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互市贸易与城市存在分离型和边缘型两种空间关系,基于东兴互市贸易贸易方式、人员构成及贸易特点提出了东兴互市贸易的模式定位,即互市贸易与城市融合下的新城模式,根据各方的目标诉求得出互市贸易的发展趋向"封闭收缩,开放程度加大"。对互市贸易模式进行设计,在封闭与开放空间之间设计一个功能过度空间"弹性管理",并进行功能定位。

  • 标签: 互市贸易区 贸易形式 模式定位
  • 简介: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喀什市重点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金融贸易和优势资源转化加工区”。这是国家对喀什经济开发最特殊、最有力的政策支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以构建喀什金融贸易为着力点,以金融创新为抓手,实现喀什外贸金融的突破发展,是摆在喀什银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 标签: 金融贸易区 喀什市 经济开发区建设 展望 商贸物流中心 霍尔果斯
  • 简介:1.何为自贸自由贸易(FreeTradeZone,简称FTZ)是指在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原则上是指在没有海关“干预”的情况下允许货物进口、制造、再出口。中国自由贸易是政府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最重要的举动,

  • 标签: 自由贸易区 中国经济 贸易自由化 监管政策 经济性 多功能
  • 简介:<正>澳犬利亚贸易部长鲍伯·麦克米兰日前表示,亚太经台组织(APEC)在11月份的印尼首恼会议上将有可能达成一项自由贸易协定。麦克米兰表示,尽管APEC论坛的17成员彼此之间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互有成见,但在11月15日召开的首脑会议上他们可能将会在自由贸易问题上达成协议。

  • 标签: 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印尼 首脑会议 成员国 达成协议
  • 简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是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会议上,由中国和新加坡等国领导人提出来的,2001年3月在中国海南省的博鳌会议上得到各国领导人的正式确认。这就意味着在10年内亚洲将建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覆盖约17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以贸易额计算,它将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的全球第三大市场。可以说,这是1967年东盟成立以来,亚洲国家在区域合作方面的最重大突破。成立自由贸易,对于东盟和中国来说是互利的,也可以说是必然的。近二三十年来,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也有较大改善。可是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使各国元气大伤。2000年下半年以

  • 标签: 中国 东南亚国家联盟 自由贸易区 贸易市场 经济发展
  • 简介:欧盟海关规则第166条规定,成员国于欧盟海关领域内政置自由贸易,其主要目的在于简化海关程序,促进贸易便捷流通。就进FI程序而言,自由贸易主要提供非欧盟货物进入市场前的暂存区域,储存于该区期间无须办理任何进El通关程序,直至货物离开该区时才需办理进出121通关申报,

  • 标签: 自由贸易区 欧盟 视点 海关规则 海关程序 通关程序
  • 简介:我国陆地边界线由东北的丹东起,向西北再向西南绵延21964公里,到达广西的东兴,外侧与15个国家毗邻,内侧有9个省区.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先后与周边国家恢复和开展了边民互市贸易,1996年国家对边境贸易进行规范后,边民互市贸易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目前,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缅甸、越南等国互市贸易规模较大,可以分为南北两种类型,本文选中俄、中哈代表北方,中缅、中越代表南方,对南北双方边民互市贸易存在的差别和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 标签: 中国 边境贸易 对比研究 政策
  • 简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我国和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组织,对于彼此经济优势的增强和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和东盟国家产业结构相比既有很大的互补性又有一定的竞争性,目前我国应该把握的战略对策,一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组织有序竞争;二是创设自主性知识产权,提高产业技术含量;三是加强与东盟国家在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中的协调,改变我国比较优势不明显的出口竞争现状。

  • 标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贸易互补性 贸易竞争性
  • 简介:日本经济史学家滨下武志曾经制作过一张“朝贡时期的东西方贸易路线图”。早在几百年前,亚洲区域内部的贸易和经济交往一直就很频繁。当时的东亚国家为了获得类似胡椒和香料这样“本国所不能生产的物资”,就与东南亚国家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和经济交往关系。

  • 标签: 东亚自由贸易区 日本经济 东西方贸易 东南亚国家 滨下武志 经济交往
  • 简介:摘要自由贸易的建设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结果,是我国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平台。为保障各个自贸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下稳步运行,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各个自贸的特点审议通过了对中国自贸法治建设具有指导、引领的作用的《总体方案》,但是其规定具有较强的宏观性和概括性,而且自贸的建设多依赖于地方立法,致使难以为自贸的稳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因此急需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框架合理、内容详细的自贸法律体系为自贸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 标签: 中国自由贸易区 国家立法 地方立法 法治保障
  • 简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万象出席第八届中国-东盟(10+1)首脑会议时,用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中国与东盟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期待。而将于2010年正式建立的“东亚自由贸易”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合作的突出表现之一。

  • 标签: 东亚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东盟 中国-东盟 强势 合作 发展战略
  • 简介: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是目前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重大战略,而中国一新西兰自由贸易是我国同发达国家建立的第一个自贸。使用1998-2013年中国同包括新西兰在内的80个贸易伙伴的出口和进口值面板数据,借助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一新西兰自由贸易对中国出口和进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中新自贸在中国出口和进口两个方向均产生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同时未产生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中新自贸促进了中国同新西兰双向贸易规模的扩大,实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中国应加快实施自由贸易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自贸网络。

  • 标签: 自由贸易区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贸易效应
  • 简介:一段时间以来,自由贸易成为业界非常热门的话题.但是通常所说的自由贸易有两个层次:一种是不同关税之间的经济联盟或经济合作关系.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美墨自由贸易等.最近媒体讨论较多的东盟"10+3"自由贸易构想也属此类.

  • 标签: 保税区 自由贸易区 表现形式 区域功能 比较
  • 简介: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对中俄两国都是必要的,且有坚实的经贸基础。根据局部均衡法研究中俄自由贸易建立问题得出结论是:中俄自由贸易的建立对中俄两国都具有正向的贸易创造效应,其中俄罗斯从中获取的贸易创造效应要高于中国从中获取的创造效应;虽然建立中俄自由贸易会产生一定负面的贸易转移效应,但是正面的贸易创造效应远远大于它。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贸易
  • 简介:[摘要]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CAFTA)。这一决策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与经济发展,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乃至世界经济一体化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贸易创造贸易转移互补性
  • 简介: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对1990—2009年期间老挝和中国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CAFTA)的建立对老挝和中国之间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CAFTA的建立显著促进了老挝对中国的出口,老挝自中国进口量的增长并不显著。

  • 标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老中贸易 引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