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速精密压力机下死点精度属于核心技术指标,会对设备使用寿命和产品精度造成极大影响。机床刚性转速变化,静平衡气压等都会对死点精度造成影响。建立测试系统进行下死点测试,并且提出控制高速精密压力机下死点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 标签: 高速精密压力机 下死点 精度
  • 简介:分析开关死区对SPWM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的影响,讨论考虑开关死区时的谐波分析方法,并导出谐波计算公式。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和实验方法对理想的和实际的SPWM逆变器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一些不同于现有理论的结果。

  • 标签: 逆变器 脉宽调制 谐波 开关死区
  • 简介:摘要:真空断路器合闸过死点导致拒分故障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本文针对某变电站10kV真空断路器在运行方式转换过程中出现机构合闸后过死点的故障,对真空断路器出现合闸过死点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采取了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了其分闸的可靠性,消除了真空断路器合闸过死点拒分的重大安全隐患,并对同类设备的检测及预防提出了解决方法。

  • 标签: 真空断路器 合闸过死点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慢性疾病。随着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增加,全球哮喘死亡下降了近2/3。在世界范围内,儿童哮喘死亡率非常低,为0~0.7/10万,但大多数的死亡仍存在可能避免的危险因素。哮喘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哮喘控制不良、治疗依从性差、医师处方的药量不足、肺功能监测不足、精神心理问题以及存在有食物过敏、哮喘急性发作的识别及处理不足、β2受体激动剂使用不当以及哮喘行动计划应用不足等。现就儿童哮喘死亡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改善哮喘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哮喘 死亡率 死亡 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摘要:馈线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中应用,能够及时为配电网开关死区故障问题治理与控制提供基础支撑,更是将配电网电路控制合理性以及价值展现了出来。专业项目工作技术人员借助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能够及时隔离配电柜运行中的不合理因素。基于此,本文更是有针对性的从配电网开关死区故障的馈线自动化实现方式、配电网开关死区故障的馈线自动化技术应用,两个角度展开更为细致分析,以期为电力行业配电网工作安全性与稳定性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配电网 开关死区故障 馈线自动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风险及比较不同年龄别和性别肝病相关死亡风险的差异。方法基于北京市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库和北京市死因登记系统,纳入2008年至2015年北京市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所有患者的生存信息均追踪至发生肝脏相关死亡事件或到2019年12月31日为止。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肝硬化患者肝脏相关死亡事件累积发生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交互作用对肝脏相关死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6 7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13 969例(83.46%),失代偿期2 769例(16.54%)。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5、8年肝硬化并发症病死率为10.84%、12.70%、14.37%;失代偿期患者分别为16.70%、19.02%和20.73%。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5、8年肝癌病死率分别为5.24%、7.49%和10.25%;失代偿期患者分别为9.01%、11.16%和13.50%。肝硬化患者肝脏相关死亡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年龄< 60岁时女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并发症死亡风险低于男性,年龄60~69岁时男女性患者肝硬化并发症死亡风险接近,年龄≥70岁时女性患者肝硬化并发症死亡风险超过男性;而女性患者在多数年龄段肝癌死亡风险均低于男性。结论年龄与肝硬化患者肝脏相关死亡风险呈正相关;女性是肝硬化患者肝癌死亡的保护因素,而对肝硬化并发症死亡风险的保护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死亡 肝硬化并发症 宿主因素
  • 简介:在邓小平的刑事法律思想中,关于死刑的论述的主要内容为死刑不能废除,应该扩大死刑的适应范围,判死刑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死刑应当依法进行.并且其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现实针对性特点,极大地推动了刑事法制的建设,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 标签: 邓小平 刑事法律思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相关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31例流感相关死亡病例(死亡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期PICU住院救治存活的188例重症流感患儿为存活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²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抗病毒治疗等资料。重症流感患儿死亡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219例重症流感患儿,死亡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4.2±3.3)岁,甲型流感病毒感染29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2例,冬春季多见(23例),8例有基础疾病。救治存活188例,男138例、女50例,年龄(3.4±2.7)岁,甲型流感病毒感染151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37例,20例有基础疾病。死亡组患儿感染前1年内均未接种流感疫苗。死亡组31例患儿临床表现发热31例、咳嗽21例、惊厥17例。流感相关脑病(IAE)17例;肺炎17例,塑型性支气管炎1例,3例气漏综合征,8例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4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3例发生继发感染,革兰阳性球菌9例;血常规15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3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8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死亡组31例患儿均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24例在发热48 h后首次用药;23例死于流感并发症,4例死于基础疾病,4例死于继发感染。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儿多有基础疾病[25.8%(8/31)比10.6%(20/188),χ²=4.215,P=0.040],继发感染发生率高[41.9%(13/31)比20.2%(38/188),χ²=7.029,P=0.008],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时间晚[77.4%(24/31)比53.7%(101/188),χ²=6.099,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继发感染、首剂NAI>48 h、并发ARDS及IAE是重症流感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流感可导致多系统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及IAE。识别并积极控制继发感染和并发症,及时给予NAI能够提高重症流感患儿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儿童 流感,人 流感相关脑病 危险因素
  • 简介:在依据《天圣令》复原的唐《厩牧令》中,有三条令文专门涉及死畜的处理之法。结合长行马文书可知,《厩牧令》复原52“其皮肉,所在官司出卖,价纳本司”的规定,在具体实践中表现有二,出卖皮肉、交还价金的具体负责人既可以是领送的马子,也可以是死亡地的官司;复原53“并中所司,收纳皮角”的规定,是指在外的官畜死亡之后,负责救疗的机构应中牒于自身所属的州府兵曹,来决定死畜皮角的处理方案,但最终仍以交还原属机构为原则,至于如何交还、领取,或许由已亡佚的唐式加以规定,这与日本《养老令·厩牧令》规定的“充当处公用”不同,是唐、日《厩牧令》的又一差别。此外,无论是唐令还是文书,所载“皮肉”、“皮角”等都可能包括筋、脑等其他部位,这就涉及到《厩牧令》复原51的规定内容。

