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下肢术后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下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单行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壮骨活血中药,中医手法松解治疗,中药敷贴缓解便秘。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程度。结论:壮骨活血中药可改善下肢术后局部症状,中医手法松解有助于下肢功能恢复,也能减少关节僵直的发生。中药敷贴可降低患者便秘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壮骨活血中药 中医手法松解 中药敷贴 下肢骨折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下肢患者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60位下肢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强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疼痛程度以及对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从术后第二天开始,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达到96.67%,对照组仅为83.33%。结论下肢患者常会由于心理因素影响到疼痛阈值,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对疼痛的关注程度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下肢骨折 心理护理 疼痛程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术后病人进行人工功能锻炼与被动训练器锻炼康复效果的比较。方法分别将下肢术后病人使用人工功能锻炼具有恢复正常活动早,并发症少或轻的优点138例及使用T-GBQ-01型微电脑关节被动训练器122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病人在同一时间内进行锻炼后的患股肌力、伸屈角度、肿胀、疼痛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使用人工功能锻炼在肌力与伸屈角度的恢复、肿胀与疼痛的减轻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比T-GBQ-01型微电脑关节被动训练器的效果好。结论使用人工功能锻炼具有恢复正常活动早,并发症少或轻的优点,是比较值得推广的一种康复方式。

  • 标签: 下肢骨折 人工锻炼 康复器锻炼 比较Fractures of the lower limb functional exercise after operation method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胡开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泸县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1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97-01下肢,是指人腹部以下的身体部位,其中包括臀部、股部、膝部、胫部以及足部。在这几个部位当中,股部又前、内、后区分,膝部有后区之分,胫部有前、外、区之分,足部则有踝、足背、足底以及趾几个位置。而人体正常标准下,一共有206块骨头,下肢中骨头的占比也相当大,同时,发生下肢骨折的机率,也相当之大。引起下肢骨折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三种,第一是直接暴力,当人身体某一部位骨骼遭受到直接的暴力作用,就很大可能会造成骨结构的连续性不完全或者部分骨结构断链,造成骨折,同时常常还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发生出血情况;第二一个是间接暴力,也就是暴力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者是扭转作用,致使人体远处骨骼发生断链引发的骨折;第三种则是积累性劳损,人体长期、反复的直接或者间接使用重力,使人体下肢某一处特定的骨骼部位处于长期严重负重状态,也极容易引起疲劳性骨折。当人下肢发生骨折后,其稳定性会大不如前,以及患者在进行身体活动时,也会因为骨折而给身体带来剧烈的疼痛感,以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同时,若是对下肢骨折情况未能及时处理,大多数患者很可能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例如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肌肉无力等等。因此,当人体下肢发生骨折现象时,需要及时的就医诊治,以免给自身带来永久性的遗留问题,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医学上对下肢骨折的治疗方法多用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这三个基本操作,复位主要是指将发生位移的骨结构重新恢复正常或者是接近原有正常状态,让骨结构恢复原有的支架作用;复位过后,常常会因为骨结构不稳定而引发骨结构再次位移,这时候就需要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尚未稳定的身体部位进行固定,使其缓慢愈合,最后恢复健康;骨结构进行固定治疗以后,是漫长的恢复时期,下肢骨折常常会影响患者的行动,且在恢复期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而长时间的卧床,极其容易导致肌肉萎缩、血管堵塞及血管栓塞,因此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和促进骨折部位周围组织的血液循坏,患者往往需要进行主动或者被动的运动。对于下肢骨折的治疗,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承受剧烈的疼痛感,特别是在固定手术治疗中,同时由于每一位患者的身体情况都大不相同,治疗的情况也不相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者根据2001年5月至2008年8月666例下肢患者的手术护理期护理经验,认为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以缩短骨科病人住院的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并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克服了对康复治疗认识上的误区,即常简单的将现代康复治疗等同于出院后的恢复治疗,认为单纯的理疗、针灸、按摩就是康复。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可使骨骼和软组织的正常血运得以迅速恢复,同时,还将增加滑膜液对关节软骨的营养,如果再加上部分负重,便会重新获得骨吸收与骨生成之间的平衡,从而大大减少创伤后萎缩的发生。

  • 标签: 下肢骨折 早期 介入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用于下肢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包括82例下肢术后的患者,患者共分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骨折术后护理,而试验组则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认可情况,以评估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患者护理后,实验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便秘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压疮例数较对照组虽降低,但是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认可度的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的骨折术后护理,患者更加认可循证护理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术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更容易使患者满意,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均有利。

  • 标签: 下肢骨折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下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患者均实施下肢手术治疗,对照组(n=3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0)实施DVT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VAS评分、ROM评分、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VAS评分、ROM评分、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ROM评分、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患者术后实施DVT预防性护理,可降低DVT形成率,还可降低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