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缩短患者门诊西药房时间,不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过程将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时间为主题,根据品管圈的方法开展以“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时间”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结果通过制定绩效考核方案、优质服务考核方案、加强设备维护、优化药房布局、优化取药流程等六方面的措施,患者平均时间由46.76min缩短至18.74min,目标达成率为158.6%,圈员们的积极性、责任感等均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远远超过预期目标,在门诊西药房的活动取得成功,可作为提高科室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品管圈 候药时间 门诊西药房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缩短西药房高峰期患者时间,提高西药房事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分析西药房工作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结果利用PDCA循环管理法,西药房高峰期患者时间从活动前的11.6min下降到4.7min,活动效果明显。结论利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目的地改善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缩短患者时间,提升科室管理水平,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 候药时间 对策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品管圈护理对患者出院带药时间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抽取我科在品管圈活动前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出院的130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品管圈活动开展时出院的患者1218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出院带药时间进行调查。结论运用品管圈护理对患者出院带药时间进行干预,不仅缩短了病人的时间,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出院带药流程 品管圈护理 候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如何缩短门诊患者等候取药时间。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查找、研究、总结门诊患者等候取药时间长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和措施。结果患者平均等候取药时间由原来的7.7分钟降为3.7分钟,降幅57%。结论通过品管圈管理活动,结合医院自身特点,改善服务流程,科学制定对策与措施,可有效缩短了门诊患者等候取药时间

  • 标签: 门诊患者 等候取药时间 品管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442-01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使用品管圈活动对在门诊药房当中的患者产生的时间上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2017年1月到5月日常工作期间抽取若干天取门诊患者时间长短取平均值,将其作为对照组;另外从同年10月到次年2月期间实行品管圈活动之后的门诊日常工作中抽取若干天计算平均时长,将其作为研究组。计算两组的时长,另外对择取时间段当中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满意程度,做以对照。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研究组的患者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P<0.05;另外,在满意程度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P<0.05。结论门诊药房当中实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缩短时长,令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候药时间 门诊药房 品管圈活动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药房的智能化工作流程优化及对患者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在本院门诊药房取药的患者118例进行随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者是在医院门诊药房系统优化前在门诊药房取药的患者;研究组的患者是在医院门诊药房系统优化后来门诊药房取药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时间和满意度情况;对比工作流程优化前后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结果:研究组使用智能化工作流程的取药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随着智能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的将医院门诊药房的工作流程进行智能化的改善和优化是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门诊药房的工作流程智能化不仅可以大大将患者的时间缩短,还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促进医院门诊药房往智能化方向进行发展对医院门诊药房的实际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对医生和患者来说是一项双赢的措施,且实际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 标签: 门诊药房智能化 工作流程优化 候药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论证和推演,对各种氦质谱细漏检测方法给出了当细漏氦气测量漏率判据R_(max)小于粗漏判据相应的氦气测量漏率判据R_(0max)时,定量拓展细漏检测最长时间的公式,并给出了保持被检件内部氦气分气压不低于0.9倍的正常空气中氦气分气压P_(HeO)的方法。

  • 标签: 氦质谱 细漏检测 最长候检时间 定量拓展
  • 简介:多年来,我们总认为只要按时、定量用药,其疗效肯定是恒定可靠的,而且也已习惯于千篇一律的用药方式.但是,随着"时间药理学"-这门研究用药时间奥秘的边缘学科的兴起,发现许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因为给时间不同,药物在人体内所产生的药效,毒副作用有着显著的差别.因此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对具有时间节律,未能引起重视的某些药物加以综述,供临床应用时参考.

  • 标签: 常用药物 药时间 药物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用抗菌药物的给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式对国内外常用抗菌药物的给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浓度依赖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和两性霉素B,时间依赖性药物包括唑类和氟胞嘧啶、β-内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结论在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过程中,要结合体质适应能力检查参数、最佳给时间等对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评估,并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给药方案。

  • 标签: 常用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药效发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用抗菌药物的给时间及合理用药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接受治疗的奇偶数顺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常规组在治疗中由主治医生根据个人的经验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实验组由主治医生和药师结合制定详细的计划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合理用药性以及按照不同方法服药后的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97.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常用 抗菌药物 给药 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精细化药房管理在减少高峰期西药房时间及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西药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月-2019年6月西药房常规管理作为实施前,于2019年7月-2020年1月期间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实施后,观察实施前后高峰时期、调配处方时间、调配差错、满意度情况。 结果 实施后平均时间、平均处方调配时间均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高峰时期调配差错无差异,P>0.05。实施后服务态度、用药行为嘱咐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精细化药房管理能够减少高峰期西药房时间,并降低处方调配差错,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能够改善西药房整体管理情况。

  • 标签: 精细化药房管理 高峰期 西药房 候药时间 处方调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对中医证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5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为对象,对如上病患进行艾结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临床中医证程度。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较,各项中医证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使用艾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中医证,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艾药结合 桥本氏甲状腺炎 中医证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病降压时间护理的疗效。方法:2022年1月到2022年10月,以医院收治的高血压病6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30例。对照组实施降压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降压时间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应用降压治疗期间实施时间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血压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病 降压药 常规护理 时间护理 血压指标 护理有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合理用药与给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总结、分析并加以阐述临床各类药物的最佳给时间。结果正确选择给时间,合理确定给时间间隔和停药时间,都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便于治疗。结论在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时间因素对药效的影响,这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都有很重要意义。

  • 标签: 合理用药 给药时间 关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