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成人接种不同剂量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HBsAg阳转率情况,评价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确认乙肝5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全阴的个体为调查对象,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完成全程免疫1个月后检测HBsAb.结果HBsAb阳性545人HBsAb阳转率69.3%,高剂量组的调查对象HBsAb阳转率81.3%高于低剂量组的61.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x2=32.84,P<0.001).HBsAb阳转率在年龄组、性别、文化程度、接种剂量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而在民族、职业、婚姻状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两种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按照同样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时,高剂量接种可以取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 标签: 肝炎 慢性 疫苗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对免疫及致癌的影响孙卫(合肥市卫生防疫站230061)辐射与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的关系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免疫系统对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以及辐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以长期低辐...

  • 标签: 辐射 免疫功能 致癌因素 发生机理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患儿15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人免疫球蛋白0.5g(kg?d),0.8g(kg?d),1.0g(kg?d)用于治疗免疫性溶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指标。结果治疗时间及需换血人数比较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蓝光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需换血人数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关检查指标比较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在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较小剂量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疗效确切。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抑制吞噬细胞破坏致敏的红细胞,迅速控制新生儿溶血发展,减轻溶血,显著降低溶血光疗的时间及换血几率。小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效与大剂量一致,小剂量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并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人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 不同剂量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了解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封成人免疫效果。方法采用0、1、6月免疫程序,对98位18-40岁健康成人接种5ug和10ug两种剂型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结果接种10ug组个别人有轻度反应,5ug组无任何全身和局部反应。两组观察对象于初免后36个月,检测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4.00%、61.22%,抗体GMT滴度为197.53和110.66。结论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3年采用检测高剂量抗体阳转率和抗体GMT滴度显着高于低剂量组。说明成人接种10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优于5ug。

  • 标签: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滴度 免疫效果 接种 剂量 局部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肇庆学院2007—2009年新入校学生中HBV检测HBsAg呈阴性者3016人为研究对象,按5μg/次全程接种(0、1、6个月各1针)乙肝疫苗,检测免疫后1、2、12个月抗-HBs转阳情况,免疫后1个月抗-HBs阴性者按10μg/次全程免疫,检测其免疫后1、2、12个月抗-HBs转阳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5μg/次全程接种乙肝疫苗者1、2、12个月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2.65%、62.17%、53.88%;阴性者10μg/次全程接种后1、2、12个月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3.58%、91.27%、89.58%;5μg组随时间延长,抗-HBs阳性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0μg组仅12个月时抗-HBs阳性率低于全程接种后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个月和2、12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5μg全程免疫后抗-HBs阴性者接种10μg加强免疫后,近期和远期免疫效果良好。

  • 标签: 乙肝疫苗 5μg 10μg 全程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HBsAg疫苗对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HBsAg疫苗两次免疫小鼠后,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ELISA方法分别测定免疫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含量及血清中抗HBsIgG2a阳转率。结果:大剂量HBsAg疫苗单次免疫后,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比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Tb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显著增高。(P均<0.05);抗HBsIgG2a阳转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1)。加强免疫后,各项指标增高更显著,小剂量组才呈现有意义增高。结论:大剂量HBsAg疫苗可诱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使细胞免疫趋向Th1型。

  • 标签: 大剂量 HBSAG疫苗 小鼠 细胞免疫应答 调节作用 氚-胸腺嘧啶核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儿童的免疫加强效果。方法选取我市负责辖区内某所小学内的6-12岁儿童共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学生62例注射5ug的疫苗剂量;观察组学生62例注射10ug的注射剂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接种3针之后1个月后分别采集研究者的静脉血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液中的-HBs的阳性率为85.48%,观察组受检者血液中-HBs阳性率为96.7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时10ug剂量的效果明显优于5ug,因此在以后的乙肝疫苗接种中应该全部使用10ug的剂量从而降低乙肝的感染率。

  • 标签: 儿童 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重症天疱疮的护理方法。方法36例重症天疱疮患者,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并辅以精心的皮肤、黏膜和饮食调护理,保护性隔离,包括出院健康指导。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36例重症天疱疮均临床治愈,无护理并发症,住院日19~28天,平均住院日23天。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冲击治疗重症天疱疮的护理关键是皮肤护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继发感染,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

  • 标签: 天疱疮 免疫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成人接种两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收集门诊健康成人3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192例)与B组(128例),分别予以接种10μg和20μg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比较两组的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结果:A组的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为80.2%,显著低于B组的97.7%(P〈0.05)。结论:在严格按照接种程序进行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时,应用高剂量(20μg)接种能够提高免疫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肝疫苗 成人 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川崎病应用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川崎病患儿按随机抽签法分作参考组(单次给药剂量为1g/kg·d)与试验组(单次给药剂量为2g/kg·d),每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于2019.5-2021.5收治我院,对比两组各症状消退时间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各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试验组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针对川崎病患儿应用单次2g/kg·d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有效缩短各症状消退时间,且对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无负面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用药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成人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乙肝疫苗接种者,按照不同的接种剂量分为观察组(n=50,高剂量)、对照组(n=50,低剂量)。结果:观察组30d、90d、180d的抗体平均滴度(GMT)水平(61.71±4.47)nlU/mL、(60.28±3.32)nlU/mL、(58.03±4.16)nl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9.12±3.14)nlU/mL、(28.50±2.65)nlU/mL、(26.43±1.31)nlU/mL(P<0.05)。观察组30d的HBsAb阳转率为96.00%,90d时为94.00%,180d时为92.00%,对照组30d、90d、180d的HBsAb阳转率分别为74.00%、72.00%、70.00%(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8.00%(P>0.05)。结论:为成人接种高剂量的乙肝疫苗更有利于促使其HBsAb转阳率以及GMT水平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

