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牙槽嵴顶二次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高度严重不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的上颌后牙区单牙或多牙缺失患者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32~49岁,牙槽嵴垂直高度1.5~3.0 mm,可用宽度≥6.0 mm,无急慢性上颌窦病变,提升区域无上颌窦纵隔。采用经牙槽嵴顶二次提升术共植入种植体33枚,种植体植入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根据上颌窦颊腭径宽度(sinus width,SW)将33个植入位点分为宽上颌窦组(16个,SW>15 mm)、中上颌窦组(12个,SW≥12 mm且≤15 mm)、窄上颌窦组(5个,SW<12 mm)。记录3组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植入时稳定性系数、两次术后即刻垂直高度,术后半年、修复后1年窦底高度变化,修复后1年种植体边缘吸收。结果最终纳入23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41.2±7.6)岁。33枚种植体愈合期及修复后1年存留率为100%(33/33)。宽上颌窦组植入时初期稳定性系数(50.81±2.69)显著小于中上颌窦组(60.58±2.54)和窄上颌窦组(63.12±3.58)(P<0.05);宽上颌窦组第1次术后即刻垂直高度[(7.99±1.13) mm]显著低于中上颌窦组[(8.95±0.81) mm]和窄上颌窦组[(9.18±0.90) mm](P<0.05);宽上颌窦组第2次术后即刻垂直高度[(11.46±0.88) mm]显著低于中上颌窦组[(12.77±0.49) mm]和窄上颌窦组[(12.57±0.55) mm](P<0.05)。宽上颌窦组修复后1年边缘吸收量[(0.91±0.05) mm]显著大于中上颌窦组[(0.79±0.10) mm]及窄上颌窦组[(0.74±0.07) mm](P<0.05);修复后1年3组窦底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和窄颊腭径上颌窦应用经牙槽嵴顶二次提升术可解决上颌后牙区高度严重不足问题,其近远期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 标签: 牙种植体 上颌窦内提升术 骨增量 骨整合
  • 简介:摘要种植义齿是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有效修复方法。在上颌后牙区,严重的牙周炎或根尖周炎可造成较大范围的骨质破坏,患牙拔除后还可导致上颌窦的不断气化,造成剩余牙槽嵴不足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增加上颌后牙区垂直量的常规治疗技术,应用这一技术可以扩大种植修复的适应证,其术后的成效果关系到种植义齿的长期预后。临床中不同病例术后的实际成效果不同,研究表明上颌窦的解剖及病理因素、手术术式及是否植、种植体突入上颌窦的高度、种植体植入时机、移植物的选择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均可能影响术后成效果。本文就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内成效果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以期为种植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上颌窦 骨生成
  • 简介:摘要间叶软骨肉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现报道1例上颌间叶软骨肉瘤患者的诊疗过程,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利用颧种植赝复体修复上颌缺损,不仅改善了传统赝复体固位不良的问题,而且又可避免自体组织移植带来的二次创伤和风险。本文从颧种植体植入的解剖学基础、颧种植赝复体的生物力学特征、颧种植体的临床植入、赝复体的设计制作、颧种植赝复体的并发症和存留率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颌面假体植入 颧骨 上颌骨 存活率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种上颌前份截术式对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收治双颌前突患者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19~32岁。根据入院的治疗顺序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与改良手术组,传统手术组20例,采用传统的上颌前份截术;改良手术组10例,采用改良上颌前份截术。于术前及术后1年对患者行头颅锥形束CT扫描,将获得的DICOM数据导入Proplan CMF 2.0软件,三维重建颅面部解剖结构,选取反映鼻部形态的软、硬组织标志点,同时建立3个定位平面及三维定点测量系统,测量手术前、后各标志点间的距离及角度,包括鼻唇角、上鼻唇角、下鼻唇角、鼻尖角、鼻尖倾斜度、鼻小柱倾斜度、鼻高、鼻尖深度、垂直鼻尖位置、鼻翼基底宽、内眦间距、鼻小柱高度、右侧鼻孔轴角、左侧鼻孔轴角、鼻孔面积,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来评价2种术式对患者术后鼻部形态的影响。结果(1)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鼻唇角由术前的113.74°±9.42°增加至121.93°±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小柱倾斜度由术前的129.86°±7.63°减少到120.06°±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高及鼻翼基底宽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鼻尖角、鼻尖倾斜度、垂直鼻尖位置、鼻小柱高度、双侧鼻孔轴角及鼻孔面积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改良手术组患者术后鼻唇角由术前的110.75°±1.67°增至122.42°±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鼻尖位置由术前的(11.87±1.39) mm减少至(11.16±1.02) mm;但鼻翼基底宽、鼻尖角、鼻尖倾斜度、鼻小柱倾斜度、鼻高、鼻小柱高度、双侧鼻孔轴角以及鼻孔面积,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上颌前份截术相比,改良术式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且对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非常小,掌握适应证,灵活应用才能获得最好的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双颌前突 上颌前份截骨术 三维测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上颌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钛板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本次所选 40例上颌骨折患者入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 2017年 06月份 -2019年 06月份,将所选患者采取抽样方式分组,对照组 20例实施常规的护理指导,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指导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 1d、 2d、 3d时的 VAS评分更低,差异显著, P<0.05。结论 上颌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钛板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配合围术期综合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值得应用。

