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用于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46例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选取同期肝硬化腹水无感染现象患者46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以及内毒素的质量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经检查后发现,感染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水平,如血清PCT以及内毒素等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经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中期血清降钙素原以及内毒素的治疗浓度有所提升,在临床中能够将其设为诊断指标。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内毒素 肝硬化腹水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异丙酚(Propofol,PF)对内毒素(LPS)致感染性休克兔外周血管阻力(SVR)、阻力指数(SVRI)、胸腔液体量(TFC)以及离体肺动脉环和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研究小剂量异丙酚对感染性休克兔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大耳兔20只,体重2.5~2.8kg,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LPS致休克模型组(L组),再以两种不同小剂量(50μmol/L和100μmol/L)异丙酚对两组分别进行干预,每项干预5只。用胸电生物阻抗法血液动力学连续监护系统(Bioz)测量各组SVR、SVRI和TFC,之后制备离体肺动脉环和主动脉环,连接张力换能器,观察各组血管环张力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与N组相比,L组SVR、SVRI下降,TFC升高(P〈0.05),肺动脉环张力有所下降,但不如主动脉环张力下降明显(P〈0.05)。与干预前相比,L组SVR、SVRI均有所升高(P〈0.05),100μmol/L剂量下同时还伴有TFC下降(P〈0.05)。离体条件下50μmol/L剂量时仅增加主动脉环对PE的反应性(P〈0.05),100μmol/L剂量下在增加主动脉张力的同时,还能降低肺动脉张力,使肺动脉与主动脉环张力比值(P/A值)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异丙酚(50μmol/L和100μmol/L)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壁调节血管张力,增加感染性休克兔主动脉血管张力,维持体循环稳定。其中100μmol/L的PF不但增加主动脉张力,还能降低肺动脉张力,更能有效纠正血管舒缩状态,改善组织灌注,对感染性休克兔的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内毒素 肺动脉 主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酒精、内毒素、酒精和内毒素共刺激引起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细胞活化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不同浓度的酒精、内毒素、酒精联合内毒素刺激RAW264.7细胞24h、48h前后,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IκBα位置.结果经酒精、内毒素、酒精联合内毒素刺激后Caspase3活性较空白组升高(P<0.05);凋亡率随酒精、内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RAW264.7细胞经酒精、内毒素、酒精联合内毒素刺激后NF-κB入核,TNF-α分泌升高,细胞凋亡增加.cSN50抑制RAW264.7细胞被刺激后的NF-κB核转位、TNF-α分泌和细胞凋亡.关键词cSN50;RAW264.7;核因子-κB;细胞凋亡cSN50blocksNF-κBtranslocation,inhibitionofendotoxin,alcohol-inducedRAW264.7cellapoptosisAbstractThepurposeofAlcohol,endotoxins,alcoholandco-stimulationofendotoxinRAW264.7(mousemacrophagemonocyte)cellactivationsignaltransductionpathGways.Alcoholconcentrationofdifferentmethods,endotoxins,alcoholcombinedwithendotoxinstimulateRAW264.7cells24h,around48h,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obGservedNF-κB,IκBαposition.ResultsAfteralcohol,endotoxin,alcoholcombinedwithinternalLPSCaspase3increasedactivitythanthecontrolgroup(P<0.05);theapoptosisrateincreasedwithalcohol,increasestheconcentrationofendotoxinincreased(P<0.05).ConclusionRAW264.7cellstreatedwithalcohol,endotoxin,alcoholcomGbinedwithinternalafterLPSNF-κBintothenucleus,TNF-αsecretionincreased,increasedapoptosis.cSN50inhibitionRAW264.7cellswerestimulatednucleartranslocaGtionofKNeyFw-oκrBds,TNF-αsecretionandapoptosis.cSN50;RAW264.7;Nuclearfactor-kappaB;Cellapoptosis中图分类号R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45-02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清毒汤对实验性重症肝损伤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内毒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activity,PTA)及D-乳酸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TAA致实验性大鼠重症肝损伤模型,清毒汤干预后,检测大鼠ALT、内毒素、PTA及D-乳酸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TA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毒汤低、中剂量组及乳果糖组血清ALT、内毒素、PTA及D-乳酸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清毒汤高剂量组除血清内毒素含量外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与乳果糖组比较,清毒汤中剂量组除PTA外各指标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低剂量组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组除PTA外各指标明显高于乳果糖组(P〈0.05)。结论清毒汤对实验性肝损伤大鼠有较好的改善肝损伤和降低内毒素表达的作用,尤其中剂量组最为明显,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肠道通透性相关。

