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邱锡俊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如何写好戏曲剧本,是我们剧作者非常关心和执著探讨的一个课题。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取材的优劣对于戏曲创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有专家早就说过,如果取材取得好,作品就成功了一半。这话很有道理。鲁迅先生也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歌德甚至说:“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可见这个道理是不用怀疑了。但是,取什么材料好,按照什么标准,这个问题就很具体很复杂了。明末清初的戏剧家李渔老先生曾经给予我们一个很明确的答复,他说:“……必此一人一事果然奇特,实在可传而传之,则不愧传奇之目。”他又进一步强调说:“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古希腊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和李渔也持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一出戏中最重要的是写出一个令观众惊心动魄的事件,这个事件的奇特在他看来远比写人物性格更加重要。所以他把情节放在第一位。他在《诗学》里说:“悲剧必须包括如下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水浒》写武松十字坡黑店脱身,是英雄迎击江湖险恶的叙事。武松幸免暗算的智慧来自江湖知识、行走江湖的警觉,必要的身体条件,也有店主妇的轻敌大意。武松与孙二娘由“对立”到“和谐”的角色关系转变,有赖于彼此认同的江湖伦理原则,转换动因是好汉们惺惺相惜的江湖情谊。明代传奇的孙二娘形象延续了小说描绘。扬州评话孙二娘形象突出了江湖气、自尊心、好胜心,更适合江湖生存。酒店招牌等环境刻画突出了民俗风情。

  • 标签: (《水浒传》 黑店母题 江湖文化 题材流变
  • 作者: 邹荣学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4期
  • 机构:摘要:田汉戏曲剧本《白蛇传》具有一定高度的思想性;在艺术性上,传奇性的戏剧情节的建构,浓郁的抒情氛围,浪漫的诗意,隐喻手法的大量运用等都是《白蛇传》在写作上的重要特色。总体而言,《白蛇传》在思想性、戏剧性、艺术性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 简介:“秦腔迷”们大概都知道:每当时针指向下午两点,693千赫便会传来亲切而熟悉的声音.“听众朋友,‘秦声荟萃’节目又和您见面了!”“听众朋友,熟悉的开园曲,把您带进我们‘戏曲大观园’节目中!”“‘点戏台’向您带去诚挚的问候!”这声音日复一日地在千千万万个听众的耳边回响着,深深地刻在每个听众的心坎上,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惬意和欢畅.

  • 标签: 戏曲节目 下午两点 秦声 直播室 广播事业 陕西人民
  • 简介:戏曲生态与戏曲批评密切相关。当今中国的戏曲批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官方主导的戏曲生态中的批评,这种批评事实上成为了戏曲创作、演出的附属品,丧失了独立的品格;一类是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的戏曲批评,人人均可参与,自由灵活且富生气。这两类戏曲批评折射出戏曲生态的现状,并促使戏曲生态发生相应的变化。

  • 标签: 戏曲生态 戏曲批评 网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的研究若涉及戏曲与电视的关系时,会面临一个问题:该项研究的对象究竟是"戏曲电视"还是"电视戏曲",很有必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据资料记载,"电视戏曲"一词大约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

  • 标签: 写意性 现场性 梅兰芳先生 中国京剧 故事内容 王传淞
  • 简介:<正>从王国维1913年发表《宋元戏曲史》算起,现代戏曲学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王国维虽上承乾嘉之学,但无论是学理形态、还是学术范式与提问方式,他的研究都迥异于传统的曲学研究。根本的原因在于,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王国维的研究涌动着强烈的

  • 标签: 戏曲研究 古代戏曲 文本细读 戏曲学 《宋元戏曲史》 郑传
  • 简介:中国电影与中国的戏曲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都是与戏曲分不开的。中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这一天宣告了中国电影的诞生。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由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生死恨》。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彩色片是1954年拍摄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 标签: 戏曲电视剧 戏曲电影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电影 明星影片公司 彩色电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开头简妙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锵锵锵——锵锵锵——”春风带来的不仅只有春的暖意,还有不远处那婉转的唱腔。循声回头,我呆滞在原地。

  • 标签: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 简介: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一个是古希腊的悲剧与喜剧;另一个是印度的梵剧;第三个就是如今尚存的中国戏曲戏曲是我国古代文人和艺人共同创造的以歌舞表演故事的精美的艺术形式,至今还在国际的舞台上为国争光。

  • 标签: 中国 古代戏曲 戏曲表演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 简介: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表演是"有声即歌,无动不舞",以歌舞为主要手段来表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其中的舞蹈是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 标签: 戏曲表演 戏曲舞蹈
  • 简介: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戏曲化”开始成为戏曲新剧目创作的新取向,尤其在遭遇激进的反对意见后,更坚定了张庚等一代戏曲理论家的信念。“戏曲化”的理念主要是针对戏曲新剧目创作,尤其是现代戏创作中的“话剧加唱”现象提出的,但究竟什么是“戏曲化”,就像什么是“话剧加唱”一样,戏曲界并没有真正清晰和理性的认识。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戏曲化”和戏曲表演的韵律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 标签: “戏曲化” 戏曲表演 韵律
  • 简介:由于媒体环境与艺术环境的改变,中国戏曲始终致力于与新媒体的融合,但一直困难重重,收效甚微。戏曲与电影的融合使观演关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之前的双向交流方式转变为了单线交流方式。戏曲电影交流方式的同化破坏了集体经验所带来的快感。加之电影的写实性与戏曲写意性的不可融合以及表达方式上的根本差别,都极大削减了传统戏曲所具有的艺术魅力,使戏曲电影无法达到传统戏曲表演模式的剧场效果。

  • 标签: 戏曲 电影 观演关系 集体经验 写实
  • 简介:摘要:我国的戏曲教育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发展,逐渐从“家班”发展到“戏曲院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戏曲人才,并且逐渐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教学模式积累了很多珍贵的教育经验。从戏曲的教育时间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在这两个阶段中,戏曲表演都进行了不同的演化,并且形式以及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所以,教师要想开展有效的戏曲表演教学,必须要真正了解这种文化形式的内涵以及本质,将其中的教育价值挖掘出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戏曲艺术的基本理论以及表演形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戏曲人才。

  • 标签: 戏曲 表演 文化
  • 简介:摘要:在观看戏剧节目时,常常会被其中精彩的境界、委婉地旋律和美轮美奂的舞蹈表现所折服,这是因为戏剧有它自身的韵律,通过韵律向观者展现戏剧之美。

  • 标签: 戏曲化 戏曲表演 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