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某大型医院托管模式进行分析,为推动全民健康、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平衡协调发展提供建议。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主要介绍高水平医院托管模式,并对托管成效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大对受援医院的支持力度、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等启示性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大型医院口腔科接受院内临床科室提请的会诊疾病的疾病谱。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946例口腔科会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在口腔科会诊疾病中,提请最多的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约占8.99%,会诊疾病中,以牙体牙髓疾病最多,约占17.94%。结论 口腔科会诊是口腔科工作的重要部分,口腔科会诊疾病谱具有提前预判会诊疾病及进行诊疗前的评估与准备。

  • 标签: 口腔科会诊 会诊 院内 疾病谱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应聘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医院招聘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对2013名应聘人员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效度量表L、F、K平均值呈现“V”字形状;在Pt、Sc、Hs、Pd等四方面的T分平均分接近临界值;男女性在Hs、Mf、Pa、Pt、Sc、Ma、Si七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心理测试 招聘 医院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对护生临终关怀态度进行现况调查,并探索影响临终关怀态度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开展有计划、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临终关怀教育提供参考。2020年12月~2021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100名在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护理实习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测量数据用x±s表示,计数数据用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实习护生 临终关怀 态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基本情况,为指导临床进一步合理用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14-2020年我院记录的各科室输血 105919 例,以输血管理系统和临床回馈的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为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20年各种成分输血共124620袋,有80例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064%。不同血制品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不完全相同(P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制品 发热 过敏
  • 简介:摘 要 目的 调查分析某公立综合医院专科护理门诊开展延伸护理实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专科护理门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改进措施。方法 对该院现有的专科护理门诊进行实地调研、自制问卷调查、以及专家访谈来调查专科护理门诊及延伸护理的实践现状。结果 该院专科护理门诊实践形式丰富,延伸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专科护理门诊开设具有必要性、认可度高,但仍有专科护士上岗资质不明,专科护士人力资源缺乏等不足。结论 专科护理门诊及延伸护理能够更大程度满足患者需求,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但我国专科护理门诊及延伸护理起步晚,专科护理人才资源不足,发展较为缓慢,需要进一步探索提高。

  • 标签: 专科护理门诊 延伸护理 实践现状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措施和管理方案,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收集门诊患者在医院微信公众号后台及的反馈意见,通过电话回访的形式了解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及流程存在问题的意见建议。结果:通过微信后台收集患者反馈意见,并下发至相应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根据意见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结论:就诊流程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类问题是患者所提到的最多的问题,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及沟通技巧能有效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门诊 意见反馈 医疗服务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随着男护士在医院的护士总数占比不断提高,男护士在手术室的职业素养、优势、面临的困难等各方面问题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所以我针对男护士群体在工作中的表现展开了调查,本文将通过男护职业的现状和前景、男护所面临的压力、男护职业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探究目前医院手术室男护的职业认可度。

  • 标签: 男护 职业认可度 三甲医院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科技进步给各行各业带来各种新风险和新挑战,医学领域同样如此,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开始重视终身学习。加之新冠疫情下,人民群众对于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技术和知识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一趋势使得终身学习对于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医务工作者接受终身教育、实现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就在于继续医学教育,这一途径能让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持续学习获得各种新方法、新知识、新技术,并将其掌握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使卫生技术专业人员个人乃至整个卫生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 标签: 某地三甲医院 医学教育 质量评价 体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相比较常规的大型公共设施项目,大型综合医院项目由多种功能、多种形态、多种业态构成,涉及专业系统多,技术难度大,管理幅度全覆盖的难度大,投资控制难等特点,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都相当复杂,仅依靠传统的作业方式与技术手段,项目实施风险系数较高。因此,科学合理地采用BIM技术,用数据化方式进行管理,大型医院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 标签: BIM技术 大型三甲医院 工程项目管理
  • 简介:【摘要】新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聚焦人才合理流动并做好人员流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之下,以某大型医院为例,分析其人员离职情况与原因,并针对性制定相应对策,以期通过离职管理促进人才良性流动,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性。

  • 标签: 后疫情时代 大型三甲医院 离职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进医疗服务措施和院内管理,着力改善患者就医感受,进一步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两个角度,围绕挂号体验、医护沟通、疼痛管理、医院环境与标识等方面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工作。调查形式:问卷星;调查对象:选择自愿参与调查同时能使用微信的患者或家属。结果:通过问卷星、微信公众平台调查获取数据,后台实现数据的分析、汇总及预警统计,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工作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做进一步回访。结论:满意度调查可帮助医院及时了解院内服务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助力人文医院建设。

  • 标签: 医疗服务 就医感受 满意度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以某大型医院科研实验室为例,对实验室负荷计算、供电方式、手术室配电设计、管道布置等设计特点作简单的介绍。

  • 标签: 三甲医院 科研实验室 供配电设计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通过问卷了解级甲等医院的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并通过研究讨论对于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进而提升手术室护士的综合医护能力。研究方式:选取山西的级甲等医院的手术室护士展开调查问卷。共计210位护士,并通过问卷、关于手术室护士工作的压力源表及其处理方式的表等资料展开了本次研究。结论:210位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排名前五位的压力来源主要是由于工作量太大,怕在工作中发生错误事件,因此升迁机率太低,护士所工作的社会地位也太低,护士薪酬及其他薪酬福利太低,因此仅有约一半能够以成熟的工作方法处理压力。结论:手术室护士工作负荷大,其本人和护士管理者也应该予以关注,缓解其负担,改善手术室护士工质量。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工作压力 压力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新院区住院患者不满意事项并确定对策。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综合内科接到护理客户中心对出院患者回访及通过公休座谈会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对其中的不满意事项进行分析,制定并落实可行性整改措施。结果:两年共接到出院回访不满意6起,发生率0.52%。结论:依据调查结果,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可帮助减少不满意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三甲医院 住院患者 不满意事项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广州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疾病构成及分布特点,为开展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2021年全年收治的47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科途径、收治时间、住院时长、疾病诊断、入科24小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转归等信息。结果 479例患者中男性290例,女性189例;平均年龄66.37±16.52岁;以60~74岁老年组占比最多(35.30%);患者主要来源为普通病房(58.04%);收治病种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肿瘤。479例患者中279例病情好转后转回本院普通病房,88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内死亡。在重症监护室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评分高于其他去向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以老年内科患者居多;急诊和专科监护室转入的患者病情危重、预后差;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相关。

  • 标签: []  重症监护室 疾病构成 APACHEⅡ评分 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的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压力性损伤知识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对上海市4家综合医院的60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压力性损伤治疗知识的需求度最高,对于定义和基础知识的需求度最低;491(81.3%)名护士曾接受过压力性损伤知识的教育培训;451名(91.6%)护士的培训地点为所在工作单位;347名(57.5%)护士认为培训应以每年一次为周期;310名(51.3%)护士偏向选择中午培训;410名(67.9%)护士认为临床实践训练是最佳学习方式;培训时长是参加培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结论护士对压力性损伤治疗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需求,医院应根据调研结果调整培训内容及方案,以提高培训效果。

  • 标签: 护士 压力性损伤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