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调节内斜视治疗前后视力变化 ,调节内斜视治疗前后斜视度变化治疗前后远注视平均差18.63°,调节内斜视治疗前后斜视度纠正极为明显

  • 标签: 临床疗效 内斜视临床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调节内斜视是儿童最常见的内斜视类型,常需配戴远视矫正眼镜矫正眼位,以提高视力和双眼视功能。但调节内斜视的病程较长,需要长期监测患者屈光状态的变化,维持远视足矫会干扰眼球的正视化发育过程,而远视低矫又有内斜视失代偿的风险,临床医师在治疗时常有困惑。同时高调节集合与调节比值的调节内斜视配戴双光镜的收益以及三棱镜对残余内斜视的矫正作用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针对调节内斜视的光学矫正原则提出观点,以供同行探讨和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31-335)

  • 标签: 内斜视 调节, 眼 屈光不正 眼镜
  • 简介:目的探讨屈光性调节内斜视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8例调节内斜视的治疗情况,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恢复正常眼位,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结论调节内斜视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双眼视力基本平衡时可手术干预残余斜视角.强调双眼单视功能的检查和训练.

  • 标签: 屈光 调节 内斜视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建筑中异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斜柱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施工过程中,斜体结构易产生一些质量问题,影响结构的美观与安全。因此深入探讨混凝土斜柱结构的施工工艺,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于保证施工质量,更大程度地发挥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深远的意义。

  • 标签: 斜柱 混泥土 施工 质量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外肌手术治愈甲状腺相关眼病非共转斜视的疗效。方法眼外肌受累禁止期甲状腺相关眼病非共转斜视患者27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指标患者术前术后斜视度、复视情况,红玻片试验,手术前后用直尺测量的眼球从原位向受限方向转动的距离。结果17只眼行下直肌离断或后退;2只眼行上直肌后退;8只眼行内直肌后退。结论眼外肌手术能消除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第一眼位复视,改善眼球运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发下睑挛缩,可二次通过异体巩膜延长下睑缩肌进行避免。

  • 标签: 眼外肌手术 非共转性斜视 甲状腺 相关眼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A型肉毒毒素用于麻痹内斜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52例麻痹内斜视患者为例,其中26例患者使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为A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使用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为B组。结果:治疗前以及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平均斜视度数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即P>0.05;A组与B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平均斜视度数分别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型肉毒毒素治疗麻痹内斜视患者的过程中,采取眼内肌注射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内直肌痉挛,并且能够促进外直肌肌力恢复,能够对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科学的辅助,奠定良好的手术基础,有利于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麻痹性内斜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部分调节内斜视手术治疗和双眼单视功能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部分调节内斜视患者资料100例,所选100例患者全部佩戴全矫眼镜半年之后,手术矫治非调节因素引起的内斜视,记录100例患者手术之后的眼位和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效果,分析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双眼单视功能改变和手术之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因素。结果100例患者手术之后接受随访,其中85例患者戴镜正位,欠矫10例,过轿5例,手术之后患者双眼单视功能和手术之前比较存在显著改善,总结手术之后双眼视功能恢复相关因素包括发病年龄、斜视发病到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之后正位率密切相关。结论当患者部分调节内斜视佩戴全矫眼镜半年之后眼位依旧无法正位,需要及早开展手术治疗,手术之后依旧需要戴镜。

  • 标签: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 双眼单视功能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展训练加交替遮盖治疗对非调节内斜视眼位的影响,评价其在非调节内斜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非调节内斜视病患者采用外展训练加交替遮盖治疗。结果32例患者均在训练一个月内取得明显效果,三个月内眼位恢复正常。结论外展训练加交替遮盖治疗可使患者眼外肌力量的不平衡逐渐达到平衡,使两眼分离的眼轴重新合一。

  • 标签: 非调节性内斜 眼外肌 外展训练.交替遮盖
  • 简介:目的回顾总结分析婴幼儿先天性内斜视手术麻醉过程,探讨其术中麻醉问题。方法46例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患儿,分两组:阿托品组和非阿托品组。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方法,手术过程中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PO2)、BP、P、ECG、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必要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术中除了心率改变明显,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术前给与阿托品心率上升幅度10%-40%,可以预防眼心反射引起的心动过缓;术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其他手术相比无明显增加。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内斜视手术可采用全身麻醉方法,术中麻醉要保持一定深度,需严密观察心率变化,出现明显的心动过缓时应及时给予处理。(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231-232)

