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文思全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000)【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215-01在现代的检验医学中,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质量控制可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部分。其中分析中和分析后的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中较为重视,同时如果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做不好,就无法得到正确的标本,进而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在进行分析前,存在一些检验人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住院患者标本采集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贮存、送检等过程,在近年来临床中逐渐认识到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保障检验质量的前提,因此检验科与临床的医护人员要做好沟通工作,密切的配合,并制定相关的制度,使所有工作人员均能按照制度进行工作,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1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1首先医院的领导要认知到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在全院进行检验质量的宣传,使所有人都能够认知到检验质量与疾病诊断、治疗的关系;医院的领导人要有对患者负责、对医院负责、对检验员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1.2其次,检验科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向医护人员详细的讲解检验项目的检验原理、检验方法、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等知识,比如在对标本采集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临床医师要向患者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血脂、蛋白质、酶类等生化项目检测时,患者应在3d内减少对高蛋白、高脂肪、动物血、肉类、含有胡罗卜素和叶绿素食物的摄入,或者是禁食,并且在检测前要禁食12h,停止服用对检验项目有影响的药物,比如氯化钾、维生素C、降脂、降糖类药物;向患者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需要使患者对检验有足够的重视,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做好检验标本留取前的准备工作。2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2.1检验科应通过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检验标本采集的培训工作,主要的培训内容是标本采集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影响因素等。2.2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应指导患者取坐位,这主要是由于体位会影响水分在血管内的分布,当人体站立5min后,会使血脂的浓度升高5%左右,站立15min后会使血脂浓度升高16%;给予患者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能超过1min,并且在穿刺成功后要立即将止血带松开,若经脉阻滞5min可以使用甘油三酯增高10%-15%;当血液抽出后,要沿着管壁慢慢的注入到抗凝管或者干净的试管中,并将抗凝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原因以及相应优化对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地区各级医院的5000份血液标本,进行质量检测与统计学分析。结果5000份样本中共有不合格样本191份(3.82%),其中三级医院的样本不合格率显著低于二级、一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原因有凝血、溶血、抽血量以及责任问题。结论为提高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质量,各医院均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相关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注重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提升,从而提高血液采集工作的水平,保障检验标本的质量。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质量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 分析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提高血液 检验的 准确率。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1月 - 2019 年 10 月的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共 34 例,对其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查找分析 。结果 通过分析本组 34 例临床资料后发现, 导致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溶血 、送检 时间不恰当、标本量不足 以及 凝血 等,分别占 47.06% 、 29.41% 、 14.71% 、 8.82% 。 结论 导致 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理常见的原因有送检 时间不恰当、凝血、标本量不足以及 溶血等,必须做好血液标本采集中的每一个环节,以 提高血液 检验的准确率。

  • 标签: [ ] 血液 常规检验 标本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血液标本100份作为本次研究样本,100份血样标本均来自我院进行各项血检查的患者,对100份血液进行分析,将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分类,对标本进行分析。结果对100份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其中存在不合格的血样标本有46份,分别有以下原因采血量不准确、溶血、脂浊、凝血、标签错误、采血位置不当、延时送检;以采血量不准确最为常见,其次为脂浊、溶血、凝血、采血位置不当、标签错误、延时送检。结论临床上各种血液标本从抽血直至检验的过程中,多种因素均会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其中不合格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采血量不准确,通过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优化采血以及送检各个流程,可有效的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出现,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不合格临床血液 常规检验 标本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影响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将我院 481份本院住院患者的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中溶血、脂血、凝血等情况及时处理并分析原因。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 :采血量不正确 161份占 33. 47%;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凝固 108份占 22.45%;容器选择不当 64份占 13. 31%;标本发生溶血 56份占 11. 64%;检验单与血液检验标本患者不符 44份占 9.15%;延时送检 24份占 4. 99%;采血部位不当 16份占 3. 33%;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脂浊 4份占 0. 83%;对患者交代不清楚 4份占 0. 83%。结论:采血量不正确、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凝固、容器选择不当、标本发生溶血、检验单与血液检验标本患者不符、延时送检、采血部位不当、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脂浊对患者交代不清楚等是引起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临床只有根据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并完善血液标本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够保证血

