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视引起的儿童双眼屈光不正弱视的矫正方法的矫正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眼科门诊接受治疗的210例420眼由于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弱视患儿的资料进行调查,在规范的验光条件下进行配镜矫正,根据矫正处方的不同分为全矫组、欠矫组以及渐变多焦镜组各70例,均进行戴镜治疗。结果:三种矫正方法的平均治愈时间为全矫组(18.16±5.12)mo、欠矫组(19.26±5.24)mo、渐变镜组(15.68±4.27)mo,渐变多焦组数据与其他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远视 屈光不正 弱视 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疗法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远视屈光参差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临汾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远视屈光参差弱视患儿65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患儿的病情进展程度将其分为A、B、C组三组,其中A组(21例)为轻度弱视,B组(31例)为中度弱视,C组(13例)为重度弱视。全部患儿在常规弱视治疗的同时进行视功能训练。记录、比较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入选患儿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情况和不同弱视程度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立体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6个月后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均呈明显改善趋势(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3、6个月后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均呈明显改善趋势(P均<0.05),但治疗3、6个月后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B、C组治疗3、6个月后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均呈明显改善趋势(P<0.05),且治疗3、6个月后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A、B两组治疗3、6个月后患儿的立体视水平呈明显改善趋势(P<0.05),且治疗3、6个月后患儿的立体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C组治疗3、6个月后患儿的立体视水平呈明显改善趋势(P<0.05),但治疗3、6个月后患儿的立体视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远视屈光参差弱视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常规弱视治疗法、视功能训练联合疗法进行治疗,诊治结局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视力水平,加快患儿双眼视功能的恢复进程,临床应用价值十分理想。

  • 标签: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 常规疗法 视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矫治儿童近视混合散光弱势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36 例( 72 眼)儿童近视混合散光弱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不同矫治方式。 结果: 两组矫治方法均能够有效提升患儿视力,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近视混合散光弱视儿童在较长周期进行弱视训练的过程中存在视疲劳,为减轻球镜的回退程度,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方法如眼周穴位电针刺激等,以延缓近视散光的发生。

  • 标签: 矫治 儿童近视 散光性弱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眼点阿托品后能否提高患儿对眼罩遮盖的依从,探寻解决眼罩遮盖依从差的方法。方法:前瞻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河南省濮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初次配镜的单眼弱视儿童136例,弱视眼戴镜视力≤0.3,年龄7~9岁。在讲明2种方法的优缺点之后依据家长自愿选择的原则,根据遮盖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在每天用眼罩遮盖不少于6 h的基础上联合浓度为1%的阿托品凝胶每周一和周三晚上各点1次健眼;对照组每天只用眼罩遮盖不少于6 h。让家长及老师密切观察眼罩摘戴情况,在3、6、12个月时分别对比2组眼罩遮盖依从的良好率及视力提高行数,采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94%、87%、78%)与对照组(75%、6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7,P=0.002;χ2=9.003,P=0.002;χ2=6.585,P=0.01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44%、63%、76%)与对照组(28%、43%、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0,P=0.049;χ2=5.785,P=0.016;χ2=4.838,P=0.028);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弱视眼矫正视力分别为0.77±0.19和0.72±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3,P=0.607);3、6、12个月时患者弱视眼矫正视力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2.355,P=0.011;t=-3.619,P=0.002;t=-4.922,P<0.001)。治疗1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治愈率分别为56%和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0,P=0.039);实际治愈率为72%和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9,P=0.604)。结论:对于需要遮盖治疗的弱视患者给予1%阿托品凝胶点健眼辅助后,眼罩遮盖依从和有效率显著提高,总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纯遮盖者。

