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轴突都有再生的能力.但是中枢神经受损后未见明显的轴突再生,这是由于轴突固有的再生能力较差以及轴突生长的微环境阻滞所致。近年来,随着对脉络丛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增多,学者们认为脉络丛有助于轴突的再生和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脉络丛移植到中枢神经受损区是一种新颖的治疗神经损伤的方法,本文就脉络丛与移植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脉络丛移植 神经修复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吸食阿片类毒品成瘾本质是阿片类物质导致的慢性复发性脑病,阿片类毒品导致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在机体成瘾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阿片毒品成瘾的中枢神经递质主要有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一氧化氮等。文章主要阐述这些神经递质在阿片物质成瘾过程中的作用

  • 标签: 中枢神经递质 阿片类毒品 成瘾
  • 简介:近年来氯胺酮滥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氯胺酮的药理学特点、滥用后对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以及涉及到的神经递质来阐述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遏制氯胺酮的滥用提供相关的资料。

  • 标签: 氯胺酮 药物滥用 毒性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发生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原发于脑室的CNC进行光镜观察,应用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脑室CNC临床诊断困难,病理形态瘤组织由小圆形细胞组成,胞质透明,有核周空晕,核小而圆,居中,呈菊形团状排列,并有/无无核原纤维岛特征。免疫组织化学Syn、NSE阳性,GFAP阴性。结论CNC是一种由小圆形细胞构成的核分裂不活跃的脑内肿瘤,具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瘤细胞来源还未明确。好发于青年人脑室内,光镜观察与少突胶质细胞瘤、透明细胞室管膜瘤不易区别。免疫组织化学Syn阳性、GFAP阴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脑肿瘤 中枢性 中枢神经细胞瘤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行手术治疗CNC患者13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例并行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MRI资料及病理表现。结果肿瘤最大径约3.2-8.5cm,12例CNC位于侧脑室内孟氏孔区,l例位于左颞顶叶脑实质内.均表现为分叶状的实体瘤,平扫以等T1、稍长T2信号为主,信号不均匀,可见多发、散在分布的小囊变区,表现为更长T1、更长T2信号;6例T2WI上可见流空血管影;8例见斑点状稍短T1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显著强化,6例可见强化肿瘤血管;病理表现为灶性钙化,可见典型无细胞纤维岛。结论脑室内CNC具有特征性的发病部位,结合患者发病年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多可做出正确诊断;脑室外CNC定性诊断较困难。

  • 标签: 中枢神经细胞瘤 MRI 侧脑室内肿瘤
  • 作者: 吕倩怡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15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2019年12月
  • 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疼痛科,湖南 郴州,423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用臭氧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并对相应的中枢神经机制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成年雄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并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给予大鼠注射不同剂量医用臭氧,注射的位置在损伤神经周围,然后观察不同剂量的医用臭氧对大鼠机械痛阈值的影响,并对其作用中枢神经的机制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中P2Y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采用医用臭氧进行治疗后的大鼠机械痛阈值明显的增高,并且随着用量的增加,其疼痛缓解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这个过程伴随着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中P2Y1受体表达的增加,并且其疼痛阈值的增加和P2Y1受体表达也呈现正相关。结论: 医用臭氧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可以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与大鼠机械痛阈值以及P2Y1受体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医用臭氧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 镇痛作用 中枢神经 P2Y1
  • 简介:1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和再生的认识现状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康复任务是十分繁重和重要的,由此带来的经济负担也十分沉重.多年来,人们对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与康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进展甚微,原因可能有:①神经元本身缺乏再生能力.②神经营养因子生成不足,包括靶源性营养因子的供给因轴突断裂而中断.③细胞外基质不适宜,损伤后产生了神经元生长的抑制因子.④损伤后局部胶质细胞形成坚硬的瘢痕,阻碍轴突的生长、穿过等.

  • 标签: 中枢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神经修复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外基质 髓鞘蛋白
  • 简介:有位61岁的糖尿病病友,退休后,家人发现他有些反常,而且越来越明显,如忘性很大,刚和说他过的话,一会儿就忘了。一个人上街时,经常很晚回家,问他原因,他也不回答,家人发现他有几次竟然找不到回家的路。而且该病友越来越不爱说话,还常常自责,反复思考以往的过失和错误。整天提心吊胆、入睡困难、常做噩梦,而且好像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伴有胸闷和消化不好的症状。一开始,家人以为他的年龄大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并没在意,后来发现他的脾气越来越古怪,才怀疑是不是精神上有问题。带他去精神科开了些药,但效果不明显;又去消化科和心血管科就诊,也没有任何问题,却发现老人的血糖升高,经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并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后经规范的综合治疗,各方面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神经并发症 2型糖尿病 入睡困难 心血管科 血糖升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当中 H-MRS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文章首先对于 H-MR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主要依据进行分析;然后从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以及其他颅内病三个方面探讨了 H-MRS技术的具体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波谱成像 中枢神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当中H-MRS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文章首先对于H-MR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主要依据进行分析;然后从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以及其他颅内病三个方面探讨了H-MRS技术的具体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波谱成像 中枢神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资料,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中,左侧侧脑室4例,右侧侧脑室2例,位于双侧侧脑室体部1例。MR信号不均,T1WI呈等、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略高或高信号,形态不规则,多发“泡泡样”囊变区,3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影。DWI图像上,6例显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呈不均一强化。结论青年人发生在侧脑室肿瘤,MRI具有上述信号特点,应考虑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

  • 标签: 中枢神经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Monro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检测中枢神经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免疫指标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从我院2013年09月~2015年09月间收治的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中抽取66例,将其中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的22例患者编入研究A组,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22例患者编入研究B组,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22例患者编入研究C组,另从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2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的脑脊液CRP水平、NSE和IFN-γ的含量。结果研究B组、研究C组的脑脊液CRP含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C组的NSE均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A、B组的IFN-γ含量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感染临床诊断鉴别工作中,观察脑脊液CRP水平、NSE和IFN-γ的含量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测定NSE指标有助于准确判断脑损害的程度,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中枢神经感染 脑脊液 免疫指标 检测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7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肿瘤平均大小为40cm^2;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22个月的存活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8%(68/71)和95.6%(65/68)。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治疗效果仍较满意。手术+术后放疗对肿瘤局部的控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 标签: 神经细胞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瘢痕形成,又称为组织纤维化,是身体大多数器官病理损伤后一种常见反应。涉及细胞群体:骨髓来源的循环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常驻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以及血管周围细胞(周细胞)。其中周细胞是一种血管壁细胞,位于微血管系统的内皮细胞基底膜侧,在血管生成、维持血脑屏障、调节毛细血管功能、介导免疫细胞进入大脑和组织修复、纤维化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周细胞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瘢痕形成。该文综述了脊髓损伤、癫痫、创伤性脑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瘢痕形成过程,重点强调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周细胞参与瘢痕形成调节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周细胞 瘢痕形成 纤维化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噬神经组织病毒感染、中风等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其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神经元和轴突功能失调或丧失。慢性免疫活化是目前已知的众多触发因素中最常见因素。CNS属于免疫豁免环境,但其中仍存在免疫反应。CNS免疫反应主要由先天性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与CNS渗透性T细胞等其他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所介导。现就参与CNS中免疫反应的相关细胞、分子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作用进行综述,进而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神经退行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反应 免疫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