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全身免疫异常相关的眼病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系统红斑狼疮为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病,多见于20~40岁女性,可分为局限性和播散两型。前者主要累及皮肤,一般没有全身表现。后者则差不多全身各个系统均可受损。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无重要脏器损害的先用偏小剂量,伴有重要脏器损害的患者需用较大剂量强的松,并可环磷酰胺合用。眼部对症治疗。

  • 标签: 与全身性免疫异常相关 眼病治疗
  • 简介:它可诱发IL-1、IL-6、IL-8以及继发性炎症介质的产生,TNF-α的分泌可诱发IL-1、IL-6、IL-8以及继发性炎症介质的释放,参与抗炎反应的重要介质包括IL-4 、IL-10、IL-13

  • 标签: 严重创伤 免疫调节治疗 全身性炎症
  • 简介:家畜不同的病变有不同的处理机制,应对家畜局部全身组织病变的分析和处理方式也不同,家畜病变后应当结合家畜的病变性质,病变的位置和病变的表现,对症下药,才能最终解决家畜复杂病变带来的后果和经济损失.

  • 标签: 家畜 病变 对症下药
  • 简介:摘要总结6例拉莫三嗪所致全身皮疹病人的护理。护理重点包括心理护理、皮疹的护理、发热的护理、饮食护理、合理运动、用药的观察等,经过临床1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6例病人全部康复。

  • 标签: 拉莫三嗪 皮疹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外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全身外科感染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做好基础护理,注意观察病情,所有患者护理满意度高,提高患者生活护理质量。结论全身外科感染采用综合治疗,但关键在于处理原发感染灶。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使患者体温是否恢复正常,营养得到改善。患者焦虑、恐惧减轻或消失。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并发症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 标签: 全身性外科感染 临床护理 基础护理
  • 简介:说起感染,总离不开讨人厌的细菌、真菌等做牛物。看似渺小到日不能视,却又强大到无孔不入。这些微生物癌症、风湿关节炎等各种全身疾病,尤其感染性疾病有不可忽视的直接关系。口腔足数百万细菌的温床,这些微生物多以菌斑生物膜的形式包绕在牙街上,聚集于牙齿的沟隙或牙齿牙龈相结合的地方.许由此造成两大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龋齿和牙周病。

  • 标签: 全身性疾病 口腔卫生 感染性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 菌斑生物膜 微生物
  • 简介:笔者医院烧伤科1999年10月30日收治一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全身毛霉菌感染患者,治疗成功,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伤后28d转入我院.查体:肛温40.3℃,心率136~160次/min,呼吸24~28次/min.神志淡漠,右肺底呼吸音粗,有干性啰音,心前区Ⅲ级收缩期杂音,腹膨隆,叩之鼓音,腰骶及双足水肿,四肢移植异体皮大部分色黑、质硬,四肢变黑的异体皮表面可见大片的灰白色毛样菌斑.四肢异体皮表面及痂下分泌物细菌及真菌培养均为毛霉菌生长(2日后回报),血培养阴性.

  • 标签: 重度烧伤 毛霉菌 全身性感染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一种高复发和难愈性疾病。既往对该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治疗策略聚焦在细胞本身和局部治疗,忽略了患者全身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基于现有的文献报道和临床证据,笔者提出瘢痕疙瘩患者的炎症体质可作为全身因素皮损等局部因素形成相互作用,引发瘢痕疙瘩的形成和持续发展,祖国医学脏腑功能与皮肤疾病关联的经典理论为此提供了重要的佐证。故此,笔者进一步提出需要将全身抗炎治疗纳入未来瘢痕疙瘩治疗策略设计中,并进行临床验证。中医的祛湿清热解毒策略则可作为瘢痕疙瘩全身治疗的组成部分。

