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研究团队先后在3家临床医院进行了5例脊髓损伤修复手术。术中首次开展了神经再生胶原支架复合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首次探索了在术中电生理检测条件下清除脊髓瘢痕组织,手术过程顺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干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1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神经干细胞修复治疗。根据SCI评价标准,对患者术前机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研究中,8例患者ASI分级提升,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73%。结论神经干细胞为脊髓损伤治疗带来了曙光,其在治疗脊髓损伤中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并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肯定。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神经干细胞移植将为脊髓损伤治疗带来更好的疗效,为越来越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脊髓损伤 修复治疗
  • 简介:SCs移植入SCI部位促进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具体机制如下,促进SCI后神经元的功能恢复以及神经轴突的再生,  细胞移植可以通过改变SCI后的病理过程从而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 标签: 修复脊髓 损伤进展 移植修复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引起细胞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使患者的感觉能力或运动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最终导致截瘫或四肢瘫痪。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人员在神经保护药物、生物材料、干细胞技术、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可能被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尽管在院前护理、医疗和外科管理以及康复治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但许多脊髓损伤患者仍然经历着严重的神经系统残疾,且许多基础研究中的治疗方法在转化为临床试验时没有显示出相关疗效,因此,可能需要同时利用多种治疗方法的组合疗法来达到满意的结果。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探索的脊髓损伤病理生理学机制、脊髓再生的影响因素及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的治疗策略,并强调了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方向。

  • 标签: 脊髓损伤 病理生理学 神经保护 神经再生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临床疾患.据统计发达国家的SCI发病率为28.3~45人/百万人/年,在美国每年有11000人遭此损伤[1];我国发病率虽较低,约6.7人/百万人/年,但每年也有1万余人遭此损伤,且以中青年胸腰段损伤最多.外伤性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促进诱导神经纤维生长:如给予多种促进神经生长的神经营养因子或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为再生的轴突提供桥梁及管道、提供能支持引导神经生长的雪旺氏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二是消除抑制轴突生长的因素:如减少脊髓断端囊腔和瘢痕组织生成以及一些抑制性生长因子产生等.近20多年,尤其是近10余年来随着基础医学、临床研究和材料、工程学等各学科的发展以及相互渗透,在脊髓损伤的研究方法、损伤机制、损伤严重评定、诊断治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 标签: 急性脊髓损伤 修复 胚胎组织移植 外周神经移植 雪旺氏细胞移植 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斑马鱼能够做一件神奇的事情:它的脊髓在被切断后能够完全愈合,但是对人类而言,这是一种瘫痪性的经常是致命性的损伤。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观察斑马鱼修复它们自身的脊髓损伤时。他们发现一种特定的蛋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可能导致人体组织修复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当斑马鱼被切断的脊髓经历再生时,一种桥状结构会形成。首批细胞延伸一段为它们的自己长度的几十倍的距离。并且跨过这种损伤产生的宽宽的切断口将切断的脊髓连接起来。神经细胞随后也这样做。到8周时,新的神经组织填充这个切断口。因而这些斑马鱼完全逆转了它们的严重瘫痪症状。

  • 标签: 脊髓损伤 组织修复 CTGF 蛋白 神经细胞 瘫痪症状
  • 简介: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担。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受损神经元和轴突不能再生,因为成熟的神经细胞是不能分裂的,损伤后神经细胞只能被胶质细胞所填充而形成胶质瘢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脊髓损伤 修复 神经细胞 胶质细胞 经济损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54只雌性Wistar大鼠,使用脊髓损伤打击器制备大鼠脊髓挫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仅咬除T10椎板)、脊髓损伤组和脊髓损伤+阿加曲班组(阿加曲班组),每组18只。分别在造模前及伤后7,14,21,28,35,42 d利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伤后42 d检测各组大鼠后肢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运用HE染色观察损伤区域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比较空洞大小。结果伤后7 d,阿加曲班组BBB评分[(3.7±0.5)分]及斜板试验[(28.0±2.6)°]较脊髓损伤组[(3.3±0.5)分、(24.3±1.9)°]有明显改善(P<0.05)。伤后42 d,阿加曲班组BBB评分[(13.0±0.8)分]及斜板试验[(50.7±2.7)°]达到峰值,且明显优于脊髓损伤组[(9.7±1.3)分、(40.5±2.7)°](P<0.05);而阿加曲班组伤后BBB评分及斜板试验均低于假手术组[(21.0±0.0)分、(60.0±0.0)°](P<0.05)。伤后42 d,阿加曲班组SEP潜伏期[(25.0±0.9)ms]较脊髓损伤组[(31.5±1.9)ms]明显缩短,波幅[(2.1±0.1)μV]较脊髓损伤组[(0.5±0.1)μV]明显升高(P均<0.05);而潜伏期和波幅较假手术组[(19.5±1.0)ms、(2.8±0.1)μV]延长或降低(P均<0.05)。阿加曲班组MEP潜伏期[(11.5±1.0)ms]较脊髓损伤组[(17.5±1.1)ms]明显缩短,波幅[(4.8±0.8)μV]较脊髓损伤组[(2.8±0.7)μV]明显升高(P均<0.05);而潜伏期和波幅较假手术组[(7.5±1.0)ms、(7.5±1.0)μV]延长或降低(P均<0.05)。HE染色结果显示,阿加曲班组损伤中心区域空洞面积[(0.35±0.04)mm2]较脊髓损伤组[(0.71±0.05)mm2]明显减小(P<0.05)。结论阿加曲班可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组织,抑制脊髓空洞形成,促进其后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脊髓损伤 阿加曲班 炎症 凝血酶
  • 简介:每年,由于交通事故等意外而造成脊柱受损的患者数以万计,然而,与之对应的是,目前医学界并没有一种成熟的方法能够有效的修复这种损伤。

