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在美丽的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东北部,有一座与现代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建筑群,这就是伪满皇宫博物院,它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寓廷遗址,现已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和内涵多重的世界警示性教育基地。

  • 标签: 伪满皇宫博物院 末代皇帝 建筑风格 伪满洲国 爱新觉罗 教育基地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我国东北三省出现的所谓"满洲帝国",既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企图长期侵略与霸占中国领土的产物,也是以溥仪为首的清朝封建专制残余势力不肯退出历史舞台、企图借助洋人的势力复辟封建统治的怪胎.在日本人的胁迫下,这些封建残余势力形成了伪满卖国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傀儡.新中国成立后,有60名伪满卖国集团罪犯被羁押在战犯监狱接受改造,逐步走向新生.

  • 标签: 伪满战犯 战犯集团 改造纪实
  • 简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武装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3月9日,日本炮制了伪满洲国,从此,东北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之久苦难和屈辱的生活。现把我多年搜集的一些伪满时期的证件和票据展现给广大读者,这些沾满血泪的历史实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东北地区广大民众的真实生存状态。

  • 标签: 伪满时期 吉林省桦甸 康德 历史 农民 永吉
  • 简介:伪满皇宫博物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东北角,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的宫殿遗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恶产物和历史见证。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8月恢复建立伪皇宫陈列馆。

  • 标签: 伪满皇宫博物院 勤民楼 溥仪 缉熙楼 怀远楼
  • 简介:“九一八事变”之后仅几个月,日本便占领全东北。由汉奸组成的“地方维持会”开始执掌东北三省,设立财政厅主管各地税收。到1931年底,三省伪财政厅陆续下发了税收公告,以民国时期的捐税局为班底,沿袭民国的基本税制和征收办法,同时对一些税种进行了调整。由于战乱,所收税款不及同期一半,主要用于各级维持会的开支。

  • 标签: 伪满州国 税收政策 殖民税收 征税范围 税率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中国东北,把东北变成了其殖民地,为了掩饰其侵略罪行,扶植了傀儡皇帝溥仪,建立了所谓的“满洲国政府”,通过伪满洲国来掠夺东北丰富的经济资源,为其国内需求和侵略战争服务。

  • 标签: 伪满洲国 经济概况 经济性质 工业经济 民族工商业
  • 简介:<正>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东北成立.该伪政权采取了鼓励留学日本的政策,以便训练为日满合并效力的骨干分子,培养汉奸政权的中坚及接班人.除以各种形式派遣公费留学生外,还重用留学回国人员.1936年末,伪满统治下的东北各主要城市举行第一次留学生考试,卒业者全部被伪政府及各特殊会社录用.从而使留学日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职位的诱惑下,一些青年乐于赴日镀金.更有一些汉奸亲日分子,为表其对日本侵略者的忠心,都积极地将子女送往日本.由此造成了公费、自费留日者络绎不绝,人数大大超过关内同期留日学生数的现象.据1936年“日华学会”统计,在5909名中国留日学生中,伪满的学生有1833人,几乎占到1/3.

  • 标签: 中国留日学生 留学日本 合并效力 留日运动 伪满洲国 亲日分子
  • 简介:伪满洲国作为1932年日本在占领东北后建立的傀儡政权,在其统治的14年期间,日本不断通过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侵略,进行专制统治。在文化侵略领域,通过视觉宣传进行欺骗性的思想渗透,培养“顺民”,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培养后方力量。

  • 标签: 文化侵略 日本 伪满时期 视觉 专制统治 傀儡政权
  • 简介:伪满洲国成立后,在东北建立了一整套殖民教育体系.办教育首先要有师资队伍,因而日伪当局把教师的素质看成是推行奴化教育的关键.因此,十分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师范教育体系,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教师的规章制度.

