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90例牙周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固定义齿治疗,而对照组采用活动义齿治疗。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并对两组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比最终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两组之间的疗效对比,均具有显著性(P<0.05);与此同时,对照组中出现疼痛、出血和发炎的患者,分别为3例、3例、4例,而治疗组有疼痛出血的患者,各1例出现发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副作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牙周炎的修复中,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都有很好的效果,但固定义齿治疗效果更好,且对患者的咀嚼功能有较大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市政桥梁是一个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保障,它让人们跨越自然屏障,减少交通中的相互影响,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桥梁贯通东南西北连接四面八方,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堵塞,还成为现代化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桥梁年龄的不断增长及城市车流量的不断增加,年代久远的桥梁开始出现或多或少的病害,这些病害严重影响到桥梁安全使用性能,如不能及时发现修复将会造成桥梁主体结构的破坏。市政桥梁还在城市交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因此桥梁需要定期的检查及加固修复,这样才能保证桥梁的安全使用。桥梁铰缝破损是桥梁病害的一种,对桥梁主体结构起到严重的破坏作用,若按常规修复办法,破坏桥面铺装层从上部修复,势必长时间中断交通,影响人们的通行不便而引起诸多社会问题,也大大增加了修复施工成本,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本文结合具体的市政桥梁铰缝修复工程,分析了在不中断交通情况下桥梁铰缝破损的原因及铰缝修复施工的技术方案,以增强桥梁的耐久性及结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修复治疗中采取固定-活动联合义齿与活动义齿的应用效果。方法:加入本次研究的对象为采取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共计58例。上述患者纳入时间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采取随机法进行分组,一组设定为对照组采取方法为活动义齿修复,另一组设定为实验组采取方法为固定-活动联合义齿修复,每组均为29例。观察两组修复1年后治疗有效率、牙齿再丧失率、口腔问题产生率、义齿保养合格率。结果:牙齿再丧失率及口腔问题产生率实验组相比对照组低,义齿保养合格率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治疗中采取固定-活动义齿联合修复效果较佳,减少牙齿缺失以及口腔问题的产生。
简介:摘要:本文简述蜂窝板的复合结构及优缺点入手,用对比形式阐述蜂窝板使用时间、温度、湿度对其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在外力作用下对蜂窝板破坏性实验,从而引申论述开裂、起层、曲翘变形以及受外力冲击产生断裂的修复方法,从而达到以修代换,节本提质的目的。
简介: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壤是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的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类自身健康。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土壤超标率为19.4%,其中镉(Cd)、汞(Hg)、砷(As)、铜(Cu)、铅(Pb)、铬(Cr)、锌(Zn)、镍(Ni)均有不同程度超标,以Cd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为7.0%。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hm2农田受到了污染,每年生产的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t。降低农田土壤污染风险是实现农产品安全的基本保障,亟需对土壤中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有效管控和治理。其中,开展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估与来源解析是土壤污染风险精准管控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土壤环境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简介:摘要:新形势下,国际国内面临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可持续能源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这也给了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的机遇。对于环境岩土工程领域学者和从业者,如何通过创新和学科交叉的合作和努力,从理论、技术、管理、实践等方面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并化挑战为机遇,是亟需厘清的重点。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学会(ISEG)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新形势下环境岩土工程的机遇和挑战”研讨会于2021年7月13日至14日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显示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新进展:①“双碳”目标引领环境岩土工程发展;②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日趋重要;③新兴技术助力环境岩土工程上新台阶。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①环境岩土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②绿色生态修复及高效灾害预防;③基于新兴技术的深度学科交叉。
简介: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壤是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的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类自身健康。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土壤超标率为19.4%,其中镉(Cd)、汞(Hg)、砷(As)、铜(Cu)、铅(Pb)、铬(Cr)、锌(Zn)、镍(Ni)均有不同程度超标,以Cd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为7.0%。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hm2农田受到了污染,每年生产的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t。降低农田土壤污染风险是实现农产品安全的基本保障,亟需对土壤中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有效管控和治理。其中,开展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估与来源解析是土壤污染风险精准管控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土壤环境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简介:摘 要 如果管道修复采取路面开挖方式,容易造成道路堵塞、环境破坏、地面起伏和工程扰民等问题,因此可以采用非开挖修复的施工工艺,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上述负面影响。通过现场勘查、成本考量与可行性探讨,确定对某涉铁De315给水管道应用IH非开挖内衬修复技术进行老旧管道破损修复,其中复合材料软管采用折“U”穿插修复方法,穿插内衬管前后利用CCTV可视化检查。该项技术实施工期短、施工方便且环境友好,修复后运行近两年状态良好,认为该工艺适用于铁路、高速公路等下穿管道的修复,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