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8年11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对48例有腹部手术胆囊结石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中手术成功46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无出血、腹腔感染、手术死亡等并发症。结论腹部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腹部手术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绝对禁忌证。

  • 标签: 上腹部手术史 腹腔镜胆囊切除
  • 简介:腹部手术后形成的粘连对LC有明显的影响,腹部手术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属于困难的腹腔镜手术,常被认为是LC的禁忌证。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和腹腔镜操作技巧的提高,这已不再作为手术绝对禁忌证。我院1994年开展LC,2002年1月-2007年10月为有腹部手术的52例实施LC,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上腹部手术史 CHOLECYSTECTOMY 腹部手术后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操作
  • 简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可增加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olecystectomy,MC)的困难。我院1991年4月至1998年10月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500例,有腹部手术者73例,回顾这些病例旨在说明既往有腹部手术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影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6例,女47例。年龄24岁~76岁,平均45岁。既往手术:胃穿孔修补术24例,胃大部切除术17例,肝修补术3例,脾切除术11例,门奇断流术4例,横结肠修补术3例,腹部剖腹探查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 上腹部 既往手术史 胆总管结石 胆囊三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有腹部手术胆囊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某治疗组2843例胆囊结石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腹部手术者53例,无上腹部手术者2790例。结果有腹部手术组和无上腹部手术组在年龄、男女性别比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有腹部手术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史 胆囊结石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上腹部手术患者行腹腔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及要点46例(92%)患者手术成功,4例患者中专开腹;手术时间37~213min,平均(68.2±21.0)min;术中出血量25~98mL,平均(53.7±11.9)mL;住院3~7d平均(4.5±0.4)d;术后2~5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均为切口脂肪液化,换药后痊愈;未出现肠漏、皮下气肿、胆漏、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部手术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应做好、合理选择切口以及建立安全的气腹、松解粘连区域、术中正确处理胆囊三角和出血三点,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腹部手术史
  • 简介:针刺麻醉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中西医结合发掘祖国医学的丰硕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目前还存在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和内脏牵位反应等所谓“三关”问题,为了探索解决“三关”的途径,我们将五年来在针麻下所作腹部手术382例小结于下:

  • 标签: 上腹部手术 肌肉紧张 毛主席革命路线 内脏牵拉反应 临床实践 三关
  • 简介:腹部腹膜后手术常遗留慢性窦道,一般症状不严重,但长期不愈,并常有复发性急性发作,威胁生命,处理很困难。下面介绍一些经验,供参考。一、腹部腹膜解剖特点腹膜腔分为大囊小囊,以横结肠系膜及大网膜为界。①小囊内腹膜后有胆、胰、十二指肠等消化液分泌器官及管道,穿孔即可形成分泌性瘘管。分泌物有腐蚀性,能损害周围器官,发生二期迟发性穿孔,使情况复杂化。②大囊包括游离肠管及系膜,从右上腹屈氏韧带至回盲交界固定于腹后壁。使大囊又分为左右两侧。左侧低位引流至盆腔,右侧低位引流至右腹股沟。两侧交通自由,感染常为全腹膜炎。肠管广泛粘连可形成多发脓肿,互相引流不畅,影响窦道的愈合。

  • 标签: 腹部手术后 慢性窦道 腹膜后手术 横结肠系膜 分泌器官 低位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的肠梗阻病因诊断当中的误诊原因,从而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复查确认为误诊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得到的数据,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60例误诊患者当中,常见的误诊病因有粘连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急性假性结肠梗阻、食团性肠梗阻以及蛔虫性肠梗阻等,其中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病因误诊的首要因素(P<0.05)。结论既往有腹部手术的肠梗阻误诊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除去粘连性肠梗阻,其他病因引起的肠梗阻也是不能忽视的,医疗人员也要对其同样重视,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腹部手术 肠梗阻 误诊
  • 简介:目的:观察既往腹部手术对妇科电视腹腔镜的影响。方法:对既往有腹部手术后行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的206例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无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均能顺利穿刺并置入腹腔镜;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性;盆腔粘连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腹部手术并非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禁忌症.

