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科疾病和手术创伤应激会引起机体分解代谢,导致炎症、蛋白质分解、氮丢失等;与营养不良相关的肌肉减少症、恶液质、肌肉脂肪浸润等均会导致不良临床结局。营养支持的首要步骤是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欧洲肠外肠内营养(ESPEN)相关指南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有营养风险筛查2002、微型营养评定简表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等,评定工具有主观全面评定和全球(营养)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共识等。由于与临床结局的密切关系,瘦肉体的变化在营养评定中日益受到重视。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建议术前施行10~14 d的营养支持,方式首选肠内营养,尤其是口服肠内营养;术后营养支持亦首选肠内营养,如肠内营养不达标或不能进行肠内营养时,则应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或全肠外营养。围术期药理营养素的应用仍有不同意见,相关指南共识推荐在大手术后、外科重症肠外营养酌情应用。笔者将结合ESPEN更新的外科指南和围术期营养支持推荐意见,深入阐述围术期营养管理策略。

  • 标签: 营养不良 围术期 营养支持 指南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前瞻性调查中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织中国14个大城市30家大医院,对≥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等方法进行前瞻、多中心和平行的调查,了解中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营养风险,总结临床结局指标,并分析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老年患者10 184例,年龄65~112(74.81±7.01)岁,体质指数(BMI)17.80~35.50(23.32±3.83)kg/m2,利手握力为(16.95±18.42)kg,上臂围为(25.68±3.70)cm,小腿围(32.07±3.89)cm,BMI、握力、小腿围和上臂围随增龄下降明显(F=13.74、97.47、28.31、88.68,均P<0.001);有10 182例患者进行了NRS2002评估,其中10.14%(895/10 182)为营养不足(BMI≤18.5 kg/m2),46.42%(4 726/10 182)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随增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呈明显增加趋势(F=43.41、177.05,均P<0.001);有9 755例(95.79%,9 755/10 182)患者完成了MNA-SF检查,14.67%(1 431/9 755)存在营养不良、35.04%(3 418/9 755)有营养不良风险、50.29%(4 906/9 755)营养正常,随增龄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均明显增加(F=172.79、12.10、152.42,均P<0.05)。是否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与年龄、BMI、死亡率、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相关(均P<0.05)。结论中国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较高,存在营养风险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住院病人 营养调查
  • 简介:摘要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生命质量。国内外临床指南建议对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术前施行早期以口服营养补充为主的营养支持治疗,以减少营养不良风险。肠内营养粉剂是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病人围手术期的主要营养支持方法。目前众多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但近期结局指标分析不全面,且目前尚无关于中国病人的汇总分析结果。笔者查阅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评价肠内营养粉剂对中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肠肿瘤 肠内营养粉剂 手术 近期疗效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精准医学强调针对病人不同的基因型、代谢特点、生活方式及环境,制订合理的诊断与治疗及预防策略,是现代医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精准营养作为精准医学的重要分支,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基于基因水平的代谢组学、营养组学研究已经成为本领域的热点,但应用于临床实践尚待时日;另一方面,基于“精准”理念,以表现型特点为中心的个体化营养诊断与治疗实践逐渐在各临床医学领域开展,体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随着研究进展,精准营养必将更好地与临床营养相结合,使病人获益。

  • 标签: 肥胖症 营养不良 精准营养 临床营养 指南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理念近年来逐渐被外科医师重视,临床营养治疗也趋于系统化和规范化。研究表明,合理规范的营养支持可以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结局。肝胆胰外科患者具有疾病复杂、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其围手术期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肝胆胰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规范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营养理念在该领域的推广以及临床实践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 标签: 营养支持 肝胆胰外科 围手术期 规范应用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乙类传染性疾病,老年患者比例高、预后差。老年患者常有多种慢病共存,脏器储备能力差,免疫力低下,患COVID-19后营养问题较为严重,更易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医学营养支持是老年COVID-19患者的基础治疗,临床上应根据其营养状态、器官功能、代谢能力和基础病情况,设计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精准施治,助力提高老年COVID-19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营养支持是COVID-19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在老年患者治疗中尤为重要,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营养支持疗法
