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20年日益发展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不断取得了巨大突破,解决了不少在康复临床第一线无法解决的前沿和基础问题,但临床和基础研究之间的隔阂还有不断增大之势,使得新知识、新成果向临床医学的渗透以及临床对基础的反馈还感不足,致不少有价值的生命科学成果未及时能转化于临床,

  • 标签: 染色体端粒 潜在性危害 端粒酶 临床医学 致癌 衰老
  • 简介:端粒染色末端独特的DNA-蛋白质结构,其主要作用为保护染色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端粒是由RNA和蛋白质亚基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端粒激活见于大多数的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而正常组织细胞中无端粒活性.因此认为端粒激活对于维持多数肿瘤组织细胞增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端粒也成为肿瘤化学治疗的新靶点.抑制端粒的策略不少,用反义寡核苷酸阻断端粒RNA的模板作用就是一个切入点;抑制端粒催化蛋白亚单位则可能是抑制其活性的另一手段.另外,一些可能的端粒抑制剂亦已见报道,例如,核苷类似物,蛋白激酶C抑制剂,细胞分化诱导剂等.尽管不少机制尚待明确,但前景依然光明.

  • 标签: 端粒 端粒酶 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抑制剂 恶性肿瘤
  • 简介: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它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多种硒蛋白的组成,在体内发挥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物等作用。硒的抗衰老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是通过它对端粒的作用而实现的。研究端粒的调控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已成为人类肿瘤研究的新热点。

  • 标签: 端粒酶 衰老 肿瘤
  • 简介: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末端的特有结构,是由端粒结合蛋白和一段重复序列的端粒DNA组成的一个高度精密的复合体,在维持染色末端稳定性,避免染色被核酸降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粒的长度、结构及组织形式受多种端粒结合因子的调控。由于端粒的重要性,在哺乳动物细胞里,端粒的长度或端粒结构变化与癌症发生及细胞衰老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末端复制问题的存在,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不断缩短,细胞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老或凋亡。由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长度的不断缩短与细胞分裂代数增加具有相关性,即端粒长度反应了细胞的分裂次数,因此有人将端粒形象的比喻为生物时钟。在90%的癌细胞中,端粒被重新激活,以此来维持端粒的长度,使细胞走向永生化。简要综述了端粒端粒端粒结合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端粒 端粒酶 端粒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端粒RNA(hTR)和反转录(hTERT)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银屑病皮损hTR、hTERT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j-67抗原表达,并对hTR、hTERTmRNA的表达与Ki-67抗原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TR表达在基底细胞、棘细胞、颗粒层细胞和所有有核细胞的胞浆,与细胞的增殖情况无关;其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hTERT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状态有关,主要表达在基底细胞层和棘细胞层下方,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要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Ki-67抗原主要表达在细胞生发层和分裂旺盛的组织;它的表达与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4,P〈0.01);而与hTR(r=-0.295,P〉0.05)无关。结论hTERTmRNA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与细胞增殖活性有关。hTR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活性无关。

  • 标签: 银屑病 端粒酶RNA 端粒酶HTERT KI-67
  • 简介: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对乳腺癌的研究不断深入。根据乳腺癌研究的最新生物学观点,乳腺癌一开始即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其早期即有全身转移,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乳腺癌手术前的明确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端粒酶 乳腺癌 肿瘤生物学 肿瘤标志物 细胞学检查
  • 简介:目的:研究端粒在胃粘膜异型增生中的表达,探讨端粒与胃粘膜异型增生癌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具有5~15年随访资料的胃粘膜异型增生病例54例(癌变11例,未癌变43例),胃癌11例,采用石蜡切片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胃癌、胃异型增生组织中端粒的hTERTmRNA的表达。采用千屏公司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组织中端粒hTERTmRNA表达着色的面密度,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P<0.001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1例胃癌组织中,端粒着色表达的面密度(阳性目标总面积,统计场总面积)平均值(-↑x±s)0.1748±0.1235,11例随访5~15年癌变的胃粘膜异型增生的端粒表达的面密度为0.1824±0.0109,随访5~15年未癌变的胃粘膜异型增生端粒表达的面密度平均值为0.0285±0.0190。经t检验,除胃癌组与癌变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各组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端粒是胃粘膜异型增生癌变的关键性因素,是肿瘤早期检测的指标之一。结论:端粒表达是胃粘膜异型增生癌变的关键性因素,检测端粒表达,是筛选高危癌变胃粘膜异型增生的有效指标。

  • 标签: 端粒 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 原位分子杂交 胃粘膜异型增生 胃癌
  • 简介:端粒,是染色末端所特有的结构,其长度与细胞的复制及衰老有关;端粒,是一种催化延长端粒末端的反向转录。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绝大部分恶性肿瘤具有端粒活性表达,该在肿瘤的治疗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效地控制端粒活性,有可能为人类攻克癌症提供一个新的契机。

  • 标签: 端粒 端粒酶 肿瘤 治疗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外源性端粒蛋白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转染对胚胎成纤维细胞(hEF)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F.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IRES2-增强性绿色荧光蛋白(EGFP)-hTERT正义重组质粒及pIRES2-EGFP空载质粒分别导入hEF中,相应称为hEF-hTERT和hEF-EGFP.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正常hEF、hEF-hTERT、hEF-EGFP中hTERT蛋白、分化抑制因子I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用噻唑蓝(MTT)法测定3种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计算增殖指数(PI).结果(1)Westernblot:与hEF-EGFP和hEF比较,hEF-hTERT中的hTERT蛋白、Id1、PCNA和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均较高.(2)MTT法:细胞接种后第4-6天,hEF-hTERT的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hEF和hEF-EGFP(P<0.05),接种后1-6dhEF与hEF-EGFP的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周期:与hEF-EGFP和hEF比较,hEF-hTERTG0/G1期细胞较少,S、G2/M期细胞较多;其PI为57.47%,高于hEF-EGFP(13.13%)和hEF(17.38%).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可使hEF增殖能力增强.