  • 标签: 健眼 依从性 阿托品 眼罩遮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儿童患有斜视发病率在 5% 左右,该发病率高,危害大以及治疗时限性,视觉在发育过程中比较敏感脆弱,容易被各种因素所影响而出现弱视、斜视等眼睛疾病。针对斜视儿童,早发现早治疗,运用有关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大力宣传眼部保健教育,进一步保证儿童视觉的发育正常。 关键词:儿童;斜弱视;防治方式;健康教育 1儿童弱视的危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不同屈光状态儿童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 选取 2017 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7 例弱视患儿随机分组为远视弱视组、近视弱视组以及散光弱视组各 29 例,对三组患儿采用相同的屈光矫正治疗,在经过治疗后对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 远视弱视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近视弱视组和散光弱视组患儿( P < 0.05 )。结论 : 在不同屈光状态的儿童弱视进行治疗中,远视弱视有着相比近视弱视和散光弱视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屈光状态 近视性弱视 远视性弱视 散光性弱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儿童混合散光导致的弱视的治疗方案和配镜原则疗效。方法 对 2020年 1月 -2020年 6月我院的儿童混合散光导致的弱视患儿 30例进行调查研究,将患儿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所有患儿均采用 1%的阿托品散瞳验光配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视力训练,治疗 2年后,对患儿视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价与观察。结果 治疗前, 46只患眼视力中,正常为 0只,轻度为 13只,中度为 22只,重度为 11只,良好率为 76.1%,治疗后, 46只患眼视力中,正常为 19只,轻度为 16只,中度为 8只,重度为 3只,良好率为 93.5%, 46只患眼视力治疗后良好率显著高于治疗前 46只患眼视力,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采用正确的治疗措施与配镜原则在儿童混合散光导致的弱视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眼视力,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同时也进一步保障了患儿视力健康,促进患儿后期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混合性散光 弱视 配镜原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单纯屈光矫正治疗对儿童屈光不正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我院于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就诊的屈光不正弱视儿童 70例为观察对象,将之随机分配为两组,即对照组( n= 35)、观察组( n= 35),对照组儿童应用常规视觉刺激训练方式治疗 ,观察组儿童应用单纯屈光矫正方式治疗,比较两组儿童经视力矫正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弱视治疗总有效率 91.4%明显更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80.0%, P< 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 P< 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儿童屈光不正弱视应用单纯屈光矫正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患者视力恢复,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单纯屈光矫正治疗 儿童 屈光不正性弱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双眼推拉模型的视觉训练和传统综合训练对9~16岁大龄屈光参差弱视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南宁市爱尔眼科医院门诊确诊的9~16岁屈光参差弱视儿童64例(64眼)。随机分为推拉模型训练组(32例)和传统综合训练组(32例),2组均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联合视觉训练治疗12个月。推拉模型训练组全天无需遮盖,通过双眼分视以视频刺激的方式进行训练。具体训练方案由医师根据患者初始视力、知觉眼位、抑制度、视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以及每阶段训练后的进步情况等信息来制定。传统综合训练组是在遮盖优势眼的基础上予以精细训练、红光闪烁训练。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0阶立体视、1阶立体视、2阶立体视及屈光度数的变化。2组疗效(等级资料)、阶度立体视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对屈光度数的变化的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治疗12个月后,2组各失访1例。经过治疗,推拉模型训练组基本治愈7眼(23%),进步24眼(77%),无效0眼(0%);传统综合训练组基本治愈2眼(6%),进步25眼(81%),无效4眼(1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0,P=0.013)。推拉模型训练组31眼logMAR视力总共提高146行,传统综合训练组总共提高89行。推拉模型训练组视力提升效率高于传统综合训练组。推拉模型训练组的0阶立体视、1阶立体视、2阶立体视改善程度均较传统综合训练组明显(Z=-4.861,P<0.001;Z=-3.706,P<0.001;Z=-5.819,P<0.001)。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双眼推拉模型的视觉训练在改善大龄屈光参差弱视儿童弱视眼的视力及立体视方面均优于传统综合训练。

  • 标签: 推拉模型训练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视觉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视觉虚拟现实训练与传统训练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前瞻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确诊的并首次接受治疗的3~12岁弱视患儿90例(146眼),虚拟组45例(74眼),传统组45例(72眼)。在屈光矫正及定量遮盖的基础上,虚拟组采用视觉虚拟现实训练方法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训练方法治疗,时间为3个月,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视力及立体视的变化。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虚拟组总有效率87%,传统组总有效率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6,P=0.008)。3~6岁,虚拟组有效率91%,优于传统组74%(χ2=4.652,P=0.031);7~9岁和10~12岁患儿,虚拟组和传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弱视患儿,虚拟组有效率为92%,优于传统组的75%(χ2=2.908,P=0.018);中度、重度弱视患儿,虚拟组和传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不正弱视患儿,虚拟组有效率为89%,传统组为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参差弱视患儿,虚拟组有效率为85%,传统组为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0,P=0.045)。在治疗后1、2、3个月后虚拟组有效率为43%、54%和87%,持续高于传统组的24%、40%和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8,P=0.012;χ2=2.779,P=0.016;χ2=7.086,P=0.008);3个月后,虚拟组立体视觉正常者比例为72%,高于传统组61%(χ2=8.214,P=0.004)。结论:视觉虚拟现实训练较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更显著,特别是对3~6岁轻度的屈光参差弱视;该方法不仅可以较快提高患儿视力,还有助于双眼立体视觉的改善。

