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论文报道了当前环形内窥镜超声换能器的两种不同的制备方法以及其性能的表征。方法一为先采用切割薄片高性能压电PMN-PT单晶和其1~3复合材料制备平面阵列,然后将平面阵列卷曲成圆环形阵列。所制备的128阵元PMN-PT单晶阵列具有较宽带宽达78%,64阵元PMN-PT单晶/环氧1~3复合阵列带宽高达102%。方法二为旋转切割法,通过直接对带有匹配层和背衬材料的压电陶瓷管进行切割,制作不同尺寸及频率的环形超声内窥镜阵列。

  • 标签: 内窥镜超声换能器 环形阵列 制备方法 性能表征
  • 简介:根据目前电磁超声的基本理论以及现有的激发方式,在EMAT基本模型基础上,应用新型开关电源IG—BT代替交流接触器优化激发电路系统,旨在提高电磁超声换能器的磁声转换效率,解决其灵敏度低以及热效应的不良影响等问题。通过实验对系统优化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表明优化后的系统不仅降低了能耗,而且提高了原有交流接触器作为开关时超声幅值和转换效率。

  • 标签: 电磁超声换能器 功率模块 激发方式
  • 简介: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夹心式超声换能器的纵向和径向耦合振动特性与其尺寸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耦合振动时换能器的设计原则,并利用"等效声速"法给出了耦合振动换能器的设计方法.最后对理论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 标签: 换能器 耦合振动 谐振频率
  • 简介:目的揭示凹球壳形聚焦换能器焦域形态及其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声场中亥姆霍兹——基尔霍夫积分定理关于声压的计算理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凹球壳形聚焦换能器应尽量选取半径大些、焦距小些的聚焦透镜;虽然其频率增高,焦域减小,但是还要考虑高频时声衰减的问题.结论对设计凹球壳形聚焦换能器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聚焦换能器 焦域形态 数值模拟
  • 简介:姿态传感器是高精度海洋测深的必备设备。但在实际使用姿态传感器测量过程中,其相对测深换能器安装位置存在着物理偏心或空间位置偏移。在简述姿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建立测量坐标系基础上,推导了测量船在波浪中运动造成的诱导升沉公式,数值计算分析了物理偏心产生的诱导升沉影响量级和规律,提出了减弱诱导升沉影响的方法以及姿态传感器安装应用建议。

  • 标签: 姿态传感器 诱导升沉 物理偏心
  • 简介:摘要:为了提升医学超声内窥镜系统在实践研究中的成像质量和探测深度,可以将运用在雷达系统中的编码激励技术应用到超声成像系统中,由此激励超声换能器,提升超声发射功率和回波信号的信躁比。因此本文在研究编码激励原理和超声换能器暂态工作特性的过程中,针对当前医学超声内窥镜系统的应用现状,深入探讨运用编码激励技术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编码激励技术 医学 超声内窥镜 信躁比 帧频
  •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某型产品的声学发射基阵换能器电容降低故障现象,展开故障分析,从声学发射基阵的组成结构、原理及生产工艺分析了影响电容的各种因素,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及故障复现。总结出导致发射阵换能器电容降低的主要因素,落实对故障产品的返工措施,对其他产品进行了举一反三,提出新的工艺改进措施,在产品生产工艺中进行落实,提高了声学发射阵换能器的合格率。

  • 标签: 发射阵 陶瓷片 镀银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超声刀和电刀对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术术后引流量的影响。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科行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术女性患者86例,年龄19~55岁,平均33.1岁。分为超声刀组和电刀组,每组各43例(86侧乳房)。超声刀组在内窥镜辅助下使用超声刀分离腔隙,电刀组在内窥镜辅助下使用电刀分离腔隙。观察并记录术后48 h每侧乳房引流总量。超声刀组引流(98.1±7.4) ml,电刀组引流(105.6±10.4)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术中应用超声刀和电刀,术后48 h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乳房植入 假体植入 超声刀 电刀 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在缓解经全麻下鼻内窥镜术后疼痛的效果,并对护理过程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方法将80例经全麻下鼻内窥镜术后患者随机分成A常规综合护理治疗干预疼痛组;B特殊护理治疗干预疼痛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干预);然后对这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评分值与疼痛持续时间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常规综合护理治疗干预疼痛组与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特殊护理治疗干预疼痛组,两者的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比较,(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缓解经全麻下鼻内窥镜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治疗手段中,运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即特殊护理治疗干预手段,能更有效地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缩短疼痛的持续时间。

