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本文采用全国 584个台站 1961年~ 201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将第 95个百分位降水量定义为极端降水阈值讨论全国的极端降水的年与四季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同时将全国分为八个区域,讨论分析了 51年来中国极端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极端降水的阈值及极端降水量较大。从长期年变化趋势来看,在我国西北、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呈上升趋势,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呈下降趋势。而从季节变化趋势上看,春季在我国北方呈上升趋势,南方呈下降趋势;夏季在我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华北地区为下降趋势;秋季除西北地区极端降水量为增加趋势,其他地区为整体减弱趋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尤为明显;冬季降水最少,却呈现出整体增加的趋势。整体上看,全国极端降水量的变化为增加趋势。

  • 标签: 阈值 极端降水 变化特征 空间分布 季节性
  • 简介:中国夏季降水的时空规律比较复杂,降水的多寡与东亚季风的强弱变化密切相关,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中国夏季降水的特征、降水与季风的关系以及影响因子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夏季降水 季风 影响因子
  • 简介:利用台站观测资料和卫星观测换算资料,分析了近年(2002-2004年)中国夏季日内降水量变化统计学特征,其结果是较为一致的.对于东部大部分地区,日内最强降水易出现在下午到傍晚,对于西部大部分地区易出现在夜晚到清晨.夏季降水以对流降水为主,降水大的地区对应潜热通量也大.由于受观测资料的限制,计算结果有待更多的观测资料来验证.

  • 标签: 小时降水 近年 夏季 中国
  • 简介:AstochasticmodelfordailyprecipitationsimulationinChinawasdevelopedbasedontheframeworkofa′Richardson-type′weathergeneratorthatisanimportanttoolinstudyingimpactsofweather/climateonavarietyofsystemsincludingecosystemandriskassessment.ThepurposeofthisworkistodevelopaweathergeneratorforapplicationsinChina.Thefocusisonprecipitationsimulationsincedeterminationofotherweathervariablessuchastemperatureisdependentonprecipitationsimulation.AframeworkoffirstorderMarkovChainwithGammaDistributionfordailyprecipitationisadoptedinthiswork.Basedonthisframework,fourparametersofprecipitationsimulationforeachmonthat672stationsalloverChinaweredeterminedusingdailyprecipitationdatafrom1961to2000.Comparedwithpreviousworks,ourestimationfortheparameterswasmadeformorestationsandlongerobservations,whichmakestheweathergeneratormoreapplicableandreliable.Spatialdistributionsofthefourparametersareanalyzedinaregionalclimatecontext.Theseasonalvariationsoftheseparametersatfivestationsrepresentingregionaldifferencesarediscussed.Basedontheestimatedmonthlyparametersat672stations,dailyprecipitationsforanyperiodcanbesimulated.A30-yearsimulationwasmadeandcomparedwithobservationsduring1971-2000intermsofannualandmonthlystatistics.Theresultsaresatisfactory,whichdemonstratestheusefulnessoftheweathergenerator.

  • 标签: 天气发生器 降水 随机模型 中国
  • 简介:摘要 利用1961-2010年青藏高原91个站和中国东部143个站(其中华北37个站,华东81个站,华南25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的华北、华东、华南的年际和年代际降水量。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距平、M-K突变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别分析了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的华北、华东、华南的降水量演变趋势,并研究了两个地区的相关关系,最终得出了如下结论:(1)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际趋势,得出青藏高原年降水量总体呈递减趋势,中国东部降水量整体呈递减趋势,其中华北和华南地区呈递减趋势,华东地区呈递增趋势;(2)通过分析年降水量距平和年代降水量距平,得出青藏高原的降水量近年来以负距平为主。华北和华南地区近年来以负距平为主,华东地区近年来以正距平为主;(3)通过M-K突变性检验,得出青藏高原的突变年为1964年,中国东部没有发现明显突变;(4)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青藏高原年降水量与中国东部年降水量不存在直线相关。