  • 标签: 临床检验 不合格血液样本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影响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将我院481份本院住院患者的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中溶血、脂血、凝血等情况及时处理并分析原因。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采血量不正确161份占33.47%;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凝固108份占22.45%;容器选择不当64份占13.31%;标本发生溶血56份占11.64%;检验单与血液检验标本患者不符44份占9.15%;延时送检24份占4.99%;采血部位不当16份占3.33%;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脂浊4份占0.83%;对患者交代不清楚4份占0.83%。结论采血量不正确、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凝固、容器选择不当、标本发生溶血、检验单与血液检验标本患者不符、延时送检、采血部位不当、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脂浊对患者交代不清楚等是引起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临床只有根据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并完善血液标本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够保证血

  • 标签: 临床检验 不合格血液样本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优化对策。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血液检测的标本,选择不合格的血液标本 300例,对 300例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合格的原因提出合理的优化对策。结果 对 300例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后,送检时间不当、溶血和凝血等情况是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果 对患者进行血液采集的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技术必须熟练,同时还要及时地进行送检,提升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脂血标本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以及消除对策。方法:对以往相关临床调研结果作为参考,分析高脂血标本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作用,并提出有效的消除对策。结果:高脂血标本对生化检验、血凝检验、放射免疫检验均具有干扰作用。结论 :高脂血标本基于血液标本中所存在着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等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最终检测结果,可采用调整离心方法、检测手段等控制或直接消除高脂血标本的干扰作用。

  • 标签: 高脂血标本 临床检验项目 干扰 消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2月至 2018 年 1 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 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并选取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1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 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全部入选的临床标本均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对全部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均完成后显示,研究组 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 48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 21.33%,对照组 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 79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 35.11 %,组间对比,存有明显的差异( p<0.05);且对两组临床标本中不同种类标本的阳性检出率观察对比,呼吸道标本及伤口分泌物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标本( p<0.05)。结论:在微生物检验中临床上应将检验科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及能力等提高,并对相关检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以将标本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提高,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同临床标本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优化对策。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血液检测的标本,选择不合格的血液标本 300例,对 300例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合格的原因提出合理的优化对策。结果 对 300例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后,送检时间不当、溶血和凝血等情况是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果 对患者进行血液采集的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技术必须熟练,同时还要及时地进行送检,提升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标本检验质量管理对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我院临床检验科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强化标本检验质量管理(实验组),与2018年1月前开展的常规检验质量管理(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观察中共收集1000份实施检验的标本进行观察,对比两组管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实施强化标本检验质量管理的管理效果十分显著,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4月在门诊进行体检的6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其正常和溶血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含量,数据采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的统计方法分析。结果、AST的值溶血前后差异(P<0.01),GGT、GLU、TP的值溶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TBIL、DBIL、CHOL、TG、ALT、ALP的值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很多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有显著的影响,临床上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溶血的出现。

  • 标签: 溶血 临床检验 生化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脂血标本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以及消除对策。方法对以往相关临床调研结果作为参考,分析高脂血标本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作用,并提出有效的消除对策。结果高脂血标本对生化检验、血凝检验、放射免疫检验均具有干扰作用。结论高脂血标本基于血液标本中所存在着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等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最终检测结果,可采用调整离心方法、检测手段等控制或直接消除高脂血标本的干扰作用。

  • 标签: 高脂血标本 临床检验项目 干扰 消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将对 2015年 6月 ~2016年 9月我院收治的 2000例资料进行分析,对导致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加以研究。结果:在 2000例研究资料中,不合格标本例数为 30例,占 1.50%。在 30例资料中尿液标本为 18例,占比 0.90%,其中 10例标本受污染、 2例为容器异常、 3例为送检不及时、 1例为尿量少、 2例受药物影响。 10例为粪便标本,占 0.50%,其中 1例为容器异常、 2例为送检不及时、 1例受药物影响、 6例标本受污染影响。另外 2例标本为脑髓液标本。结论:为提高体液标本的质量水平,医院应对检测人员及医护人员加强培训管理,从根本上控制标本质量,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体液标本 不合格 原因分析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并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全部入选的临床标本均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对全部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均完成后显示,研究组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48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21.33%,对照组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79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35.11%,组间对比,存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对两组临床标本中不同种类标本的阳性检出率观察对比,呼吸道标本及伤口分泌物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标本(p<0.05)。结论在微生物检验中临床上应将检验科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及能力等提高,并对相关检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以将标本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提高,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同临床标本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优化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血液检测的标本,选择不合格的血液标本300例,对300例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合格的原因提出合理的优化对策。结果对300例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后,送检时间不当、溶血和凝血等情况是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果对患者进行血液采集的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技术必须熟练,同时还要及时地进行送检,提升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