  • 标签: 乙肝疫苗 接种剂量 成年人 预防保健 免疫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于妇科肿瘤患者全身麻醉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原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经腹行妇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芬太尼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A组(SA组)、舒芬太尼B组(SB组)和舒芬太尼C组(SC组)。四组都采取流式细胞术(FCM)测定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时(T2)、插管后5min时(T3)、切皮时(T4)、手术完毕时(T5)及拔管后10min(T6)的CD4+和CD8+,计算CD4+/CD8+。结果T0~T6时四组患者CD4+、CD8+和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诱导剂量0.6μg?kg-1对妇科肿瘤患者全身麻醉时气管插管时免疫功能具有较大影响。

  • 标签: 芬太尼 舒芬太尼 妇科肿瘤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和免疫应答效果。方法选择乙肝二对半全为阴性的健康人群340例,分2组,10ug乙肝疫苗组180例和20ug乙肝疫苗组160例,按0、1、6方案分别接种,接种时进行细致护理,观察其不良反应,并分别在接种完成后的3月、6月和12月以ELISA法检测乙肝二对半及HBsAb滴度,观察其免疫应答的效果。结果两组疫苗接种者中仅有个别出现发热、头晕,注射部位红肿不适,无特殊处理均能恢复正常。10ug乙肝疫苗接种者3月、6月和12月后HBsAb阳转率分别为55.74%、69.31%、94.28%,20ug乙肝疫苗接种者分别为69.42%、81.27%、96.38%;HBsAb滴度10ug组分别为20.6±2.3、28.3±2.2、49.5±2.9,20ug组分别为30.1±2.6、39.2±3.1、52.6±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乙肝疫苗均有较高安全性,不良反应轻微。20ug乙肝疫苗接种后HBsAb阳性率较10ug乙肝疫苗高,HBsAb滴度也较10ug乙肝疫苗高,对有条件者建议使用20ug乙肝疫苗进行接种以提高免疫效果。

  • 标签: 乙肝疫苗 免疫效应
  • 简介:本研究观察12例健康供者在使用10μg/(kg·day)rhG-CSF动员前后白细胞总数变化.应用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对白细胞进行形态学分类,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发现,动员前1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位数为6.25(4.7-7.8)×109/L,其中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07(1.63-3.1)×109/L,单核细胞中位数为0.163(0.078-0.414)×109/L;动员第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位数为37.47(24-72.57)×109/L,其中淋巴细胞中位数为3.22(1.46-5.31)×109/L,单核细胞中位数为1.2(0.706-3.627)×109/L.供者外周血白细胞的增加为动员前的6.26±2.14倍(P<0.01),其中淋巴细胞的增加为动员前的1.45±0.76倍(P<0.05),单核细胞数增加为动员前的7.48±4.41倍(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动员前CD3+T淋巴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比例的中位数为46.96%[(32.36-57.45)%],动员后为40.94%[(25.31-48.9)%];动员前CD4+/CD8+淋巴细胞比例为1.27±0.46,动员后为1.36±0.51;动员前CD4+CD8+T淋巴细胞占PBMNC比例的中位数为0.41%[(0.16-1.51)%],动员后为0.49%[(0.09-2.0)%];动员前CD16+CD56+NK细胞占PBMNC比例的中位数为13.98%[(4.08-25.08)%],动员后为16.65%[(12.06-33.05)%];动员前CD3+CD16+CD56+NK-T细胞占PBMNC比例的中位数为2.75%[(0.37-6.38)%],动员后为3.13%[(0.46-5.95)%];动员前CD20+B淋巴细胞占PBMNC比例的中位数为9.28%[(5.97-16.33)%],动员后为9.94%[(7.36-20.41)%];动员前CD14+单核细胞占PBMNC比例的中位数为12.48%[(3.54-19.35)%],动员后为29.52%[(16.51-36.76)%].动员后CD14+单核细胞在PBMNC中的比例比动员前增加2.87±1.51倍(P<0.05);动员前后T淋巴细胞、NK细胞、NK-T细胞、B淋巴细胞在PBMNC中的比例以及动员前后CD4+/CD8+淋巴细胞比均无显著变化(P>0.10).结论:rhG-CSF动员引起的单核细胞增加可能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相关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动员 免疫细胞 外周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20例手足口足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和抗病毒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52/60)(P<0.05);此外,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2±0.5)d、皮疹平均消退时间(3.1±0.3)d、溃疡平均愈合时间(3.7±0.6)d、平均住院时间(5.5±1.1)d与对照组(3.6±0.7)d、(5.3.±0.6)d、(4.9±1.0)d、(6.8±1.3)d比较(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替代等双重效果,能够加速患者的退热,促进患者皮疹的消失和溃疡的愈合,加速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 儿童 手足口病 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