  • 标签: 瘢痕疙瘩 中医学 炎症体质 局部全身相互作用 全身治疗
  • 简介:全身感染是由感染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高发率和高病死率疾病,目前仍然是一项严重的临床问题。尽管在全身感染治疗方面,人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有效的病因学治疗方法应用在全身感染患者身上。这很可能是由于全身感染的免疫病理学发病机制没有得到完全阐明。近来,TLR在全身感染免疫机制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多种动物体内得到验证,TLR、TLR4在其中的作用尤为关键。TLR导致的体内信号传导,使炎症反应级联放大。此外,TLR还能诱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机体对病原体清除效率降低。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全身感染的病情的进一步进展。所以阻断TLR传导道路可能会抑制全身感染发生和发展的进程。这也为临床医生最终攻克全身感染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临床治疗靶点。

  • 标签: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全身性感染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1例60岁男性患者因肺癌先后行一线和二线治疗26个月,因肿瘤进展,予特瑞普利单抗200 mg+贝伐珠单抗500 mg+培美曲塞1 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治疗前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第2次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首次用药后第30天),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畏热、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3.4 nmol/L,甲状腺素(T4)305.0 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3.1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55.7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02 mU/L,甲状腺球蛋白(Tg)32.7 μg/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531.0 kU/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318.0 kU/L,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1.00 U/L。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暂停抗肿瘤治疗,予美托洛尔治疗后好转。首次用药后第97天,患者出现畏寒、头晕、乏力、眼睑浮肿、体重增加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T3 0.3 nmol/L、T4 20 nmol/L、FT3 1.0 pmol/L、FT4 1.8 pmol/L、TSH>100.00 mU/L,癌胚抗原251 μg/L。考虑甲状腺功能减退。因肿瘤进展,重启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同时补充甲状腺素,患者甲状腺功能逐渐好转并保持正常。首次用药13个月余后复查,T3 1.3 nmol/L,T4 137.0 nmol/L,FT3 3.8 pmol/L,FT4 21.1 pmol/L,TSH 6.03 mU/L,Tg 3.9 μg/L,TgAb 432.0 kU/L,TPOAb 222.0 kU/L。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类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 特瑞普利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评分(SII)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51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11例,女202例;年龄为(64±12)岁。观察指标:(1)结直肠癌病人SII情况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分析。(2)结直肠癌病人SII的影响因素分析。以SII中位数为截断值,将病人分为高SII和低SII病人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选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或Kruskal-Willas分析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采用线性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结直肠癌病人SII情况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分析:513例病人的SII为355(253,507)。513例病人以SII中位数355为截断值,257例SII>355为高SII,256例SII≤355为低SII。高SII病人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术前白蛋白(Alb),CA125,肿瘤位置(左半结肠、右半结肠),肿瘤长径、手术方式(腹腔镜辅助、开腹),病理学T分期(T0期、T1期、T2期、T3期、T4期),病理学TNM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87±17)分,(37±5)g/L,8.80 U/mL(5.90 U/mL,14.15 U/mL),174、83例,(5.2±2.8)cm,208、44例,5、19、25、131、63例,34、98、94、14例;低SII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91±13)分,(38±4)g/L,7.20 U/mL(5.40 U/mL,10.03 U/mL),200、56例,(4.0±1.9)cm,221、24例,8、39、35、118、45例,61、84、79、12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70、-3.211,Z=-3.799,χ²=7.050,t=5.324,χ²=6.179,Z=-3.390、-2.227,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SII肿瘤长径呈正相关(r=0.390,P<0.05)、术前Alb呈负相关(r=-0.200,P<0.05)。Wilcoxon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右半结肠左半结肠、行开腹手术腹腔镜辅助手术病人SII分别为447(311,720)352(251,493)、439(284,640)345(243,481);肿瘤位于右半结肠左半结肠病人,行开腹手术腹腔镜辅助手术病人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ruskal-Willas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T分期(T0、T1、T2、T3、T4期),病理学TNM分期(Ⅰ、Ⅱ、Ⅲ、Ⅳ期)病人SII分别为289(201,463)、296(210,398)、329(252,446)、369(265,505)、434(274,631),307(226,400)、380(260,503)、381(272,563)、376(273,634);不同病理学T分期病人、不同病理学TNM分期病人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直肠癌病人SII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术前Alb、CA125、肿瘤位置、肿瘤长径、病理学N分期、病理学TNM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病人SII的相关因素(Beta值=-3.5,-15.8,3.7,106.3,51.8,115.1,104.7,141.2,95%可信区间为-5.7~-1.3,-22.6~-9.1,1.8~5.5,34.6~177.9,38.5~65.2,40.5~189.7,11.2~198.2、46.9~235.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是结直肠癌病人SII的独立影响因素(Beta值=79.5,42.5,95%可信区间为8.4~150.7,26.6~58.4,P<0.05)。结论结直肠癌病人SII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术前Alb、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TNM分期具有相关。术前低蛋白血症提示高SII,肿瘤长径越长、肿瘤位于右半结肠、TNM分期越高、机体免疫炎症失衡状态更为严重。肿瘤位置和肿瘤长径是结直肠癌SII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全身免疫炎症评分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全身激素治疗AECOP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6例为研究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另56例为对照组给予全身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布地奈德全身激素治疗AECOPD,疗效基本相近,但布地奈德不良反应减少,临床上应积极推广。