  • 标签: 青藏高原 降水量 一元线性回归 距平 M-K突变检验
  • 简介:利用中国西部280站地面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OLR资料,采用EOF、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西部OLR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西部秋季OLR高值区与降水低值区相吻合,OLR低值区偏于降水高值区一侧。秋季OLR和降水具有显著的反相变化趋势。(2)西部秋季各月OLR与降水有大片显著的负相关区存在,在西北和东南象限OLR与降水的反位相变化关系更加密切,9月负相关显著区最大。(3)通过EOF分析,南疆盆地—青海高原西北部,是西部OLR变化最敏感的地方。分析敏感区OLR变化对秋季降水的影响,同期9月当吐鲁番OLR异常增大(减小)时,南疆西部、青海高原北部、甘南高原—陇中区域的降水偏多(少),西藏—川西高原降水偏少(多);10月内蒙西部OLR异常与新疆、陕北、川北、桂西有显著的反相变化;11月塔克拉玛干沙漠的OLR异常与陕西降水有显著的反相变化。异常敏感区OLR对秋季降水影响的前期月份主要是上年12月、当年4~6月和8月。(4)青藏高原OLR低值中心,从冬到夏向东向南移动。同期9月高原OLR低值升高,西藏高原降水增多、高原东北侧降水减少,10月高原OLR升高,高原降水增多、河西中部降水减少,11月两者无明显关系。对秋季降水影响的前期月份主要是当年1月、3月和6月。

  • 标签: 中国西部 秋季降水 OLR EOF分析
  • 简介:利用Г分布函数对中国1951—2004年地面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进行雨日降水量概率分布拟合并定义极端降水事件,在此基础上对极端降水日数与ENSO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NSO对同期的极端降水发生频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影响作用。总体而言,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更易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冬春季和拉尼娜年的夏秋季。极端降水在对ENSO强信号的滞后响应上,其发生频率在时空上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多数地方更易在ENSO暖位相出现后的半年左右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研究表明,ENSO冷暖信号对我国极端降水事件多寡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

  • 标签: 极端强降水 Γ分布函数 ENSO Nino3.4区 海表温度(SST)
  • 简介:全球变暖背景下极湍降水事件的变化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观测、理论及模拟预估等方面对近十多年来国内外极端降水气候事件的研究作一综述,并给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对我国21世纪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的预估结果。

  • 标签: 极端降水事件 模式模拟 极值分布 预估
  • 简介:利用中国1956—2008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全国主要河流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年最大日降水量、年暴雨(日降水量≥50.0mm)日数的多年平均状况及长期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53年,全国平均年最大日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但全国范围内多数气象站点年最大日降水量呈现出增加趋势,并存在南方流域增加、北方流域减少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特征在2001年以来表现更加突出。全国平均年暴雨日数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20世纪90年代最多,70年代最少。空间上,我国南北方流域年暴雨日数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南方流域多呈上升趋势,北方流域呈减少趋势。

  • 标签: 流域 暴雨日数 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 中国
  • 简介:2006年夏季(6-8月),中国降水主要分布型态为南方多雨。北方少雨,华南大部地区是主要多雨区。长江流域大部地区降水异常偏少,特别是川东盆地遭遇了严重的高温热浪和伏旱袭击,而华南、江南等地又受到强台风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旱、涝灾害。通过分析2006年夏季降水趋势预测成败的原因,提出了目前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标签: 降水预测 青藏高原 东亚季风 台风 问题
  • 简介:主要利用1961~2014年中国东部地区438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从大气内部动力角度对夏季不同极端降水情况下的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言,在极端降水频次偏多年时,850hPa风场及整层水汽输送距平场均表明东亚夏季风偏弱,有利于更多的水汽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500hPa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持续日数偏多,有利于冷空气南下,200hPa东亚副热带急流偏南,且30°N以南偏西风异常有利于辐散,而在斜压波包从西北东南向传播为极端降水事件分发生集聚了能量;对华北地区极端降水频次偏多年而言,850hPa风场及整层的水汽输送距平场均表明东亚夏季风偏强,有利于更多的水汽输送到华北地区,500hPa高度距平场日本海正距平,贝加尔湖蒙古地区为负距平,华北地区东高西低,200hPa东亚副热带急流偏北,从而导致我国华北地区极端降水频次偏多,能量传播也为西北东南向。这些结果表明极端降水的变化,与大气内部的动力作用和能量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极端降水事件 环流异常 波作用通量
  • 简介:基于OASIS3(OceanAtmosphereSeaIceSoilversion3)耦合器,耦合区域气候模式RegCM3(RegionalClimateModelversion3)和海洋模式HYCOM(HybridCoordinateOceanModel),建立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并通过嵌套方法处理海洋模式的侧边界问题。运用该耦合模式对1982~2001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气候进行连续模拟,重点分析其对中国夏季(6~8月)降水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耦合模式基本可以模拟出中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模拟的降水量值和年际变化在靠近海洋的沿海区域比参照试验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能够再现观测夏季降水经验正交函数第一模态(EOF1)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观测EOF1的时间相关性也比参照试验有较大提高;前6个模态的组合分析也表明耦合模式对长江中下游、山东半岛、海南岛等区域夏季降水的较大时间尺度气候分量的模拟改善更显著。

