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概述康复是医疗机器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工业机器和医用机器的结合。康复作为一种自动化的康复治疗设备,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20世纪80年代是康复研究的起步阶段,美国、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应用 下肢 医疗机器人 医用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 简介:摘要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显著提高,下肢瘫痪患者对于康复治疗设备性能需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基于这种需求研究设计了一种下肢外骨骼康复。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康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患者穿戴外骨骼时的舒适性和平顺性。使患者能够在穿戴下肢外骨骼康复的状态下顺利完成康复治疗过程中的训练动作。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下肢康复

  • 标签: 下肢康复 机器人 设计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机构少有涉足于康复的研究,而国外的辅助康复治疗机器设备已有很多,所运用到的机器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也各有不同。本文主要介绍无锡市康复医院Lokehelp康复的原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标签: Lokehelp康复机器人 原理 进展 展望
  • 简介:摘要随着瘫痪病人数量的增多,其康复训练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辅助康复训练的机器随之出现,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率,控制了成本,减少了理疗师的体力消耗,保证了康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了主被动训练方法的实现,进而提升了康复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下肢康复的概况,同时阐述了下肢康复的交互控制方法,旨在推动下肢康复的发展。

  • 标签: 下肢 康复机器人 交互控制
  • 简介:摘要:人脑具有可塑性,通过一定手段给予患者适量和特定的重复性训练,可以促进大脑皮质的重组,使患者学习并储存正确的运动模式 [3-4]。传统康复治疗方法操作复杂,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通过康复训练不仅能降低经济成本,还容易获得相当于甚至优于治疗师的功能修复,因此,康复的出现为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 标签: 偏瘫患者 下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下肢康复训练方式,实施于脑卒中患者中,观察其作用。方法:本次观察的时间跨度在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将6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组别分别为普通组和机器组,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康复训练,机器组在普通组治疗基础上开展下肢康复训练,观察其下肢功能和6分钟步行实验情况。结果:普通组和机器组对照中,治疗后普通组下肢功能评分为16.08±1.77(分)、机器组为23.15±1.35(分),普通组6分钟步行实验评分为64.82±2.59(分)、机器组为82.67±2.67(分),(t=12.031,p=0.015),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采用下肢康复训练方式实施于脑卒中患者中效果优越,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我国目前约有1.9亿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需要康复服务,但我国康复医疗资源有限,康复的研究有利于缓解紧张的供求关系。有效的康复训练是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对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有重要意义,传统康复训练主要以理疗师一对一的训练方式进行,存在康复效果不一致、缺乏定量评估和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下肢康复结合传统康复训练方法、计算机技术和人体生物力学等,有助于缓解我国医疗资源不足的窘境,也对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下肢康复和相关运动障碍康复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下肢运动障碍 脑卒中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残疾人群体的社会保障以及康复治疗等,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目前市面上主流下肢康复智能化水平低,仅能简单动作互动性能差。为此,本文设计并介绍了一种基于脑机接口的下肢康复,通过对运动缺陷症状进行分析,建立下肢康复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同时,利用脑机接口收集病人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反馈给控制系统,实现对下肢康复的控制。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机接口 结构设计 智能仿生机械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对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下肢康复治疗,连续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Berg平衡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18.45±4.62)分]、Berg平衡评分[(45.28±12.31)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68.91±1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梗死 下肢偏瘫 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脑卒中患者通过下肢康复训练后在下肢运动功能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收治的早期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训练。运用FMA、MBI评分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脑卒中患者运用下肢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康复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早期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选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联合康复训练,两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各项康复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康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应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之上采取下肢康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个月后,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氧代谢能力改善情况较优(P﹤0.05)。结论:下肢康复在治疗脑卒中中效果比较明显,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氧代谢能力。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前,康复的研究与开发日渐白热化,在医院、社区或家庭中的应用也越发普遍,本文就面向神经康复康复或相关设备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 标签: 康复 机器人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脑卒中病人康复训练用下肢康复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0月-2022年9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脑卒中病人(n=5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5,前者康复训练用下肢康复,后者行常规康复训练。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FMA与BBS这两个指标,训练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病人康复训练用下肢康复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平衡能力提升也更为迅速。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价值 脑卒中 社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脑卒中病人康复训练用下肢康复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0月-2022年9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脑卒中病人(n=5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5,前者康复训练用下肢康复,后者行常规康复训练。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FMA与BBS这两个指标,训练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病人康复训练用下肢康复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平衡能力提升也更为迅速。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价值 脑卒中 社区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1.3-2022.3.收治的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21例,实施下肢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和训练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本研究显示,下肢康复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提升下肢肌力,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整体运动功能提高,有利于康复训练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 下肢康复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还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早期脑卒中偏瘫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灵敏度放大控制( Sensitivity Amplification Control, SAC)方法不需要在人机之间安置任何传感器,同时又能控制外骨骼机器跟随患者运动。该方法是将患者作用到外骨骼上的力与外骨骼的输出的传递函数定义为灵敏度函数,传统的系统是将灵敏函数最小化,以增加系统对外界干扰等的鲁棒性,然而此处的控制目标却是设计合理的控制器使该灵敏度函数最大化,则就能够实现患者用很小的力带动外骨骼机器的运动。患者主动机器随动模式下患者与外骨骼之间维持一定的小范围内的相互作用力,此时外骨骼与患者的运动数据相同,通过外骨骼上安装的角度传感器及力传感器等检查装置,可用于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价。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下肢外骨骼康复的灵敏度放大控制研究,希望为研究下肢外骨骼康复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灵敏度放大控制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对脑性瘫痪儿童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痉挛型3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15)只接受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n=15)接受一般的康复训练,在每次运动疗法训练中抽出10min接受专门下肢康复练习。两组脑瘫患儿治疗时间都为3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的E区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E区评分都好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训练结合一般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脑瘫患儿痉挛型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 标签: 脑性瘫痪 下肢康复机器人 粗大运动功能 步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