  • 标签: 电视腹腔镜 腹部手术史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有腹部手术病人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有腹部手术,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同病种无腹部手术,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病人资料作比较。结果有腹部手术者盆腔粘连严重,且具统计学意义(P<0.01)。有腹部手术妇科腹腔镜组与有腹部手术妇科开腹手术病人80例作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腹部手术,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且优于开腹组。

  • 标签: 腹部手术史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腹部手术预测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预测因子进行探讨,建立预测模型,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诊断为小肠梗阻的71例患者资料,对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手术治疗的预测模型。结果经过统计分析,男性34例,占47.8%,女性37例,占52.2%。71例患者中病因明确的有41例(57.7%),病因不明的有30例(42.3%)。患者的高热、心率减弱、腹痛、腹痛进行性加重、恶心、呕吐、压痛、腹膜炎体征、肠鸣音减弱等9个危险因素与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方案制定有所联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根据其作用强度,依次是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进行性加重、腹部压痛、腹膜炎体征以及肠鸣音减弱等。根据预测模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准确度为75.7%,敏感度为67.3%,特异度为82.1%。结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是判断非腹部手术在预测小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价值,从而指导临床诊治。

  • 标签: 非腹部手术史 小肠梗阻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既往有腹部手术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早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既往有腹部手术患者行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术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84)和开腹组(n=72),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开腹组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组男50例、女34例,年龄(66.4±17.8)岁,年龄范围42~83岁;开腹组男40例、女32例,年龄(64.2±16.9)岁,年龄范围45~82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情况及早期并发症(胆漏、腹胀、腹腔积液、腹部疼痛、残余结石)发生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腹腔镜组中转开腹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22.8±28.1) min、(80.3±13.7) mL、(1.8±0.3) d、(7.7±0.8) d;开腹组分别为(146.6±33.5) min、(125.8±19.6) mL、(2.7±0.6) d、(9.1±1.2) d,腹腔镜组均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和第4天,腹腔镜组患者腹部疼痛评分分别为(3.6±1.3)分、(2.3±0.7)分,开腹组评分分别为(5.5±1.6)分、(4.2±1.3)分,腹腔镜组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早期总并发症发生率32.1%(27/84)低于开腹组47.2%(34/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腹部手术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等优势,能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快速康复,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胆道镜取石 上腹部手术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腹部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9月治疗的36例有腹部手术胆囊结石患者,并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进行镜胆囊切除手术,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临床效果。结果36例中手术成功30例,中转开腹6例;术后并未出现手术死亡、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针对有腹部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而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依然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性高的治疗方法,打破了有腹部手术手术绝对禁忌证。

  • 标签: 腹部手术史 腹腔镜 胆囊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存在腹部手术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36例存在腹部手术患者,对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3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7.22%,手术用时平均为(56.4±3.8)min,住院时间平均为(5.1±0.3)d,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余1例患者中转开腹治疗,术后8d出院。结论有腹部手术患者仍可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在手术中医师应对操作技巧熟练掌握,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及安全性。

  • 标签: 腹部手术史 妇科腹腔镜手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讨论腹部手术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至2011年9月为57例有腹部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在全麻下行三孔法LC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均成功完成LC1,例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经ERCP取石后治愈。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43例术后随访1~6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术者具有娴熟的腹腔镜外科技术,精细、规范地操作,有腹部手术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提倡与推广。

  • 标签: 胆囊结石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腹部手术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高血压病人在行腹部手术时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9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行腹部手术的6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六十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取单纯的全身麻醉,而对观察组的30例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进行,之后会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了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和拔管时,肾上腺素水平以及皮质醇等明显地低于采用单纯全麻方式的对照组,产生的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对高血压病人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手术中值得推广和利用。

  • 标签: 高血压病人 行上腹部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腹部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问题的影响。方法从在本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73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3)接受硬膜外阻滞干预,观察组(n=40)接受全身麻醉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以及细菌培养阳性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一步分析确认,肺部感染病原体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几种类型。结论腹部全身麻醉方式对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不大,而肺部感染病原体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几种类型为主。

  • 标签: 上腹部全身麻醉手术 肺部感染 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