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近年来,随着小儿外科手术的发展,0—3岁患儿逐年增多,在临床实践中,0~3岁患儿由于头小、躯体短,躺在标准的手术床上,上肢及下肢较难固定,给手术的体位安置带来了很多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于2015年设计了小“人”形体位用于患儿手术的体位安置,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体位垫 设计 小儿外科手术 三级综合性医院 体位安置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摆放安全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和病人安全的基本保证。方法制作改良的自粘式可调整型俯卧位体位。结果术野暴露充分,术者满意,手术的顺利完成。患者舒适,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探讨、改革、创新,提高手术室护士合理安置俯卧位的基本功,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让患者感到安全、舒适。有利于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降低了因体位不当带来的风险。

  • 标签: 俯卧位 体位垫 制作 应用 体会
  • 简介:目的:研制适合于手术俯卧位使用的俯卧体位,以便于安置俯卧位手术患者的体位,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方法:根据人体工程学及手术特点需求,采用慢回弹记忆海棉、聚氨酯(PU)皮革等材料,设计研制出集胸部、腹部于一体的便捷式俯卧体位。结果:便捷式俯卧体位美观,柔软舒适,结构稳定,抗张力高,承重量大,适合后颅窝、背部、脊柱、颈、胸、腰椎间盘以及臀部等部位手术使用,便于患者俯卧位的手术快速展开,可充分暴露手术野,便于手术操作;增加了与患者接触面积,具有良好的防震和缓冲性能,可有效避免患者压疮的发生,且X射线穿透性好、便于术中定位。结论:便捷式俯卧体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安全舒适,体积小巧便捷,有利于手术体位摆放,可快速展开、撤收,并可清洗和消毒,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便捷式 俯卧位 体位垫 手术 研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骨科下肢体位的研制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将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采用中药决明子制作的下肢体位抬高患肢为实验组对患者进行护理,采用托马式架抬高患肢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间的恢复时间,后遗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其出现后遗症的患者例数也明显比对照组少。结论采用中药决明子制作的下肢体位抬高患肢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操作简单,具有很强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骨科护理 下肢体位垫 研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适时体位干预及改进体位用于甲状腺手术病人的价值探讨。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3年1月,止于2023年5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我院开展甲状腺手术病人,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甲状腺手术病人病例数为72,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6;其中常规手术体位及普通体位用于对照组,适时体位干预及改进体位用于实验组,就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两组不同体位干预及体位病人舒适度比较,实验组烦躁出汗、呼吸频率加快、颈部悬空酸痛、挪动手术体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舒适度更好,P<0.05;两组病人手术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手术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病人治疗期间采取适时体位干预及改进体位,能够优化手术治疗期间病人舒适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对于病人手术治疗影响。

  • 标签: 甲状腺手术病人 适时体位干预 改进体位垫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固定方法,比较利用真空与不用真空时0位源皮距的改变情况。方法利用真空为胸腹肿瘤患者进行模拟定位,并将50例胸腹部肿瘤病人进行背后野,背侧野治疗时,利用真空与否的源皮距(SSD)的误差比较。结果利用真空对胸腹部肿瘤患者的体位固定具有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同时真空本身对患者后背具有桥梁支撑作用。结论真空固定体位是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简便易行,作用良好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护理工作中下肢体位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2年9月间到我院就诊的骨科患者1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采用下肢体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布朗氏支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间的恢复时间、后遗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其恢复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其出现后遗症的患者例数也明显比对照组少。结论下肢体位较传统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但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具有很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骨科护理 下肢体位垫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NICU危重患儿在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中应用流体体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22年11月-2023年3月期间60例NICU危重患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儿均实施常规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观察组30例患儿采用流体体位预防压力性损伤。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0,30例危重患儿使用流体体位,均无压力性损伤发生,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3.3%,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流体体位垫 NICU危重患儿 压力性损伤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手术室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手术室体位摆放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时间为分组依据,分别于推行前(2017年6月-2018年1月)、推行后(2018年4月-2018年10月)这两个时段,各抽取76例样品量,依次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分别实施常规体位摆放管理、品管圈管理。结果观察组手术室体位合理放置率高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评分均较活动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用于手术室体位摆放,可提高体位合理放置率。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室 体位垫摆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管理的科学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品圈知识培训1,选定活动主题,通过现状分析,查找主要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并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体位使用不良缺陷从211例降到实施后60例,目标达标率为146%,护理质量,安全意识增强。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手术体位的管理,减少体位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良率,提高临床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室 手术体位垫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体位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间手术室的所有体位实施精细化管理,并观察实施效果。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手术室体位未出现丢失或交叉混淆事件;实施前手术医生满意率为93.33%,实施后为98.67%,实施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施前手术室体位细菌感染超标率为36.67%,实施后为6.67%,实施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手术室体位行精细化管理有利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减少细菌感染超标现象的发生,促进手术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手术室 体位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体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手术患儿52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4月份到2020年4月,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体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为26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手术室 持续质量改进 体位垫管理 压疮
  • 简介:摘要探讨采用“体位套餐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通过改进前后两种管理模式在取用耗时、一次准备正确率比较,发现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护士无效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手术室体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 标签: 体位 套餐 手术室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体位联合医用敷垫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皮肤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2组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术后1h、术后24h)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无皮肤红的9例,出现皮肤轻压红的26例,皮肤暗红的15例,术后1h红未能消退的9例,术后24h红未消退的6例;观察组无皮肤压红的19例,轻红的30例,只有l例暗红。术后1h红未能消退2例,术后24h皮肤压红均能消退。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应用体位联合医用敷进行皮肤保护,可减轻患者术后的不适感,防止压疮产生。

