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汉语句子在作否定解读时往往受到制约.大多数要用“不是”。以往从句法上对其制约作出的探讨,忽视了否定中的焦点,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因而必须从语义和语用层面加以分析。汉语“不”字否定句并非都不能进行否定解读。只有当焦点没有标记标示,紧跟在否定载体“不”之后,并且体现出级差性的时候,否定解读才会受到制约。其原因是此类焦点邻接“不”之后,在语义上具有完整性,因而焦点无法得到突显,并且焦点被否定后的语义特征也会阻止二次解读,从而导致否定解读失败。

  • 标签: 汉语元语否定 制约 焦点
  • 简介:“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经常出现在有损听话人面子的话语之前,具有面子补救功能,这种功能的实现与“不是”的否定功能密切相关。“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中“不是”否定的是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性质的一种判定,说话人将其引述过来并用“不是”否定其合宜性。汉语中的“否定一事出有因”语义模型使得说话人在说出“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时总是预设了自己对听话人实施面子损害行为的某种客观原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听话人的面子损害,是一种积极的语用策略。

  • 标签: 元语否定 不是 “不是我说你” 语用策略
  • 简介:<正>英语中有许多介词均具有否定意义。其中from最常用,它表示否定意义,可汉译为"不、没有"等否定词。本文专门探讨from的否定意义域和语义问题。一、from的否定意义在"某些动词+(sb.orsth.)+from"域中的体现及其汉译英语中"某些动词+from"构成的固定搭配可以表示否定意义,这类动词均有表示有意识地采取措施预防、阻止某人做某事或让某事不再发生等义,其中最常见的动词有protect,keep,prevent,save,refrain,separate,remove等。汉译为"不受……侵害,远离……,不靠近,阻止,与……分

  • 标签: 语域 From 固定搭配 语义问题 REMOVE 副词短语
  • 简介:摘要:否定作为人类语言中一个普通的语法语义范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否定表达在实际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语用功能。日语的基本语言结构是SOV,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哈尼族使用的哈尼也是SOV的语言结构。本研究以日语和哈尼否定标志词及委婉否定表达的用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语言的否定表达的异同,探索这两种语言现象否定表达的规律。通过本研究希望为相关研究机构、高校日语教学提供研究的基础,为对比语言学做出一定的贡献,也为选择日语作为高考外语的云南哈尼族考生学习日语否定表达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日语 哈尼语 否定表达 对比研究
  • 简介:英语否定语义的强调表现很丰富,本文主要探讨了使用重复否定和延续否定强调否定语义的用法,并对其句式结构、语义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应用。

  • 标签: 英语 重复否定 延续否定 强式语义
  • 简介:朝鲜的""和""在词类划分上分别属于代词和冠形词,它们虽然属于不同的词类,但是在言语交际中有着共同点,都表示疑问,并且根据不同的语境,它们还表示说话人对对方持有的否定意识。""和""对说话人持有否定意识时,表现出与疑问词不同的特点,它们在句中不做句法成分,不表示命题意义,只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意识,即表现出说话人的言语意图,从而更有效地达到说、听双方交际的目的。

  • 标签: 朝鲜语 话语标记 否定功能
  • 简介:对维吾尔否定歧义句进行语音和感知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句子韵律上可分两种。一种是副词当作关键词的否定句,其中关键词之是否强调焦点能区别不同的否定意义,强调焦点的主要语音标志是明显的时长延长。另一种是时地或工具、手段词(或词组)当作关键词的否定句,其中强调焦点在句中位置不同可以区别意义。强调焦点的主要韵律标志是表示构成韵律短语的二级停顿,停顿靠近句首表明否定范围最广,随着离开句首否定范围就变小。

  • 标签: 否定歧义句 语调 时长 韵律短语
  • 简介:<正>在对否定否定规律的理解和阐述上,不少哲学教科书和有关著述,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否定”和“否定否定”的特征和作用等同起来,进而认为发展链条上的每一次否定都是“扬弃”,都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使事物进到了更高的阶段.这么一来,发展过程中许多自然要出现的“倒退”、“后退”、“偏离”和“逆转”的现象都被排除出否定否定规律之外,人为地限制了这一规律的实际作用范围,无形中损害了否定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陷入了许多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下面试图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 标签: 辩证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 认识论 自我否定 否定方面 列宁
  • 简介:话语标记是在语言中不影响句子真值、只表达态度或步骤意义的语言成分,是说话人为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手段。因此,话语标记反映了人们使用语言时的语用意识,属于语用意识的语言标示。本文从语用意识的角度来分析话语标记的四个语用功能:面子威胁缓和功能、强调或提醒功能、模糊限制功能和发起或结束话题功能。