  • 标签: 肝损伤 内毒素 硫代乙酰胺 凝血酶原活动度 D-乳酸
  • 简介:目的建立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蛋白结合率的检测方法,测定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血清马尿酸(hippuricacid,HA)、硫酸吲哚酚(indoxylsulf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sulfate,PCS)及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3-carboxy-4-methyl-5-propyl-2-furan-propionicacid,CMPF)4种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的蛋白结合率。方法通过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等考察,验证超滤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a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的游离浓度的可行性,并采用该方法测定CKD患者血清HA、IS、PCS、CMPF的蛋白结合率。结果内源性干扰物质在待测物的出峰位置基本不干扰HA、IS、PCS、CMPF的测定;本方法在10-1000ng/ml(IS、PCS、CMPF)、50-5000ng/ml(HA)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精密度为0.84%,日间精密度为1.18%;超滤膜回收率均〉95%;健康对照组HA、IS、PCS及CMPF的蛋白结合率为(83.44±3.04)%、(98.73±0.55)%、(98.42±0.95)%、(96.66±2.65)%;CKD3-5期HA、IS、PCS及CMPF的蛋白结合率依次为3期(79.72±3.82)%、(99.18±0.45)%、(98.64±0.64)%、(95.89±3.52)%;4期(71.09±7.66)%、(98.24±0.95)%、(98.26±0.73)%、(91.82±5.10)%;5期(61.22±7.62)%、(97.41±1.10)%、(96.85±1.51)%、(97.51±1.5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定量分析测试要求。HA蛋白结合率均〉60%,与HSA之间具有中等强度结合,IS、PCS及CMPF的蛋白结合率均〉90%,与HSA之间具有高强度结合。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 蛋白结合率 超滤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清泻法在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含量变化,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临床分两组,A组西医常规治疗为对照组,B组为治疗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内服中医清泻法自拟方加减治疗做对比观察,观察术前第1天,术后2,5,8天血清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检查结果。结果临床通过两组患者做比较,观察到B组治疗0J,患者各时相LPS、TNF—a均早较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清泻法治疗0J,疗效确切,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7-0184-02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Jaundice,简称0J)是肝胆外科常见病,多需手术治疗解除梗阻。而病人手术前后,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我们通过前期的动物实验研究[1],发现OJ易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与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的出现有关,它们可造成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改变,如肝、肾、胃、血液系统等,导致多种并发症[2]。临床中,我们通过两组患者的对比,发现采用中医清泻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较单用西医常规治疗,能降低手术后患者LPS、TNF—a的含量,证实对减少OJ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病例8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胶囊,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轻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经对比差别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血浆毒素水平,值得推荐。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慢性肝病 血浆内毒素 水平
  • 简介:【目的】通过鬼臼毒素母核C-4位的酰胺化,以获得高效、低毒、抗多药耐药的新型酰胺鬼臼毒素衍生物。【方法】将邻-氨基-4-脱氧表鬼臼毒素和4'-去甲基-4β-氨基-4-脱氧表鬼臼毒素的C-4位经酰胺化,分别引入小分子芳香羧酸:2-氯异烟酸、6-氯吡啶-3-乙酸、4-苯氧基苯甲酸以及4-苯氧基苯乙酸,得到C-4位为不同酰胺基团的鬼臼毒素衍生物,通过MTT法筛选,对K562和Hela细胞进行药理活性评价。【结果】合成得到A、B两个系列共8个化合物,所有化合物都经过HR—ESI—MS、1HNMR和13CNMR验证,其中化合物A1、B1、B3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且优于阳性对照药物Etoposide(VP—16)。【结论】(1)鬼臼毒素C-4’位羟基的游离性对其发挥体外细胞毒活性很关键。(2)鬼臼毒素C-4位成酰胺可显著影响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 标签: 鬼臼毒素衍生物 芳香羧酸 酰胺 体外抗肿瘤活性
  • 简介:摘要肉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剧烈的毒物之一,曾在战争中用作生化武器。现在越来越广泛的用于医学治疗。本文对肉毒素的概念、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及肉毒素治疗中的副作用及中毒后处理作出总结,以利于肉毒素治疗更有效与规范化。

