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态增强 CT扫描用于小肝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 2014年 10月 -2015年 10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共 33例,对其行动态增强 CT扫描,并和常规肝占位图像进行对照。结果:小肝癌患者于平扫图像,呈现为低密度灶,而在动脉或是门脉扫描快速强化,且在延迟,呈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灶。结论:在小肝癌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对其行动态扫描,其呈现为动脉或是门脉快速强化特征性的低密度灶,动态增强 CT扫描可以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

  • 标签: 三期动态增强 CT扫描 小肝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应用于直径≤2cm胰岛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直径≤2cm胰岛细胞瘤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诊治资料。结果病灶均表现为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明显强化病灶为34个,环形强化病灶为16个。结论MSCT增强扫描可较好地判断直径≤2cm胰岛细胞瘤是否具有功能性。

  • 标签: 胰岛细胞瘤 多排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患者围检查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80例进行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8.5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6.45%,经对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数据对比差异(P<0.05)。结论对CT增强扫描患者采用针对性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检查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CT 增强扫描 围检查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确诊为肝脏疾病的患者80例,采用多层螺旋CT对所有患者行双增强扫描,观察扫描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诊断为肝癌24例,肝血管瘤20例,脂肪肝13例,肝囊肿10例,肝脓肿13例。所有患者影像显示均较满意,动脉、门脉、平衡显示满意率分别为66.0%、100.0%、100.0%。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肝癌诊断中检出疾病率较高,并能完成动脉和门静脉的全肝扫描,可为肝癌患者提供明确诊断,值的临床推荐。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肝脏增强扫描技术 肝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部孤立性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3例经病理确诊的孤立性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进行研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观察最高强化值和出现的时间。结果22例肺结核球中,18例不强化,4例呈周边环状强化;21例炎性假瘤中,均呈现高度强化,CT值都在100HU以上;7例增强后最高CT和主动脉最高CT值同时出现,分别为注射后的22s、24s、25s、29s、31s、32s、34s。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在反应肺结节的血供特点方面作用明显,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球 炎性假瘤 动态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脑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间收治的60例脑垂体微腺瘤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脑垂体微腺瘤患者常规MRI检查,在T1WI模式下主要表现为低信号和等信号,在T2WI模式下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低信号,个别患者在延迟扫描中存在强化现象。结论脑垂体微腺瘤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进一步明确疾病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实施CT增强扫描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4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中有15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2.22%,试验组总满意率为95.56%,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CT增强扫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维后处理技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经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且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照组设为无颈椎病症状者。两组患者通过维后处理技术处理图像,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椎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中椎动脉正常状况、血管变细状况等比率有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横突孔两侧对称且大小正常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横突孔变小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维后处理技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可清晰显示患者椎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变化,从而提高诊断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后处理技术 椎动脉型颈椎病 诊断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和常规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对比。方法6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注射时注射流率为3ml/s,观察组患者在注射时的注射流率并非匀速,其依次为4、2、1ml/s。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扫描后,与常规增强扫描相对比,应用平台型强化方案对患者进行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在给予患者注射药物后的64s进行1次增强扫描便的结果,在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上,与其相比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平台型强化方案在给予患者注射药物后的64s进行1次增强扫描便可以有效的满足临床上对该病变的诊断需求,也能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临床依据。

  • 标签: 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 平台型强化方案 孤立性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增强扫描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51例。对比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探究组实施舒适护理,对比两组CT图像质量,并通过问卷掌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探究组CT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0%,护理满意度为98.5%,均分别高于对比组的88.2%、87.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保证患者舒适性,有效提高检查图像质量,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CT增强扫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肾癌鉴别诊断中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间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肾癌的80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增强扫描,之后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肾癌Ⅰ41例,符合率为87.5%(28/32);Ⅱ31例,符合率为62.5%(25/40);Ⅲ5例,符合率为100.0%(5/5);Ⅳ3例,符合率为100.0%(3/3),总符合率为76.3%(61/80)。透明细胞癌动脉、实质、排泄扫描CT值显著高于同期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的CT值(P<0.05),而乳头状癌平扫CT值显著高于同期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CT值(P<0.05)。结论在肾癌鉴别诊断中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形态及范围,同时还可以对肿瘤密度、分型予以确定,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普及。