  • 标签: EGFP 基因转染 增殖 人胚胎成纤维细胞 HTERT蛋白 ID1
  • 简介:端粒RNA组分(humantelomeraseRNAcomponent,hTERC)基因端粒的组成成分之一,其作用是作为端粒延长的RNA模板。鳞状上皮内瘤变是指鳞状上皮结构和细胞的异常,属于癌前病变,而子宫颈和食管是发生鳞状上皮内瘤变最常见的部位。子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1],其中鳞状细胞癌占80%~85%。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

  • 标签: 人端粒酶RNA基因 人端粒酶RNA基因 鳞状上皮 子宫颈 食管 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端粒是维持染色端粒长度和功能稳定的重要物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及功能。因此,端粒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喉肿瘤中有端粒的表达,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端粒有可能成为喉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本文就端粒结构、功能及其与喉癌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端粒酶 喉癌
  • 简介:摘要端粒染色末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的长度决定了细胞的寿命;端粒是具有延长端粒长度的逆转录。外周血白细胞及人类生殖系细胞中都有端粒端粒活性的表达。研究显示端粒端粒活性与胚胎发育异常及不孕不育有关,明确端粒端粒与不孕不育的关系可为一些疾病的治疗带来指导意义。本文就端粒端粒在生殖领域研究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端粒 端粒酶 人类生殖系细胞 外周血白细胞 不孕不育
  • 简介:目的:观察端粒基因hTRT反义表达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人端粒逆转录反义基因治疗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含620bp端粒反义hTRT基因的PBSTRT质粒用SalⅠ、BamHⅠ切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amHⅠ、XhoⅠ酶切位点,构建成含反义hTRT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子.反义hTRT基因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1-6,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hTRT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1-6中,获表达hTRT反义基因的细胞系(HepG1-6/pCDNA3-反义hTRT),该细胞系出现显著生长抑制现象,端粒活性明显下降,G0/G1期细胞增加,S和G2M期细胞减少,而HepG1-6/pCDNA3细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反义hTRT基因治疗可以明显抑制HepG1-6细胞的增殖,部分细胞受阻于G1期,提示hTRT基因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靶基因.

  • 标签: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基因治疗 肝癌 反义RNA 基因表达 转染
  • 简介:本实验分析RNA干扰MSTN基因鲤(以下简称RNA干扰鲤,体质量为116.2g和110.3g)的染色,测定该鲤肌肉中的肌纤维密度。结果表明:(1)三组实验鱼的肌纤维密度分别为163.7根/mm-2、171.9根/mm-2和162根/mm-2,对照鱼的普通鲤(Commoncarp)为142根/mm-2,实验鱼高于对照鱼。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实验鱼组间肌纤维密度差异不显著(F=0.83,P=0.44〉0.05),而与对照鱼差异显著(F=5.24,P=0.034〈0.05)。(2)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分析核型表明,实验鱼的染色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2n=30m+24sm+28st+18t,臂比(NF)156,对照鱼染色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2n=30m+26sm+28st+16t,臂比(NF)156。结果说明RNA干扰基因的插入并未影响鲤染色组成。

  • 标签: RNA干扰 MSTN 肌纤维密度 染色体核型
  • 简介:端粒在细胞中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通过其逆转录活性复制和延长端粒DNA来稳定染色端粒DNA的长度.近年有关端粒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表明,在肿瘤细胞中端粒还参与了对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基因组稳定的调控过程.与端粒的多重生物学活性相对应,肿瘤细胞中也存在复杂的端粒调控网络.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翻译后水平对端粒活性及功能进行调控,则是目前研究端粒调控机制的热点之一.

  • 标签: 端粒酶 调控机制 蛋白质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纤维化性肺疾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异质性弥漫性肺疾病,肺纤维化是终末期纤维化性肺疾病共同的病理改变之一。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代表性的纤维化性肺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其发病与衰老相关。端粒是细胞染色末端的帽状结构,端粒长度缩短时,细胞会发生衰老或凋亡。端粒是维持端粒长度、遗传稳定性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细胞端粒长度缩短和端粒基因突变与纤维化性肺疾病发病及预后有关。我们旨在综述端粒端粒相关基因标志物与IPF及其他纤维化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端粒 端粒酶 端粒长度 基因突变 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在肿瘤的治疗与诊断中端粒成为研究的热点。端粒在85%以上的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因此端粒是一种良好的肿瘤标志物。而对端粒的抑制也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方法。本文综述近年来端粒活性的检测方法以及端粒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端粒梅 端拉酶活性 检测方法 端粒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