  • 标签: 区域 耦合模式 夏季降水 OASIS3耦合器
  • 简介:采用年最大值法(AM)及超阈值峰量法(POT)分别构建基于0.5°×0.5°网格的全国地面日降水极值序列,建立基于广义极值分布(GEV)和广义帕累托分布(GPD)的降水极值统计模型,通过K-S检验评估模型拟合效果,研究全国日降水极值的统计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适用于不同地区极端日降水的极值分布模型与阈值选取标准,结果表明:(1)POT序列比AM序列更符合降水极值序列的要求;(2)为便于比较并提高模型拟合效果,POT序列的阈值由百分位数法确定效果较好;(3)阈值方案优选结果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干湿区域的划分有很好的相关性,在湿润地区宜将第90~94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宜将第94~97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在干旱地区则使用第97~99百分位数较为合适。

  • 标签: 极端降水事件 广义极值分布 广义帕累托分布 K-S检验 阈值
  • 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160个站1951~2010年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最近定义的一种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在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区域的适用性,并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湿润指数H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我国年均降水量大于200mm的地区,各种时间尺度的SPEI分析均适用;在干旱区(年均降水量小于200mm),只有12个月以上的大尺度SPEI分析适用性较好;其中12个月尺度的SPEI分析在各区适用性最好。2)由于干旱区冬季的潜在蒸发量和降水量0值均较多,导致1、3、6个月的小尺度SPEI分析在该区不适用。3)与SPI和H指数相比,SPEI既能充分反映1997年气温跃变以后增温效应对干旱程度的影响,又可作为监测指数识别干旱是否发生和结束,能较准确地表征干旱状况。

  • 标签: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 干旱 干旱指数 全球变暖 适用性
  • 简介:主要研究太平洋与印度洋海表温度和地表温度场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以及异常大降水产生的下垫面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黑潮区海温与同期长江流域的降水存在明显正相关,北方地区夏季降水与靠近非洲东岸的印度洋海域存在明显负相关.(2)夏季海温异常与同期中国降水异常场之间的相关分析(SVDI)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海温由LaNina多发期向ElNino多发期转变后,长江流域向异常多雨转变,而其北方和南方地区则向异常少雨方向发展.(3)中国东部区域降水与陆面温度的明显相关区有:(a)春,夏季热带非洲和夏季亚洲大陆部分地区地表温度与当年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b)春季4、5月份部分亚洲大陆地表温度与当年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有明显负相关.(4)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长江(1954,1998和1999年)或江淮(1991年)流域几次特大异常降水的下垫面条件是黑潮区为海温正距平,同期欧亚大陆主要为正地表温度距平场.

  • 标签: 海表温度 地表温度 异常降水 相关分析 中国 夏季
  • 简介:利用1960~2013年中国6~8月无缺测的571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7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中国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表现为增加趋势,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部分地区表现为减少趋势;时间分布表现出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明显转折。(2)M-K检验表现出极端降水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偏弱(强)。(3)极端降水指数周期振荡不完全一致,准15年周期振荡为主,其次是准7年周期,最强振动出现在1998年。(4)除持续干期指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 标签: 中国 极端降水事件 气候变率 时空特征
  • 简介:  渗透系数是降水计算中重要的参数,施工允许的情况也可在基坑中布置一部分井(这样降水效果更好),但群井计算结果就千万别(群井中单井的出水量)

  • 标签: 深井降水 降水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建筑规模日益扩大,对地下空间的应用开发利用越来越深,同时带来了深基坑无可避免支护和降水的问题。为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深基坑降水技术一直是工程行业在研究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本文以柳州市新园路工程为例,简述管井降水的施工技术及主要施工过程,分析了管井降水施工中所需要注意的步骤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 标签: 深基坑 管井降水 基坑监测
  • 简介:摘要文章结合某基坑工程实例,对工程中地下水文、地质特性和基坑降水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方案、降水技术及降水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就现场管控及降水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案基本实现了无明水影响土方开挖、运输,在没有增加预算的基础上较好的完成了地下水控制目标,基坑降水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太多影响,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 标签: 基坑工程 地下水 降水方案技术 观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