  • 标签: 脊髓受损 复方 美国 交通事故 医学界
  • 简介:目的水凝胶是含水量高和体表面积大的化学性惰性合成高分子,当植入到脊髓组织中,为细胞和轴突提供力学支持。本研究对修复脊髓损伤水凝胶制备、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交联的水凝胶由2-甲基丙烯酸羟(HEMA).2乙基三甲基氯化物(methacryloyloxy,MOETACL)共聚物合成。利用氯化钠(NaCl)微粒制备水凝胶的孔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结果计算水凝胶在单位体积上的孔隙数,孔的平均直径和平均体积。以HEMA.MOETACL为基础的水凝胶在其组成上具有显著特征。结论均质多孔的水凝胶,其在修复脊髓损伤的生物特性上具有显著特征。

  • 标签: 水凝胶 脊髓损伤 生物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常见的脊柱骨折合并伤,可导致患者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甚至瘫痪。外泌体作为纳米级的细胞微粒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已受到广泛关注。脊髓损伤时来源于脊髓组织细胞的外泌体对损伤进程与组织修复产生影响;另外,外泌体可作为脊髓损伤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案也被广为研究。笔者就脊髓组织中各类细胞外泌体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多种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脊髓损伤中的修复作用进行综述,加深对外泌体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认识,为研究脊髓损伤病程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脊髓损伤 外泌体 信息传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0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细胞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干细胞组均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构建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脊髓打击损伤,只行手术暴露。模型建立24 h后,干细胞组大鼠尾静脉注射0.2 ml BMSCs单细胞悬液(2×106个细胞);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同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价造模后第1、4、7、15、30天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造模后第30天,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尼氏染色分析大鼠脊髓组织中尼氏小体与神经元的变化。结果相对于模型组[(1.82±0.84)、(3.38±0.88)、(5.83±1.36)分],干细胞组大鼠造模后第7、15、30天的BBB评分[(5.68±0.82)、(10.25±1.55)、(13.25±2.36)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造模后第30天,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TNF-α、IL-1β和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脊髓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神经元及尼氏小体数量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尾静脉移植BMSCs可显著改善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其可能是通过调控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PGE2的表达加快脊髓组织神经元的修复,进而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脊髓损伤 间质干细胞移植 神经元 炎症因子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在脊髓脊膜膨出中的治疗潜能。方法贴壁法提取和培养SD雄鼠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标志物表达,并鉴定其向成脂和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8只孕鼠在孕10 d接受全反式维甲酸灌胃处理,孕15 d时向每个羊膜腔内交替注射ADSCs细胞悬液或PBS。孕21 d将有脊髓脊膜膨出(meningomyelocele,MMC)缺损的胎鼠根据羊膜腔内注射液体分为实验组(注射ADSCs,36只)和对照组((注射PBS,24只),记录并比较胎鼠顶臀长和体重数据及骶尾部皮肤缺损面积。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组胎鼠脊髓组织中NeuN、PCNA、Cleaved caspase 3、IL-1β、GFAP和Iba-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膀胱组织中αSMA、SMMHC、Cx43和β3-微管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DSCs镜下呈纺锤形,贴壁生长,表面阳性表达CD29、CD44、CD73和CD90,阴性表达CD11b/c、CD34和CD45,符合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特点;可成功诱导为成脂和成骨细胞。羊膜腔内注射ADSCs后,MMC胎鼠骶尾部皮肤缺损面积显著减小,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胎鼠脊髓组织中GFAP、Iba-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膀胱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两组胎鼠脊髓和膀胱组织中其余蛋白表达水平无差异。结论羊膜腔内注射ADSCs治疗可为干细胞胎内治疗MMC及继发的膀胱功能障碍提供有益探索。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源性膀胱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缝隙连接蛋白43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临床上预后非常差,患者多伴有终身残疾或瘫痪,调控神经干细胞(NSCs)修复脊髓损伤被一致认为是治疗该类疾病极具潜力的选择。我国人口基数大、脊髓损伤患者数量较多,积极调控脊髓NSCs对于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有着重要意义。内源性NSCs避免了外源性干细胞移植的诸多不利因素,在治疗脊髓损伤方面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Wnt信号通路在NSCs的分化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关于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过程中NSCs增殖和分化的分子机制目前仍尚未完全了解。本文主要阐述Wnt通路调控NSCs在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再生 Wnt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多、预后差、致残率高,是医学研究的难点。目前,如何完善脊髓损伤注册登记系统、规范目前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进一步推进基础研究并转化为临床研究等问题仍未能解决。为了解中国在颈胸椎脊柱脊髓损伤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笔者总结中国脊髓损伤流行病学研究、规范化治疗和修复机制研究概况,为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脊髓损伤 流行病学 临床方案 细胞移植 脑-机接口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种外伤性疾病,可导致人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个体的损伤平面以下常出现永久瘫痪、感觉丧失等症状,使得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脊髓损伤的部位常出现不利于修复的微环境、瘢痕及炎性反应,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治疗措施。现有的治疗方式常使用生长因子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但是由于不同种类的生长因子穿越血-脊髓屏障的能力不同,无法在病变部位达到足够的浓度或维持足够长的治疗时间,导致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的疗效不佳。而水凝胶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水凝胶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材料支架,可以搭载生长因子实现原位给药,同时保护生长因子不被降解。此外,水凝胶还能够起到生物支架作用,填充损伤后形成的脊髓空腔,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本文就近五年关于水凝胶结合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脊髓损伤 生物材料支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其生物学效应十分广泛,可促进中枢及周围神经元的生长、存活及分化。至今,对BDNF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尤其是其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因此,本文就BDNF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作一介绍。

  • 标签: 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