  • 标签: 鼻内窥镜手术 超声雾化吸入 缓解疼痛 护理观察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212-02
  • 简介:在多波束换能器一系列指标检测中,需要控制多波束换能器在不同方向进行声波的发射与接收。介绍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伺服电机为执行机构的多波束换能器水平旋转控制系统。经过实际运行,该系统实现了对多波束换能器在水平面内旋转角度、速度的良好控制和显示,并利用该系统对多波束测深仪进行了声学指标检测。

  • 标签: 多波束测深仪 单片机 伺服电机 编码器 声学指标
  • 简介:目的在考虑声换能器特性的基础上,对磁感应磁声成像的正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声源的产生、传播及接收机制。方法参考CT的三维Phantom仿真模型建立磁感应磁声成像正问题的模型,并结合电磁场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仿真分析模型内部电导率分布与磁场和磁感应电场的关系,得到模型内部的磁感应电流分布。然后再深入研究声偶极子模型,并检测分析声换能器的特性后,给出相应的仿真声信号检测结果。结果磁感应电流密度在中心位置处为0,在电导率边界处变化较大,声换能器的检测声场分布和声偶极子传播的指向性会极大的影响声换能器接收到的磁声信号的值。结论为磁感应磁声成像实验研究及由声信号重建物体内部的电导率分布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磁感应磁声成像 正问题 声换能器特性 三维Phantom模型
  • 简介: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压力换能器的基本原理,固定装置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一种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压力换能器固定装置的设计与应用。通过详细的设计要求、结构形式、材料选择以及安装调试等方面的讨论,旨在为医学领域的压力换能器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 标签: 压力换能器 固定装置 设计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内窥镜超声刀与电刀分离假体植入腔隙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经腋窝入路内窥镜下行假体隆乳术女性患者125例,年龄21~44岁,平均32.5岁。用超声刀分离腔隙组(超声刀组)64例,用传统电刀分离腔隙组(电刀组)61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速度、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电刀组比较,超声刀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71~90) min,明显短于电刀组105(80~135) min(t=4.10,P<0.001),手术速度(3.27±0.44) ml/min明显快于电刀组(2.52±0.72) ml/min(t=4.71, P<0.001),术后累计引流量130.5(98.8~193.3) ml明显少于电刀组281.75(145.5~328.3) ml(t=3.54, P<0.001),拔管时间3(3~4) d和住院时间3(3~4) d均明显短于电刀组4(3~4)、5(4~6) d,(t=3.58, 4.06,均P<0.05)。结论超声刀用于内窥镜下隆乳术具有安全、可靠、高效特点;提高手术效率同时,可减少术后累计出血量、缩短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假体植入 超声刀 电刀 内窥镜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牙周内窥镜超声以及普通手工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患者感受。方法对照研究,从2014年9月开始筛选患者,截止2016年2月,入选对象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n=20例,28颗患牙)、观察组(n=20例,28颗患牙),对照组肉眼下超声龈下刮治,观察组内窥镜超声龈下刮治。结果3个月后,组内对比观察组、对照组PD、BI、AL、GCF低于术前,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高于观察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内窥镜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更好,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龈下刮治 超声
  • 简介:利用声光偏折效应,设计了一种测量球壳型换能器辐射聚焦声场焦点峰值声压的简便实验方法.基于焦点峰值声压与最大光偏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通过测定聚焦声场焦域的最大光偏折量,获得球壳型聚焦换能器的焦点峰值声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聚焦换能器辐射声场进行数值分析.对比实验测量结果,发现二者相对误差为7.33%,符合较好.该实验方法在医疗超声快速校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聚焦声场 声光偏折 定量测量
  • 简介:内窥镜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很少损伤的外科技术,亦即是一种对病人身体和生理损伤很少并使之得到迅速恢复的“开式”外科,但它却能达到传统诊疗的目的。此外,这种外科诊疗方法费用也较低。在美国目前抑制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内窥镜检查已逐渐成为

  • 标签: 美国 内窥镜 市场走向 技术发展
  • 简介:摘要目地研制出图象更加清晰稳定,可以用于口腔治疗的新型口腔内窥镜光学系统。方法本课题组已在上一项目中研制出一种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ODVL—101型,并制作出样品在临床上试用,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项目本课题组在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ODVL—101型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研制ODVL—102型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是缩小内窥镜的体积,使口腔医生进行治疗操作时,在患者口腔内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二是给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加装无线影象传输系统,使图象数据无线传输,不仅可以减少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的连接数据线,使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使用时更为方便,灵活,还可以使图象数据方便地上传到口腔诊室的无线局域网。结论研制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可以创新一种新的口腔医疗方式,不仅能提高口腔医疗水平,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还能提高口腔教学水平。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一定能推动口腔医疗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内窥镜