  • 标签: 肾癌 鉴别诊断 螺旋CT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人文关怀在CT增强扫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16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两组,B组患者仅给予常规CT增强扫描护理;A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人文关怀性护理干预,分析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A组的131例接受人文关怀护理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护理效果的认可率要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的B组患者,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实行CT增强扫描前后对其采取人文关怀性护理,能最大程度上和谐医患关系,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对减轻患者的痛苦与简化医生的工作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CT 增强扫描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腺鳞癌的CT和临床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及动态增强CT资料,重点观察病灶部位、大小、边缘、强化方式、胰周及胰腺外改变等.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58.7岁.3例位于胰头、6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大小2.0cmx2.0cm至10.0cmx6.6cm不等,平均为3.7cmx4.8cm.9例肿块均呈浸润性生长,5例侵及胰周组织.2例发生肝、脾转移.8例肿瘤瘤体内发生坏死囊变,仅1例为实性组织.9例肿瘤均未见出血、钙化.肿瘤实性成分在平扫、动脉和门静脉的平均CT值分别为(30.7±4.7)Hu、(60.2±14.5)Hu和(71.2±21.4)Hu.在发生中心坏死的8例肿瘤中,瘤体均呈环形渐进性轻度强化.仅1例实性瘤体呈不均匀中度渐进性强化,未见中心坏死.位于胰头部的2例肿瘤引起胆、胰管轻度扩张,远端胰腺未见明显萎缩.结论:胰腺腺鳞癌常发生瘤体内坏死囊变,实性成分在CT中表现为环形渐进性轻度强化,对该病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 标签: 胰腺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期胰腺增强CT扫描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5年间的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胰腺癌CT资料,对其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扫描对早期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45例早期胰腺癌中胰腺外形无明显变化者11例、胰腺外形出现异常者34例,其主要表现是胰腺外形增大、头体尾比例失调;肿瘤位于胰头27例、胰体5例、胰尾7例、胰体尾6例,胰头部位的发生率最高;22例肝内出现低密度结节,其中单发6例、多发16例;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平扫、增强扫描动脉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胰腺和门脉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以胰腺二者差异最为明显(P<0.01)。结论多期增强CT扫描能发现平扫时不能发现的胰腺癌病灶,特别是增强扫描胰腺,对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意义最为重大。

  • 标签: 早期胰腺癌 多期增强CT扫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CT增强扫描患者诊疗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从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选出90例纳入研究领域,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血压波动、心率波动、情绪焦虑、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CT增强扫描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检查,提高影像学图像的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中碘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进行的CT增强扫描患者3021例,所有患者使用的对比剂均为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浓度和对比剂注射流率分别为300~370mg/ml、2.5ml~5.0ml/s,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体重确定注射剂量,参数为30ml~100ml。结果3021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后,10例患者发生对比剂局部渗漏,发生占比为0.3%,临床症状主要以软组织肿胀、不同程度疼痛以及麻木为主,给予以湿敷和热敷后,3天后患者的症状全部消失。在此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CT增强扫描较易出现对比剂渗漏,临床需加以关注并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将患者痛苦尽量减轻,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对比剂渗漏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容积cT增强扫描观察活体状态下胃结肠静脉干及其属支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67例,年龄19~75岁,平均50.5岁。所有受检者行腹部CT增强扫描,容积重建门静脉图像。观察胃结肠静脉干位置、走行,测量胃结肠静脉干长度、管径;观察胃结肠静脉干各属支的分型、走行以及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的汇入点;参照国内动脉血管显示效果评价标准对各属支血管显示效果进行评级。结果124例患者中,117例(94.3%)形成胃结肠静脉干。胃结肠静脉干位于横结肠系膜内,紧贴胰头前缘走行,均于胰头下缘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其中,胃结肠静脉干向肠系膜上静脉右侧走行者占61.54%(72/117),右前方走行者占36.75%(43/117),前方和右上方走行者各占0.85%(1/117);胃结肠静脉干长度为2.6-21.9mm,平均(8.64-3.7)mm;管径为3.2~7.0mm,平均(5.1±0.9)mm;胃结肠静脉干属支中胃结肠干型16例、胃胰干型23例、胃胰结肠干型78例。124例中显示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101例,其中汇入胃网膜右静脉40例,汇入右结肠静脉43例,汇入胃网膜右静脉与右结肠静脉合干4例,直接汇入胃结肠静脉干14例。胃结肠静脉干各属支血管显示效果评定:胃网膜右静脉、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显示效果均达N3级,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显示效果1级33例、2级61例、3级7例。结论容积增强CT能够在活体状态下较清晰显示胃结肠静脉干的解剖细节,对于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胃结肠静脉干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