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凝胶治疗寻常痤疮、扁平疣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每晚清洁面部后取适量薄涂于患处,每周复诊一次并进行记录,连续4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50例中共治愈26例,占52%,有效率分别为72%和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结论凝胶治疗寻常痤疮和扁平疣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性高.

  • 标签: 他扎罗汀凝胶 治疗 寻常痤疮 扁平疣 疗效
  • 简介:1997年FDA准许0.1%凝胶用于面部寻常性痤疮的治疗,临床观察比较三种0.1%浓度药物治疗痤疮12周显示[10,治疗成功率为64%(0.1%凝胶

  • 标签: 扎罗汀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扁平疣患者接受凝胶与异维A酸胶丸联用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3年至2015年我院的60例扁平疣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组为A、B两组,均有30例。A组使用0.05%的凝胶外涂治疗;B组除了A组的治疗内容还增加了异维A酸胶丸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皮损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B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0.00%,A组的治疗有效率是46.67%,两组结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A组有2例皮损附近脱屑病例,使用牙签涂药治疗方式后,患者症状均缓解。B组治疗7至14天后出现了脱屑和嘴唇干燥情况,增加饮水,使用润唇膏后缓解。A组的复发率是20%,B组的复发率是6.67%,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扁平疣患者接受凝胶与异维A酸胶丸联合治疗的有效率比较高,患者复发率较低,因此临床治疗效果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他扎罗汀凝胶 异维A酸丸 扁平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乳膏,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并探讨其稳定性。方法以O/W乳剂基质为基质剂制备乳膏,采用UV法测定的含量,温度、湿度、光线及加速试验法考察制剂的稳定性。结果制剂为乳白色细腻乳膏,含量在2-8μg/ml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对热、湿、光稳定。结论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快捷,制剂稳定性好。

  • 标签: 他扎罗汀 乳膏 制备 稳定性
  • 简介:目的观察阿维A胶囊联合乳膏及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将98例扁平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0.1%乳膏及重组人干扰素d.2b凝胶外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维A胶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00%(31/50)、88.00%(44/50),对照组分别为31.25%(15/48)、52.08%(25/4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维A胶囊联合乳膏及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

  • 标签: 药物疗法 联合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喹莫特联合治疗扁平疣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01月-2022年0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应用咪喹莫特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咪喹莫特与治疗,比较两组起效及痊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起效及痊愈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扁平疣治疗中联合应用咪喹莫特与,起效快,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咪喹莫特 他扎罗汀 扁平疣
  • 简介:摘要评价0.05%凝胶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儿童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30例儿童面部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0.05%凝胶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5-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2组患者的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凝胶和5-氟尿嘧啶注射液应用于扁平疣患者均会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0.05%凝胶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儿童面部扁平疣优于单用5-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儿童面部扁平疣。

  • 标签: 0.05%他扎罗汀凝胶 5-氟尿嘧啶注射液 扁平疣 临床观察
  • 简介:(Rosuvastatincalcium),商品名为crestor,是由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研发,于2003年2月12号获得FDA批准的类降血脂药物。本品有抑制肝脏产生胆固醇的酵素的作用,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伴脂蛋白胆固醇失衡(dislipidaemia)以及甘油三酯升高。

  • 标签: 降血脂药 罗伐他汀 药动学 药理机制 高胆固醇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咪喹莫特外用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0月到2012年11月收治的158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单独使用咪喹莫特外用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2.1%,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联合咪喹莫特外用治疗扁平疣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使用和推广。

  • 标签: 扁平疣 他扎罗汀 咪喹莫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维A联合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病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调查。方法抽选我院76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改变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阿维A联合以及单纯采用阿维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的24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的11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患者评估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1.0%,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维A联合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病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阿维A 他扎罗汀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病变
  • 作者: 陈浩 杨海珍 顾军 温海 李明 刘晓明 郝飞 娄冬华 孙建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医院,南京 21004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100034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72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200003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32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大连 116011(现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 518053)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38(现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 401120) ,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统计学系 211166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浓度配比的米松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筛选人体使用的最佳药物配比浓度。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多剂量对照研究设计,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等7个研究中心共纳入1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1∶1∶1∶1∶1比例随机分配进入4个试验组(/二丙酸倍米松浓度配比分别为0.025%/0.025%、0.05%/0.025%、0.025%/0.05%、0.05%/0.05%,简称为试验1、2、3和4组)和对照组(基质),每日用药1次,持续4周。用药后第1、2、4周分别评价各组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多组分类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采用CMH法分析各组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反应率数据。结果用药4周,试验1、2、3、4组和对照组改善达PASI75的患者分别为11例(30.56%)、12例(33.33%)、12例(33.33%)、19例(52.78%)和2例(5.56%),各试验组达PASI75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2 7);此外,试验药物1、2、4组达PASI90的患者比例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2 7)。用药4周,试验1、2、3、4组PASI评分下降率分别达59.52% ± 26.79%、57.19% ± 31.98%、56.85% ± 30.46%和68.21% ± 37.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07% ± 28.55%)(LSD-t = 5.36、5.05、5.00、6.55,均P < 0.001)。试验4组的综合疗效表现更突出。试验1、2、3、4组和对照组药物耐受性良好,分别发生不良反应11例(30.56%)、8例(22.22%)、2例(5.56%)、4例(11.11%)和2例(5.56%),试验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2),试验2、3、4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0.05%/0.05%米松乳膏可作为后继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研究的推荐配比浓度。

