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介入放射治疗作用。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10-2019.10 月 内收治的 60 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30 例,使用常规肿瘤治疗方法)和观察组( 30 例,使用介入放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病情均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采用介入放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治疗方法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介入放射治疗后,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强的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介入放射 治疗 作用
  • 简介:【摘要】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医学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介入放射学依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介入诊断学与介入治疗学。在介入放射治疗中主要运用的设备是引导设备与介入器材。主要的引导设备是医学影像设备,包括 X 线 机, 超声 , CT 和 MRI 。 主要的介入器材包含血管鞘 组 ,导丝,导管,导引导管,穿刺针等相关器材。在介入放射治疗中经常运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造影剂,麻醉药,抗凝药,镇痛镇静药物以及治疗相关用药等。介入放射治疗根据技术不同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放射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治疗。介入放射治疗具有微创性,可复性高,精准定位,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 并且超声引导治疗还广泛应用于肾动脉狭窄、 下肢动脉血栓以、 输卵管妊娠及 细菌性肝脓肿等临床疾病的治疗实践中。

  • 标签: 介入放射治疗 临床医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去传入神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神经炎症的关系。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50),后者通过剪断一侧C5~T1脊神经后根制备成去传入神病理性疼痛模型。于造模后3 d、7 d、10 d、14 d和21 d时评估大鼠的疼痛相关行为学(自发性疼痛评分、机械对抗痛阈值和自噬评分),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HMGB1、离子钙接头蛋白抗原-1(IBA-1)及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的阳性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中HMGB1、Toll样受体(TLR)2、p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大鼠造模后14 d、21 d的自发性疼痛评分、自噬评分均明显高于造模后3 d、7 d、10 d,造模后21 d的自发性疼痛评分、自噬评分均明显高于造模后1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显示,造模后3 d开始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MGB1、IBA-1和pNF-κB即均有阳性表达,且随时间延长三者在受损侧脊髓背角区域的阳性细胞数呈升高趋势,并较未受损侧明显升高;空白对照组大鼠脊髓背角区域的三者阳性细胞数均较少,且受损侧与未受损侧间无明显差异。(3)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3 d、7 d、10 d、14 d、21 d时脊髓组织中HMGB1、TLR2、pNF-κB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结论去传入神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局部脊髓组织中HMGB1表达的逐渐升高使HMGB1/TLR2/NF-κB通路相关分子高表达和小胶质细胞激活,导致脊髓局部神经炎症的发生,最终产生疼痛相关行为学变化。

  • 标签: 去传入神经病理性疼痛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小胶质细胞 行为学变化
  • 简介:摘要: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初中生不仅需要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做到对诗歌、散文、小说以及戏剧等文学样式的了解,在深入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能有自身的情感体验,并就作品内涵有所领悟。小说属于文学众多样式中的一种典型,其不仅属于初中阅读基本教学任务,而且是新课标要求初中生每学年阅读不少于两三本课外名著任务的践行。

  • 标签: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情境
  • 简介:摘要文章旨在对神经介入手术中建立血管通路的技术和工具进行全面的综述。利用已发表的文章,回顾神经介入手术中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部位、工具及技术相关资料,并根据数据质量、证据水平和适当的专家共识综合给出推荐意见。即使建立血管入路的工具和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但目前的文献和经验仍支持神经介入手术中血管通路建立的一些原则。

  • 标签: 神经介入 血管通路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的防治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对 脑 出血 疾 病患者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方法,随后进行临床效果的探究。方法: 2017 年 5 月到 2018 年 3 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查找来治疗脑出血疾病的患者,从这些患者中选取 105 名脑出血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实验,将这 105 名脑出血患者没有规律性的分成两组。 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给对照组的脑出血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采用 钻孔引流术 的方式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随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结果: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在实现组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 通过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整体功能评分无较大差异,实验组整体评分相比对照组来说更为优良,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通过给与脑出血疾病患者进行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方法,能够减少患者不良情况的出现,并且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临床 钻孔引流 脑出血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采取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产生的临床疗效。 方法 于本院筛选出 86 例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病历资料来源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使用抽签法对 83 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 43 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方式为对照组,给予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 对 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 95.35% 高于对照组 81.40%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 P< 0.05)。 结论 对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给予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有显著疗效,相较于常规内科治疗方式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加快止血速度,促进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内科 动脉源性胃出血 放射介入 动脉栓塞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放射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回顾研究法对筛选出的 33例行放射介入治疗方案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统计患者的止血有效率。结果:在所有研究对象中,有 32例( 94.3%)患者止血效果显著。其中 2例患者在接受放射介入方案治疗后,尽管并没有尽快止血,不过出血量大大减少。剩下 1例恒径动脉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术后效果不错,不过在出血停止 2d后又再次出现,后转于外科门诊接受治疗。术中并没有出现患者死亡及并发症问题。结论:放射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效果显著,止血有效率高,手术安全性强,是一个值得广泛应用的临床止血技术 [1]。    【关键词】上消化道 ;大出血 ;放射介入 ;止血有效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33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ho were selected by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Results: among all the subjects, 32 cases (94.3%) had significant hemostatic effect. Among them, 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but the amount of bleeding was greatly reduced, although the hemostasis was not stopped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remaining 1 patient with constant diameter artery rupture and massive hemorrhage had good postoperative effect, but it reappeared 2 days after the bleeding stopped, and then transferred to the surgical outpatient department for treatment. There was no patient death and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s significant, with high hemostatic efficiency and strong surgical safety. It is a clinical hemostasis technique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现状及影响防护水平的有关因素。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 94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工作量、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使用、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影响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因素等信息。结果: 2017年心血管、肿瘤、神经介入诊疗工作量较大;个人防护用品中铅围裙使用率最高为 100%,其次为铅围脖 97%,铅防护眼镜、铅橡胶帽、铅橡胶手套、铅内裤的使用率较低,分别为 52%、 23%、 10%、 3%;铅悬挂防护屏 (帘 )、床侧防护屏 (帘 )及可移动铅屏风的使用率分别为 84%、 62%、 69%;每次介入诊疗过程中均会佩戴个人剂量计人数占 78%,铅衣内外均佩戴个人剂量计人数占 49%;职业健康检查率为 100%;六类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中肿瘤介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综合使用率、个人剂量计佩戴率均最高。防护用品配置不平衡及对防护重视程度不同是导致不同介入诊疗放射工作人员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辐射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普及铅围脖及辅助防护设施的使用。

