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智能手机、电脑等物品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物品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一定的危害,久而久之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损伤,因此探究电磁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危害,并找到相应的保护措施非常重要。下文将对电磁辐射展开研究,并探析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 标签: 电磁辐射 保护 研究 皮肤 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肘窝部皮肤菌群的分离培养方法,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疾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Williams诊断标准的AD患者8例和健康者8例,采集其肘窝部皮肤刷洗标本进行皮肤菌群的分离培养,探讨生长温度、气体环境、pH值、盐浓度和培养基等条件对皮肤细菌生长的影响,建立人体皮肤菌群培养的方法。基于该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的AD患者34例[年龄(14.43±8.03)岁,男21例,女13例]和健康志愿者者26例[年龄(29.38±7.47)岁,男12例,女14例],对其肘窝部皮肤菌群进行定量培养,采用MALDI-TOF质谱技术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和菌落计数。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AD患者和健康者肘窝部皮肤菌群结构差异,以及AD患者中肘部皮损者与肘部非皮损者的皮肤菌群结构差异。最终,结合AD患者的菌群培养结果及其局部皮肤损伤严重程度,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计数在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人体肘窝部皮肤菌群培养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 ℃,最适pH值为6~7,最适盐浓度范围为0.5%~5.0%,其中以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检出细菌种类和数量最多。定量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发现:健康对照组肘部皮肤菌群在种属上的多样性比AD组(AD皮损组和AD非皮损组)高,而AD患者中AD皮损组肘窝部皮肤细菌的总体分布密度明显高于AD非皮损组和健康对照组(H=24.25,P<0.05;H=13.41,P<0.05),且从AD皮损组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占比与AD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11,P<0.05)。结论基于上述培养方法,采用定量培养获得的皮肤菌群多样性数据,尤其是血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占比,可作为评估AD患者皮损严重程度的微生物学指标,对指导AD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体肘窝 皮肤菌群 分离培养 特应性皮炎 定量微生物培养
  • 简介:摘要: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加大,导致人们健康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且在健康意识日益深入的情势下,通过方便快捷的方式获取人体生理状况成为迫切需求。血压、脉搏和体温是人体非常关键的生理指标,在临床上通常作为检查疾病与判断医疗成效的重要依据。

  • 标签: 人体 健康监测 系统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酮体是脂肪酸代谢的产物,主要作用是为身体提供能量。不过在正常状态下一般不会出现酮体,所以只有当身体内葡萄糖缺乏时,才会动员脂肪,脂肪产生酮体来供应能量。随着医疗发展,酮体在人体的作用逐渐被发掘。本文主要针对酮体在人体中的作用来论述。

  • 标签: 酮体,脂肪酸,生酮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皮肤护理对失禁性皮炎患者皮肤恢复的作用。方法:针对64名大小便失禁病人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法将病人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2),和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的研究组(n=32)。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失禁性皮炎出现率和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结果:研究组失禁性皮炎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大小便失禁 结构化皮肤护理 失禁性皮炎 皮肤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皮肤撕裂患者,在传统治疗思路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资料搜集法。结果:传统治疗思路中瘢痕疙瘩可用注射疗法、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放疗或同位素敷贴。增生性瘢痕可用激光磨削、微晶磨削、点阵激光磨削、外贴抗瘢痕制品或外涂软膏。萎缩性瘢痕可用微晶磨削、多波长脉冲治疗仪、点阵激光磨削等。创新治疗思路是压力疗法和其他非手术疗法使瘢痕外形美观,使治疗思路更加完整。

  • 标签: 皮肤撕裂 传统治疗方法 创新治疗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镜在儿童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根据各类型真菌感染的特征进行总结。方法:通过使用皮肤镜对众多皮肤真菌感染的儿童进行观察,并与直接镜检结果展开对比,分析两种方式对儿童诊断感染率的准确性,并对皮肤真菌感染皮肤镜图像特征进行内容总结。结果:皮肤镜和直接镜对手足股癣检查的准确率并无统计意义,皮肤镜诊断花斑糠疹、甲真菌病、马拉色素毛囊炎以及头癣的阳性率相比直接镜检查较低,皮肤镜阳性病例检查时阳性者为63.33%,而直接镜检查阳性病例时,阳性占比者则为84.33%,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镜可为手足体股癣、头癣提供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儿童皮肤真菌感染则无较大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皮肤镜 儿童皮肤 真菌感染 诊断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硒是地壳中分布零散的稀有元素。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本文从硒的分布、来源、代谢、生理功能等方面展开介绍,并对目前硒提取技术突破中的复合硒营养液做了简单说明,研究硒的生理功能及相关技术突破对预防某些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硒  生理功能 健康预防 复合硒营养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实施中药熏蒸配合皮肤保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此次研究的实施中,选取82例在皮肤科接受治疗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前已经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确认患者符合本次研究入组标准,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最终将82例患者分配为了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需要继续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普鲁卡因、维生素C、西替利嗪等,而在观察组中,需应用中药熏蒸配合皮肤保湿联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的疗效。结果:对不同治疗方法下的疗效分析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药熏蒸配合皮肤保湿疗法联合应用于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治疗中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老年皮肤瘙痒症 中药熏蒸 皮肤保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放射治疗患者照射区域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对预防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格中的奇偶序号规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医护人员给予常规皮肤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照射区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观察围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皮肤状况,统计皮肤反应发生率、损伤程度以及发生皮肤损伤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皮肤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放射治疗 皮肤防护剂 皮肤反应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皮肤痉挛患者,在传统治疗思路基础上,设计出机理更加完善的创新治疗思路和方法。意义:对于后续的数据对比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资料搜集方法。结果:皮肤痉挛患者通常会出现神经根病变(如外周神经炎、低钙血症等症状)。创新治疗思路同时完成了四项工作:1、热敷;2、针刺;3、维生素B1摄入;4、甲钴胺片摄入。比以往传统的诊疗方法(手术或补钙)治疗机理理论上更加完善。按病机同理性推断:其他身体部位的皮肤痉挛亦可先按此法予以治疗,具体效果也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皮肤痉挛 传统治疗方法 创新治疗思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