  • 作者: 楚歆 常志刚 李鹏 朱明炜 韦军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医院外科ICU,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医院期刊编辑部,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医院普外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荟萃分析方法比较补充性肠外营养(SPN)和肠内营养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parenteral nutrition、enteral nutrition、critically ill"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外文数据库,以"补充性肠外营养、肠外营养、肠内营养、重症"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另检索谷歌学术作为补充,检索SPN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ICU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结局指标包括:感染率、抗感染时间、无抗生素时间、住ICU期间全因病死率、住院期间全因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统计软件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794例患者,包括接受SPN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的SPN组患者387例和仅接受肠内营养的肠内营养组患者407例。纳入的8项研究存在的偏倚风险不确定。与肠内营养组比较,SPN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0.79,95%置信区间=0.66~0.94,P<0.01)。2组患者住ICU期间全因病死率、住院期间全因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相近。亚组分析显示,研究的偏倚风险和随访时间可能是机械通气时间异质性的来源。除住ICU期间全因病死率存在发表偏倚(P<0.05)外,其他结局指标均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结论SPN支持治疗虽然可降低ICU重症患者感染率,但对全因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重症监护 感染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口服营养补充疗法(ONS)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入组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间在六家医疗中心(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附属新华医院和附属第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且出院时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评分≥3分)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ONS组和对照组。ONS组除饮食指导外,每日给予口服营养补充疗法(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500 kcal/d,餐间分次口服),自出院第一天开始,连续90 d;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指导。观察出院后30、60和90 d患者人体测量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上臂围、利手握力和三头肌皮褶厚度)、营养相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胃肠道功能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以出院时检查结果作为基线)。结果90例结直肠癌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进入研究,最终85例完成研究,其中ONS组43例,对照组42例。研究组出院后60 d体质量增加(1.523±0.525)kg,90 d体质量增加(1.967±0.661)kg,与对照组[60 d:(-0.325±0.518)kg;90 d:(-0.224±0.705)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27)。ONS组60 d体质指数增加(0.552±0.203)kg/m2,90 d增加(0.765±0.205)kg/m2,与对照组[60 d:(-0.067±0.202)kg/m2;90 d:(0.022±0.210)k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13)。其他人体测量指标和营养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值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胃肠功能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值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出院后予以口服营养补充疗法可显著改善其体质量和体质指数,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未获益。

