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根据中足三柱理论,应用足背小切口牵引复位针交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66岁。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中足评分标准评分,平均为86.6分,其中优9例,良5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小切口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手术创伤小,能够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为骨折和软组织愈合提供环境,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小切口 克氏针 内固定术 治疗 LISFRANC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在锁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用针的操作方法,说明其在治疗中的作用。结果针不同的操作方法可以治疗锁骨骨折。结论针固定是治疗锁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良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点。方法回顾自2009年3月~2012年5月采用改良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45例髌骨骨折的患者。结果,经6~12个月随访45例骨折愈合,优30例、良10例、可5例。结论改良张力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利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带孔克氏针 张力带 内固定 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交叉针内固定与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小儿骨科在2006年10月~2012年7月期间收入院的74例经X线摄片确诊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随机原则分为交叉针内固定组(A组)和手法复位组(B组)两组,各37例,分别给予交叉针内固定术和手法复位,最后观察对比疗效,以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指标。结果随访至今,A组优19例,良16例,差2例,治疗有效率94.5%,发生畸形愈合1例,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1例,并发症发生率5.4%,;B组优14例,良17例,差6例,治疗优良率83.7%,发生畸形愈合3例,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3例,并发症发生率16.2%。组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交叉针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小儿骨科推行。

  • 标签: 克氏针 交叉内固定术 手法复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使用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58岁。A0分型,B1型8例,B2型3例,B3型6例,C1型6例,C2型5例,C3型7例。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按Dienst等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锁定钢板结合针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术后配合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达到较好的水平。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髌骨粉碎性骨折应用记忆合金髌骨爪+针治疗,探讨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本院2007-2011年应用记忆合金髌骨爪+针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62例患者。结果41例获随访,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均愈合,Bostman功能恢复评定优良率95%。结论记忆合金髌骨爪+针髌骨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治疗方式之一。

  • 标签: 克氏针 记忆合金髌骨爪 髌骨粉碎性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缝合针固定治疗新鲜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2年1月共收治新鲜锤状指畸形32例,均采用Bunnell双针缝线缝合修复指背伸肌腱并固定于指腹的改良缝合、细针固定远端指间关节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6周拔除针行功能锻炼,夜间仍用支具固定至术后第8周.术后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5个月,采用Crawford功能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评估.[结果]32例患者中,1例由线结反应导致手术切口感染,术后锤状指畸形复发;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Ⅰ/甲愈合.根据Crawford功能评定标准:优17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6%.[结论]改良缝合针固定是治疗新鲜锤状指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锤状指 改良缝合 克氏针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方法改进后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伤患临床资料,总结针张力带钢丝在改进后为患者进行固定,所具有的效果。结果本组19例患者髌骨全部愈合良好,且在术后均为实施外固定,在引流管拔除之后开始进行康复锻炼,治疗1个月之后,获得自理能力、可下地活动。在治疗后6个月~18个月,对19例伤患进行随访,未发现骨折移位、切口感染、钢丝脱落、皮肤戳破/触痛等问题。结论临床医师对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方法进行改进,用来治疗髌骨骨折,可有效帮助伤患康复,且少并发症,有推广意义。

  • 标签: 髌骨骨折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解剖钢板固定锁骨骨折与传统针固定优势及远期效果。方法分别随访两种方法治疗患者200例,据随访结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应用解剖钢板固定骨折全部愈合。结论解剖钢板固定锁骨骨折优于针。

  • 标签: 锁骨骨折 解剖钢板 克氏针 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2010年间应用外固定架联合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1例临床资料。结果随访3-12月仅3例骨折延迟愈合,其余均固定良好,获骨性愈合,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外固定架联合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外固定架 克氏针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本文是在正镶白旗草原采用样线,样方进行了围封年限对针茅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试验选取未围封、围封五年、围封十年的样地,通过分析不同围封年限针茅群落主要物种组成,密度、高度、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探讨围封对针茅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围封年限针茅群落物种重要值表现为:针茅和冷蒿在十年围封区达最大值;糙隐子草在五年围封区达最大值;阿旋花在未围封地区达最大值。(2)群落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表现为围封五年区最高,同时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十年围封区最高。(3)围封年限对针茅数量特征的影响:随着围封年限的延长,针茅种群中个体的数量特征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 标签: 围封年限 克氏针茅 物种多样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及针治疗距骨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例距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12例切开复位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12例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中空加压螺钉组11例患者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1例出现距骨坏死。针组7例患者愈合良好,5例出现距骨坏死。结论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距骨粉碎性骨折有效方法。

  • 标签: 距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空心钉 克氏针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针固定治疗跖附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闭合复位针固定治疗跖附关节损伤22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8月随访,根据美国足踝协会(AOFAS)评分平均86分。结论:闭合复位针内固定能有效治疗跖附关节损伤。

  • 标签: 跖跗关节损伤 克氏针固定 闭合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针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掌指骨骨折。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针组40例与微型钢板组40例,分别采用针内固定治疗及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采用TAF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判。结果①针组和微型钢板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7.5%比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304,P<0.05,针组和微型钢板组的伤口感染分别为12.5%比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33,P<0.05;②针组和微型钢板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8.8±11.5min比34.7±13.3min,4.8±1.6d比5.2±1.5d,67.6±13.7d比48.5±9.6d,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不明显,但微型钢板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针,且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因此可优先选用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

  • 标签: 掌指骨骨折 克氏针 微型钢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钢板与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效果。方法42例单侧锁骨中段完全移位骨折的患者,其中钢板组2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针组17例,采用复位后1枚针髓腔内固定。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肩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X线表现进行随访评价。结果钢板组发生内固定断裂并骨不连接1例,并发症发生率4.0%,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5±6)周。针组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1例,骨不连接2例,并发症发生率23.53%,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6±8)周。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针组,2组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钢板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在各随访时点均明显高于针组。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较针固定安全有效,可以减少骨折畸形愈合、骨不愈合的发生,使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 标签: 锁骨骨折 移位 手术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应用闭合复位针固定治疗跖附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跖附关节损伤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针固定的方法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在I期伤口均都愈合,手术时间平均为55min,切后的长度平均为7.5cm,在患者出院后随访观察15个月。根据相关评分标准,评分为84分,在术后6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针对跖附关节损伤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针固定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跖附关节复合体损伤,减少后遗症发生和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对住院病人的随访,了解临床中对锁骨中外段骨折患者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及针联合的术式的预后情况,以明确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自2012年期间此类骨折的患者,采取此术式。结果46例患者预后良好,骨折愈合快,基本达到解剖复位。结论针及接骨板的双重固定,符合AO固定原则,全部病例达到骨折愈合,疗效满意。

  • 标签: 锁骨骨折 环抱接骨板克氏针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