  • 标签: 三级医院 介入放射 职业危害 放射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管理护理用于神经内科病房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本院神经内科病房接诊的介入治疗病患 68 例,按照数字抽签原理均分 2 组。实验组采取综合管理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2.94% ,比对照组 17.65% 低, P < 0.05 。 结论:于神经内科病房介入治疗中运用综合管理护理,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建议推广 。

  • 标签: 介入治疗 综合管理护理 神经内科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神经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止血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拔鞘后股动脉穿刺处情况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术中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直径血管鞘(5 F、6 F或8 F)在不同止血方案(人工按压、血管缝合器、血管封堵器)下的止血时间。结果共纳入神介入术721例,其中介入治疗264例,全脑血管造影457例。46例(6.4%)患者术后出现穿刺处出血,其中渗血25例(3.5%),血肿18例(2.5%),假性动脉瘤3例(0.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收缩压[优势比(odds ratio, OR)1.02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4~1.047;P=0.021]、穿刺次数(OR 1.075,95% CI 1.053~1.097;P<0.001)、肝素剂量(OR 2.142,95% CI 1.638~3.471;P<0.001)、手术时间(OR 3.727,95% CI 2.025~6.860;P<0.001)以及人工按压(OR 3.449,95% CI 1.230~9.669;P=0.019)是术后穿刺处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采用何种止血方案,止血时间均随着血管鞘直径的增大而延长,但只有采用人工按压时不同血管鞘直径组止血时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无论血管鞘直径如何,采用血管缝合器和血管封堵器时的止血时间均较人工按压显著缩短,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穿刺次数、缩短手术时间以及针对不同直径血管鞘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可降低股动脉穿刺处的出血发生率。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血管内手术 脑血管造影术 股动脉 穿刺术 血肿 止血技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冠脉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 15例医护人员进行研究, 2018年 6月前未实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 2018年 7月开始实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冠脉介入治疗防护中,操作人员采用铅防护服、铅眼镜、铅玻璃防护屏及床下铅橡胶帘等综合性防护措施,并从距离控制方面加强防护,对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实施前后 X线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实施后,医护人员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及床下铅橡胶帘 X线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实施前;辐射距离方面,与球管距离 3m的 X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 2m、 1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冠脉介入手术治疗中应用,对 X线辐射剂量能够有效控制,且与球管距离越远,辐射量越少,射线危害越少,对操作者保护效果越好。

  • 标签: 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 介入治疗防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冠脉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 15例医护人员进行研究, 2018年 6月前未实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 2018年 7月开始实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冠脉介入治疗防护中,操作人员采用铅防护服、铅眼镜、铅玻璃防护屏及床下铅橡胶帘等综合性防护措施,并从距离控制方面加强防护,对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实施前后 X线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实施后,医护人员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及床下铅橡胶帘 X线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实施前;辐射距离方面,与球管距离 3m的 X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 2m、 1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冠脉介入手术治疗中应用,对 X线辐射剂量能够有效控制,且与球管距离越远,辐射量越少,射线危害越少,对操作者保护效果越好。

  • 标签: 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 介入治疗防护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放射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50 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 25 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 25 例,给予放射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止血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 结论: 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给予放射介入治疗,能快速止血,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大出血 放射介入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介入放射治疗的临床护理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接受的36例恶性肿瘤实施介入放射治疗患者为对象,对所有的案例实施综合护理,对护理前后的具体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护理评分情况,护理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等高于护理前。护理后的满意几率是94.4%,高于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的依从几率是91.7%,明显高于护理前的75%,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介入放射治疗中采取综合护理方式,有突出的作用,可行性比较高。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介入放射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