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暴露前预防(PrEP)是国际指南推荐预防HIV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9年,恩曲他滨联合丙酚替诺福韦(F/TAF)在美国获批成为继恩曲他滨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F/TDF)后,第二个可用于PrEP的药物。本文结合最新国际指南、PrEP临床研究数据和我国实际情况,讨论PrEP在我国临床运用中的考量和挑战,并对提高PrEP认知、可及性、可负担性及用药依从性提出具体建议。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暴露前预防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丙酚替诺福韦
  • 简介: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权威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外预防医学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内容涉及预防医学各个领域及相关边缘性学科。本刊编委会由国内知名专家及预防领域10名院士组成,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为提高期刊质量及促进预防医学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标签: 中华预防医学会 医学杂志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稿约 公共卫生领域
  • 简介: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为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权威性学术期刊。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CABI)数据库、英国《全球健康》数据库、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并独家进

  • 标签: 英国国际农业 核心学术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会 科学研究中心 化学文摘 CABI
  • 简介:中国出现旅游活动并不比其他国家晚。早在公元前十世纪,就有周穆王穿过戈壁滩看望西王母娘的旅游记载;公元前138年,张迁通西域到达波斯和叙利亚的活动更是载入中外史册;唐朝玄奘西天取经在中国家喻户晓,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著名的海上旅游活动;乾隆七下江南,在民间永传不衰;明代徐霞客

  • 标签: 预防措施 健康危害 中国旅行 旅行者 危害因素 旅游资源
  • 简介:摘要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公平、规范、优质的中国儿童疫苗接种服务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已基本形成,预防接种门诊成为疾病预防控制标志性服务载体。我国可预防接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免疫、监测和管理相结合的疾病控制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预防接种体系的服务秩序、效率已提升至较高水平,预防接种服务可及、规范。

  • 标签:
  • 简介:  其次是犯罪社会预防效益的评价问题,  犯罪社会预防的有效性问题  提高犯罪社会预防的效益有其本身的问题,  刑法的法治精神与犯罪预防的冲突问题  从逻辑上看

  • 标签: 中国犯罪预防 战略研究 犯罪预防战略
  • 简介:在艾滋病问题上,将基金制度纳入社会预防模式,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明显的。第一,基金制度可以为自然一人文一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平台,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互相渗透、相互交叉,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 标签: 社会预防 艾滋病 跨学科研究 中国 基金制度 社会科学
  • 简介:第三阶段/目前:中期模式与综合防治示范区模式的结合SARS以后,中国政府应对艾滋病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社会预防政策发生了标志性的转折。2003年10月,政府启动了“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程,卫生部首批54个示范区,覆盖11个重点省份,同时提出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即: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实行争营抗病春治疗: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社会预防 中国 综合防治 政府应对 预防政策
  • 作者: 王婷 黄博涛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26
  • 机构:1 成都易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工伤预防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00
  • 简介:摘要: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历经近140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成熟的工伤保险体系。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起步较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制度建设、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与德国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本文从中德两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防护体系、费率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提供借鉴。

  • 标签: 工伤预防 保障范围 防护体系 费率机制
  • 作者: 梁明修 袁莎莎 邵子津 田飞 张振伟 韩锟 吕相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 医学期刊知识挖掘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20,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沈阳 110121,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 510080,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 医学期刊知识挖掘与服务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了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体系改革的研究进展。方法以“疾病预防控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疾控”“改革”“变革”“体系”“系统”和“制度”为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03—2020年发表的有关中国疾控体系改革的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经过题目和摘要筛选、全文筛选后共纳入25篇文献。对纳入文献中关于我国疾控体系在组织架构、职能定位、筹资机制和人事制度等主题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5篇文献分别围绕我国疾控体系具体改革情况和改革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具体改革情况分别从关键性政策(7篇)、组织架构转变(4篇)、机构职能转变(7篇)、筹资机制转变(5篇)、人事制度改革(2篇)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4篇)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列出2点体系改革顶层设计方面、3点管理体制模式方面、4点功能定位方面和3点人才保障机制方面的改革建议。结论现有研究缺乏对疾控体系具体改革效果的实证研究和微观层面的具体内容分析,应加强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具体改革实施效果的定量分析。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改革 制度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衰弱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常见于高龄和共病的老年人,表现为对应激的应对能力降低,发生跌倒、失能和死亡的风险增加,给我国的医疗系统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早期衰弱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目前,国内对老年人衰弱的预防缺乏具体、可实施的标准。本共识回顾了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研究结果及循证医学证据,综合了国内老年医学专家的经验,为老年人衰弱的预防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衰弱 预防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近些年,临床用药增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增高。当前因药物过敏的诊断方法和标准不明确,导致临床上对这类患者难以有效的进行预防和管理。药物过敏流行病学统计中,发病率既存在录入缺失导致的真实患者数量降低,也存在仅凭自我报告或皮肤试验进行确诊的过度诊断。因此,为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和规范药物过敏的诊疗、预防及管理,经相关领域临床专家协商,结合国内外药物过敏相关文献、诊疗指南及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本中国专家共识,旨在对药物过敏的诊断和预防,向临床医生提供可参考的建议与意见。