  • 标签: 口服营养补充 结直肠肿瘤 辅助化疗 体质指数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在多腔袋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方法2018年1月至3月于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进行胰岛素体外对照实验研究,分为3组:多腔袋组、院内配置组、葡萄糖组。多腔袋组使用工业化多腔袋肠外营养制剂[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0%)注射液,每袋均含葡萄糖97 g,大豆油长链甘油三酯51 g,氨基酸34 g,液体总量1 440 mL,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袋];院内配置组为自配型肠外营养液(总量1 500 mL,含20%长链脂肪乳剂250 mL,8.6%复方18种氨基酸500 mL,50%葡萄糖溶液250 mL,0.9%氯化钠溶液500 mL等,EVA袋);葡萄糖组为10%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使用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SEB)袋,加入15%氯化钾1.5 g;每组各10袋。分别加入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10、20、30、40、50 IU,混匀后静置30 min,模拟临床应用模式体外匀速输注12 h,分别测定混匀后即刻,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肠外营养液中胰岛素浓度;计算加入胰岛素10、50 IU 3组不同时相点胰岛素浓度变化值与变化幅度。结果标准操作规范下,添加胰岛素剂量10 IU,多腔袋组混匀后即刻,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肠外营混合液中胰岛素浓度分别为1 375、1 355、1 290、1 215、1 260、1 270、1 310、1 275 μU/mL;添加胰岛素量50 IU,多腔袋组混匀后即刻,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肠外营养混合液中胰岛素浓度分别为4 710、4 675、4 915、4 525、4 805、4 575、4 805、4 570 μU/mL。加入胰岛素10 IU,多腔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值分别为-20、-85、-160、-115、-65、-100 μU/mL;加入胰岛素50 IU,多腔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值分别为-35、205、-185、95、-135、95、-140 μU/mL。加入胰岛素10 IU,多腔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幅度分别为1.5%、6.2%、11.6%、8.4%、7.6%、4.7%、7.3%;加入胰岛素50 IU,多腔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幅度分别为0.7%、4.4%、3.9%、2.0%、2.9%、2.0%、3.0%。多腔袋组不同时相点胰岛素浓度较为稳定,不受胰岛素加入剂量和使用时间的影响;院内配置组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与多腔袋组相似;葡萄糖组胰岛素浓度稳定性尚好,但相对浓度低于前2者水平。结论胰岛素在多腔袋肠外营养制剂中稳定性较好,不受浓度和时间影响。

  • 标签: 胰岛素 胃肠外营养 体外研究 多腔袋 稳定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国内64家三甲医院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术期营养管理的现状,探讨其营养管理策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0年3月31日至4月13日,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青年精英俱乐部成员及部分其他国内三甲医院的胰腺外科医师为调查对象,设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营养支持调查表》电子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通过网络微信推送方式发放。观察指标:(1)一般信息。(2)术前营养管理。(3)术中营养管理。(4)术后营养管理。(5)不同手术量医学中心营养管理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一般信息:共收回22个省35个城市64家三甲医院的96份有效问卷。96位医师中,男94例,女2例;年龄为(42±7)岁,年龄范围为29~59岁。(2)术前营养管理。①术前营养评价及筛查:96位医师中,62.5%(60/96)医师常规进行术前营养状况评价。术前营养筛查:41.7%(40/96)医师对每位患者进行筛查,54.2%(52/96)医师仅在考虑需要营养支持时进行筛查。筛查工具选择:66.7%(64/96)医师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非工具性评价指标选择:97.9%(94/96)医师选择≥2种指标综合评价,92.7%(89/96)医师选择白蛋白作为评价指标。②术前营养支持:96位医师中,13.5%(13/96)医师常规进行术前营养支持。术前营养支持方式:94.8%(91/96)医师选择以饮食为基础的营养支持方式。术前营养支持时间:43.8%(42/96)医师选择根据手术时间确定术前营养支持时间。加速康复外科(ERAS):24.0%(23/96)医师常规术前2 h给予清流质饮食或碳水化合物负荷。(3)术中营养管理。①术中空肠造瘘管理:96位医师中,8.3%(8/96)医师常规行空肠造瘘。②术中营养管路管理:30.2%(29/96)医师术中放置鼻空肠管,78.1%(75/96)医师术中放置鼻胃管,38.7%(29/75)医师根据患者胃液量决定鼻胃管拔除时间,32.0%(24/75)医师在患者排气后拔除鼻胃管。(4)术后营养管理。①术后营养支持方式:96位医师中,84.4%(81/96)医师术后常规营养支持,其中56.8%(46/81)医师行肠外营养为主,向饮食过渡。78.1%(75/96)医师选择术后第1天行全肠外营养或补充性肠外营养,86.5%(83/96)医师选择术后7 d经口进食。②术后并发症营养管理:术后发生B级以上胰瘘时,63.5%(61/96)医师选择通过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时,72.9%(70/96)医师选择通过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或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5)不同手术量医学中心营养管理比较:96位医师中,所在医学中心手术量>100例/年的医师术中鼻胃管放置率为66.7%(32/48),所在医学中心手术量≤100例/年的医师术中鼻胃管放置率为89.6%(43/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5,P<0.05)。结论我国三甲医院胰腺外科医师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指征、途径和时间等尚无统一标准,营养管理及ERAS策略理论与实践差异较大,亟待开展以营养管理策略为干预措施的前瞻性研究,总结形成符合我国临床实际的胰腺外科围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围术期 营养管理 现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