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弗雷格和胡塞尔是20世纪影响深远的两位重要哲学家,他们各自是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传统的开创者。有意思的是,他们都将批判哲学中的心理主义思想作为其哲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由此引发了西方哲学界围绕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持续争论。研究弗雷格和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思想有助于揭示他们在哲学上的相互影响与区别,理清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分野的线索。特别是在当代语言哲学、知识论和逻辑学领域中"自然主义"复兴的背景下,不少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是否有必要反对心理主义"以及"弗雷格和胡塞尔是否彻底驳倒了心理主义"等问题。重估他们的反心理主义思想,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以心理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对于当代哲学在研究主题和方法论上的影响和意义。我们将从逻辑学和语言哲学这两个重要的角度出发,对弗雷格和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影响进行再评估。

  • 标签: 反心理主义 弗雷格 胡塞尔
  • 简介:实用主义与德国哲学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隐蔽而重要的内在关联,这一关联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新老实用主义对黑格尔观念论哲学的批判和继承上。美国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将这一关系概括为实用主义是一种自然化的黑格尔主义。在罗蒂这里,自然化以及自然主义乃是作为先验哲学的对立面,即"去先验化"而得到论述的。因为罗蒂所理解的先验哲学基本上指的就是康德哲学,从而忽视了德国观念论、胡塞尔、海德格尔、德里达等人对先验哲学的推进和发展,如此一来也就无法看到后起的先验哲学传统对近代表象主义认识论的成功突破,这一突破最早同时也是最为成功地表现在黑格尔这里。黑格尔的思辨逻辑学并不像罗蒂认为的那样带来了一种先验哲学的自然主义化,而是将先验哲学导向了一种现象学本体论的方向。罗蒂的反表象主义走向了语言行为主义,但是他忽视了黑格尔式的反表象主义策略。

  • 标签: 先验哲学 自然化 实用主义 语言行为主义 表象主义
  • 简介:我认为每一种伦理学研究方法或者伦理学理论都应该吸收康德学派的思想,因此,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或应该承认,我们受到了康德的创新性的影响,且在许多领域都受到了他清晰的历史观和概念性的道德观的影响。我将要从康德绝对命令和假言命令之间的区别展开讨论,我认为康德是第一位以某种明确的方式来阐述这两者之间区别的哲学家。我将要讨论dasGute(good,善)和dasWohl(well,福)之间的区别,我相信二者的区别使康德有效地发现了“事物的善的状态”这种观点,或至少第一次清楚地认识到了那种观点的含义。我还会讨论,康德对道德内在特性的强调,何以能为美德伦理学和关怀伦理学提供重要启示,甚至也能对结果主义产生影响(尽管较少),因为适当地关注康德就内在生活所说的一切能帮助结果主义者形成并区分他们自己那些自相矛盾的观点。

  • 标签: 绝对命令 假言命令 幸福 内在性
  • 简介:谢林认为费希特对反思性自我把握的逻辑困境的批判陷入了循环论证。为了克服这种循环,谢林让自我意识跨越了主体性的界限,作为“第一性的东西”,这种绝对的自我意识使认知,而且使对反思的直观成为可理解的。谢林称自我意识对自身的这种“认知”为“智性直观”,智性直观之被反思只有通过想象力的审美活动才是可能的。谢林把对艺术产品的审美直观也称作哲学的工具论和凭证。为了能够系统地理解人类自由的本质的问题,谢林给出了一种有生命的、实在的自由概念,为一种不仅把善,而且把恶开启为人类自由的选择权的哲学提供了空间,在此意义上到达了唯心主义的边界。

  • 标签: 谢林 唯心主义 智性直观 艺术 自由
  • 简介:康德的批判哲学蕴含了一种先验人类学意向,其要义是追求自然与自由在主体中的统一。但是,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中,由于他对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从而导致了自然和自由的割裂。尽管在前两大批判中,康德已经试图对二者关系进行调和,但康德认为,直到《判断力批判》,他才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康德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却倒向了道德神学的怀抱。因而,他的批判哲学并未真正解决自然与自由之间的矛盾,也未真正结出成熟的先验人类学果实。

