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患者中实施中药敷包对术后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从 2017年 12月至 2020年 3月择取 104例剖宫产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 52例)术后实施常规抗生素 +红外线灯照射治疗,研究组( 52例)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实施术后中药敷包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来看,研究组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积脓、二期缝合等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来看,研究组皮下硬结、切口红肿、切口渗液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P<0.05;从疼痛评分来看,术后 1天两组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 3天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患者来说,中药敷包可以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同时可以促进症状改善,减轻疼痛,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中药敷包 剖宫产术 伤口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湿性愈合理念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 2018年 5月~ 2019年 6月由我院收治的 90例慢性伤口病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5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湿性愈合理念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6% 高于对照组 84% , P < 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针对慢性伤口患者,主治医师可为病人选择湿性愈合理念进行护理,此方法能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加快患者伤口愈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湿性愈合 慢性伤口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骨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 本院 2018年 03 月 -2019年 04 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 患者, 共计 86 例,按照数字表法 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别是 参照组 43 例和研究组 43 例。其中护理中 给予常规换药 的为参照组,给予湿性愈合 治疗护理 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治愈率、 疼痛缓解率、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 研究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且 治愈率、 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在骨科伤口护理中应用伤口愈合理论,能够促使患者疼痛状况得到明显的缓解,促进伤口更快速的愈合,促进患者更快的康复出院 ,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 骨科 伤口护理 疼痛缓解 治愈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骨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骨科诊治的72例病例,双盲法纳入实验组与普通组(n=36)。普通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对比两组病例的伤口换药率、伤口愈合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的伤口换药率是13.89%,普通组伤口换药率是52.78%,实验组伤口换药率相对较低(p<0.05)。实验组的VAS分数、伤口愈合时间均低于普通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应用,也减少骨科伤口病例的换药次数,缩短其伤口愈合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 标签: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 骨科 伤口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湿性伤口愈合治疗压疮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的压疮患者180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患者到院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换药间隔、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5.38±1.42)次、换药间隔(6.48±2.21)d、住院时间(10.42±2.71)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各研究指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2%,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9%(P<0.05)。结论 湿性伤口愈合护理在临床治疗压疮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的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减少换药次数,增加换药间隔时间,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患者伤口愈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湿性伤口愈合 压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愈合的影响。 方法 : 于本院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2 月收治的肠造口患者中,随机选取 64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在常规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均接受用药指导、切口皮肤护理等护理服务,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组患者另外行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 结果 :从两组患者伤口渗出液量、伤口拆除缝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效果更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增加使用 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措施,能够加快肠造口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感染、局部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伤口处理 愈合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纳米银离子敷料在慢性骨髓截骨术后不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于本院创伤骨科就诊的80例慢性骨髓截骨术后伤口愈合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选取患者年龄为(30-60)岁,均排除糖尿病及导致免疫力低下疾病的患者。在预防及控制感染、改善组织循环等常规处理后,对照组采用普通敷料传统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纳米银离子敷料处理。于纳米银敷料使用前及使用2周后,分别对比两组患者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并对其进行视觉疼痛评分(VAS)和伤口创面评分(WBS)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创面细菌检出率、VAS、W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经纳米银离子敷料处理,创面细菌检出率显著降低,且VAS及W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纳米银离子敷料,慢性骨髓炎,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单侧、新发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关节及股骨头坏死等并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患者,排除合并肿瘤、严重营养不良、经治疗后血糖、血压不能达到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近期感染病史及局部皮肤条件较差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伤口愈合不良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白蛋白水平、糖尿病、高血压、长期激素应用史、术区多次手术史、手术时间、术前凝、术中皮下电刀止血、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是否输血等相关因素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应用R语言及Empower Stat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432例,其中术后发生伤口愈合不良事件患者43例。年龄(t=2.907,P<0.05)、BMI(t=15.399,P<0.001)、糖尿病(χ2=111.86,P<0.001)、术区多次手术(χ2=50.135,P<0.001)、长期激素应用史(χ2=144.31,P<0.001)、手术时间(t=12.334,P<0.001)及术后是否输血(χ2=88.725,P<0.001)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术前白蛋白水平、皮下电刀止血等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年龄[OR=1.784,95% CI=(1.254,2.234),P=0.006]、BMI [OR=2.587,95%CI=(1.647,4.950),P=0.016],手术时间[OR=8.643,95%CI=(2.331,15.471),P=0.001]及术区多次手术[OR=3.218,95%CI=(2.461,4.339),P=0.041]是全髋关节术后发生伤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肥胖、手术时长及术区多次手术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有这些因素的患者,应早期诊断治疗。

  • 标签: 髋关节 关节成形术 伤口愈合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将对临床肛周疾病患者运用康复新液治疗的效果开展分析。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为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研究对象选择为肛肠手术患者,共选择 90例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对其实施分组,运用康复新液冲洗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运用碘伏治疗的患者作为比对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肛周疼痛评分、创面腐物脱落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肛周疼痛评分、创面腐物脱落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均好于比对组, p<0.05。结论:临床肛周疾病运用康复新液冲洗治疗的效果较好,可帮助患者及早恢复。

  • 标签: 肛肠手术 康复新液 碘伏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愈合伤口中微血管生成数量增多与瘢痕的形成关系密切。在伤口愈合时,初始强烈的血管反应导致组织中血管密度远远超过未受伤的组织过量的血管生成与瘢痕形成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过量血管生成对于瘢痕形成的影响并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同时也可以肯定的是血管生成的方法能够减少瘢痕的形成。现总结了伤口愈合阶段中,血管生成与瘢痕形成相关的各个因素,从血管生成和消退,血管数量对瘢痕形成的影响,以及血管生成对愈合的影响,探讨了血管生成与瘢痕形成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伤口 愈合 血管生成 瘢痕
  • 简介:【摘要】研究并分析向控射频仪参与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6月在我院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于实验组患者使用向控射频仪进行治疗,1次/d,治疗时间共计2周,对于对照组,应用壳聚糖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在两组创口面积变化情况上,实验组在治疗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实验组50例治疗有效率为97.63%,对照组中50例,治疗有效率为82.00%,在治疗有效率上,实验组的数据也更为理想。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创伤患者,应用向控射频仪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向控射频仪 伤口愈合 组织再生 研究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实施在乳腺甲状腺手术切口愈合的具体效果。方法:时间段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乳腺甲状腺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抗菌药物治疗,参照组患者实施不抗菌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住院总费用等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抗菌药物 乳腺甲状腺 手术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面修复医用敷料对痔切除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行痔切除术的76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研究组和对照组(n=38),前者使用凡士林油纱条及创愈宁治疗,后者只使用凡士林油纱条换药,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创面修复医用敷料 痔切除术 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