  • 标签: 婴幼儿 先天性内斜视 麻醉 眼心反射 阿托品
  • 简介:摘要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降糖药物,其安全始终是临床医生的关注重点之一。心血管结局试验已经表明该药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骨折、下肢截肢、急性肾损伤等不良反应仍需关注。本文将扼要介绍当前SGLT2抑制剂的安全性问题以帮助临床医师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平衡风险与获益,进而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决策。

  • 标签:
  • 简介:如果把出生6个月后急性发病的有复视的共同性斜视称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对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病人15例进行内直肌徙后的调整缝线手术,14例看远、看近复视均消失

  • 标签: 临床观察 共同性内斜视 内斜视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先天性内斜视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先天性内斜视术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因不典型急性获得共同性内斜视(AACE)的临床特点、可能病因及手术疗效。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至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AACE并行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8±7)岁,12例患者均伴有复视主诉,发病时长(8.83±3.71)个月,均行眼部常规检查除外弱视及眼部器质性病变,行眼眶及头颅MRI检查除外眼眶及颅脑疾病,并经病史询问否认存在引起AACE的常见诱因(如单眼遮盖、精神或心理因素、中高度近视眼等)。分析此类患者的发病特征、看近(33 cm)与看远(5 m)斜视度数差异以及斜视矫正手术前、后斜视度数和立体视变化。选取同期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单眼斜视矫正手术治疗且性别、年龄匹配的10例间歇外斜视患者及10例自幼发病、无复视症状的共同性内斜视患者资料作为对照,比较3类患者内直肌肌止点位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AACE患者睫状肌麻痹后验光的等效球镜度数为(1.70±0.88)D;术前第一眼位看近的内斜视度数为(22.42±5.82)三棱镜度(PD),看远的内斜视度数为(20.00±4.86)PD,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术中行被动牵拉试验,所有患者双眼内直肌无明显紧张或挛缩,外直肌无麻痹情况存在。12例AACE患者内直肌肌止端附着点距角膜缘距离为(5.20±0.27)mm,间歇外斜视患者为(5.30±0.25)mm,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为(5.30±0.31)mm,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12例AACE患者术后6周、3个月和6个月均残留小度数隐性内斜视(平均3.42~6.33 PD),且术后立体视较术前好转,术前有2例患者无立体视,术后12例患者均有立体视。结论病因不典型AACE患者不合并高度近视眼,无远视眼,看远与看近内斜视度数无明显差别,推测其内斜视的产生可能与先天存在的隐性内斜视失代偿有关,从而产生复视的临床症状,常规手术量能够减轻内斜视,恢复立体视,但术后仍残存少量隐性内斜视,此类患者内直肌附着点无异常。(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48-352)

  • 标签: 内斜视 复视 眼外科手术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发现眼斜27年、要求手术改善眼部外观患者就诊眼科,入院后眼部检查发现患者右眼明显上斜视合并内斜视,且伴有右眼下转功能不足,同时眼眶CT及MRI检查提示右眼下直肌缺如,行双眼斜视矫正手术,术中探查发现右眼有菲薄的下直肌存在,确诊为右眼先天性下直肌麻痹,内斜视。Ⅰ期手术将右眼上直肌后徙5 mm联合下直肌缩短6 mm,左眼内直肌后徙5 mm联合外直肌缩短4 mm,术后仍残余小度数内斜视。Ⅱ期手术将右眼内直肌转位至下直肌附着点鼻侧缘旁开2 mm处,术后眼位基本正位,手术效果理想。(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26-628)

  • 标签:
  • 简介:摘要:单台双吊式龙门吊[1]落梁至运梁车时,通常只能将预制梁落于小于门吊跨径的运梁车组上,运梁车组垂直于轨道停于龙门吊主梁正下方。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当出现运梁车与预制梁组合长度超过了龙门吊跨径的突发情况,运梁车需要斜交于轨道才能停放于门吊跨径内时,通过技术改进使用配置可旋转式吊具的双吊式龙门吊,如何实现单台龙门吊将预制梁斜交轨道装车的施工技术。

  • 标签: 双吊式龙门吊 可旋转吊具 超跨径运梁车 斜交轨道
  • 简介:(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院河北唐山064000)摘要为研究稚边穴向内斜刺治疗慢性非细菌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稚边穴向内斜刺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前列腺确诊、前列腺液镜检的变化。结果稚边穴向内斜刺组的总有效率94.11%,明显优于对照组74.35%。

  • 标签: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针灸疗法 稚边穴向内斜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