  • 标签: 诊断 预防 药物过敏 药物超敏反应 专家共识
  • 简介:目的通过学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关于艾滋病的相关政策,分析维和任务区艾滋病的发病特点,结合维和医疗工作的具体实际,制定预防措施,以增强医疗队员对艾滋病的防护能力。方法采用文献法查阅联合国维和行动有关艾滋病的相关政策资料;采用专家咨询法研究、制定维和医疗工作中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采用实证研究法总结分析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结果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艾滋病预防措施,提高了维和医疗队员的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加强了对维和队员的保护,为维和医疗任务的顺利完成扫除一大障碍。

  • 标签: 维和 医疗 艾滋病 预防
  • 简介:每年的9月12日是我国的预防出生缺陷日。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存在各种身体结构、智力或代谢方面的异常。出生缺陷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为个人层次的直接原因、家庭和礼区层次的间接原因、社会层次的基本原因。个人层次的直接原囚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的相互作用,例如:有毒有害气体或物质、辐射、服用某些药物、微生物感染、

  • 标签: 出生缺陷 预防 中国 有毒有害气体 微生物感染 身体结构
  • 简介: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第一次发表的女性心血管病预防建议,提高了美国民众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公众意识,并促进了预防和治疗的进步。2007年,心血管疾病每分钟仍会导致一名美国女性死亡。2011年,AHA对女性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将“循证为基础”转化为“效果为基础”的指南,更加关注预防治疗的有效性。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女性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疾病预防控制是一项保障公众健康、改善民生的重要卫生公益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断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基本状况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 标签: 慢性病防治 预防为主 职业卫生 病媒生物 公益事业 精神障碍患者
  • 简介:中国式摔跤为对抗性很强且身体频繁接触的竞技项目,所以极易造成各种关节损伤,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式摔跤运动中手、腕、肩和膝关节损伤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 标签: 中国式摔跤 损伤 预防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与挑战,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进步,各个领域对脓毒症的研究探索越来越深入。尽管多年来国际上对脓毒症采取积极的"拯救"措施,但是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根据目前国际指南对脓毒症定义的更新,脓毒症被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循环功能障碍及器官功能损害。感染是引发脓毒症的最初源头,而从感染发展到脓毒症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包括病原体的侵入、细胞因子的释放、毛细血管渗漏和微循环功能障碍等,最终导致器官代谢紊乱和功能衰竭。在目前国际采用的Sepsis-3指南推荐中,以感染+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2分为脓毒症诊断标准,应对脓毒症的策略更多侧重在器官功能的"拯救"治疗上。经过近20年的努力,"拯救脓毒症运动"并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急诊医学作为急危重症的前沿学科,能够最早收治急性感染患者。如果能够在感染早期从人群特点、感染病原体和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来预测脓毒症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细胞因子检测及时发现"炎症风暴",利用有效的临床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对脓毒症高危患者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以防止和阻断感染向脓毒症发展的进程,将有可能大大降低急性感染患者的脓毒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基于此,中国急诊医学专家提出"预防与阻断"脓毒症的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预防脓毒症行动"(PSCC),提出在"脓毒症前期"及"围脓毒症期"开展针对性的诊断、检查和处理,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三早两降",为急性重症感染患者的诊治提出一个新的思路。本共识由急诊医学领域的4个学(协)会及5个相关杂志出版机构共同倡导、探讨、撰写,由来自急诊医学、重症医学、感染病学、药学及检验医学等专业学科的40余名专家多次讨论形成。共识内容包括急性感染患者的确定识别、抗感染治疗、脓毒症高危患者的排查筛查、"炎症风暴"的发现和应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和凝血功能的调控、液体支持方案及器官功能保护策略等,不仅总结归纳了临床常用的西医诊断治疗措施,也将祖国医学在脓毒症防治中的优势融入共识,期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的诊疗参考,为减少感染患者发展为脓毒症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 标签: 脓毒症 预防 阻断 早预防 早发现 早干预 降低发病率 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