  • 标签: 上颌骨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上颌牵张成治疗Crouzon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9月该院收治的Crouzon综合征患儿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例。对照组应用上颌牵张成,研究组联合应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长及满意度、SDS及SAS评分、生活质量水平。结果研究组面部侧貌、突眼度及睡眠打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长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及家属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上颌牵张成术治疗Crouzon综合征患儿的过程中联合细节护理能显著降低其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长,改善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 标签: 细节护理 上颌牵张成骨 Crouzon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上颌窦囊肿或慢性上颌窦炎的经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广州市海珠区口腔医院种植修复科以及口腔外科诊治的行经外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患者共53例种植体,根据文献报道的纳入标准,分为三组,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伴上颌窦囊肿者为囊肿组共17例,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伴有慢性上颌窦炎者为炎症组共15例,上颌窦内无明显炎症或囊肿者为正常对照组共21例。术前记录上颌窦黏膜厚度,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高度(RBH),术中记录有无上颌窦黏膜撕裂、破裂。术后7 d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定期随访,在修复后12个月记录分析上颌窦内成高度(SBG)、种植体尖端成高度(ABH)、种植体边缘吸收(MBL)、上颌窦囊肿变化或上颌窦黏膜增厚情况。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术后急性感染比较使用卡方检验中Fisher精确检验,三组间的上颌窦黏膜厚度、上颌窦内成、边缘吸收等指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术前、术后囊肿直径和上颌窦黏膜厚度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三组病例术中均未出现上颌窦黏膜撕裂。囊肿组2例、炎症组3例、对照组1例出现术后急性上颌窦炎,三组间急性炎症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049,P = 0.352)。三组病例均无术后上颌窦积血、积液等情况。修复后12个月,囊肿组SBG为(8.09 ± 1.20)mm,炎症组SBG为(7.17 ± 1.18)mm,对照组SBG为(7.36 ± 1.41)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409,P = 0.100);囊肿组ABH为(1.94 ± 1.34)mm,炎症组ABH为(1.40 ± 1.12)mm,对照组ABH为(2.10 ± 1.30)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382,P = 0.261);囊肿组MBL为(0.53 ± 0.70)mm,炎症组MBL为(0.47 ± 0.92)mm,对照组MBL为(0.48 ± 0.67)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118,P = 0.889)。囊肿组术后囊肿直径[(2.35 ± 3.51)mm]较术前的囊肿直径[(8.41 ± 3.04)mm]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16,P<0.001)。炎症组术后黏膜厚度[(6.27 ± 2.15)mm]较术前厚度[(5.27 ± 1.58)mm]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62,P = 0.023)。结论伴上颌窦囊肿或慢性上颌窦炎的经外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上颌窦 囊肿 上颌窦炎 牙种植 即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可塑形的个体化钛网在修复上颌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因上颌良恶性肿瘤行上颌部分或全部切除、或严重复合性外伤后的获得性上颌缺损的患者共14例,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16~51岁。其中鳞状细胞癌2例;良性肿瘤7例,包括血管瘤1例、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囊肿2例和巨细胞瘤1例;复合性上颌外伤5例。根据术前薄层CT扫描数据,通过计算机建模数据传送至3D打印机,分别打印出原始状态和重塑后的上颌树脂模型。在患者的原始模型上,术前模拟肿瘤切除和上颌重建,在重塑的模型上塑形钛网,使其能恰当重建缺损的结构。术中将预制好的钛网植入缺损区域,将软组织瓣复位,分层缝合,术后局部加压包扎。术后通过临床和CT检查,评价患者颌面部外形、鼻腔功能及并发症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肿瘤病例均能在术前3D打印模型预测的范围内完整切除病灶,与外伤病例在清创后植入钛网一样,无需于术中再次对钛网进行塑形和修剪,钛网可完整覆盖缺损的面,周边贴合紧密,钛钉固定顺利,植入钛网坚固稳定。术后随访6~20个月,患者对面部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可塑形钛网应用于上颌缺损的修复,能精确恢复上颌性结构对于软组织的支撑,恢复面部形态及功能。