  • 标签: 话语标记语 元语用意识 元语用功能
  • 简介:本研究通过可接受度判断和自控步速阅读两种方式研究母语者和二者加工“从来”允准情况,从而确定不同允准的允准能力强弱,显性否定词和隐性否定词加工时间差异以及母语者和二者加工的异同。研究发现,隐性否定词“只”的允准能力最强,可接受度判断和自控步速阅读结果都同“不”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二者加工“只”存在困难。研究还验证,母语者加工句子表现出了“句末整合效应”,二者表现为逐词加工。

  • 标签: 否定极项 从来 隐性否定 显性否定 允准能力
  • 简介:汉、英、意否定疑问应答句中极性助词使用存在差异。传统语义研究认为,汉语该句类中极性助词使用由同问句中设定命题的异同决定,形式语义描写为[same][reverse];意大利则依据事实情况决定,描写为[+][-];英语皆可。本研究结合形式句法对相关差异进行了分析。相关极性助词均为C成分,汉语为力C成分,具有句外语义指向和语用性;意大利为限定C成分,具有句内语义指向和句内语义约束性。英语则既可为力C,也可为限定C。这一研究结论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不仅可以丰富标句词研究,也可以深化基于形式句法的句法语用研究。

  • 标签: 极性助词 C成分 语力C成分 限定C成分
  • 简介:<正>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我们来剖析这个精髓——实事求是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对于我们更好地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大有裨益。一、实事求是肯定—否定否定否定的五十年马克思说:“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69页)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新中国的成立,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的胜利。这是事物的肯定阶段。对一事物的肯定,也就是对与之对立的其他事物的否定。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肯定,就是对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的否定,也是对与实事求是相对立的党内“左”“右”倾思想路线的否定。这个胜利的取得是近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中国社会内部矛盾和帝国主义侵略交互作用的产物,也是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

  • 标签: 实事求是的 否定之否定 思想路线 毛泽东思想 解放思想 知识分子
  • 简介:何自然与陈新仁(2004)还对模糊限制的语用功能作出了总结,模糊限制语用意识分析 ,这一类模糊限制反映了说话者的认知态度

  • 标签: 意识模糊 模糊限制 语用意识
  • 简介:信息处理正步入语言处理的高级阶段,需要语义知识的支持,而语义研究尚不成熟.语义研究是信息处理语义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重点评介中文信息处理界关于语义研究的几种做法,并提出我们的思路和设想.

  • 标签: 信息处理 语义元语 语义知识 语言处理 机器词典
  • 简介:篇的三制约因素主要包括:话语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的语境.这些因素对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在解读语言的过程中不仅要解析篇的内部环境,还要理会篇发生时的情景语境、社会文化的语境.

  • 标签: 语篇 语境 制约
  • 简介:在中学英语词汇中,有些单词加上前缀in-,im-,un-,dis-以及后缀-less等,可表示“非”、“不”、“否”等否定意义,它们与其搭配的词根构成反义词。如happyf高兴)/unhappy(不高兴),possible(可能的)/impossible(不可能的),like(喜欢)/dislike(不喜欢),correct(正确)/incorrect(不正确).care(细心)/careless(不细心)等。

  • 标签: 否定意义 否定词缀 中学 英语 词汇
  • 简介:话语是篇中组织话语、吸引读者注意力和表明作者意图的表达。通过对比分析法律篇和新闻篇中的话语,发现其使用规律和语用功能有差异。新闻和法律篇中元话语的选用是语言结构与语境因素相互顺应的结果。作者为了达到各自不同的交际目的,在选择语言时对多种因素做出顺应关联,通过多种因素实现对篇的制约。

  • 标签: 元话语 新闻语篇 法律语篇 制约 认知阐释
  • 简介:一、教材分析《送二使安西》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整首诗歌,情意兼美,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 标签: 教学设计 安西 教材分析 六年级 出版社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