  • 标签: 布地奈德 全身性激素 AECOPD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判断重症监护病房(ICU)全身感染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2例ICU全身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并记录患者入住ICU72h内血糖值,初始血糖(GluAdm)、平均血糖(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ICU住院天数及总住院天数。根据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间GluAdm、GluAve、GluSD、GluCV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糖波动预后的相关;结果82例ICU全身感染患者中存活组35例,死亡组47例;死亡组患者相比,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ICU住院天数、GluAdm、GluAve、GluSD、GIuCV均明明显较低(P<0.05);GIuSD、GIuCV对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054和0.798±0.051。结论GIuSD、GluCV全身感染患者ICU病死率和院内病死率显著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早期妊娠妇女全身母-胎界面局部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及各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因素,探究早期妊娠丢失(early pregnancy loss,EPL)脂质过氧化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计划生育科招募EPL病例组和正常早期妊娠人工流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每组各103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及妊娠绒毛组织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T-AOC水平(血清检测每组各103例,绒毛组织检测每组各60例)。分析各标志物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血清和绒毛组织中含量的相关,比较两组间各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绒毛MDA、T-AOC及对照组绒毛MDA、T-AOC均与其血清标志物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44, P<0.001; r=0.312, P=0.015; r=0.712, P<0.001; r=0.650, P<0.001。除病例组绒毛MDA外,两组血清和对照组绒毛MDA及T-AOC均随妊娠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病例组的妊娠时间每增加1周,血清MDA增加8.3% (P=0.005),血清T-AOC增加4.2% (P=0.002),绒毛T-AOC增加2.6% (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妊娠时间每增加1周,血清MDA增加11.3% (P=0.004),血清T-AOC增加5.4% (P=0.007),绒毛MDA增加18.7% (P=0.017),绒毛T-AOC增加8.4% (P=0.009)。调整妊娠时间后,病例组血清T-AOC比对照组低13.4% (P<0.001),绒毛T-AOC比对照组低33.7% (P<0.001),绒毛MDA比对照组高30.1% (P=0.012),两组血清MD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妊娠妇女全身氧化应激状态母-胎界面同步,妊娠时间是影响血清和绒毛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重要因素,EPL孕妇全身和母-胎界面抗氧化能力降低以及母-胎界面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 标签: 流产,稽留 流产,自然 氧化性应激 血清 绒毛膜绒毛 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能力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取得了较大的改变,而这也导致肿瘤疾病的发生几率不断增加,成为了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针对肿瘤治疗,放化疗和手术是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而微波全身热疗也逐渐的应用到了当前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微博全身热疗联合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 标签: 微波全身性热疗 化疗 肿瘤治疗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