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 比较元胡止痛滴丸联合关节关节阻滞治疗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骶髂关节炎患者 9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 (n=46)和对照组 (n=46),对照组给予关节阻滞治疗,实验组给予关节阻滞治疗 +元胡止痛滴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 (VAS)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 VAS下降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91.3%。结论:关节阻滞联合元胡止痛滴丸治疗骶髂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关节阻滞治疗

  • 标签: 骶髂关节炎 关节阻滞治疗 元胡止痛滴丸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元胡止痛滴丸联合关节关节阻滞治疗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骶髂关节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关节阻滞治疗,实验组给予关节阻滞治疗+元胡止痛滴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VAS下降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3%。结论关节阻滞联合元胡止痛滴丸治疗骶髂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关节阻滞治疗

  • 标签: 骶髂关节炎 关节阻滞治疗 元胡止痛滴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阻滞及痛点注射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将所诊治的肩周炎患者中的冻结肩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及痛点注射;对照组TDP照射及痛点注射组。治疗效果分IV级优、良、好转、无效。结果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组优84.1%,良12.7%,优良率96.8%。TDP照射及痛点注射组优30.2%,良41.3%,优良率71.4%。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用于冻结肩疗效明显优于TDP照射加痛点注射。

  • 标签: 神经阻滞痛点注射冻结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关节腔注射加痛点阻滞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1年7月5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关节腔臭氧注射加痛点阻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总有效率96.6%。结论关节腔臭氧注射加痛点阻滞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损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性关节炎臭氧 痛点阻滞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收治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采取随机分组,治疗组21例行口服吲哚美辛、雷公藤、地塞米松片、甲氨蝶呤及行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照组21例行口服吲哚美辛、雷公藤、地塞米松、甲氨蝶呤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6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治疗非常有效,可及早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易于普及。

  • 标签: 硬膜外阻滞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肩周炎患者108例,行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每5天1次,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2-3次治疗,随访6-18个月后,痊愈75例,占69.4%;显效27例,占25%;有效4例,占4%;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98.1%。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任何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 标签: 肩周炎 肩胛上神经阻滞 玻璃酸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共计84例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顺序奇偶性为分类依据,将所有患者对半分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注射0.9%NaCL溶液,实验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药物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均有好转,实验组患者的疼痛降低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各医院广泛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瘀血阻滞证)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膝关节腔注射联合侧副韧带痛点阻滞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膝骨关节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膝关节腔注射组(A组,n=22),膝关节腔注射联合侧副韧带痛点阻滞组(B组,n=23),侧副韧带阻滞可根据患者的痛点位置定位选择。对比观察:(1)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膝关节静态和动态时VAS疼痛评分;(2)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评分。结果(1)组内比较:A组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静止痛和运动痛VAS疼痛评分值有显著减低,膝关节功能活动评分明显提高(P〈0.05);B组治疗后1、2、3、4周治疗前比较静止痛和运动痛VAS疼痛评分值有显著减低,膝关节功能活动评分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1、2、3、4周与A组比较,静止痛和运动痛VAS疼痛评分值均有显著减低,膝关节功能活动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膝关节腔注射联合侧副韧带痛点阻滞方法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可以多方位控制膝关节及其周围的炎性疼痛症状,关节功能恢复得更为有效。

  • 标签: 老年性膝骨关节病 膝关节腔注射 膝关节侧副韧带痛点阻滞 膝关节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合关节周围痛点神经阻滞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500例膝骨关节炎每周关节腔内注射2.5ml玻璃酸钠,配合利多卡因与泼尼松龙混合液痛点阻滞,连续5周为一疗程。结果共治疗500例,随访24-36个月,临床疗效优149例,良247例,中82例,优良率为79.2%,有效率为95.6%。结论玻璃酸钠腔内注射配合关节周围痛点神经阻滞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玻璃酸钠 痛点神经阻滞 膝骨关节炎 关节腔内注射(VS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9岁,ASA分级Ⅱ或Ⅲ级,BMI 20~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组(PENG组)和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组(FICB组),每组25例。PENG组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旁注射0.4%盐酸罗哌卡因20 ml,FICB组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周围注射0.4%盐酸罗哌卡因30 ml。2组均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于神经阻滞前(T0)、神经阻滞后10、20、30 min(T1-3)和摆放腰麻体位(T4)时记录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6、12、24和48 h(T5-8)时舒芬太尼累计用量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ICB组比较,PENG组T1-4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降低,动态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2组术后舒芬太尼累计用量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CB组有1例发生术后谵妄,2组均未见术后穿刺部位感染及神经损伤发生。结论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关节囊 筋膜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年龄65~85岁,性别不限,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9):PENG阻滞+LFCN阻滞组(PL组)和FICB组(F组)。PL组超声引导下在髋关节囊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3.3 mg混合液20 ml,在LFCN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1.7 mg混合液10 ml,F组超声引导下在髂筋膜间隙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30 ml。术后采用羟考酮行PCIA,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1 m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首次步行时间和距离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和股四头肌肌无力、恶心、呕吐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P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股四头肌肌无力发生率降低,首次步行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首次步行距离延长(P<0.05)、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FICB而言,PENG阻滞联合LFCN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抑制术后痛敏反应,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关节囊 股神经 筋膜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神经阻滞镇痛下手法松解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节外科3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B超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后行手法松解术,松解完毕后患者行主被动功能康复锻炼。记录术前及术后膝关节的屈曲度、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及功能锻炼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所得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32例患者平均随访(20.4±3.1)周。松解前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平均(70.0±10. 8)°,松解后末次随访主动屈曲度平均(106.4±7.9)°,平均改善(36.9±7.5)°(t=-28.5,P<0.05)。松解前KSS评分平均(78.3±2.3)分,松解后末次随访KSS评分平均(88.3±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5)。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平均(4.5±1.1)分,为中度疼痛。随访无假体周围骨折、伸膝装置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股神经神经阻滞镇痛下手法松解术能有效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缓解患者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手术后并发症 麻醉 手法,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关节周围浸润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84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双盲法对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接受超声引导下关节周围浸润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42例患者作为参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对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术后各时段的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更加理想,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还能够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超声引导 髂筋膜阻滞与关节周围浸润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98例,予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行充分手法松解,配合每日1次推拿及多次功能锻炼,治疗1-2周。结果神经阻滞当天患者疼痛即减轻或缓解。治愈共90例(91.8%);好转共8例(8.1%)。1周内治愈78例(79.6%),余2周内治愈。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配合手法推拿,不但能减轻患者疼痛,而且使疗程缩短,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肩周炎 神经阻滞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