  • 标签: 3D打印 钛网 上颌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替牙期性III类错牙合使用上颌快速扩弓对于前方牵引治疗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本院正畸科收治的60例替牙期性III类错牙合患者为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30例。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上颌快速扩弓与前方牵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前方牵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除了个别不配合治疗患者,所有完成治疗的患者牙列都恢复整齐,并具有正常咬牙合关系,面部组织侧貌有凹陷变直。结论 针对替牙期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联合使用快速扩弓与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可对上颌发挥刺激前移作用,并让下颌向下后方旋转,从而发挥反牙合的矫正作用,收获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上颌快速扩弓 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 前方牵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支抗前牵引方法治疗唇腭裂术后上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12例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上颌颧牙槽嵴处钛板配合面具前牵引;B组上、下颌钛板,配合颌间Ⅲ类牵引。牵引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结果A、B组牵引时间分别为12.1个月和12.5个月。A、B组上颌均发生明显前移,分别前移3.12及3.83 mm;颌骨间关系变得协调,ANB角分别增加3.69°及3.14°、Wit's值分别增加4.30及4.52 mm,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然而,A组下颌发生了后下旋转及下切牙的舌倾。B组下颌发生了少量逆旋及下切牙轻度的唇倾。结论上颌钛板面具牵引与上、下颌钛板颌间Ⅲ类牵引治疗替牙晚期及恒牙早期的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均非常有效,但上、下颌钛板Ⅲ类牵引对垂直向控制更好,更有利于对高角病例的控制,受病例数量限制,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支持。

  • 标签: 唇腭裂 上颌后缩 前方牵引 钛板种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瓣成形修复上颌切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3例上颌区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2~55岁。其中行上颌次全切除4例,全上颌切除9例。手术根据术前CT表现在上颌三维图像上模拟截切除范围,将健侧上颌镜像复制到患侧缺损处,再根据镜像后的形态设计个性化腓骨修复的3D模型,根据3D模型进行腓骨雕塑成形和上颌缺损修复。分别从口腔、鼻腔、眼功能及外形恢复等方面观察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肌皮瓣成形修复上颌切除术后缺损的疗效。结果随访5~40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危象皮瓣坏死,余12例皮瓣全部成活。13例患者随访期间,经CT或MRI证实均未见肿瘤复发。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腭瘘,余10例患者可经口进食,无鼻腔反流。11例患者发音效果满意。全部患者鼻腔通气良好。全部患者未出现视力下降和复视,眼位正常。术后外观恢复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估。13例患者VAS平均数为8分,除1例皮瓣坏死患者,余12例患者对外形修复满意。结论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瓣成形修复上颌切除术后缺损不仅能保全口腔、鼻腔和眼的功能,而且能获得较满意的外形恢复效果。

  • 标签: 上颌骨 腓骨 肌皮瓣 3D打印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锥形束 CT在上颌前牙区颌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安全区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32例上颌前牙区颌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患者,具上颌牙槽嵴顶 9mm水平,以锥形束 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上颌前牙区颌近远中向、唇腭向的厚度,分析判断植入的安全区域。结果 经测量,在距牙槽嵴顶 9mm水平,测得不同位置厚度存在差异,上颌前牙区颌近远中向( 4.16±0.35) mm明显低于上颌前牙区颌唇腭向的( 7.22±0.34) mm,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应用锥形束 CT能够有效获取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前上颌前牙区情况,认为在 9mm以上水平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尽可能选择中心点层面,尽量靠近上侧更为安全。