  • 标签: 批判哲学 先验人类学 自然 自由 “第三者”
  • 简介:尼采、海德格尔和福柯这三位思想家以其各自独有的方式揭示了现代世界的虚无主义本质,他们三人都在现代文化之中看到了某种走向毁灭和衰落的趋势。将尼采、海德格尔与福柯的不同观念联结的线索是这样一个信念:虚无主义是现代性自身的结果,更是内在于西方历史之中的各种不同的遮蔽和遗忘的结果。这些遮蔽或遗忘在尼采那里被表达为在我们的道德化解释模式背后的被压抑了的谱系,而在海德格尔那里则表现为西方形而上学中对"存在"问题的取消。福柯和海德格尔都在尼采的著作中发现了超越虚无主义的最有效的早期表达,尽管他们三人的路径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强调解蔽的"治疗"属性,并立志通过揭露被西方哲学传统掩盖起来了的原始经验来克服虚无主义的危机。

  • 标签: 尼采 海德格尔 福柯 虚无主义 现代性 形而上学
  • 简介:康德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哲学研究,并把人是什么作为自己哲学的全部追求。他在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把立法之人和执法之人结合起来,并因这种结合为自己的哲学探讨人是什么规定了三个基本方向,即:人能认识什么、人应当做什么、人能期望什么。在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追寻中,康德得出了三个结论,即:人永远处于走向真理的途中、人永远处于走向自由的途中、人(作为配享幸福的人)永远处于走向幸福的途中。尽管他没有直接解说人是什么,但是,他对前述三个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表明:在他那里,人是处于永远走向无限的有限人。康德对人的这种理解使他的哲学成了西方近代哲学走向现代西方哲学的"桥梁";并且,从哲学影响社会的方面看,他的哲学也是从近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桥梁"。

  • 标签: 理性 有限性 无限性
  • 简介:在黑格尔早期作品中出现的"总体性"倾向只是其应对主题冲突的过渡性策略,更具根本意义的是在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中逐步孕育的中介化方法。基于主题、方法和目标的多重转变,《伦理体系》所打造的中介化承认理论是黑格尔早期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耶拿后期出现的意识哲学转向在很大程度上是承认中介化思路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总体性 中介化 承认
  • 简介:本文基于对葛兰西"实践哲学"这一术语的考察,阐述了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分析了葛兰西理论的四个领域及其相互关系。最后,作者强调研究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关键在于转换视角重读马克思,从而努力实现马克思理论的现代化,以分析已经变化的当今世界。

  • 标签: 葛兰西 马克思 实践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对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宗教哲学的发展来说,康德和赫尔德扮演了十分重要的理论角色。然而,这二人的宗教思想的理论趋向却又有天壤之别。康德的道德宗教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同时又代表着启蒙运动发展的更高层次。这体现在康德一方面深刻批判了旧有的建立在自然理性基础上的近代理性主义宗教,同时又把宗教信仰的根基牢固树立在道德实践理性的基础上。而对于赫尔德来说,他的宗教思想关注的核心点从一开始就不是理性,而是人性,是作为活生生的信仰个体的生命感受和生活经验。正是这一差异使得赫尔德的宗教思想构成了对康德道德宗教的反动,同时也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路向的形成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康德 赫尔德 启蒙运动 道德宗教 施莱尔马赫
  • 简介:在《第三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与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之间具有某种一致性。以私有财产为视角,这种一致性表现在:首先在私有财产的两种扬弃形式与他在批判黑格尔时所进行严格区分的两种扬弃形式之间具有一致性;其次,在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与他在批判黑格尔时所考察的异化的积极意义之间具有一致性;最后,在私有财产的扬弃方式与他在批判黑格尔时所发现的扬弃的破绽之间具有一致性。

  • 标签: 私有财产 辩证法 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