  • 标签: 弱视 视觉虚拟现实训练 传统训练方法 视力 立体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弱视是一种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视觉剥夺)和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的清晰物象与模糊物象之间发生竞争两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的视力疾患。一般眼科检查无任何器质损害,部分弱视可以通过治疗恢复正常。弱视是一种在视觉系统发育阶段过程中可以呈现出不同程度视力丧失的疾病,通常为单眼受累,但非弱视眼也可具备一些小的但可检测出的异常。这种眼疾导致的视力下降没有任何明显的病理学原因,但多数患者出生后在其视力发育过程中存在致病因素。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弱视的检查方法,而后总结了弱视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弱视 检查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微小度数斜视弱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 60 例微小度数斜视弱视患儿,均给予综合疗法治疗。评估患儿不同弱视程度、不同注视性质的治疗效果。 结果 : 中心注视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4.44% , 旁中心注视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5.8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轻度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100% ,中度弱视为 83.33% ,重度患儿为 81.82% 。 结论 :为小儿微小度数斜视弱视实施综合疗法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儿视功能,促进正常发育,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 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 综合疗法 不同弱视程度 不同注视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 80 例小儿弱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品)与观察组(阿托品 + 遮盖法),各 40 例。对比两组患儿的视力矫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 视力提高行数、弱视眼矫正眼球度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5% ,低于对照组的 15% , 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小儿弱视可有效改善患儿视力,不良反应少,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阿托品 短时遮盖 小儿弱视 视力矫正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斜视和弱视是常见且密切相关的两种眼病,其对于矫正视力、立体视觉等相关视功能的损害及外观的改变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是全面评估患者身体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目前已有斜弱视领域的专用量表可供不同对象评估选择。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的明显下降主要受双眼视觉功能、斜视外观和社会评价影响,手术和其他方式治疗后会有明显改善;弱视患者自身生存质量相对正常,但易受早期遮盖治疗影响而下降,在治疗效果改善后逐渐回升。(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84-288)

  • 标签: 斜视 弱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度弱视(屈光不正)治疗中应用角膜接触镜(透气性、硬性)的价值。 方法: 分析对象选择我院于 2018.6~2019.6 期间收治的高度弱视(屈光不正)患者 88 例,以不同治疗方案为依据实施分组分析, 44 例予以眼镜的患者纳入对照组, 44 例应用角膜接触镜(透气性、硬性)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 2 种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 相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提升明显,对比数据差异性显著( P<0.05 )。 结论: 高度弱视(屈光不正)治疗中应用角膜接触镜(透气性、硬性)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建议推广。

  • 标签: 屈光不正 弱视 角膜接触镜 透气性 硬性 矫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上睑下垂(congenital ptosis,CP)导致弱视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49例(471眼)CP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轻度组88眼、中度组113眼和重度组270眼,另以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者的对侧眼作为对照组227眼。所有患者均行上睑下垂矫正术。探讨散光、遮盖、弱视及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轻、中、重三组的散光率、弱视率均高于对照组(χ2=29.230,61.010;P均<0.05);轻、中、重三组患者散光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遮盖者发生弱视可能是未遮盖者的5.89倍;散光者发生弱视可能是无散光者的3.24倍;≤14岁组与>14岁组的散光率、弱视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0.279;P=0.919,0.597)。结论CP患者弱视及散光的发生率和散光的数值均高于一般人群。相比散光弱视而言,遮盖引起的形觉剥夺弱视对CP患者弱视的影响更大。14岁后散光与弱视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 标签: 上睑下垂,先天性 弱视,遮盖 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