  • 标签: 上颌前牙区 颌骨 微种植支抗钉植入 锥形束 CT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锥形束 CT在上颌前牙区颌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安全区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32例上颌前牙区颌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患者,具上颌牙槽嵴顶 9mm水平,以锥形束 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上颌前牙区颌近远中向、唇腭向的厚度,分析判断植入的安全区域。结果 经测量,在距牙槽嵴顶 9mm水平,测得不同位置厚度存在差异,上颌前牙区颌近远中向( 4.16±0.35) mm明显低于上颌前牙区颌唇腭向的( 7.22±0.34) mm,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应用锥形束 CT能够有效获取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前上颌前牙区情况,认为在 9mm以上水平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尽可能选择中心点层面,尽量靠近上侧更为安全。

  • 标签: 上颌前牙区 颌骨 微种植支抗钉植入 锥形束 CT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2种前份截术对上颌前突患者唇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的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25.0±0.6)岁。根据入院治疗的顺序随机将30例上颌前突患者分为传统组(20例)与改良组(1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上颌前份截术,改良组采用改良术式。三维模型、定位头颅侧位片和正面照片结合,于术前1周及术后1年,测量4个组织测量项目、8个软组织测量项目和7个唇部测量值。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唇组织变化的差异以及上颌切牙与上唇变化的比例关系。结果3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块坏死。术后随访1年,性颌前突无复发。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颌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唇齿关系良好,面下1/3颜面外形明显改善,鼻唇颏关系协调。传统组及改良组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相关性最明显,呈显著正相关,传统组R=0.768,改良组R=0.771。2组患者上齿槽座角均减小,鼻唇角均增大,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切牙颈点及切点后退量,上唇后退量明显缩小,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存在术后上唇厚度增加、上下唇缘距离值减小、上中切牙-上唇缘距离值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上唇高度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组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的中切牙颈部后退量与上唇后退量的比值为1.19∶1,改良组为0.81∶1;正面观改良组越靠近中线上唇厚度变小趋势越明显,上唇线变化趋势为M形。结论2种前份截术式对改善前突畸形效果显著。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呈显著相关。改良上颌前份截术后上唇高度增加,唇部美观性更佳。

  • 标签: 上颌前突 前份截骨术 正颌手术
  • 简介:摘要:我国水路运输历史发展久远,而港区的规划设计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航道宽度会对港口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宽度问题成为当前设计者们主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基于此,本文对港区的宽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港口航道 航道设计 宽度问题
  • 简介:摘要疼痛是上颌扩弓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预防或缓解患者在上颌扩弓治疗期间的疼痛十分必要,因此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中有关扩弓治疗引起疼痛的产生机制、特点、影响因素和干预方法的进展,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疼痛 上颌扩弓
  • 作者: 吴健 成娟 宋曙 刘君 陈钟鸣 俞炯 曹红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24
  • 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杭州 310003;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224001,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224005,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1508,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 214005,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22400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杭州 310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RDW与血小板比值(RPR)在HEV相关肝衰竭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152例无肝衰竭HEV感染(HEV-non-LF)患者和62例HEV诱导的肝衰竭(HEV-LF)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估RDW和RPR对诊断HEV相关肝衰竭及其预后的能力。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OR=1.189,95%CI 1.026~1.376)和RPR(OR=4.758,95%CI 1.621~13.965)均为影响戊型肝炎患者发生相关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RPR和RDW预测HEV发生相关肝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5% CI 0.67~0.79, P<0.01)和0.68(95% CI 0.61~0.74, P<0.01)。RPR和RDW预测HE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62(95% CI 0.49~0.74, P<0.01)和0.57(95% CI 0.44~0.70, P>0.05)。结论RPR和RDW对HEV相关肝衰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PR对肝衰竭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戊型肝炎 肝衰竭 红细胞分布宽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截加自体软骨移植治疗内侧距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截加自体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6.5岁(范围:21~47岁)。所有患者于关节镜下评估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Outerbridge分级为Ⅱ~Ⅳ度。手术经内踝前内侧切口,行内踝双平面截,下翻截块显露软骨损伤部位,完整切除异常软骨,使用刮勺彻底切除硬化囊壁,将来自同侧膝关节健康软骨移植至距软骨损伤区。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个月(范围:12~36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明显改善,VAS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1.3)分(t=8.13,P=0.00);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62.4±3.3)分升至术后的(88.0±2.4)分(t=-31.51,P=0.00);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9.8±2.7)分升至术后的(85.2±3.5)分(t=-25.50,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为(92.5±1.3)分,术后为(92.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65)。随访中无感染、移植软骨坏死、囊肿残留、截端不愈合、供区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平面截加同侧膝关节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移植,自体 距骨 骨囊肿 骨软骨损伤 截骨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