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科呼吸内科患儿管理护理技术,评估其在提高气通畅和减少呼吸并发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气管理儿科呼吸内科患儿共计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新型管理护理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技术。比较两组在通畅呼吸并发发生率及患儿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通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实验组10%,对照组25%,P<0.05),患儿及家长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实验组满意度为95%,对照组满意度为75%,P<0.05)。结论:新型管理护理技术儿科呼吸内科患儿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气通畅,减少呼吸并发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建议在儿科呼吸内科患儿管理中广泛采用这一技术

  • 标签: 儿科呼吸内科,气道管理,护理技术,气道通畅性,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人工患者湿化及并发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经本院就诊人工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参照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气分析指标和并发发病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人工患者抽吸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研究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ICU收治的2653名建立人工患者中,在抽吸时发生并发的70例病人,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出现的并发有(1)呼吸粘膜损伤出血,(2)气管导管移位滑脱,(3)低氧血,(4)心律失常,(5)心脏骤停,(6)肺不张。吸痰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时机、合适的吸痰管、适当的吸力、掌握气囊充气量、正确地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以及监测生命指征等可以减少并发的发生。结论人工患者在抽吸时极易出现各种并发,进而危及生命,熟练地掌握抽吸技术是人工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人工气道 抽吸 并发症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对人工病人使用呼吸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使用呼吸机的人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人工病人经护理前后的并发发生情况。结果在90例使用呼吸机的人工病人当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肺部感染2例,并发发生率为5.6%,经护理后,其并发均得以有效改善和缓解。结论人工病人使用呼吸机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细致、规范的实施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气道 呼吸机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在降低人工并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纳入的人工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6例,研究组采取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对照组采取常规间断湿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刺激咳嗽、道出血、痰痂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发生率低(χ2=192.966,16.506,17.020,8.822,P<0.05);研究组患者吸痰次数比对照组低,且吸痰时、吸痰后2分钟以及5分钟时氧饱和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8.072,11.282,7.043,5.863,P<0.05)。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在人工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降低并发情况,降低患者吸痰次数,有效避免低氧血

  • 标签: 输液泵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管理预防新生儿呼吸衰竭持续正压通气并发的效果。方法:收集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儿均接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根据随机原则开展分组处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开展细节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并发发生率为9.38%(3/32),显著低于对照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并发发生率21.88%(7/32);护理后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各项血气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呼吸衰竭新生儿;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为96.77%(31/32),显著高于对照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81.25%(26/32),P

  • 标签: 细节护理管理 新生儿呼吸衰竭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管理预防新生儿呼吸衰竭持续正压通气并发的效果。方法:收集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儿均接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根据随机原则开展分组处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开展细节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并发发生率为9.38%(3/32),显著低于对照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并发发生率21.88%(7/32);护理后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各项血气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呼吸衰竭新生儿;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为96.77%(31/32),显著高于对照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81.25%(26/32),P

  • 标签: 细节护理管理 新生儿呼吸衰竭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并发症
  • 简介:气管内肿物手术治疗和麻醉过程十分凶险。患者多为高龄、恶性肿瘤晚期、心肺功能差,急症入院。病变累及且治疗中和手术共用,给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麻醉医师要熟悉解剖结构和治疗过程,在保证充足氧供的前提下提供清晰术野。现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8年9月气管镜治疗内肿物91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围术期手术麻醉意外并发的处理体会。

