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气象角度,对河西走廊中部苹果梨生产现状、发展可能性及优质气候带进行了分析和肯定。提出了苹果梨适宜优质带在海拔1500—1900米左右的灌溉区。阐述了光能丰富、气候温凉干燥、温差大、积温和降水适宜、光热水匹配、干旱气候下河水灌溉、水分供应充足等是河西中部优质苹果梨的气候优势,并指出春秋霜冻和后期大风是苹果梨生产的不利因素。

  • 标签: 苹果梨 灌溉区 水分供应 河西走廊中部 气候带 座果
  •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MM5模拟分析了2010年冬季辽宁中部城市严重灰霾天气时天气系统特征,应用CALPUFF模拟灰霾天气和2010年冬季沈阳、辽阳及本溪日平均PM10浓度分布。结果表明:500hPa位势高度场,辽宁处于弱暖脊的位置;850hPa位势高度场辽宁受辐散及下沉气流的影响,地面风场的风向不一致,多受辐散气流影响。在垂直剖面风场,地面上方有明显的位涡高值上升区,高度较低。地面至高空的温度廓线表明,低空有明显的逆温,逆温层顶的高度较低。2010年12月19—21日沈阳、辽阳和本溪PM10浓度分布向偏东、西北及东南方向发散,主要受地面风向影响。整个冬季平均PM10浓度分布向偏南方向发散。

  • 标签: 灰霾天气 数值模拟 辽宁中部城市 MM 5 CALPUFF模式
  • 简介: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背景下,甘肃中部地区极端气象事件显著增多,尤其是冰雹灾害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严重损失。根据近30a冰雹落区、地形地貌对冰雹天气发生发展的影响、冰雹移动路径分析表明,中部地区雹云生成发展和移动路径除受天气系统影响外,复杂的地形地貌是影响降雹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之一。结合冰雹预报预警,提出人工消雹作业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消雹试验效果,为防雹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冰雹 地形地貌 移动路径 防御
  • 简介:利用3a空中观测资料和机载仪器采集资料分析了影响飞机积冰的气象条件,总结了飞机积冰的一般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飞机积冰在水汽充沛地域发生较多;通常飞机积冰形成于温度低于0℃的云中,出现积冰的温度范围在0~-11℃,而出现较强积冰的温度范围在-1--18℃;云中过冷水含量越大,积冰强度也越大。

  • 标签: 飞机积冰 气象条件
  • 简介:中部地区气象人才匮乏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分析人才现状和未来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的针对性,为各类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 标签: 人才队伍建设 中部地区 气象人才 科学发展观 未来需求 引进工作
  • 简介: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推荐的计算农田蒸散量的彭曼-蒙蒂斯公式(FAO-PM),选取甘肃中部雨养农业区定西1980~1995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和1990~1995年固定地段0~100cm的土壤湿度资料,对水平衡和Y.M安格斯坦土壤水分预测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后者适宜于本地区的土壤水分预测,并分析了误差原因

  • 标签: 土壤水分 预测 研究
  • 简介:利用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辽宁中部城市沈阳、鞍山和本溪大气成分站能见度与颗粒物连续监测资料,分析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与颗粒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各城市能见度具有明显的月和季变化,峰值出现在3月或5月,谷值出现在12月或1月;各城市的能见度与颗粒物PM10、PM2.5和PM1的质量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但其最优拟合关系方程及决定系数R2不同。从拟合方程来看,沈阳市雾霾污染时采用倒数曲线y=b1+b1x拟合效果相对较好,全年采用指数曲线y=b0e^b1x拟合效果较好;鞍山市采用对数曲线y=b0+b1lnx或指数曲线y=b0e^b1x拟合效果较好,本溪市采用倒数曲线y=b0+b1/x或对数曲线y=b0+b1lnx拟合效果较好。从决定系数R2来看,沈阳和本溪市能见度与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总体相关最好,鞍山市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总体相关性相对较差。颗粒物细粒子PM2.5和PM1拟合的能见度效果较好,且在雾霾污染时拟合效果更好,说明细粒子对能见度的影响更明显。

  • 标签: 能见度 颗粒物 相关分析
  • 简介:利用T6390场的预报资料分析新疆天山中部2009年5月25~26日发生的罕见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700hPa、850hPa上的辐合线、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强降水的直接影响天气系统,西南急流与冷空气的交汇形成了较强的动力辐合和水汽辐合,对强降水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强降水发生在较强的能量锋区、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这次罕见强降水天气过程是高低空急流及高空锋区在中、高纬地区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中、低纬度地区与高纬度动能、有效位能一次明显的交换过程。

  • 标签: 天山中部 强降水 T639产品 成因分析
  • 简介:欧洲中部的易北河流域是典型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夏季的水资源供给是限制农业生产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具有较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而年降水量只有500mm的黄土地区。通过总结气候变化与水文循环(GLOWA·Elbe)项目第一阶段的成果,根据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各种情景并考虑其不确定性,对未来50a德国易北河流域水资源供给稳定性作出综合评估。研究表明,欧洲中部必须从自然和社会角度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产生水资源供给短缺的可能情况。

  • 标签: 水供给 气候变化 易北河流域 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