  • 标签: 厩牧令 长行马文书 价纳本司 申所司
  • 简介:摘要在临床随机试验和系统综述中,疾病相关死亡率(例如心血管死亡率或乳腺癌死亡率)常作为研究结局。使用疾病相关死亡率补充或替代全因死亡率的理由似乎是,疾病相关死亡率更易于检测干预的效果。从理论上讲,疾病相关死亡率是大多数干预措施旨在影响的指标;与疾病相关的干预作用不会被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发生的与疾病无关的事件(例如交通事故)"稀释"。如果发生与疾病或试验干预无关的事件,理论上,干预疗效的预计值实际上会受到稀释和影响。尽管使用疾病相关死亡率替代全因死亡率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但本文中我们将思考其方法学的一些局限性。当死亡率是相关的结果时,建议根据效能将全因死亡率作为主要结果,将疾病特异性死亡率作为次要或探索性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婴儿(0~24月龄)睡眠相关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系统回顾性病例分析2009至2018年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的尸检病例及诊疗记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5例病因不明的婴儿死亡病例,认为不安全的睡眠环境参与或导致了婴儿的死亡。整理全部数据发现:所有婴幼儿至少存在一个已知与睡眠相关死亡有关的高危因素,96%患儿存在多个高危因素。高危因素随患儿年龄增大而增多,包括睡眠环境中的物件(存在于90%的病例中)、未获批准的床上用品(77%)和同床睡眠(55%)。土著婴儿、母亲年龄较小和低收入社区的比例过高,土著婴儿的高危因素与非土著婴儿有所不同。结论大部分婴儿睡眠相关死亡与使用未获批准的床上用品及同床睡眠相关,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居住于低收入社区、土著家庭和母亲年龄较小格外影响婴儿睡眠相关死亡的发生。迫切需要在土著社区加强戒烟及其他宣教以预防婴儿睡眠相关死亡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中心通常使用标准透析液温度(如36.5 ℃)为所有患者提供维持性血液透析,而使用低温透析液(如36.0 ℃或更低)是否可降低心血管相关死亡或住院风险尚不清楚。该研究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的一项务实、双臂、平行、注册、开放标签、整群随机的优效性试验(MyTEMP)。研究纳入84个可以提供特定干预措施的血液透析中心,每个中心每周至少向15例患者提供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采用协变量约束随机化将84个中心分为两组,一组(42个中心)使用个性化冷却器透析液(护士将透析液温度设定为低于每例患者透析前测量体温0.5~0.9 ℃,推荐的最低透析液温度为35.5 ℃),另一组(42个中心)使用标准温度透析液(均为36.5 ℃)。在4年的试验期间,主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相关死亡或因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入院,由不知晓试验或中心分组的医疗编码员记录在省级数据库中。4年试验期间为15 413例患者提供了约430万次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低温透析液组平均透析液温度为35.8 ℃,标准温度组为36.4 ℃。8 000例低温透析组患者中1 711例(21.4%)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7 413例标准温度组患者中1 658例(22.4%)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HR=1.00,96%CI:0.89~1.11,P=0.93)。低温透析液组平均收缩压下降26.6 mmHg,标准温度组下降27.1 mmHg(平均差值-0.5 mmHg,99%CI:-1.4~0.4,P=0.14)。由此得出结论:与标准温度透析液相比,在血液透析中心提供的个性化低温透析液并没有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该研究对低温透析液的日益普及提出了质疑,未来的试验中应进一步明确低温透析液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风险和益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2010-2019年HIV感染者开始抗病毒治疗(ART)后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情况、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国家HIV感染者ART库,分析德宏州2010-2019年开始ART的HIV感染者。用累积发生函数(CIF)估算HIV感染者的死亡概率,用亚分布比例风险模型(F-G模型)比较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7 068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388例,非艾滋病相关死亡570例。对于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研究对象接受ART后第1、2、3、4、5、7、9年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27%、3.46%、4.47%、5.03%、5.84%、6.61%、7.40%和1.63%、3.11%、4.68%、6.02%、7.42%、10.49%、12.75%。F-G模型多因素结果显示,开始ART年龄较大、男性、未婚、注射吸毒感染途径、基线BMI低、基线CD4+T细胞计数较低、基线肝纤维化指数(FIB-4)>3.25、基线贫血是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开始ART年龄≥45岁、男性、傣族、景颇族、未婚、注射吸毒感染途径、基线BMI低、基线FIB-4 >3.25、基线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60 ml·min-1·1.73 m-2、基线贫血是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2010-2019年德宏州HIV感染者开始ART后死亡的累积发生率较低,发生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累积发生率总体高于艾滋病相关死亡的累积发生率。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应针对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加强干预。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相关死亡 竞争风险模型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