  • 标签: 体位垫 医用敷垫 压疮 脊柱后路
  • 简介:摘要:目的:体位联合医用敷垫在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压疮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诊的52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将体位联合医用敷运用在护理中。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水疱、皮肤暗红、皮肤轻红、无皮肤红0.00(0/26)、23.08(6/26)、38.46(10/26)、38.46(10/26)和0.00(0/26)、7.69(2/26)、23.08(6/26)、69.23(18/26),有差异,(χ2=0.000、15.061、15.358、31.634,P=11.000、0.001、0.001、0.00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1小时后压红消毒、2小时后压红消毒24、2和18、8,χ2=20.124、10.035,P=0.001、0.001,有差异,(P<0.05)。结论: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压疮采取体位联合医用敷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皮肤受压情况,患者皮肤红转归情况良好,这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体位垫 医用敷垫 预防脊柱后路手术 术中压疮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体位联合医用敷垫在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压疮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诊的52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将体位联合医用敷运用在护理中。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水疱、皮肤暗红、皮肤轻红、无皮肤红0.00(0/26)、23.08(6/26)、38.46(10/26)、38.46(10/26)和0.00(0/26)、7.69(2/26)、23.08(6/26)、69.23(18/26),有差异,(χ2=0.000、15.061、15.358、31.634,P=11.000、0.001、0.001、0.00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1小时后压红消毒、2小时后压红消毒24、2和18、8,χ2=20.124、10.035,P=0.001、0.001,有差异,(P<0.05)。结论: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压疮采取体位联合医用敷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皮肤受压情况,患者皮肤红转归情况良好,这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体位垫 医用敷垫 预防脊柱后路手术 术中压疮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楔形体位联合气腹压力控制技术在腹腔镜盆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腹腔镜盆腔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腹腔镜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100)常规组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和常规气腹压力进行腹腔镜手术,研究组患者采取楔形体位联合气腹压力控制技术进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血气指标以及肩颈部疼痛、低氧血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0min,研究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6.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0、20、30min时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研究组患者肩部疼痛发生率为13.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理及生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形体位联合气腹压力控制技术减少了腹腔镜盆腔手术术后肩部疼痛及低氧血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且对患者术后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盆腔手术 气腹压力控制 楔形体位垫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接受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时的体位固定技术。方法此文分析资料是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本医院收入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11例患儿,全部患儿的体位固定技术均采取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分析患儿放疗之前及之后各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和体位误差。结果患儿行全脑全脊髓放疗之前及之后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分别是0.1mm-0.5mm、0.1mm-1.0mm、0.1mm-1.0mm,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误差分别是(0.3±0.1)mm、(0.3±0.1)mm、(0.3±0.1)mm。结论对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儿童采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体位固定技术呈现较优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体位误差,提升体位固定准确性。

  • 标签: 儿童 全脑 全脊髓 放疗 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体位固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