  • 标签: 肉毒素的概念 作用机制 型活性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方法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较多,现对荧光反应,产毒株的筛选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分析。结果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在天然被污染的食品中,一般以黄曲霉毒素B1最多,而黄曲霉毒素B1、B2、G1只占很小部分,B1、G1毒性强,有致癌性。结论早期研究时根据毒素在薄层板上产生荧光颜色不同,分为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由于黄曲霉毒素的剧毒性,强致癌性及存在的广泛性。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次数,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行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治疗的患者,平分为两组,给予常规脱敏注射治疗(对照组)和减少脱敏注射次数治疗(观察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和剂量上存在差异,不良反应上无差异。结论减少破伤风抗毒素的脱敏注射次数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脱敏注射次数 破伤风抗毒素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内眦赘皮术中应用抑制瘢痕形成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2-03/2014-03在我院眼部整形美容科接受内眦赘皮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术毕即刻进行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的3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国际推荐的OSAS瘢痕评价量表,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整形医师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mo的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分别从瘢痕颜色、平整度、弹性程度及瘢痕宽度4个方面对瘢痕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对两组术后1,6mo的瘢痕情况评估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4例、对照组6例失访,其余患者按期回访评估。术后1mo瘢痕的颜色、弹性、平整性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瘢痕的颜色、弹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瘢痕的平整度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比较均发现,1mo时瘢痕的颜色、隆起度、宽度及硬度达到峰值,与6mo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随诊期间无1例诉伤口牵扯痛及痒感,对照组于术后3mo内有5例患者伤口有轻微痒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短期的瘢痕形成,及术后炎症反应性痒感及牵扯痛,可达到远期切口平整的外观,降低瘢痕增生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内眦赘皮 瘢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肉毒素A治疗抗胆碱能药难治性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发表在Pubmed、MEDLINE、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的文献,由2位评价者分别按照纳入标准收集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911例患者。目前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膀胱内注射安慰剂比较,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缓解尿失禁症状(WMD=-1.53;95%CI:-1.88~-1.18),增加最大膀胱容量(WMD=159.71;95%CI:111.47~204.95),降低最大逼尿肌压力(WMD=34.49;95%CI:-39.69~-29.29),改善生活质量(WMD=17.49;95%CI:13.99~21.00),但是也同时增加了尿路感染(RR=1.34;95%CI:1.06~1.70)和尿潴留(RR=7.19;95%CI:3.66~14.12)的风险。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地改善抗胆碱药难治性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增加最大膀胱容量和提高膀胱顺应性,减少尿失禁次数及降低最大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压,但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A型肉毒素 神经源性 膀胱过度活动 尿失禁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肉毒毒素作为肉毒杆菌条件下形成的一毒素,其致死率极高。通过对我国肉毒毒素相关病理报告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国肉毒毒素聚集地主要集中在新疆一带,其毒素发生率极高。另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人口流动性也不断得到增大,这也使得肉毒毒素并发范围呈现逐年扩展趋势,以往中毒几率较少的地区也开始出现肉毒毒素中毒病例。临床研究表明,肉毒毒素致毒原因主要还是以人们日常饮食为主,其中豆制品是最直接因素。尽管肉毒毒素致死性极强,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分析肉毒毒素在我国的分布特征极其医学应用价值,为日后的研究性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肉毒杆菌 肉毒毒素 中毒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NT/A)注射治疗帕金森病(PD)流涎的疗效。方法:24例诊断为PD[Hoehn&Yahr(H&Y)分级Ⅲ级20例、H&YⅣ级4例]的严重流涎患者经腮腺、下颌下腺体表解剖定位,分多点局部注射BoNT/A共计100U(双侧腮腺70U、双侧下颌下腺30U),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采用流涎评分量表(DRS)、流涎程度频率量表(DSFS)评估流涎症状改善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让患者自评注射疗效,自评改善〉50%定义为治疗有效。结果:患者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DRS评分[(4.92±2.15)分比(12.25±2.58)分]、DSFS-S评分[(1.83±0.82)分比(4.17±0.87)分]、DSFS-F评分[(1.87±0.74)分比(3.50±1.14)分]、DSFS-T评分[(3.71±1.33)分比(7.67±1.8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3例患者VAS评分〉50%,治疗有效。结论:BoNT/A经解剖定位,局部注射腮腺、下颌下腺可能是一种显著改善PD患者流涎症状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帕金森病 流涎 A型肉毒毒素 解剖定位
  • 简介:7月23日.日本厚生省发布告示(食安发0723第1号1,新制定了乳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基准,当黄曲霉毒素M1(AFM1)检出值为0.5g/kg以上时,定为违反《食品卫生法》第六条第二项的食品来进行管理。这里所指乳品是乳及乳制品成分规格相关省令(厚生省令第52号)第2条第一项中所规定品种.包括生奶、牛奶、特别牛奶、生山羊乳、消毒山羊乳、生绵羊乳、成分调整牛奶、低脂肪牛奶、无脂肪牛奶及加工乳等。

  • 标签: 黄曲霉毒素M1 乳品 基准 日本 《食品卫生法》 成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