渊”下,张载云:“屈平《卜居》日:‘横江潭而渔。’”(页96上栏。中华书局1977年11月影印胡刻本,下同)

  • 标签: 《文选》 札记 《毛诗》 《南风歌》
  • 简介:<正>在当前各种古文选本相继问世的时候,我们这本《古代散文选》又将第四次印刷,我们自然是感到高兴的。趁着这次重印的机会,我们除改正少数陆续发现的错误字句而外,又根据一些读者的要求,增写这篇后记,简述我国散文发现的过程。这个集子只选了一百一十篇古文,要求它体现我国三千来年散文发展的丰富内容和曲折过程,自然是办不列的。但是,用心的读者如果能把本书中的作家简介和作品提要先后贯串

  • 标签: 古代散文 印后 散文发展 曲折过程 丰富内容 中国散文
  • 简介:此前,已就先秦散文注解之失误专文作过剖析。这里再针对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部分散文之误予以考释。其顺序基本依据《古代散文选》之编次子并参考《古代汉语》(北京版)等有关教材与选本。(1)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古代汉语》(北京):'不择细流:指对大小水流不加区别一概容纳。择,区别。'按:以上串讲句意不错,但不切合词义。原句明言是'细流',而不是'大小水流',就无所谓'区别'而'一概容纳'。而且'择'亦无'区别'之义。'择'字义为'选择、挑选',引申

  • 标签: 文选误 注札记 误注
  • 简介:“《文选》学”发端于隋代萧该的《文选音》,至曹宪而正式建立。其后许淹、李善、公孙罗,各有著作,其中李善为“《文选》学”之集大成者。李善《文选》在继承前代典籍注释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四部引书共1965家,征引繁富是其最重要的特色。

  • 标签: 萧该 曹宪 许淹 公孙罗 李善 《文选注》
  • 简介:提要:本文通过对传统习用术语的界定,提出"释典"和"释义"是李善注释体系中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释典主要指李善引用诗文所揭示的语典,释义主要包括词义诠释和意境义揭示这两类。释典是手段,释义是目的,其中意境义揭示是《文选》李善征引体式的最大特征。李善征引体式的研究能为当代文学训诂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征引体式 释典 释义 词义诠释 意境义揭示
  • 简介:书名的背后反映书名拟定者或著录者的学术思想.《文选》李善引郦道元《水经》之“注文”专称之为《水经》而非《水经》,反映了李善重郦道元“注文”的价值取向.由此,《文选》李善创生了《水经》专书名.李善所文选》,从唐至清,清之前各种目录著录其题名为“文选”,反映了对“选文”的文学范本意义的高度看重,这是与封建科举考试重辞科的需要相适应的;而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却著录其题名为“文选”,反映了对“注文”考据意义的重视,这是与清代盛行的乾嘉朴学思潮相适应的.

  • 标签: 李善注 《水经注》 《文选》 《文选注》 目录
  • 简介:李善文选》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征引式的注释方式,主要通过征引大量古籍故训来指出文句的出处和解释词语的意义。李亦大量征引了《左传》中的材料,这些材料有的与现存传世文本相合,有的却相左。文章从对这些材料分析的入手,对李善《文选征引《左传》情况作了一较为全面的考查。

  • 标签: 左传 文选 述略
  • 简介:《三都赋》唐前旧被李善收入《文选》之中,关于旧者,历史上存在以下几种说法:张载《魏都赋》而刘逵《吴都赋》《蜀都赋》说,臧荣绪和李善等持此说;张载《蜀都赋》而刘逵《吴》《魏》二赋说,綦毋速等持此说;左思自说,见于《左思别传》;张载、刘逵并《三都赋》完篇说,主要见于近代学者。左思自说及并三篇说于情理皆有不通处,应非史实。余下两种说法虽各有所据,然通过文本细读,可知臧荣绪和李善的说法更为可信,即张载《魏都赋》而刘逵《吴》《蜀》二赋。

  • 标签: 文选 三都赋 旧注 张载 刘逵
  • 简介: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它左邻燕境,右接秦关,南枕太行,北连紫塞,磅礴千里,峻拔五峰,高插云汉,杰立苍天,加上景物奇异,气候凉爽,自古以来吸引了多少天下游客。在遍布岩岫的名刹古寺里,至今留存着历代帝王宰臣、文人名士、高僧大德以及其他朝

  • 标签: 五台山 碑文 文选 山西五台山 儒释道 中国佛教
  • 简介:国子监本和尤刻本是仅有的两种李善文选》宋刊本,其校雠与刊刻对后世《文选》流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校雠刊刻上,两种版本都存在不少问题。另外,中华书局影印尤刻本所附的《李善与五臣同异》作者并非尤袤,有可能是国子监刊刻《文选》时的副产品。

  • 标签: 文选 李善注 校雠 宋刊
  • 简介:文选》李善中保留了很多旧,其中以赋类为最多,体现出唐前为赋做的兴盛。本文对李善中收录或提到的旧逐一辨析,考察其概貌、真伪、引书及特色等问题。

  • 标签: 《文选》 李善注 旧注
  • 简介:西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中,首次出现了"谈何容易"的词语结构。其后,士人们多次套用,以表达言谈不容许轻易和事情难做的意思,尤其是唐李善作之后,其意更是毋庸置疑。但在《非有先生论》中,通过对"谈"的词性辨析和"容易""谈何容易"的含义辨析,以及东方朔发出"谈何容易"的原因探析,我们还可揭橥出一层隐含意,即"谈论什么内容,君王的脸色会发生变化",其言外之意即进谏者所谈论的内容,君王能否在心理上接受,并深入思考,付诸行动。文中,非有先生共发了四次"谈何容易"的感叹,以表达进谏之难,吴王的脸色发生两次变化,进而行动上有所改变,最终使得吴国崛起。

  • 标签: 非有先生论 谈何容易 脸色变化 语义 心理
  • 简介:以胡刻本、尤刻本李善,影宋五臣,明州本,奎章阁本六臣等,对校比勘《唐钞文选集注》所收陆机诗,可以发现:《唐钞文选集注》除所收《音决》重在陆机诗音训,公孙罗《钞》与陆善经具有重要价值,如较详介绍陆机赠诗对象,阐释陆诗本义及地理、天象、气候等与陆诗本义的关系;有些或优于李善与五臣等,或与李善、五臣等互为补充。《唐钞文选集注》还有助于确认、复原《文选》陆机诗、原貌,对众家也有所整理。

  • 标签: 《唐钞文选集注》陆机 诗注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