  • 标签: 气管镜治疗 气管内肿物 麻醉管理 气道内 并发症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湿化护理对重症患者症状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患者进行研究,进行分组谈论,分别采用人工鼻湿化护理干预以及恒温恒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用时较短,p<0.05。结论:恒温恒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化护理效果较高,可以有效改善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恢复,并减少并发发生率。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重症患者 症状改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呼吸护理最为重要。包括气管切口的护理、术后并发观察等多个方面,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湿化护理对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的影响。方法:将我科4500例重症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人工湿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和APACHEII评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血气指标和APACHEII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重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人工湿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重症患者 护理效果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人工湿化护理对重症患者症状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重症患者70例,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为A(对照组)、B(研究组)两组,各35例,采用不同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病症改善效果较A组更好,(P<0.05)。结论:人工湿化护理方式引入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重症患者 并发症 病症改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在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护理中采取针对护理对合并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于本院行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的新生儿52位开展探讨,最初及最终时间分别选定于2020.1.7、2022.1.5。采取乱数表法将择取对象划分在对照、观察两个组别内,前组中(n=26,一般服务),后组(n=26,针对服务)。对本研究内新生儿护理及预后情况予以比照。结果:一般或针对服务开展下,观察组PCO2、P02水平与并发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将针对干预施行于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护理中对并发减少有重要意义,可改善其血气分析结果,应用科学较强。

  • 标签: 新生儿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实施的心脏手术,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的蓄积,顺利渡过术后早期危险期,因此,呼吸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心脏直视术后人工患者的呼吸管理方法,拔管后的护理以及怎样预防肺部并发。方法对21例心脏直视术后人工病人的呼吸管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1例患者中20例无并发顺利拔管,1例并发肺部感染。结论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该系统任何环节的功能障碍均会影响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心外科治疗的临床业已证实,呼吸系统功能对手术是否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有绝对的重要作用。心脏术后病人早期呼吸功能极不稳定,做好呼吸机管道的管理和人工护理以及拔管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是心脏术后较常见的主要并发和致死原因之一,积极有效的预防和科学的护理可杜绝此并发,以达到预防肺部感染、窒息、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增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心外科护士应熟练掌握呼吸系统术后护理

  • 标签: 心脏直视术 人工气道 呼吸道管理
  • 简介:人工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上呼吸插入气管所建立的通道,是抢救呼吸衰竭常用的临床手段.人工护理主要的目的为保持呼吸湿化、通畅,促进痰液引流,预防和减少并发的发生.呼吸常规护理包括:协助和鼓励患者进行痰液引流;如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保证每日入水量在1500ml以上,可防止分泌物干结;保持环境整洁,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与湿度(50%~60%),以发挥呼吸的自然防御功能.还应结合人工的特点做好以下的护理.1呼吸的湿化人工建立后呼吸纤毛运动减弱,呼吸失水增多,易导致阻塞,肺不张,肺部继发感染等,必须加强呼吸的湿化,可采用的方法为:1.1蒸气加温湿化,即将水加热后产生蒸气混入吸入中,达到加温和加湿作用.一般使吸入(道口气体)的温度维持在35℃~37℃,不超过40℃,湿化器内水温常常保持在50℃左右.湿化温度高、面积大、气流量小则湿化效果好.呼吸机湿化器中的液体只能用无菌蒸馏水,不能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因为水蒸发后溶质将在罐内形成沉淀,影响湿化效果.1.2气管内直接滴注,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直接向气管内滴(注)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有间断注入或持续滴注两种方法.(1)间断注入,一般每隔20min~60min1次或在吸痰前注入,每次为3ml~5ml.(2)持续滴注,将安装好的输液装置挂在床旁,用头皮针直接穿刺进入气管导管或将输液器直接连接在切套管,其滴速为4滴/min~6滴/min.湿化液总量需根据病情,痰液粘稿度调整,一般在(200~400)ml/日,以使患者分泌物稀薄、痰液易吸出为目标.

  • 标签: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管理小组,探析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实施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未实施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以及黏膜出血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得到显著降低,气管切开湿化效果满意率得到显著提升,差异性均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均存在。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管理小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道护理质量管理 气道管理小组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管理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择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共5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参照组(n=26)和管理组(n=26)两个组别。参照组应用临床中常用的质量管理模式,而管理组则通过气管理小组实施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以及并发发生例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经过组间比较,管理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满意率要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

  • 标签: 气道管理小组 气道护理质量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醉复苏期患者呼吸并发护理。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麻醉复苏期患者80名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2012年之前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针对呼吸并发做针对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麻醉复苏期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呼吸并发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复苏期 呼吸道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