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吴鞠通在著述《温病条辨》时,受到《伤寒论》的巨大影响。《温病条辨》系统地继承了《伤寒论》,并在继承中加以发展。具体体现在二个方面一、灵活运用经方,扩大应用范围;二、辨证治疗上对伤寒有所补充和发展。《温病条辨》遥承仲景,并多有创新,使仲景的学术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不愧为“羽翼伤寒”之作。

  • 标签: 吴鞠通 温痛条辨 证治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寒及副伤寒的针灸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体针疗法、电针体穴疗法、电针耳穴疗法的临床实践,对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论针灸治疗伤寒效果良好。

  • 标签: 伤寒 副伤寒 灸治疗
  • 简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伤寒和霍乱是地方病,可引起流行。在工业化国家,最常见于归国旅行者和返乡探望家人的移民。二者均为须申报疾病。最近二者病原体的基因组均已排序,为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认识的可能性。

  • 标签: 霍乱 伤寒 发展中国家 工业化国家 归国旅行者 发病机制
  • 简介:伤寒病袭来,整个纽约瞬间笼罩在极度恐惧的阴影之中。为避灾难,石油大亨拜斯比先生采取种种措施进行防范,却抵不过疾病的猛烈袭击。家中用人一个个接连倒下,拜斯比也难逃厄运。名侦探肯尼迪在伊夫琳小姐的授权下调查此案,随着伤寒病病源的揭示,一起妄图侵吞巨额财产的阴谋也浮出水面。

  • 标签: 伤寒病 肯尼迪 克雷格 投影放大 指印 传染病
  • 简介:霍乱和伤寒都是流行性疾病,许多发展中国家有局部流行。发达国家则多见于旅游返乡或移民归国探亲者。霍乱和伤寒均需要立即向卫生检疫部门上报。近期完成的霍乱和伤寒致病菌基因组序列测定将有助于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深入地研究。

  • 标签: 霍乱 伤寒 流行性疾病 卫生检疫部门 伤寒致病菌基因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伤寒论》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六经与标本中气的关系,六经对四诊八钢的体现,六经对八法的具体运用,《伤寒论》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等四个方面阐述。结论《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著作,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伤寒论》的临床指导意义
  • 简介:摘要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典型症状主要有持续性高热、玫瑰疹、脾肿大等。最显著的病理变化是小肠下部淋巴组织的增生与坏死,因此护理得当,密切观察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并且能够防治并发症,以便加速病情好转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伤寒 护理
  • 简介:摘要从《伤寒论》230条阐述正常舌苔形成原因乃“胃气和、三焦通畅”,故胃气失和、三焦气机不畅,则舌苔生变;对舌苔生变之治则,和胃气、畅三焦是也。

  • 标签: 《伤寒论》 舌苔 治则
  • 简介:经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是热病为汗病也,而何尝有所谓阴证哉?遍考《素问》《灵枢》诸经,并无阴证之名,故刘守贞论伤寒,无问三阴三阳,皆一于为热,而无有寒者。故曰伤寒无阴证,阴证乃杂病也。然而仲景则云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夫无热恶寒,则知无阳经之郁热,而发于阴,则知不从阳经之传入,故有四逆、理中之用。而谓伤寒之无阴证乎?不知伤寒之有阴证也。有真寒直中少阴经,而名为阴证者;有房欲伤肾,虚寒上下阴虚,而名为阴证者。

  • 标签: 阴证 无热恶寒 阳经 三阴三阳 四逆 虚寒
  • 简介:对105例伤寒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伤寒临床特征变异较大,热型以不规则热多见,占80%,肝脾大明显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玫瑰疹缺如,提示:伤寒临床呈非典型变化。

  • 标签: 伤寒 临床分析 患者 治疗方法
  • 简介: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且世界各地都有。

  • 标签: 猪副伤寒 猪沙门氏菌病 防治 猪传染病 败血症 坏死性
  • 简介:目的分析2012—2015年贵州省伤寒伤寒流行特征,掌握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2—2015年贵州省伤寒伤寒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贵州省共报告伤寒伤寒2933例,其中伤寒2124例(占72.41%)、副伤寒809例(占27.59%),年均发病率为2.11/10万,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市(州)分别是黔西南州(4.53/10万)、遵义市(2.75/10万)、贵阳市(2.72/10万)和六盘水市(2.19/10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病高峰为5—9月,共报告病例1621例,占总病例数的55.27%。男性1522例,女性1411例,男女性别比为1.08: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0—49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81.42%。职业分布以农民(1156例)、学生(604例)、散居儿童(321例)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9.41%、20.59%和10.94%。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病例血培养阳性率为1.61%(51/3170);分离菌株以伤寒沙门菌为主,共30株(占58.82%),其次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20株(占39.22%)。结论2012—2015年贵州省伤寒伤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部分地区发病率仍然较高,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标签: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地区3年来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情况,寻找原因并提出控制的方法。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2007年的伤寒及副伤寒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报告78例伤寒、副伤寒病例,其中伤寒26例,副伤寒52例;男性54例,女性24例,男女性别比为1:0.44;发病最高的年龄段为20~29岁,占48.7%;发病人群主要为工人雇员,占59.0%;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夏秋季病例相对较多,但月份集中程度不明显。结论深圳地区伤寒、副伤寒的发病呈常年散发,以副伤寒为主。年轻的男性外来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工厂区和出租屋村的街边饮食摊档进行监督和管理。

  • 标签: 伤寒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东部沿海地区67年间伤寒、副伤寒发病及死亡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系统分析1950—2017年宁波地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和暴发数据,用PASWStatistics软件统计分析与模型拟合检验。【结果】1950—2017年宁波市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29583例,发病以20~50岁年龄的青壮年为主;发病呈周期性波动,冬春季为发病高峰,与国内其他地区秋季发病高峰明显不同;暴发疫情以水源和食源性传播为主。【结论】宁波属于伤寒、副伤寒历史高流行区,发病与水源污染和居民生食、半生食海鲜的饮食习惯有关。沿海地区加强水源、粪便管理和贝类海产品卫生监管,开展健康宣教、改变居民生活习俗是控制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主要措施。

  • 标签: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暴发
  • 简介:郝印卿,男,58岁,湖北中医学院伤寒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伤寒论》专家洪子云教授和李培生教授。1981年毕业,现任山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郝教授舌耕之余。阐编撰出版《中医多选题题库·伤寒分册》、《中医学问答题库·伤寒分册》等论著七部,发表《论伤寒内经是脏腑、经络、气化的有机结合》、《伤寒论·递变源流叙议》等学术论文30余篇。

  • 标签: 《伤寒论》 中医学院 李培生 内经 脏腑 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