  • 标签: 伪满 在职教师 教育 特点
  • 作者: 孙文慧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7-08-18
  • 出处:《知识-力量》 2017年第8期
  • 机构:孙文慧[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青年项目“伪满时期日本作家作品中侵略性倾向研究”阶段性成果。
  • 简介:摘要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从此,我国东北进入长达14年的沦陷期。在此期间,数百名日本作家来到伪满洲国,创办许多综合性杂志和报纸副刊,并创作发表大量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伪满时期独具时代特色的伪“满洲文学”,可以说,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日本殖民统治的产物,展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文化侵略。

  • 标签: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积极扶植溥仪为首的伪满傀儡政权,建构适合殖民侵略的内政机关,向社会推行奴化教育。警察训化是奴化教育的特殊类型,通过向警察灌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东亚新秩序"等奴化思想,建立辅助殖民统治的忠诚暴力工具。伪满时期东北警察训化机构由学校和训练所组成,依中央、省、县三级行政体制设置,训化内容以学科、术科及日常训育为主,培养了数量庞大的忠实警察群体,使之成为日本控制东北基层社会的主要力量,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活动及日本实施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辅助工具。

  • 标签: 伪满洲国 警察 训化体系 社会控制
  • 简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把对13关系寄托在“国联”①的“裁决”上。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和“国联”的绥靖政策,13本侵略者仅用4个月时间就占领了3倍于它本土的东北全境。围绕着如何统治拥有3000万人口的东三省问题,13本统治集团内部曾持二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是赤裸裸地径直要求把东北并人13本国土;第二种意见则是提议成立伪政权以遮人耳目,

  • 标签: 陈宝琛 伪满时期 溥仪 郑孝胥 中国 福建
  • 简介:抗日救亡时代主潮的影响、现代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等促成了以《生死场》为代表的萧红前期小说创作中的反帝爱国特色的形成。四十年代,女性作家的情感记忆压倒了占据时代主导地位的男性话语,伪满前后的东北地域文化以民间狂欢节的形式在《呼兰河传》等小说创作中鲜明地呈现出来,拓展了人们对特定时期东北乡村社会及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标签: 伪满 乡村社会 广场 狂欢 东北地域文化
  • 简介:据史料记载,早在元朝时期,就有俄国人来华定居,当时称“斡罗思”人。到了清朝,由于战争,更多俄国俘虏在华定居,他们被称为“阿尔巴津人”。1897年,随着中东铁路开工修建,俄国人纷至沓来。有统计称,到1912年,在哈尔滨一地居住的俄国居民就达43091人。1917年十月革命后,大批旧俄贵族、企业家、白军将领和医生等流亡世界各地,其中不少人来到中国。1922年,黑龙江省的俄国居民已达20万。

  • 标签: 伪满洲国 俄国人 十月革命后 史料记载 元朝时期 中东铁路
  • 简介:近代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的鸦片问题持续严峻,尤其在伪满洲国时期,鸦片进一步肆虐,给当时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伪满洲国时期的朝鲜系作家创作了一系列有关鸦片题材的作品。如姜敬爱的《麻药》,玄卿骏的《流氓》《心的琴线》《回转的人生》以及金昌杰的《青空》。鸦片作为一种殖民手段,毒化人们的身心,日伪当局还通过所谓的鸦片断禁政策垄断鸦片的流通,确保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和财源。本文通过研究朝鲜系作家的鸦片叙事,发现了伪满洲国朝鲜系作家鸦片叙事母题处理手法上的相似性,作品大多描述了男性中毒者的形象以及直接参与鸦片走私的朝鲜人的形象。在主题上,这类鸦片文学一般委婉地揭露并批判了日伪当局的鸦片政策,同时真实地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病态的“满洲”。

  • 标签: 伪满洲国 朝鲜作家 鸦片文学 鸦片政策
  • 简介: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帝国主义为控制中国东北的工业、农业、金融等重要经济部门,建立了伪满洲兴业银行,对资金进行掠夺,以建立起殖民地经济,为其侵略战争服务。本文就伪满洲兴业银行的产生背景、建立、发展以及消亡进行阐述。

  • 标签: 伪满洲兴业银行 建立 发展 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