  • 标签: 银屑病 维甲酸 倍他米松 随机对照试验 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
  • 作者: 栾琳 郭树霖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22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32676部队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皮肤科,
  • 作者: 陈浩 杨海珍 顾军 温海 李明 刘晓明 郝飞 娄冬华 孙建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医院,南京 21004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100034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72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200003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32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大连 116011(现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 518053)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38(现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 401120) ,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统计学系 211166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0.05%/0.05%米松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单模拟、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寻常型银屑病受试者被随机分配(2∶1∶1∶1)进入0.05%/0.05%米松乳膏(Taz/Bp)组、0.05%二丙酸倍米松乳膏(Bp)组、0.05%凝胶(Taz)组和乳膏基质对照(Plb)组,连续用药4周。在用药开始后第1、2、4周分别评价各组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连续性指标的比较采用中心效应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分类指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结果7个研究中心共纳入300例受试者,Taz/Bp组120例,Bp组60例,Taz组60例,Plb组60例,用药4周后,达PASI75的比例分别为35.83%、20.00%、18.33%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az/Bp组PASI75比例高于Plb组(α = 0.05,P < 0.05)和Taz组(α = 0.025,P < 0.025),与B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 = 0.016 7,P > 0.016 7);4组达PASI90的比例分别为25.00%、8.33%、5.0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az/Bp组高于Plb组(P < 0.05)、Taz组(P < 0.025)及Bp组(P < 0.016 7)。各试验组药物耐受性良好,4组分别有15例(12.50%)、5(8.33%)例、19(31.67%)例、9(15.00%)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4),Taz/Bp组发生率低于Taz组(P < 0.05),与Bp组和Pl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0.05%/0.05%米松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银屑病 倍他米松 随机对照试验 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米松乳膏多次局部外用后在健康受试者和银屑病患者中的系统吸收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入组12例健康受试者,分别进入0.15%/0.15%和0.2%/0.2%米松乳膏组,每组6例,于两侧前臂屈侧及腰背部共4处,每处每天涂抹0.03 g试验药物,连续用药7 d,于给药前和开始用药后1、3、5、7 d采集静脉血样。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收集60例非头部银屑病患者,按照3∶1∶1比例随机分配进入0.05%/0.05%米松乳膏组(36例)、0.05%二丙酸倍米松乳膏组(12例)和0.05%凝胶组(12例),米松乳膏组和他凝胶组早上用空白基质乳膏、晚上用试验药物;二丙酸倍米松乳膏组早晚各使用1次试验药物;各组均在患病部位连续用药6周,分别于用药前和开始用药后2、4、6周采集静脉血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酸和倍米松的浓度。记录受试者不良事件,用药前后检查受试者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12例健康受试者在开始给药1、3、5和7 d后体内酸和倍米松的浓度均低于定量下限浓度(0.04 μg/L)。银屑病患者连续用药2、4和6周后,米松乳膏组2例(5.56%)检出酸,最高浓度为0.112 μg/L,4例(11.11%)检出倍米松,最高浓度为0.201 μg/L;二丙酸倍米松乳膏组12例中2例检出倍米松,最高浓度为0.112 μg/L。在所有健康受试者及患者中均未观察到与试验药物相关的系统不良反应或实验室指标异常。结论米松乳膏多次局部外用系统吸收少,无蓄积,具有良好的系统安全性。

  • 标签: 倍他米松 维甲酸 外用药 皮肤吸收 毒性作用 银屑病 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乳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75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涂,1次/d,乳膏,1/次晚;对照组用同样方法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涂,2次/d。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分别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评分,数据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观察两组疗效、愈后的复发率,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2、4周后两组患者皮损均有明显好转,其中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57.8%、88.9%,对照组分别为63.3%、66.7%,4周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乳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好。

  • 标签: 复方氟米松软膏 他扎罗汀乳膏 斑块型银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接受糠酸莫米松乳膏及乳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3月本院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6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38例,利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观察组38例,选择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76.32%;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5.26%,对照组21.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对照组10.53%。结论糠酸莫米松乳膏、乳膏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能够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同时治疗安全性有保障,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糠酸莫米松乳膏 他扎罗汀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神经性皮炎患者应用他米松乳膏治疗所发挥的临床疗效与对美观度所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治疗对象是80例患有神经性皮炎疾病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是40例。观察组:在患处涂抹米松乳膏,对照组应用卤米松乳膏,对比指标:①临床治疗疗效;②美观度良好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美观度良好率高,组间数据形成对比,P

  • 标签: 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 神经性皮炎 疗效 美观度
  • 简介:加拿大卫生部近期又收到6份服用苏伐(rosuvastatin,CRESTOR)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报告,目前正对这些报告进行评估,特别是40mg剂量的苏伐的安全性评估。在应用苏伐治疗期间,患者如果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危险因素,有任何原因不明的肌痛、肌无力或痛性痉挛,或棕色尿、异色尿,应立即向医师咨询。

  • 标签: 横纹肌溶解症 罗苏伐他汀 安全性评估 治疗期间 危险因素 原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